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花生网斑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振跃 王守正 +1 位作者 李洪连 袁红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7期23-25,共3页
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培养和回接、鉴定,明确了河南省花生上发生的一种新的叶斑病是由花生茎点霉(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 & Boerema)所致的网斑病。观察了该病的症状和病原形态。经室内抑菌测定和大田防病试验,明确了80%新... 通过对病原的分离培养和回接、鉴定,明确了河南省花生上发生的一种新的叶斑病是由花生茎点霉(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Pauer & Boerema)所致的网斑病。观察了该病的症状和病原形态。经室内抑菌测定和大田防病试验,明确了80%新万生和70%代森锰锌500倍液对该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网斑病 病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几种主要禾谷类作物丝核菌的鉴定及交互侵染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振跃 李洪连 +1 位作者 王守正 袁红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323-326,共4页
通过细胞核快速染色鉴定及与日本生越明博士的标准丝核菌株配合测定,分离自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和高粱等作物纹枯病斑上的丝核菌株分属于双核丝核菌和多核丝核菌2大类,以多核丝核菌为主。其中小麦丝核菌株为双核丝核菌的AG—B... 通过细胞核快速染色鉴定及与日本生越明博士的标准丝核菌株配合测定,分离自河南省小麦、玉米、水稻、谷子和高粱等作物纹枯病斑上的丝核菌株分属于双核丝核菌和多核丝核菌2大类,以多核丝核菌为主。其中小麦丝核菌株为双核丝核菌的AG—B(0)融合群、玉米和水稻丝核菌株均为多核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的AG—1—IA融合群、谷子和高粱丝核菌株分别为多核丝核菌的AG—1—Ic融合群和AG—5融合群。大田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5种禾谷类作物上的4个融合群的5个菌株对这5种禾谷类作物均可交互侵染并引起典型的纹枯症状,侵染率均达100%。不同融合群的菌株致病力不同,同一融合群的不同菌株致病力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谷类作物 河南 鉴定 丝核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小麦叶枯病真菌病原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喻璋 李大伟 +3 位作者 朱明德 马奇祥 张忠山 刘红彦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97-104,共8页
1987~1990年在河南省洛宁等13个县、市调查40余个品种(系)小麦的病害情况表明,除锈病和白粉病引起小麦叶片枯黄外,尚有12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叶枯病.其中黄斑叶枯病、雪腐叶枯病、根腐叶枯病和针孢叶枯病等为害较重,平均发病率在40%以上... 1987~1990年在河南省洛宁等13个县、市调查40余个品种(系)小麦的病害情况表明,除锈病和白粉病引起小麦叶片枯黄外,尚有12种由真菌病原引起的叶枯病.其中黄斑叶枯病、雪腐叶枯病、根腐叶枯病和针孢叶枯病等为害较重,平均发病率在40%以上;交孢叶枯病和芽孢叶枯病发生最为普遍;球孢叶枯病、球黑孢叶枯病和匐柄孢叶枯病出现较少.在这12种真菌病原中,黄斑叶枯菌等10种为河南省新纪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叶枯病 真菌病原
全文增补中
棉花黄萎病不同抗性品种接菌前后体内酶活性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2
4
作者 汪红 刘辉 +2 位作者 袁红霞 王烨 李洪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6-51,共6页
研究了对黄萎病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棉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酚类物质 (主要为二元酚 )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 研究了对黄萎病不同抗性棉花品种在接菌前后酶活性与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棉花对黄萎病的抗性与棉株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 (POD)、多酚氧化酶 (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及酚类物质 (主要为二元酚 )含量密切相关。不同抗感黄萎病棉花品种接种病原菌后 ,4个指标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并于接种后 3~ 5d内出现峰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接种 酶活性 酚类物质 含量 抗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蚜不同蚜型DNA多态性的RAPD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素方 程家安 杨效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64-769,共6页
采用RAPD方法 ,对全周期桃蚜的有翅产雌性母蚜、无翅性母蚜、雄蚜、卵、干母、干雌、有翅迁移蚜等蚜型的DNA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卵的DNA多态性最大 ,性蚜次之 ,孤雌生殖蚜最小 ;卵与其它蚜型之间在遗传上具最大差异 ,其中... 采用RAPD方法 ,对全周期桃蚜的有翅产雌性母蚜、无翅性母蚜、雄蚜、卵、干母、干雌、有翅迁移蚜等蚜型的DNA遗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卵的DNA多态性最大 ,性蚜次之 ,孤雌生殖蚜最小 ;卵与其它蚜型之间在遗传上具最大差异 ,其中与孤雌生殖蚜的差异大于与性蚜的 ;干母、干雌和迁移蚜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蚜 蚜型 DNA多态性 RAPD研究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地区草坪根部病害病原种类鉴定及防治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袁虹霞 孙炳剑 +5 位作者 张桂莲 萧蓉萍 邢小萍 杨华 韩艺 李洪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09-114,共6页
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分离培养和病原鉴定 ,发现郑州市草坪根部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禾德氏霉 (Drechsleragraminea)、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镰刀菌 (Fusariumspp .)、腐霉菌(Pythiumspp .)等。选用 10种不同杀菌剂对草坪根病优... 通过实地调查、室内分离培养和病原鉴定 ,发现郑州市草坪根部病害的病原菌主要是禾德氏霉 (Drechsleragraminea)、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solani)、镰刀菌 (Fusariumspp .)、腐霉菌(Pythiumspp .)等。选用 10种不同杀菌剂对草坪根病优势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烯唑醇和敌力脱对禾德氏霉、立枯丝核菌均有强烈的抑制菌丝生长的作用 ,对禾德氏霉的EC50 均为0 0 3μg/mL ,EC90 分别为 0 2 5 μg/mL和 0 98μg/mL ;对立枯丝核菌的EC50 分别为 0 11μg/mL和 0 4 7μg/mL ,EC90 分别为 78 0 6 μg/mL和 3 97μg/mL。五氯硝基苯对丝核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福美双对镰刀菌抑制作用较强。在小区防治试验中 ,对草坪根部病害效果较好的是12 5 %烯唑醇WP 10 0 0倍液、 4 0 %棉花保苗剂WP 5 0 0倍液、 4 0 %五氯硝基苯WP 5 0 0倍液和2 5 %敌力脱EC 10 0 0倍液 ,防治效果均在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根部病害 病原菌鉴定 杀菌剂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及其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1
7
作者 贾新成 李喜梅 +1 位作者 李磊 张桂莲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S1期92-95,共4页
在平菇菌丝长满期、菇蕾期、一茬菇和二茬菇时,分别测定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性及其底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从接种起到一茬菇期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性逐步升高,一茬菇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降低。培养料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 在平菇菌丝长满期、菇蕾期、一茬菇和二茬菇时,分别测定培养料中纤维素、半纤维素酶活性及其底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从接种起到一茬菇期间,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活性逐步升高,一茬菇时达到高峰,此后迅速降低。培养料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含量从接种起即开始降低。其中菇蕾期之前半纤维素降解较快,一茬菇后纤维素降解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纤维素 半纤维素 酶活性 培养料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性机理 被引量:35
8
作者 刘庆元 张穗 +3 位作者 李久禄 郑文明 陈俊伟 范龙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0-75,共6页
对13个抗病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抗、感霜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强弱与叶内的叶绿素含量、糖分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幼苗接种经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增加两条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感病... 对13个抗病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抗、感霜霉病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对霜霉病的抗性强弱与叶内的叶绿素含量、糖分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正相关.幼苗接种经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增加两条新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感病品种仅增加一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疯病发病因子和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任国兰 郑铁民 +6 位作者 陈功友 时向阳 李军 乔振喜 孔福全 马莉莉 王莉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67-71,共5页
枣疯病病情与距侧柏林远近、间作物种类、树龄大小及品种等有关。距侧柏林近发病重,发病率达52.2%~90.6%;与小麦、玉米间作发病较重,为14.4%;与花生、红薯、芝麻间作发病轻,为3.6%;树龄小的(20a生以内)发病重,为42.9%,树龄大的(100a生... 枣疯病病情与距侧柏林远近、间作物种类、树龄大小及品种等有关。距侧柏林近发病重,发病率达52.2%~90.6%;与小麦、玉米间作发病较重,为14.4%;与花生、红薯、芝麻间作发病轻,为3.6%;树龄小的(20a生以内)发病重,为42.9%,树龄大的(100a生)发病轻,为5.7%;品种之间抗病性和酶活性有显著差异,灰枣、扁核酸为感病品种,发病率为71.0%和70.0%,灵宝枣和九月青抗病,发病率为0.6%和4%,鸡心枣、广洋枣介于中间。田间防治试验证明,用“去丛灵”钻孔施药带和曲颈瓶施药法疗效显著,治愈率12.5%~25%,总有效率为50%~56.3%。采取综合措施和伐除重病株,可预防该病害的扩展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枣疯病 品种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陈功友 张传伟 +3 位作者 吴金成 史济华 张善侠 吴书方 《果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50-153,共4页
利用抑菌圈法和果实接种法测定了河南各苹果产区苹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连续用药3年以上的炭疽病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其他依次为农-4<许-3<泛-9.用药3年以上的炭疽病菌抗性菌株对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 利用抑菌圈法和果实接种法测定了河南各苹果产区苹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连续用药3年以上的炭疽病菌株对多菌灵产生严重的抗药性,其他依次为农-4<许-3<泛-9.用药3年以上的炭疽病菌抗性菌株对甲基托布津具有交互抗性.初步观察,混配药剂花麦特(50%多菌灵+50%退菌特+50%扑海因+70%代森锰锌)对抗性和敏感性菌株有显著效果,可作为替换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炭疽病菌 抗药性 多菌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抗枯萎病鉴定及其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营昌 王守正 +1 位作者 李洪连 袁红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2-24,共3页
苗期温室人工土壤接种,对12个黄瓜品种抗枯萎病鉴定结果表明,黄瓜品种间抗枯萎病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没有发现高抗品种。较抗病的品种有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和中农5号,其他黄瓜品种感病或严重感病。未接菌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山东密刺... 苗期温室人工土壤接种,对12个黄瓜品种抗枯萎病鉴定结果表明,黄瓜品种间抗枯萎病能力有明显差异,但没有发现高抗品种。较抗病的品种有长春密刺、山东密刺和中农5号,其他黄瓜品种感病或严重感病。未接菌前,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数,山东密刺为8条,其他品种都为7条。接菌后,随着病情指数增大,酶带数增多,抗病品种增加2~3条,感病品种增加3~6条。作者认为这种方法可以作为鉴定黄瓜品种抗枯萎病性能强弱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抗病性鉴定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致死浓度农药对虚伪钝绥螨繁殖和定居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军华 徐广 柴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0-15,共6页
通过测定捕食螨类中的虚伪钝绥螨在13种农药不同浓度下的死亡率,确定了农药对虚伪钝绥螨的非致死浓度(LC_0~10).明确了各种非致死浓度农药对其繁殖和定居的影响.菊酯类农药如灭百克、灭扫利、氯氰菊酯、功夫、天王星.特异性昆虫生长调... 通过测定捕食螨类中的虚伪钝绥螨在13种农药不同浓度下的死亡率,确定了农药对虚伪钝绥螨的非致死浓度(LC_0~10).明确了各种非致死浓度农药对其繁殖和定居的影响.菊酯类农药如灭百克、灭扫利、氯氰菊酯、功夫、天王星.特异性昆虫生长调节剂爱力螨克和杀菌剂粉锈宁不仅减少其产卵量.而且降低它在植株上的定居率;氧化乐果影响其定居;克螨特影响其繁殖;尼索朗、双甲脒、卡死克和阿波罗对其繁殖和定居都没有显著影响.是比较安全的.植株上残留的某些微量农药不仅影响虚伪钝绥螨的繁殖能力.而且严重影响其定居.这在协调生防和化防的关系中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伪钝绥螨 农药 繁殖 定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乐时对小麦纹枯病菌的抑菌效果及对小麦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袁红霞 李洪连 涂德晔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2000年第2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适乐时 化学防治 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长管蚜穗型蚜研究初报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效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3-107,共5页
实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有苗型蚜和穗型蚜两种生态型.穗型蚜是适应高温而产生的生态型,有两种典型的体色——桔红色和绿色,在这二者之间有过渡色——黄绿色,且桔红色穗型蚜是由绿色穗型蚜产生黄绿色穗型蚜,再由黄绿色穗型蚜而... 实验和田间调查结果表明:麦长管蚜有苗型蚜和穗型蚜两种生态型.穗型蚜是适应高温而产生的生态型,有两种典型的体色——桔红色和绿色,在这二者之间有过渡色——黄绿色,且桔红色穗型蚜是由绿色穗型蚜产生黄绿色穗型蚜,再由黄绿色穗型蚜而产生的.苗型蚜的最适温区为15~20℃,而穗型蚜的最适温区为24~26℃.同时,穗型蚜也是麦长管蚜越夏的主要蚜型(占9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麦长管蚜 生态型 体色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素对智利小植绥螨及其猎物二斑叶螨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5
15
作者 郭玉杰 左广胜 +2 位作者 赵军华 王念英 蒋金炜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3年第4期151-155,共5页
苏云金素处理后第3天智利小植绥螨和二斑叶螨幼螨的LC_(50)分别为211.33μg/ml和114.58μg/ml。两种雌成螨的产卵量第2天即明显减少,高剂量处理后3~4天,导致产卵停止。处理后第5天,智利小植绥螨和二斑叶螨成螨的LC_(50)分别为843.19μg... 苏云金素处理后第3天智利小植绥螨和二斑叶螨幼螨的LC_(50)分别为211.33μg/ml和114.58μg/ml。两种雌成螨的产卵量第2天即明显减少,高剂量处理后3~4天,导致产卵停止。处理后第5天,智利小植绥螨和二斑叶螨成螨的LC_(50)分别为843.19μg/ml和279.88μg/ml。试验结果表明,苏云金素对两种幼螨是一种高效、无选择性的杀螨剂,对智利小植绥螨的卵和成螨毒性相对较低,但能抑制其雌成螨的产卵量,降低种群趋势指数,在释放智利小植绥螨期间应尽量避免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云金素 智利小植绥螨 二斑叶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苹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功友 吴金成 +3 位作者 张传伟 李老虎 史济华 吴书方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1期72-76,共5页
本文探讨了苹果炭疽病菌对多菌灵抗药性的测定方法。对几种常规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菌落直径法较好。根据孢子萌发试验结果和炭疽病菌在含1ppm多菌灵PDA平板上的生长情况,设计了病果孢子直接测定法。
关键词 苹果 炭疽病 多菌灵 抗药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屑发酵料的制备工艺与香菇开放式栽培 被引量:5
17
作者 姚占芳 吴云汉 马向东 《中国食用菌》 1993年第1期22-25,共4页
本文报道了木屑堆积发酵料的制备工艺,堆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群体特点,并对发酵料进行了香菇开放式栽培。木屑发酵料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都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中温条件下分离出的细茵以无芽抱杆菌、芽孢杆菌为... 本文报道了木屑堆积发酵料的制备工艺,堆料的物理化学变化和微生物群体特点,并对发酵料进行了香菇开放式栽培。木屑发酵料在中温和高温条件下都以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中温条件下分离出的细茵以无芽抱杆菌、芽孢杆菌为主,放线菌以链霉菌为主,真茵主要是青霉属、毛霉属、木霉属。在高温条件下(50~60℃)细菌总数变化不大,主要是嗜热芽孢杆菌,放线菌仍属链霉菌属,数量由10~5增至10~8,真菌数量骤减,只有少数微紫青霉和烟曲霉,常污染食用菌培养料的霉菌多数被高温杀死。文中还提出水分、温度、酸碱度等的变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栽培 木屑 发酵 食用菌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对花叶病毒诱导抗性及其遗传传递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骏 蒋士君 谈文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71-75,共5页
采用化学诱导的方法进行烟草对花叶病毒(TMV)的诱导抗性的试验研究.发现用S30和L1种诱抗剂均能在烤烟、白肋烟和心叶烟上诱导出对TMV的抗性.诱抗效应达19.1%,~35.6%.此外,诱抗后心叶烟、白肋烟还表现出枯斑反应提前和枯斑缩小等抗性增... 采用化学诱导的方法进行烟草对花叶病毒(TMV)的诱导抗性的试验研究.发现用S30和L1种诱抗剂均能在烤烟、白肋烟和心叶烟上诱导出对TMV的抗性.诱抗效应达19.1%,~35.6%.此外,诱抗后心叶烟、白肋烟还表现出枯斑反应提前和枯斑缩小等抗性增强反应.将诱抗材料子代接种TMV,证明有诱抗性传递现象,其传递效应为25.2%~42.6%.经连续三代用L1诱抗剂在同一烤烟品种(G140)的苗期和花期分别诱导,其子代中诱抗性有逐代增强的现象,诱抗性累加效应分别为:F1 16.98%,F2 27.94%,F3 36.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花叶病毒病 诱导 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纤维素酶酶学特性及其在酒精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邱立友 朱德育 张清振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91-295,共5页
采用黑曲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F_(27),在麦秸粉固体培养基中培养69h,CMC酶活达最高,酶活力为1.27×10^(-6)mol·s^(-1)。酶作用的适宜温度为30~55℃,适宜pH值为3.6~4.6,与酒精发酵条件基本一致。以薯干粉和玉米粉为原料发酵生... 采用黑曲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F_(27),在麦秸粉固体培养基中培养69h,CMC酶活达最高,酶活力为1.27×10^(-6)mol·s^(-1)。酶作用的适宜温度为30~55℃,适宜pH值为3.6~4.6,与酒精发酵条件基本一致。以薯干粉和玉米粉为原料发酵生产酒精时,添加0.52%的干曲粉酶浸提液,原料出酒率分别提高了11.28%和6.69%,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纤维素酶 酒精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杀菌活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明 陈馥衡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3-67,共5页
合成了20个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MS、 ̄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显示一些化合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等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一些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抗性菌有很好的活性。讨论了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 合成了20个新型含硅唑类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IR、MS、 ̄1H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定显示一些化合物对棉花枯萎病菌等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一些化合物对黄瓜灰霉病菌的抗性菌有很好的活性。讨论了化合物的结构与生物活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类化合物 有机硅化合物 杀菌活性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