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犁河谷小麦根腐线虫与孢囊线虫复合侵染的鉴定
1
作者 牛文龙 林凡康 +7 位作者 李进 刘菲 付文君 李洪连 彭焕 王珂 高海峰 李宇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1-312,317,共13页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 为明确新疆伊犁河谷地区部分小麦植株矮小、叶片黄化、根系腐烂同时存在疑似孢囊线虫侵染引起的乱麻状须根团等症状的病因,通过改良贝曼漏斗法和直接解剖根系的方法分离小麦根际的线虫,通过光学显微镜对线虫进行形态鉴定,并对采集的植物线虫进行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扩增。结果表明,从小麦根际分离出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落选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neglectus和禾谷孢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的形态特征最为相似;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的序列与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的相似性分别大于99.1%和99.5%;基于28S rDNA D2-D3区和rDNA-ITS区序列构建的进化树表明,供试2种植物线虫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中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处于同一分支。研究结果表明,在小麦根际分离到的2种植物线虫分别为落选短体线虫和禾谷孢囊线虫,这也是首次在新疆伊犁河谷地区小麦上发现短体线虫与孢囊线虫的复合侵染,本研究结果为小麦根际线虫病害的识别与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小麦 短体线虫 孢囊线虫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大豆根腐线虫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2
作者 徐菲菲 李进 +5 位作者 任航 王重 王惠卿 李洪连 李宇 王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3-83,共11页
【目的】明确从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样本中采集到的一种根腐线虫种类及其对大豆的致病性,为识别和防治大豆根腐线虫病提供指导。【方法】使用贝曼漏斗法从采集的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中分离线虫,并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进... 【目的】明确从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样本中采集到的一种根腐线虫种类及其对大豆的致病性,为识别和防治大豆根腐线虫病提供指导。【方法】使用贝曼漏斗法从采集的大豆根系和根际土壤中分离线虫,并在胡萝卜愈伤组织上进行纯化培养,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定分离到的根腐线虫种类,采用盆栽接种试验评估该根腐线虫种群对大豆的致病性及其对大豆生长的影响。【结果】形态特征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豆根腐线虫种群与咖啡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coffeae)的形态特征较为一致。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该大豆根腐线虫种群的rDNA 28S D2-D3区序列和rDNA-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咖啡短体线虫的序列相似度最高,分别为98.59%~99.87%和97.83%~99.10%。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该大豆根腐线虫种群与其他已鉴定的咖啡短体线虫种群处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上。盆栽接种试验结果显示,接种该根腐线虫种群60 d后,大豆植株地上部矮小,长势较弱,茎秆较细,根系减少,且根系出现褐色坏死病斑,甚至腐烂症状,该线虫在大豆根际的繁殖系数达到4.03。【结论】从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采集的大豆根腐线虫种类为咖啡短体线虫,其对大豆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线虫病害 根腐线虫 病原鉴定 致病性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对根腐病抗性的初步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胡艳峰 王利民 +5 位作者 张一凡 贺小伦 袁虹霞 邢小平 丁胜利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66,71,共6页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栽苗期抗性和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 为了给根腐病的防治和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以小麦根腐病病原菌麦根腐离蠕孢(Bipolaris sorokiniana)LK030093分离物为接种菌株,对黄淮麦区主推的8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室内盆栽苗期抗性和田间病圃成株期抗性鉴定,并采用病情指数法进行了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中没有免疫和高抗品种;在室内盆栽接种鉴定中,仅郑麦9962表现为抗病,平安8号和周麦24表现为中抗,淮川916、西农919等33个品种表现感病,平安3号、济麦23等53个品种表现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1.12%、2.25%、37.08%和59.55%;在田间病圃成株期鉴定中,洛麦22、泛麦5号表现为抗病,郑麦9962、阜麦936等19个品种表现为中抗,周麦27、济麦20等35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兰考906、石麦12等33个品种表现为高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品种所占比例分别为2.25%、21.35%、39.33%和37.08%。可见,黄淮麦区主推品种对小麦根腐病的整体抗性较差,需要尽快加强抗病资源筛选和抗病育种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地区 小麦品种 麦根腐离蠕孢 根腐病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蚜茧蜂寄生对麦二叉蚜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燕赛英 杜孟芳 +3 位作者 尹新明 安世恒 王同朝 贺德先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蚜虫生物防治上的重要寄生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蚜虫被寄生后不同时期体内相关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研究了烟蚜茧蜂寄生后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是蚜虫生物防治上的重要寄生蜂,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蚜虫被寄生后不同时期体内相关保护酶和解毒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研究了烟蚜茧蜂寄生后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Rondani)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麦二叉蚜被寄生后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在12、72 h时极显著低于对照组。酸性磷酸酯酶(ACP)活性在3、5 h时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在24 h时ACP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碱性磷酸酯酶(AKP)活性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仅在10、12 h时AKP活性略高于对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6 h时显著低于对照,在24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变化。推测烟蚜茧蜂寄生后对麦二叉蚜体内ACh E活性有抑制作用,对ACP、CAT、POD活性后期有激活作用,对AKP、T-SOD活性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茧蜂 麦二叉蚜 解毒酶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长治玉米根腐线虫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焱琨 王硕 +4 位作者 徐菲菲 夏艳辉 王珂 李洪连 李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8-86,共9页
【目的】明确从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一种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对玉米的致病性,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曼漏斗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的根... 【目的】明确从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一种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及其对玉米的致病性,为玉米根腐线虫病害的识别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贝曼漏斗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离,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的根腐线虫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室内盆栽接种的方法测定其对玉米的致病性。【结果】形态学分析发现,待鉴定的短体线虫与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Pratylenchus scribneri)的形态特征较为一致;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区序列分析发现,该短体线虫种群与NCBI数据库中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的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基于rDNA-ITS、rDNA 28S D2~D3区和mtDNA-COI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短体线虫种群与其他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种群位于同一高度支持的分支,据此将山西长治玉米根际分离到的短体线虫鉴定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与对照组玉米植株相比,接种供试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60 d后,玉米表现出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地上部鲜质量和根鲜质量显著减轻,根部出现明显的褐色病斑甚至坏死腐烂的发病症状,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在玉米根际的繁殖系数(R_(f))达到19.44。【结论】山西长治玉米根腐线虫病的病原种类为斯克里布纳短体线虫,其对玉米具有较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根际 根腐线虫病 病原鉴定 线虫致病性 山西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几丁质制剂对麦蚜的毒力及防效测定 被引量:3
6
作者 李振亚 王合中 +1 位作者 安世恒 尹新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35-640,共6页
为明确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3种麦蚜的毒力,采用连续浸液法测定纳米几丁质水悬液、纳米几丁质水悬液与10%吡虫啉WP3000倍液等体积混配液对3种麦蚜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 为明确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麦蚜的防治效果,采用浸虫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3种麦蚜的毒力,采用连续浸液法测定纳米几丁质水悬液、纳米几丁质水悬液与10%吡虫啉WP3000倍液等体积混配液对3种麦蚜的杀虫效果。结果表明,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对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LC50值分别为17.825、20.589、14.381 mg·L^(-1);40 mg·L^(-1)水悬浮液及混配液对3种麦蚜的48 h的杀虫效果分别为80.33%、80.33%、81.67%及96.72%、98.36%、96.67%;田间防效结果表明,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和混配制剂对防治麦蚜具有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由此推断,纳米几丁质水悬浮液和混合制剂可作为杀虫剂或辅助剂用于麦蚜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几丁质 麦蚜 毒力测定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2H2锌指转录因子FpCzf7参与假禾谷镰孢的生长和致病性 被引量:2
7
作者 赵静雅 彭梦雅 +7 位作者 张时雨 单艺轩 邢小萍 施艳 李海洋 杨雪 李洪连 陈琳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6-224,共9页
假禾谷镰孢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但是对假禾谷镰孢致病的机理还了解的比较少。C2H2锌指转录因子在人、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分布,调控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在假禾谷镰孢中鉴定到... 假禾谷镰孢引起的小麦茎基腐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病害,但是对假禾谷镰孢致病的机理还了解的比较少。C2H2锌指转录因子在人、植物和真菌中广泛分布,调控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等多种生理过程。本研究在假禾谷镰孢中鉴定到一个编码C2H2锌指转录因子的基因FpCzf7,利用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获得FpCzf7基因缺失的突变体(Δfpczf7)。生物学表型分析发现,与野生型(WT)和回补菌株(Δfpczf7-cp)相比,Δfpczf7在PDA培养基上的菌丝生长速率明显减慢、气生菌丝减少;在CMC液体中的分生孢子产量减少,但是分生孢子形态和萌发无差异。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与WT和Δfpczf7-cp相比,Δfpczf7在大麦叶片、小麦胚芽鞘和小麦穂部的致病性均显著降低,DON毒素合成明显减少。综上所述,FpCzf7参与假禾谷镰孢的生长、产孢、致病性和毒素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 C2H2型锌指蛋白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性信息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祥 卢雯慧 +1 位作者 魏纪珍 安世恒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6-63,共8页
性信息素是昆虫两性通讯的化学信号,在物种繁衍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性信息素为基础的害虫诱杀和交配干扰等防治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体系应用中深受青睐。棉铃虫Helic... 性信息素是昆虫两性通讯的化学信号,在物种繁衍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性信息素为基础的害虫诱杀和交配干扰等防治手段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对天敌安全、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害虫综合治理和绿色防控体系应用中深受青睐。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世界性农业害虫,具有适应能力强和寄主广泛的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以棉铃虫为代表的醛类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和调控过程,是目前研究较早也较为透彻的一类性信息素。本研究概述了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组分和功能,生物合成时的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机制,以及性信息素前体的生成和特异性组分的碳链修饰过程,并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不足,旨在为今后的基础研究和生产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性信息素 生物合成 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