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根系和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晨云 王家琪 +5 位作者 赵志平 高桐梅 彭廷 张静 赵亚帆 赵全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在池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65%WHC、75%WHC、85%WHC、95%WHC和100%WHC,WHC代表田间最大持水量)对旱稻277土壤呼吸速率及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土壤呼吸速率和根条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 在池栽条件下比较研究了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处理(65%WHC、75%WHC、85%WHC、95%WHC和100%WHC,WHC代表田间最大持水量)对旱稻277土壤呼吸速率及根条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对旱稻土壤呼吸速率和根条数有显著影响。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提高,土壤呼吸速率显著下降;随着旱稻生育期的推进,除100%WHC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减小外,其余水分含量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都呈升高趋势;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增加,旱稻根条数逐渐降低,在分蘖前期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处理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且根条数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在65%WHC、75%WHC和85%WHC处理下表现为逐渐增加后保持稳定,在95%WHC处理下表现为达最大值后逐渐下降,在100%WHC处理下表现为达最大值后略有下降,并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土壤温度日变化在不同土壤水分含量下均呈现先升高再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以75%WHC水分处理下的温度最高,95%WHC和100%WHC水分处理下土壤温度较低。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水分含量处理条件下(100%WHC处理除外),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抛物线关系,根条数与土壤呼吸速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稻 土壤水分含量 根条数 土壤温度 土壤呼吸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因子分析-BP神经网络的小麦叶片白粉病反演模型 被引量:20
2
作者 沈文颖 李映雪 +4 位作者 冯伟 张海艳 张元帅 谢迎新 郭天财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83-190,共8页
明确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叶片受害程度并构建误差小、精度高的反演模型,是实现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和精确防控的基础。基于大田小区小麦白粉病人工接种试验,采用高光谱仪测试不同白粉病危害程度下冬小麦叶片光谱反射率,利用常规光谱特征参... 明确白粉病胁迫下小麦叶片受害程度并构建误差小、精度高的反演模型,是实现小麦白粉病遥感监测和精确防控的基础。基于大田小区小麦白粉病人工接种试验,采用高光谱仪测试不同白粉病危害程度下冬小麦叶片光谱反射率,利用常规光谱特征参数、比值指数和归一化指数及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相结合的方法对小麦叶片白粉病严重度进行模型模拟并对模型拟合精度与适用性比较。结果表明:对小麦白粉病反应敏感的光谱波段为415、485~495、620~640 nm。常规光谱参数中表现较好的光谱植被指数和两波段比值及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决定系数范围为0.6~0.8,均方根误差范围为8.5~11.5,其中,RI(670,855)、NDVI(680,880)、RGRcn和PSRI对白粉病反演精度及误差控制表现得相对较好。经过FA提取敏感波段的公共因子,进而利用BPNN算法进行模拟,较常规光谱参数有效提高了病情严重度的估算精度,各个测定时期模拟检验决定系数大于0.80,模型的检验均方根误差小于8.09,整个灌浆期反演模型检验的均方根误差和相对误差分别为7.84和7.56%,反演模型对小麦白粉病的整个病症期均具有很好的适用性。由此可得,基于FA-BPNN法所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高、误差小,对小麦白粉病病害时期兼容性好,研究结果对植物病害精确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网络 光谱分析 病害 冬小麦 白粉病 高光谱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苗期抗旱性鉴定及评价 被引量:29
3
作者 鲁晓民 曹丽茹 +4 位作者 张新 张前进 魏昕 郭金生 王振华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9-44,共6页
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水培试验,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PEG胁迫,测定对照(正常水分)与PEG胁迫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单株干质量,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 在人工气候室利用水培试验,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苗期PEG胁迫,测定对照(正常水分)与PEG胁迫处理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及单株干质量,并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对17个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评价和分类,以期筛选出苗期抗旱的玉米种质,建立抗旱性评价体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PEG胁迫下,除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外,其他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SOD和POD活性、Pro含量增加,单株干质量增加,说明玉米通过增加Pro含量、提高SOD和POD活性来应对干旱胁迫;同时,PEG胁迫下玉米自交系间的所有指标差异总体均达到了显著水平。隶属函数抗旱性评价与聚类分析将郑7024、郑588、L269、吉853归为中抗旱型玉米自交系,其他自交系均归为弱抗旱型玉米自交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幼苗期 PEG胁迫 生理特性 抗旱性 隶属函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苗叶片中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和NRT2家族基因对氮饥饿响应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轩红梅 王永华 +4 位作者 魏利婷 杨莹莹 王利娜 康国章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19-1028,共10页
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Nitrate transporter 1)和NRT2(Nitrate transporter 2)家族基因在高等植物氮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NRT1和NRT2家族基因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氮饥饿处理过程中小麦幼苗的生长参数... 硝酸盐转运蛋白NRT1(Nitrate transporter 1)和NRT2(Nitrate transporter 2)家族基因在高等植物氮转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讨NRT1和NRT2家族基因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的作用,本研究测定了氮饥饿处理过程中小麦幼苗的生长参数和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硝酸盐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叶片中NRT1(7个)和NRT2(5个)家族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氮饥饿明显抑制小麦幼苗生长,其株高、干鲜重显著下降,叶片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硝酸盐含量均显著降低,而MDA含量却显著升高。在氮饥饿处理后所有测定时间点(2d、4d、6d和8d),小麦幼苗叶片中TaNRT1.1、TaNRT1.2、TaNRT1.7、TaNRT2.3和TaNRT2.4的表达均受到显著抑制;然而,氮饥饿2d时,TaNRT1.4、TaNRT1.8和TaNRT2.1的表达量显著升高;氮饥饿4d时,TaNRT1.3、TaNRT1.5和TaNRT2.5的表达量也显著升高,推测TaNRT1.3、TaNRT1.4、TaNRT1.5、TaNRT1.8、TaNRT2.1和TaNRT2.5可能在小麦幼苗响应氮饥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饥饿 硝酸盐转运蛋白 转录水平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育时期干旱胁迫下玉米自交系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系及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金生 鲁晓民 +5 位作者 曹丽茹 张前进 魏昕 王振华 胡艳霞 张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8-24,共7页
为筛选拔节期、抽雄期抗旱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抗旱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基础,以18份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及自选系为材料,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中度干旱胁迫,测定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 为筛选拔节期、抽雄期抗旱能力强的玉米自交系,为抗旱玉米品种的选育提供种质基础,以18份玉米优良骨干自交系及自选系为材料,在玉米拔节期和抽雄期进行中度干旱胁迫,测定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Pro)含量、相对含水量(RWC)及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和模糊隶属函数对不同时期各指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及自交系的综合抗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拔节期各生理指标与产量的关联度顺序为POD活性>Pro含量>RWC=叶绿素含量>SOD活性,抽雄期为POD活性> Pro含量> SOD活性>叶绿素含量> RWC;采用模糊隶属函数对18份玉米自交系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昌7-2、郑T5372为拔节期抗旱自交系;郑H71、昌7-2为抽雄期强抗旱自交系,DK517M、郑375、利民33F、DK517F、郑D7314、郑641、郑9712、郑D7325为抽雄期抗旱自交系。其中,昌7-2在2个时期都表现出较强的抗旱性;自交系DK517M、郑375、郑58、郑D7325和郑9712在2个时期均表现抗或中抗。综上,拔节期和抽雄期玉米自交系POD活性与产量关联度最大,且抽雄期大于拔节期;抗旱型自交系昌7-2、郑58、DK517M、郑375、郑9712、郑D7325可用于培育抗旱玉米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抗旱性 拔节期 抽雄期 灰色关联度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枝强度对棉花赘芽的发生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凤丹 马娜 +4 位作者 乔建礼 马宗斌 李伶俐 朱伟 汪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0-456,共7页
以中棉所75抗虫杂交棉为材料,设计了只打顶(T1)、打顶+去叶枝边心(T2)、去叶枝+打顶(T3)、去叶枝+打顶+去果枝边心(T4)、去叶枝+去2果枝+打顶(T5)和完全不整枝(T6)等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整枝强度对棉花赘芽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中棉所75抗虫杂交棉为材料,设计了只打顶(T1)、打顶+去叶枝边心(T2)、去叶枝+打顶(T3)、去叶枝+打顶+去果枝边心(T4)、去叶枝+去2果枝+打顶(T5)和完全不整枝(T6)等6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整枝强度对棉花赘芽数量和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棉花赘芽主要发生在主茎上,叶枝和果枝上较少;赘芽发生大体是在生育中期和生育后期较多,而在开花结铃较多的生育中后期较少。整枝处理对棉花主茎赘芽发生的数量和质量影响较小;但整枝处理对棉花叶枝和果枝赘芽发生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影响,总体表现为精细整枝(T3,T4和T5)>简化整枝(T1和T2)>不整枝(T6);T5处理比T1,T2,T3,T4和T6处理赘芽发生总量分别增加53.40%,65.27%,5.58%,6.96%和89.95%。随着整枝强度的加大,棉株成铃数、铃重以及子棉和皮棉产量均呈增加的趋势,但T1,T2,T3和T4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各整枝处理间纤维品质差异也不显著。因此,简化整枝不会造成棉花显著减产降质,且能减少赘芽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整枝强度 赘芽数量 赘芽质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肥对干旱胁迫下冬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孙德祥 秦海霞 +4 位作者 丁会纳 马冬云 李耀光 王晨阳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93-698,共6页
为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抗氧化角度提示硅元素的抗旱机理,以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不同干旱胁迫(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下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关键基因表达、抗氧化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为从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的抗氧化角度提示硅元素的抗旱机理,以冬小麦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研究了硅肥对不同干旱胁迫(对照、轻度胁迫、重度胁迫)下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中关键基因表达、抗氧化物质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轻度和重度胁迫持续10d时,施用硅肥与不施用硅肥比较,小麦旗叶抗坏血酸分别提高了16.57%和8.39%,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关键酶基因TaAPX、TaGR、TaGS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60.23%、73.61%、11.35%和87.97%、25.70%、114.64%;在轻度胁迫和重度胁迫持续20d时,施用硅肥与不施用硅肥比较,小麦旗叶抗坏血酸含量分别提高了18.03%和6.81%,小麦旗叶中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关键酶基因TaAPX、TaGR、TaGS相对表达量分别提高了124.54%、44.42%、56.80%和118.19%、41.42%、269.21%;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29.23%和33.31%。以上结果说明,施用硅肥可以增强小麦旗叶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系统功能,提高小麦植株的抗旱性,增加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硅肥 干旱胁迫 抗坏血酸-谷胱甘肽循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形态生理响应及抗旱性分析 被引量:21
8
作者 杨贝贝 赵丹丹 +3 位作者 任永哲 辛泽毓 王志强 林同保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139,共9页
为了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以矮抗58、郑麦366、开麦21、衡观35、周麦26、西农979,6个河南省主推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返青期充分灌水(1 050 m^3·hm^(-2))、非充分灌水(450m^3·hm^(-2))以及不灌... 为了探讨不同冬小麦品种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以矮抗58、郑麦366、开麦21、衡观35、周麦26、西农979,6个河南省主推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在返青期充分灌水(1 050 m^3·hm^(-2))、非充分灌水(450m^3·hm^(-2))以及不灌水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形态指标、生理指标、产量以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结果表明,返青期非充分灌水和不灌水处理都使小麦的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以及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衡观35、开麦21、西农979和矮抗58在受到干旱胁迫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降幅小于郑麦366和周麦26,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幅也表现出相同趋势。同时,干旱胁迫使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显著下降。在轻度干旱胁迫下,有效穗数和产量降幅较大;在严重干旱胁迫下,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下降的幅度均更明显。干旱胁迫引起的小麦叶片相对含水量、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POD活性的降幅和MDA含量的增幅与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6个小麦品种中,衡观35和开麦21抗旱性较强,西农979和矮抗58抗旱性中等,郑麦366和周麦26抗旱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干旱胁迫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赘芽和打边心对棉花源库活性的调节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刘伟 徐凤丹 +4 位作者 朱伟 马宗斌 严根土 李伶俐 汪敏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2,共12页
【目的】探讨棉花赘芽和边心对源库活性的调节作用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简化整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5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地,选用鲁棉研28号品种,设计去赘芽、打边心和去赘芽+打边心3个处理,以不去赘芽不打边心... 【目的】探讨棉花赘芽和边心对源库活性的调节作用及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简化整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2015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地,选用鲁棉研28号品种,设计去赘芽、打边心和去赘芽+打边心3个处理,以不去赘芽不打边心为对照(CK),调查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棉花源库大小及活性、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经济效益。【结果】与CK相比,去赘芽和打边心的3个处理在棉花生育后期可以维持较高LAI(Leaf area index)和干物质积累量,库/源比较高;在棉花生育中期,叶"源"中IAA(Indoleacetic acid)含量和SOD(Superoxide dismutase)活性较高,ABA(Abscisic acid)含量较低;从铃"库"来看,伏前桃和伏桃的棉籽中IAA含量和SOD活性较高,ABA含量较低,而伏前桃和伏桃的纤维表现正好与棉籽相反;去赘芽、打边心和去赘芽+打边心处理的皮棉单产分别提高4.43%、5.17%和9.31%,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去边心对产量的效应大于去赘芽,且两者具有累加效应;去赘芽和打边心对棉花纤维品质无明显影响;打边心能稳定增加纯收入,但去赘芽减收,去赘芽+打边心增效不够稳定。【结论】棉花去赘芽和打边心总体上能协调源库关系,提高源库活性,可以增产但不显著,效益也不够理想。因此,在棉花规模化生产时,可以采用简化整枝,即不去赘芽、不打边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赘芽 边心 源库 产量 纤维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类型及其施肥配比对稻田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彭廷 熊加豹 +6 位作者 贾晓迪 张静 付金东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9,共8页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施肥配比,施用菜子饼肥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 采用3种有机肥和2种施肥配比,研究了有机肥类型和施肥配比对水稻产量、土壤的培肥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相同有机肥,6∶4施肥配比的水稻产量高于6∶3∶1;相同施肥配比,施用菜子饼肥的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2种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处理抽穗开花期及抽穗开花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沼液、商品有机肥和CK。6∶4施肥配比条件下,成熟期水稻谷草和子粒含氮量在沼液和商品有机肥处理下均高于6∶3∶1。6∶4施肥配比条件下,氮收获指数、氮素转移率、氮素生理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均高于6∶3∶1,且此条件下成熟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6∶3∶1,有利于培肥地力。虽然6∶4施肥配比条件下菜子饼肥产量最高,但由于菜子饼肥的成本较高,故沼液经济效益最高。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在绿色稻米生产中施肥种类选取沼液更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培肥地力,有机肥的施用配比以6∶4施肥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有机肥 施肥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中游滩区棉花一年一熟轻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常纪苹 马宗斌 +3 位作者 刘孝峰 李伶俐 朱伟 汪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0,共4页
河南省黄河滩区面积较大,适合进行一年一熟规模化、机械化和轻简化植棉。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生产技术,重点总结了黄河滩区一年一熟条件下的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 河南省黄河滩区面积较大,适合进行一年一熟规模化、机械化和轻简化植棉。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生产技术,重点总结了黄河滩区一年一熟条件下的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整枝和化控等。并对黄河滩区的适宜植棉规模、所需的简易机械以及生育进程进行了调查总结,以期为在黄河中游滩区发展棉花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滩区 棉花 一年一熟 轻简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廷 万建伟 +5 位作者 王琳琳 杜彦修 张静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02-607,615,共7页
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新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稻米品质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增加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相... 采用大田试验,以大穗型水稻品种新丰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对水稻子粒灌浆充实、稻米品质和蔗糖-淀粉代谢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增加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相对起始势,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缩短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所需时间,显著改善强势子粒的外观品质和碾磨品质,提高水稻弱势子粒的千粒重,且强势粒和弱势粒中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均得到显著提高。因此,外源喷施复配化学调节剂IV和V可通过增加强势粒和弱势粒中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的表达,进而提高水稻强势粒和弱势粒的灌浆充实、增加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复配化学调节剂 灌浆充实 蔗糖-淀粉代谢关键酶基因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ABA处理大麦胚的均一化cDNA文库的构建 被引量:4
13
作者 曹玲珑 李冬兵 +3 位作者 熊大斌 牛洪斌 姜玉梅 尹钧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12-916,共5页
构建外源ABA处理大麦胚的均一化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靶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前提条件。为给大麦抗逆基因的研究及抗逆转基因大麦材料的创制奠定基础,利用5μmol·L-1ABA和蒸馏水分别处理大麦种子0h、6h、12h、24h,剥... 构建外源ABA处理大麦胚的均一化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筛选与靶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前提条件。为给大麦抗逆基因的研究及抗逆转基因大麦材料的创制奠定基础,利用5μmol·L-1ABA和蒸馏水分别处理大麦种子0h、6h、12h、24h,剥取大麦的胚,用热酚法提取总RNA,利用SMART原理进行反转录PCR并进行均一化处理获得ds-cDNA。经SfiⅠ酶切的ds-cDNA与pGADT7-Rec载体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DH10B构建文库。结果表明,文库的容量为1.1×106,插入片段大于1 000bp,集中在1 000~3 000bp之间,符合酵母双杂交文库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ABA 大麦 CDNA文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麦16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小麦15K SNP芯片法) 被引量:7
14
作者 胡文静 朱冬梅 +2 位作者 别同德 陆成彬 高德荣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15-920,共6页
为给选育籽粒灌浆快、粒重高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材料与技术支撑,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获得的158个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应用完... 为给选育籽粒灌浆快、粒重高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材料与技术支撑,以扬麦16、镇麦168、扬麦20和扬麦22为亲本构建获得的158个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小麦15K SNP芯片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应用完备区间作图法共检测到11个QTL,其中检测到5个与灌浆速率相关的新的QTL,分别位于3AL、4DL(2)、6AL和7AL上,可解释3.4%~9.3%的表型变异;检测到3个与千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位于4AL(2)和4DS上,可解释3.9%~9.2%的表型变异;首次检测到3个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相关的QTL,分别位于3AL和4DL(2)上,可解释2.7%~7.5%的表型变异。扬麦16提供与灌浆速率和千粒重相关QTL的增效基因,累加了定位到的全部籽粒灌浆快和粒重高的位点;扬麦22提供与籽粒灌浆持续时间相关QTL的增效基因。扬麦16和扬麦22可用作选育早熟、大粒小麦新品种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四交重组自交系 灌浆速率 数量性状基因位点 15K SNP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秸秆在旱作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及降解菌剂施用效果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芳芳 任萍 +2 位作者 徐建良 王惠松 林同保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以水稻秸秆为试验材料,在温室盆栽和大田小区环境下,设置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剂A、B、C为处理,以不施用菌剂为对照(CK),通过测定秸秆失重率(RW)、秸秆纤维素(RCD)和半纤维素降解率(RHCD),探讨水稻秸秆在旱作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及秸秆纤维素... 以水稻秸秆为试验材料,在温室盆栽和大田小区环境下,设置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剂A、B、C为处理,以不施用菌剂为对照(CK),通过测定秸秆失重率(RW)、秸秆纤维素(RCD)和半纤维素降解率(RHCD),探讨水稻秸秆在旱作土壤中的降解过程及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剂对秸秆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秸秆在旱作土壤中的降解过程依据秸秆降解率可以划分为初期、前期、中期和后期4个阶段;秸秆纤维素降解菌剂对秸秆降解促进作用主要在初期阶段,且施用效果受环境温度影响很大:在温室盆栽(20℃)条件下,3种菌剂处理秸秆的初期阶段降解需要10 d,均比CK提前15 d左右;大田低温(<10℃)环境下,菌剂B和菌剂A处理秸秆的初期阶段降解需要45 d,而CK需要60 d,菌剂C则没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秸秆 旱作土壤降解过程 秸秆降解菌剂 施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TaGS1/TaGS2对烟草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潇然 于美琴 +3 位作者 韦一昊 张志勇 李会强 王小纯 《中国烟草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3,共8页
【目的】为揭示小麦氮素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TaGS1/TaGS2)在烟草中过表达对烟草氮素吸收同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烟草栽培品种K326为对照,测定分析过表达TaGS1/TaGS2烟草的生长及氮代谢指标;利用转录组结合进化树分析... 【目的】为揭示小麦氮素同化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TaGS1/TaGS2)在烟草中过表达对烟草氮素吸收同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烟草栽培品种K326为对照,测定分析过表达TaGS1/TaGS2烟草的生长及氮代谢指标;利用转录组结合进化树分析,确定烟草硝酸转运蛋白家族(NtNRT/NPF)及其表达水平。【结果】过表达TaGS1/TaGS2烟草根系发达、叶片变大,氮素吸收同化积累显著升高;在烟草中鉴定到36个NtNRT/NPF家族基因;过表达TaGS1/TaGS2引起其中28个NtNRT/NPF家族基因表达变化,与qRT-PCR结果一致。【结论】过表达TaGS1/TaGS2可能通过提高NtNPF6.3、NtNRT3.1、NtNPF7.3等NtNRT/NPF家族基因表达,促进烟草氮素吸收、同化与积累,为烟草生长发育提供充足氮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S 氮吸收 硝酸转运蛋白 过表达 烟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参与磷素调控水稻分蘖的机制初探 被引量:5
17
作者 赵晨云 郭小丽陈 +4 位作者 亚轲 龚思远 李俊周 赵全志 孙虎威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26,共6页
研究不同磷浓度[低磷(10μmol/L)和正常供磷(300μmol/L)]下水稻分蘖数和分蘖芽长度的变化及施加外源生长素萘乙酸(NAA,10 nmol/L)、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0.5μmol/L)对水稻野生型及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 研究不同磷浓度[低磷(10μmol/L)和正常供磷(300μmol/L)]下水稻分蘖数和分蘖芽长度的变化及施加外源生长素萘乙酸(NAA,10 nmol/L)、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NPA,0.5μmol/L)对水稻野生型及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关键基因突变体d14分蘖发生的影响,旨在揭示水稻分蘖对低磷胁迫的响应机制以及此过程中独脚金内酯和生长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正常供磷处理相比,低磷处理水稻的分蘖数显著降低,分蘖芽长度显著变短。在正常供磷条件下,施加外源NAA能够抑制水稻分蘖的发生;在低磷条件下,施加NPA不能促进水稻分蘖的发生。突变体d14对磷素不敏感,在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下均具有较多的分蘖数,说明D14基因在磷素调控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正常供磷和低磷处理下,施加外源NAA均显著降低d14突变体分蘖数。综上,生长素和独脚金内酯均参与了低磷抑制水稻分蘖发生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两者可能存在一定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素 分蘖 生长素 独脚金内酯 D14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用量对杂交籼稻Y两优886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俊周 邵鹏 +3 位作者 陈星 宋成伟 彭廷 赵全志 《中国稻米》 2018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为确定杂交籼稻Y两优886的适宜施氮量和理想群体冠层结构,测定了不同氮素水平下Y两优886的产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辐射利用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SPAD值呈逐渐增加趋势,而水稻灌浆-成熟期... 为确定杂交籼稻Y两优886的适宜施氮量和理想群体冠层结构,测定了不同氮素水平下Y两优886的产量、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光合辐射利用等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SPAD值呈逐渐增加趋势,而水稻灌浆-成熟期的PAR截获率、干物质净积累量、PAR转化率、PAR利用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N390处理的产量最高,叶面积指数、叶绿素SPAD值、PAR利用及转化都达到较高水平。390 kg/hm2是Y两优886合理的施氮量,有利于该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叶面积指数 叶绿素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品种扬麦13粒重QTL定位 被引量:6
19
作者 胡文静 裔新 +4 位作者 高德荣 朱冬梅 陆成彬 程顺和 张勇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2-788,共7页
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也是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母本,扬麦13(简称YM13)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并且结合4个环境下亲... 粒重是决定小麦产量的关键要素,也是产量育种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CIMMYT引进种质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C615为母本,扬麦13(简称YM13)为父本,构建重组自交系(RIL,recombinant inbred lines)群体。利用小麦90K SNP芯片并且结合4个环境下亲本和群体的千粒重表型结果,定位粒重QTL。共检测到2个与粒重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L和6AL上,QTGW.yaas-1BL仅能在1个环境下检测到,遗传位置在1BL的12.90 cM,表型贡献率为3.07%,加性效应为0.78,增效基因来源于C615。QTGW.yaas-6AL在4个环境中均能检测到,遗传位置在6AL的112.70~116.00 cM区间,表型贡献率为7.63%~10.55%,加性效应为1.46~1.51,增效基因来源于扬麦13。利用已报道的粒重基因相应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标记检测亲本,C615和扬麦13共同携有6个粒重相关基因的增加粒重的等位变异,另有3个粒重基因的等位变异在亲本间呈现差异,群体定位中未检测到与这3个差异基因位点一致的QTL。本研究挖掘到的新的粒重位点可为进一步揭示扬麦13粒重的遗传基础和培育高产小麦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90K SNP 粒重 QTL KASP标记 标记辅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方式对棉花赘芽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伟 李志坤 +4 位作者 马宗斌 严根土 李伶俐 朱伟 汪敏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7-592,608,共7页
为探讨不同施氮方式对棉花赘芽发育的影响,2014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大田条件下,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为试验材料,采用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种植,施肥总量按照225 kg·hm-2,设计了4种施氮方式(底肥∶花铃肥∶盖顶肥)处理,分别... 为探讨不同施氮方式对棉花赘芽发育的影响,2014年在郑州市惠济区黄河滩区大田条件下,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75为试验材料,采用一年一熟地膜覆盖种植,施肥总量按照225 kg·hm-2,设计了4种施氮方式(底肥∶花铃肥∶盖顶肥)处理,分别是0∶0.4∶0.6(T1),0.2∶0.4∶0.4(T2),0.4∶0.4∶0.2(T3),0.6∶0.4∶0(T4),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棉花赘芽生长、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抗虫杂交棉品种不同器官赘芽数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叶枝>果枝>主茎,赘芽干质量由大到小顺序为:叶枝>主茎>果枝。棉花生育前期和后期赘芽发生较多,棉花生育中期赘芽发生较少。施氮方式对棉花赘芽发生有一定影响。总体上看,氮肥过度前移(T4)或过度后移(T1),均易导致棉花赘芽发生和生长量的增加,而T3施氮方式的赘芽发生相对较少。主要原因是采用该施氮方式时,在大量开花结铃的生育中期,棉花叶面积指数(LAI)较大,单位叶面积承载的生殖器官较多,生殖器官干质量/营养器官干质量较大。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施氮方式的棉花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T3>T2>T4>T1。T3处理的单株铃数、铃重、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分别比T4处理增加了7.79%,2.27%,10.23%和11.01%。因此,在施用等量氮肥的条件下,氮肥过度前移或后移,以及减少施氮次数均不利棉花赘芽的控制、生殖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施氮方式 赘芽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