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9篇文章
< 1 2 7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群 王永才 +4 位作者 康相涛 李转见 蒋瑞瑞 郭玉洁 韩瑞丽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9-164,共6页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 随着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以及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培养对我国畜牧业充满责任感和使命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适应畜牧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根据国家对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和要求,针对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河南农业大学家禽研究团队探索实践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畜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结果显示:“三位一体”模式实施后毕业后去一线企业人数、考博人数、学术科研获奖、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数量、获得奖学金等奖励、校外实践基地数量、参与实践活动和服务企业人次均显著提高,尤其是毕业后考博人数、参与专业实践活动等人数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研究表明,“三位一体”模式有望为我国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学位研究生 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业大学校园活力空间规划设计
2
作者 李雪 王一鸣 +1 位作者 闫珮珮 孔德政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10期117-119,共3页
为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活跃思想。通过介绍校园活力空间的定义及作用,分析了关于河南农业大学户外活力空间营造方面的安全性、活力性、整体性和可及性等问题,并提出增设校园基本设施,改进校园交通问题的... 为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空间,引导学生自主活动、激发学生活跃思想。通过介绍校园活力空间的定义及作用,分析了关于河南农业大学户外活力空间营造方面的安全性、活力性、整体性和可及性等问题,并提出增设校园基本设施,改进校园交通问题的措施,以增强校园空间的活力,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农业大学 校园 活力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研究
3
作者 喻保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16年第4期67-74,共8页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呢?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河南农业大学作为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提高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拓展大学生的职... 随着教育的普及,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影响大学生未来就业的因素有哪些呢?最直接的因素就是大学生职业竞争力。河南农业大学作为河南省具有代表性的高校,提高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迫在眉睫,拓展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首先讨论了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职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影响河南农业大学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心理素质较差,职业规划不明确,对现代职场认识不足,对就业形势把握不准以及择业观念的偏差等。最后从大学生角度出发提出两条建议:一是高等教育紧跟市场产业发展,做到专业和产业的无缝对接;二是改革教育方法,以实践促进知识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职业素质 职业竞争力 河南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赵慧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77-681,共5页
分析了河南省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制约因素,探讨了发展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勾勒了河南省农业大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是"优一、强二、兴三",提出了发展特色板块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优化发展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 县域经济 农业大县 竞争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志 路浩冉 +6 位作者 杨官官 李鸿萍 王群 李潮海 周国涛 卢春光 张永恩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20,共11页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 基于1957—2022年河南省109个县(区)气象站的逐日气象数据,计算夏玉米花期日最高气温≥35℃持续天数及累计天数,从连续型高温热害与非连续型高温热害2个方面分析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河南省夏玉米生产上的抗灾避灾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时间分布上,1957—2022年,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2010年以后,高温热害呈现频发趋势,且连续型高温热害的发生频率更高。高温热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时间为1960年代和2010年以后,且1960年代以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为主,2010年以后以轻度和中度高温热害为主。在空间分布上,河南省夏玉米花期高温热害发生频率呈现出豫东、豫南地区较高,豫西、豫北较低的特征。高温热害高风险地区分布于南阳市南部、驻马店市、周口市和商丘市东部,低风险地区分布于安阳市、濮阳市和鹤壁市。在高温热害类型上,商丘市南部更容易发生连续型高温热害;漯河市和周口市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轻度高温热害,南阳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中度和重度高温热害,驻马店市南部更容易发生非连续型重度高温热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热害 花期 发生频率 时空分布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郭善民 谭金芳 +1 位作者 蒋春红 孙敦立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5-168,共4页
利用相关统计资料建立了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该体系对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尚未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 河南 农业 可持续发展能力 评价 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亚伟 梁晓芳 +1 位作者 韩珂 梁保松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5-219,共5页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和加权函数法,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非农从业人员比重、农业产值和农用化肥施用量是影响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各指标灰色关联度的大小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计算了反映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对河南省18个市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河南省各市农业发展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综合评价 农业经济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生物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玉萃 孙治强 +2 位作者 赵勇 吴明作 郭宗民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20,共5页
从生态系统、物种、遗传 3个层次对河南省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其受威胁程度进行了调查研究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河南省加强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生态安全等措施 ,为合理地开发利用河南省的农业生物资源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业生物多样性 生态安全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实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卫荣 朱秀英 贠鸿琬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16-725,共10页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 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城市为样本,考察2001—2009年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对Malmquist指数的分解进行分析,研究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推动河南省农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综合技术效率指数对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增长的影响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LMQUIST指数 农业生产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上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
10
作者 郑立 张立恒 +1 位作者 姜露 邓红雨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在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施行期间,多地多所高校改为线上授课。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积极响应政府和学校号召,采用钉钉、腾讯会议、学习通等线上平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融合,开展多样化的动物科学类相关专业的线上教学,以期实现... 在新冠疫情防控政策施行期间,多地多所高校改为线上授课。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积极响应政府和学校号召,采用钉钉、腾讯会议、学习通等线上平台,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融合,开展多样化的动物科学类相关专业的线上教学,以期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的有效提升,达到线下同等质量的教学目标。该文通过总结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与挑战、实施方案、效果评价等方面,对提升动科类专业线上教学效果进行探析,以期为多元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教学 动物科学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林旅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11
作者 阎丽 向璐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99-107,共9页
利用2000—2019年河南省各地级市的林业与旅游业系统的相关数据,构建了河南省林业—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对湖南省各地市的林旅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地... 利用2000—2019年河南省各地级市的林业与旅游业系统的相关数据,构建了河南省林业—旅游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对湖南省各地市的林旅产业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算,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林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整体保持增长的趋势,旅游业发展水平整体高于林业;在耦合协调度方面,河南省林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初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普遍较低,随后各城市的耦合协调水平有一定的提升,其中洛阳市耦合协调度的提升速率较高;从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来看,河南省林业与旅游业的耦合协调度受经济驱动、环境治理、产业结构、投资、政府、市场驱动等方面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增强林旅产业融合、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及实现多元业态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系统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 地理加权回归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建设的应然逻辑、实践困境及路径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保胜 马国璋 +1 位作者 凌祯蔚 刘瑞峰 《科学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120,共11页
数字乡村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源。通过对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认识不到位、创新资源投入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排斥现象较为明显,造成一些地区数字乡村供给... 数字乡村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基础,也是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重要驱动源。通过对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由于认识不到位、创新资源投入不充分、协调机制不健全,科技排斥现象较为明显,造成一些地区数字乡村供给与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的需求不对等,存在数字乡村与农业强国衔接不上,链条之间断裂,农业强国战略实施缺乏有效的科技支撑,制约着农业强国战略的有效实施。基于增长极理论,跳出对既有政策惯性的路径依赖,加强外部政策的引导和内部资源的调配,整合原有的运行模式,重塑数字乡村赋能农业强国战略实施路径,强化数字乡村服务能力和技术供给的精准度,最终实现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设施智能化程度高、农业产业韧性足、农业经营体系健全、农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现代化农业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农业强国 科技排斥 精准供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业技术选择的偏向分析
13
作者 贠鸿琬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66-367,共2页
运用资源禀赋系数和技术选择偏向系数,分析河南农业技术选择的偏向状况,得出河南108个县市有一半以上在农业技术选择方面不符合比较优势原则的结论。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偏向分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评估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伟明 粟麟 李鑫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文本,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发展阶段、利益相关主体的三维框架进行政策评估。研究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已经吸引了政府的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环... 大学生返乡创业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大学生返乡创业政策文本,通过构建政策工具、发展阶段、利益相关主体的三维框架进行政策评估。研究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已经吸引了政府的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度,而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政策措施主要关注初创阶段和成长阶段,较少涉及成熟阶段;政策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返乡创业者、返乡创业企业等核心利益主体上,较少关注金融机构、高校等次要利益主体。基于此,建议深度优化政策工具整体结构,增加需求型政策供给;强化政策措施与返乡创业生命周期匹配度,加大成熟期政策支持力度;协调兼顾各个参与主体的利益,推动金融机构、高校等利益相关主体为大学生返乡创业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大学生 返乡创业政策 文本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农业发展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颖 陆程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24期12302-12306,共5页
基于来自河南省不同类型地区共303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地区、特色农业类型、特色农产品销售情况、特色农产品风险管理情况、科技依托情况以及对农户生活的改善等诸要素对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 基于来自河南省不同类型地区共303份农户调查问卷,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了不同类型地区、特色农业类型、特色农产品销售情况、特色农产品风险管理情况、科技依托情况以及对农户生活的改善等诸要素对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科技投入、完善农产品风险管理机制对于提高农户满意度和对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效果至关重要。最后,提出了河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农业 满意度 LOGISTIC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道地药材研究进展
16
作者 徐鹏亮 申思洋 +5 位作者 彭东 李习军 李连珍 朱红彩 马海涛 王玲燕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2期126-129,共4页
河南省以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中药材研究的重要区域,其道地药材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药效在中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作者从种植规模与品种特色、产业链发展、科技支撑与研发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总结了河南道地药... 河南省以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中药材研究的重要区域,其道地药材以其独特的品质和药效在中医药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作者从种植规模与品种特色、产业链发展、科技支撑与研发等多个角度进行论述,总结了河南道地药材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河南省道地药材的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地药材 产业现状 发展趋势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继岗 吴静 任淑荣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第5期144-147,共4页
从财政对农业产业化支持的视角出发,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现行财政支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财政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发展龙头产业、支持科技创新、实行财政贴息和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河南省 财政政策 农业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肉牛种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贺倩倩 冯豆 +5 位作者 姚嘉伦 胡瑞 韩明鹏 闫磊 王玉康 张震 《中国畜禽种业》 2024年第10期123-128,共6页
该文总结了河南省优势、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等情况,介绍了制种供种、育种基础及创新等育种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发展肉牛种业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品种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强化育种创... 该文总结了河南省优势、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等情况,介绍了制种供种、育种基础及创新等育种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在发展肉牛种业过程中存在的技术、产业、体系建设、品种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政策、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强化育种创新、做好种企扶优、加强平台建设、抓好遗传资源保护等对策,以期为河南省肉牛种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肉牛种业 现状 问题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的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扬 姜亚君 《南方农业》 2021年第6期196-198,共3页
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是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评价2009—2018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本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产出水平和生态环... 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是河南省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评价2009—2018年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本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模型从农业生产条件、农业面源污染、农业产出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力度四个维度选取11个指标构建了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结果表明:农业面源污染对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绩效评估影响最大;河南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绩效评分呈“V”字形分布,2009—2013年评分逐年下降,2014—2018年评分逐年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治理绩效 熵权-TOPSIS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教学的实践路径探究——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20
作者 韩莹倩 朱河水 +2 位作者 焦显芹 潘佳佳 钟凯 《现代畜牧科技》 2025年第8期169-173,共5页
“新农科”是基于新时代“三农”发展需求而提出的我国“农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农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国家乡村战略所需要的新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三农”人才队伍的重大使命。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新的人... “新农科”是基于新时代“三农”发展需求而提出的我国“农科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农科”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国家乡村战略所需要的新型人才。高等农业院校肩负着培养和造就“三农”人才队伍的重大使命。课程教学改革是实现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落脚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是高等农业院校实现“新农科”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生物化学》是涉农专业学生的主要专业基础课。该文结合“新农科”的人才培养需求,分析了《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总结了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可能途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生物化学 高等农业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