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丹参根结线虫病原种类鉴定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昆圆 文艺 +6 位作者 许相奎 周博 张红瑞 王铁霖 孟颢光 蒋士君 崔江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98-1006,共9页
【目的】旨在明确河南省丹参根结线虫的发病种类,为丹参根结线虫病的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1年,从河南省许昌市、三门峡市、南阳市等丹参种植园区采集根结线虫侵染发病的丹参样品。采用形态学、rDNA-ITS序列分... 【目的】旨在明确河南省丹参根结线虫的发病种类,为丹参根结线虫病的快速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2019—2021年,从河南省许昌市、三门峡市、南阳市等丹参种植园区采集根结线虫侵染发病的丹参样品。采用形态学、rDNA-ITS序列分析和特异性引物扩增相结合的方法对罹病丹参的根结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形态学结果表明丹参根结线虫与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的形态特征一致。rDNA-ITS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丹参根结线虫与GenBank中的南方根结线虫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最高可达100%。基于rDNA-ITS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丹参根结线虫种群与其他南方根结线虫种群以100%的支持率聚集在同一支。特异性引物检测结果也表明河南丹参根结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同时,依据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的病原线虫进行致病性测定,发现接种株全部发病,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的丹参根部发病症状与田间病样症状一致。【结论】通过形态鉴定、分子鉴定和柯赫氏法则验证,明确了引起河南省丹参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线虫为南方根结线虫,这是河南地区首次发现南方根结线虫侵染丹参,有关部门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病害在丹参种植区域进一步扩散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根结线虫病 南方根结线虫 形态学 特异性引物扩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LZ-7菌株筛选、 鉴定及其生防潜能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梦宁 朱文亭 +5 位作者 张时雨 赵培怡 王子明 施艳 陈琳琳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8-626,共9页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能够拮抗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的细菌菌株,鉴定其种类,分析其生防潜能。【方法】将采自西藏林芝自然生境树木根围的土壤,用无菌水溶解后取上清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细菌纯化后在PDA平板... 【目的】从土壤中分离和筛选能够拮抗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假禾谷镰孢菌的细菌菌株,鉴定其种类,分析其生防潜能。【方法】将采自西藏林芝自然生境树木根围的土壤,用无菌水溶解后取上清液,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细菌纯化后在PDA平板上与假禾谷镰孢菌进行对峙培养,筛选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菌株;根据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生防菌株的种类;利用土壤接种方法,测定生防菌株发酵液对小麦苗期小麦茎基腐病的生防潜能;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生防菌株对其他病原真菌的抑菌谱。【结果】分离筛选获得一株拮抗假禾谷镰孢菌菌丝生长的细菌LZ-7,该菌株对假禾谷镰孢菌菌落的抑制率为52.3%。LZ-7菌株具有产淀粉酶、纤维素酶、脲酶和明胶酶的能力,能利用多种碳源,其16S rDNA序列与娄彻氏链霉菌聚在同一分支,被鉴定为娄彻氏链霉菌。LZ-7菌株的发酵液处理小麦种子后,苗期茎基腐病的病情指数降低了58.4%。此外,菌株LZ-7对禾谷镰孢菌和麦根腐平脐蠕孢等植物病原真菌也具有明显的拮抗活性。【结论】在青藏高原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娄彻氏链霉菌LZ-7,拮抗假禾谷镰孢菌的生长,对小麦茎基腐病具有良好防治潜能,具备作为小麦茎基腐病生防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假禾谷镰孢菌 娄彻氏链霉菌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鞣化激素基因克隆及分子特性分析
3
作者 马星宇 嵇玉洁 +5 位作者 薛玉莹 杜孟芳 魏纪珍 尹新明 刘晓光 安世恒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9-599,共11页
【目的】获得棉铃虫鞣化激素2个亚基(α亚基和β亚基)基因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和表达模式,研究棉铃虫鞣化激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得到棉铃虫鞣化激素α和β亚基cDNA序列,将棉铃虫及NCBI中... 【目的】获得棉铃虫鞣化激素2个亚基(α亚基和β亚基)基因序列,分析其分子特性和表达模式,研究棉铃虫鞣化激素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别得到棉铃虫鞣化激素α和β亚基cDNA序列,将棉铃虫及NCBI中公布的已知其它昆虫鞣化激素α和β亚基氨基酸序列分别整理分析,利用MEGA7(7.0.14)软件的Jones-Taylor-Thornton(JTT)模型构建系统进化树并进行聚类分析,qRT-PCR分别检测两亚基在棉铃虫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结果】分别获得了棉铃虫鞣化激素α亚基与β亚基核苷酸序列。其中α亚基(GenBank登录号:AHM0247472.1)cDNA片段长694 bp,开放阅读框480 bp,编码15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该蛋白质分子量为17.7 kDa。该基因在卵期第3 d、1龄幼虫第1 d、3~5龄幼虫第1 d、2和3龄末蜕皮期(3M和4M)、蛹期第0 d、第3 d和第7 d表达量相对较高。β亚基(GenBank登录号:AHM0247473.1)cDNA片段长779 bp,开放阅读框420 bp,编码13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该蛋白质分子量为15.9 kDa。该基因在卵期至2龄末蜕皮期(3M)、3龄幼虫第2 d、4~5龄幼虫第1 d、蛹期第1 d至羽化前表达量相对较高。鞣化激素α亚基和β亚基基因均在棉铃虫胸神经节中相对表达量最高,咽下神经节次之,脑部和腹部相对表达量较弱。【结论】鞣化激素在鳞翅目昆虫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α亚基和β亚基基因主要在棉铃虫卵期、初孵幼虫期、蛹期和新羽化成虫期发挥作用;鞣化激素在棉铃虫幼虫体内主要由胸部神经节转录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鞣化激素 Α亚基 Β亚基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鞣化激素β亚基参与脂肪组织免疫的相关功能基因表达模式
4
作者 嵇玉洁 马星宇 +5 位作者 宋永辉 杜孟芳 魏纪珍 尹新明 刘晓光 安世恒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0-607,共8页
【目的】研究棉铃虫鞣化激素β亚基参与脂肪组织免疫的相关功能基因表达模式。【方法】利用多肽激素体外处理与活体RNAi验证,将保存的鞣化激素β亚基同聚体重组蛋白,体外处理棉铃虫幼虫脂肪体组织,分别处理0、0.5、1和3 h,及体内注射鞣... 【目的】研究棉铃虫鞣化激素β亚基参与脂肪组织免疫的相关功能基因表达模式。【方法】利用多肽激素体外处理与活体RNAi验证,将保存的鞣化激素β亚基同聚体重组蛋白,体外处理棉铃虫幼虫脂肪体组织,分别处理0、0.5、1和3 h,及体内注射鞣化激素β亚基dsRNA,72 h后取样,通过qRT-PCR检测棉铃虫幼虫脂肪体相关免疫基因表达模式。【结果】鞣化激素β亚基同源二聚体蛋白体外处理棉铃虫幼虫脂肪体后,免疫相关基因cecropin1、cecropin2、cecropin3、attacin、cecropin D、gloverin、defensin、moricin和lebocin在0.5 h转录水平迅速上升,随后在1 h恢复至初始水平,在3 h与初始转录水平亦无显著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棉铃虫体内注射鞣化激素Burs-β亚基dsRNA,72 h后,moricin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cecropin1、cecropin2、cecropin3、attacin、cecropin D、gloverin、defensin、moricin和lebocin等8个免疫相关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均下调。【结论】鞣化激素β亚基同聚体蛋白质能够参与棉铃虫的免疫相关基因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鞣化激素β亚基 免疫反应 RNA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