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宽窄行种植冬小麦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氮残留的影响
1
作者 马尚英 夏婷婷 +7 位作者 韩鹏彬 张梦姣 毛应杰 王志强 辛泽毓 林同保 连延浩 任永哲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50,共13页
以矮抗58(AK58)和豫农908(YN90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和施氮方式[条施(R)和撒施(S)]对宽窄行(30 cm-15 cm-15 cm)种植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产... 以矮抗58(AK58)和豫农908(YN90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氮量[120 kg/hm^(2)(N120)、180 kg/hm^(2)(N180)和240 kg/hm^(2)(N240)]和施氮方式[条施(R)和撒施(S)]对宽窄行(30 cm-15 cm-15 cm)种植冬小麦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利用、产量及土壤硝态氮残留量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两熟管理制度以及周年减氮高效绿色施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AK58和YN908的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花前氮素转运量总体上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在N120、N180条件下,相较于S处理,R处理AK58和YN908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10.56%、5.96%和6.21%、5.25%,成熟期穗部氮素积累量分别显著提高4.46%、7.41%和14.21%、9.94%,花前氮素转运量分别显著提高10.11%、12.23%和11.87%、12.21%。AK58和YN908的氮收获指数、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均随施氮量的增加总体上呈降低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提高AK58和YN908的氮肥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均在N180R处理时达到最大。AK58的籽粒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YN908的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R处理较S处理显著提高了AK58在N120、N180条件下和YN908在N120条件下的籽粒产量,增幅分别为10.83%、6.06%和15.59%,AK58籽粒产量在N180R处理时达到最大,YN908籽粒产量在N240R处理时达到最大。土壤硝态氮残留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逐渐增加,R处理较S处理提高了冬小麦收获期宽行区(玉米待播区)表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其中,N180处理0~40 cm土层(玉米根层)土壤硝态氮残留量为55.95 kg/hm^(2),与后茬玉米苗期的氮素需求匹配度最好。综上,宽窄行种植模式下,施氮量180 kg/hm^(2)与条施结合是该区域冬小麦节氮稳产高效的栽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宽窄行种植 施氮量 施氮方式 氮素吸收利用 产量 土壤硝态氮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资产赋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转型的内在机制与实现路径
2
作者 郑方方 曲岩 +2 位作者 王娟 王迪 蒋格格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54-159,共6页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是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根本路径,也是促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平台层级结构中体量最大的区县级平台受限于所处区位与地域资源禀赋劣势,加之平台自身负债高、造血能力差、运营效率低下,大多面...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是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的根本路径,也是促进平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平台层级结构中体量最大的区县级平台受限于所处区位与地域资源禀赋劣势,加之平台自身负债高、造血能力差、运营效率低下,大多面临转型难、转型风险高、转型成本大等转型困境。当下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融资平台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运营中积累的海量数据资源不仅通过资产化入表增信平台融资,拓展融资渠道,还有利于平台开拓以数据资产为基础的多元经营性业务,实现平台自我造血,此外还可以促进平台实现以数据驱动的投融资决策、业务流程优化与数字化管理能力提升,助力平台市场化运营。这一赋能机制的实现以平台的集团化发展与数字化转型为基础,同时有赖于平台自身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的建立以及外部数据要素市场的建设完善。文章结论为地方政府发挥数据要素赋能效应、加快推进区县级平台市场化转型、以数据资产化解政府隐性债务危机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资产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 数字化转型 内在机制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钾肥施用方式对豫西烤烟钾含量及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9
3
作者 代晓燕 郭春燕 +5 位作者 王海波 张继帅 刘国顺 史宏志 马继盛 杨园园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9,共8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钾肥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和施用量对豫西烤烟农艺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和追施比例的增加,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长宽及茎围逐渐改善,其中钾肥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50∶50时可...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的钾肥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和施用量对豫西烤烟农艺性状、主要化学成分及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钾肥施用量和追施比例的增加,烟株的株高、最大叶长宽及茎围逐渐改善,其中钾肥基肥与追肥施用比例为50∶50时可明显改善烟株的农艺学性状。增施钾肥可显著提高烟叶中的钾素含量,提高上部叶致香物质含量及烤烟产量、产值,降低烟叶烟碱含量。钾肥追施比例增加也可显著提高中上部烟叶中钾素含量,且有利于在中低钾水平上提高烟叶的产值及高钾水平上的中上等烟比例,对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及其它常规化学成分和矿质元素含量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钾肥施用方式 钾含量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测定水样中的毒死蜱 被引量:8
4
作者 韩丽君 钱传范 +2 位作者 李文明 江树人 王小如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自制了毒死蜱多克隆抗体,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甲醇含量对抗原抗体竞争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水样中毒死蜱的残留检测ELISA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抗体竞争性结合的I50为76.8μg/L,方法检出限为5.2μg/L。河水样品经... 自制了毒死蜱多克隆抗体,考察了离子强度和甲醇含量对抗原抗体竞争反应的影响,对反应体系进行了优化,最终建立了水样中毒死蜱的残留检测ELISA方法。结果表明,毒死蜱对抗体竞争性结合的I50为76.8μg/L,方法检出限为5.2μg/L。河水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分别采用ELISA和GC测定,用ELISA方法测得水样中毒死蜱的添加回收率为93.40%~102.1%,C.V为4.04%~5.18%,在水样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8μg/L,检测灵敏度远高于GC,符合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毒死蜱 水样 残留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小麦农家品种抗条锈性评价及抗病品种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代君丽 井金学 +1 位作者 李振岐 李洪连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为了解小麦抗病品种的基因背景和遗传特点,采用中国目前的条锈菌优势小种对60个小麦农家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苗期鉴定发现,有13个品种对8个条锈菌优势小种中的4个或4个以上小种表现抗病,其中白老芒麦(甘地806)、... 为了解小麦抗病品种的基因背景和遗传特点,采用中国目前的条锈菌优势小种对60个小麦农家品种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苗期鉴定发现,有13个品种对8个条锈菌优势小种中的4个或4个以上小种表现抗病,其中白老芒麦(甘地806)、圆籽糙(豫327)、大籽糙(豫331)、疙瘩糙(豫398)对6~7个小种表现出抗病,而且多表现免疫~高抗;成株期鉴定发现有38个农家品种对所有小种表现抗病,并且病情指数低于10,很多苗期感病的品种在成株期表现抗病。在抗务锈鉴定的基础上对抗病性较好的品种圆籽糙(豫327)和疙瘩糙(豫398)进行了抗条锈性遗传分析。对亲本、F1、F2、BC1代接种条锈菌优势小种,根据F1代的抗性表现和F2代、BC1代的抗感分离情况,初步明确圆籽糙对条中29号的抗性由两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控制,疙瘩糙对条中32号的抗性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农家品种 条锈病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地区小麦纹枯病春季中短期流行预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石明旺 闵红 +1 位作者 石蔚云 李洪连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48-351,共4页
通过分析小麦纹枯病拔节后危害期和抽白穗显症期2个阶段的流行特点,以豫北地区9个常栽品种为代表,利用多年定点系统调查数据,采取统计学和流行学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2组中短期流行动态预测的回归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 通过分析小麦纹枯病拔节后危害期和抽白穗显症期2个阶段的流行特点,以豫北地区9个常栽品种为代表,利用多年定点系统调查数据,采取统计学和流行学相结合的方法,组建了感病品种与抗病品种2组中短期流行动态预测的回归模型和灰色系统预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对中短期小麦纹枯病预测式进行了初步检验和验证,证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中短期流行 预测模型 豫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盆草水提液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谢桂英 孙淑君 +1 位作者 游秀峰 陈翠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2期18001-18002,共2页
[目的]研究垂盆草水提液对4种植物的化感作用。[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垂盆草水提液对小麦、白菜、萝卜和高羊茅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垂盆草水提液可明显影响4种植物的幼苗生长,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 [目的]研究垂盆草水提液对4种植物的化感作用。[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垂盆草水提液对小麦、白菜、萝卜和高羊茅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垂盆草水提液可明显影响4种植物的幼苗生长,对4种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根生长均表现为抑制作用。当浓度为50.00、100.00 mg/ml时,垂盆草水提液对白菜和高羊茅幼根长的抑制率接近100%;垂盆草水提液对植物茎长的作用则依物种的不同而不同。[结论]垂盆草水提液可抑制供试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幼苗根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盆草 水提液 化感作用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美杨108高效组培再生系统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洲 李永丽 +1 位作者 安世恒 胡建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共6页
欧美杨108生产性状优良,是基因工程转化的理想受体,高效的组培再生系统是转化工作的基础。以欧美杨108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为起始材料,确定了植株再生过程中诱导丛生芽、芽的茎伸长和生根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再... 欧美杨108生产性状优良,是基因工程转化的理想受体,高效的组培再生系统是转化工作的基础。以欧美杨108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为起始材料,确定了植株再生过程中诱导丛生芽、芽的茎伸长和生根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再生培养系统。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优于WPM;最适从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05 mg/L+6-BA 0.05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L,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丛生芽诱导率分别达100%、100%和86%。丛生芽需要进行茎伸长诱导的环节,茎伸长诱导效率最高是MS+KT 0.5 mg/L+GA3 2 mg/L+果糖30 g/L培养基,茎段和叶柄丛生芽茎伸长诱导最好,诱导培养20 d,得到平均芽长3 cm的有效芽,增殖系数大于4。抽茎芽转入生根培养前,须经MS基本培养基壮化培养。在1/2 MS+IAA0.02 mg/L+IBA 0.02 mg/L+AC3 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苗体健壮。欧美杨108高效组培再生系统为其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美杨108 离体培养 芽伸长诱导 芽壮化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棠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春元 刘建华 刘文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64,共4页
研究结果表明:海棠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在PDA培养基和海棠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及产孢速度较快;不同光周期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影响不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和24℃;最适pH值为6 3;相对湿度100%萌发率最高,小于78%不能... 研究结果表明:海棠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在PDA培养基和海棠汁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及产孢速度较快;不同光周期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影响不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和24℃;最适pH值为6 3;相对湿度100%萌发率最高,小于78%不能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灰霉病菌 生物学特性 分生孢子 菌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小麦生产品种抗白粉病遗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代君丽 刘红彦 +1 位作者 王俊美 李洪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6-198,共3页
以感病品种豫麦49作母本,抗病品种周麦12和藁麦890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F1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F1代植株与豫麦4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GY01单孢菌系,分别对F1、F2、BC1代及其亲本... 以感病品种豫麦49作母本,抗病品种周麦12和藁麦8901作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F1代植株自交获得F2代种子,F1代植株与豫麦49回交获得BC1代种子。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用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GY01单孢菌系,分别对F1、F2、BC1代及其亲本的幼苗进行人工接种,研究它们的抗性表现和杂交后代中抗白粉病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周麦12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和1对隐性基因互补控制;藁麦8901对GY01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病性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寡糖希夫碱配合物对感染TMV的烟叶中叶绿素和相关防御酶活性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翠莲 杨楠 +4 位作者 赵铭钦 刘国顺 蒋士君 刘善宇 杜林洳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43-47,共5页
研究了壳寡糖希夫碱配合物药剂对烟草TMV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珊西烟上施用壳寡糖希夫碱配合物药剂后叶片感染TMV的枯斑数减少;(2)施用3,5-二氯水杨醛壳寡糖希夫碱合铜于普通烟后,其受TMV侵染后烟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降低,烟叶中... 研究了壳寡糖希夫碱配合物药剂对烟草TMV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珊西烟上施用壳寡糖希夫碱配合物药剂后叶片感染TMV的枯斑数减少;(2)施用3,5-二氯水杨醛壳寡糖希夫碱合铜于普通烟后,其受TMV侵染后烟叶中的叶绿素含量下降幅度降低,烟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均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寡糖希夫碱配合物 烟草花叶病 枯斑数 防御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防菌TJ防治瓜类白粉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耿以工 谷医林 +2 位作者 李宁 陈招荣 王远宏 《天津农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27-29,共3页
细菌TJ是一株生防菌株,室内测定显示,其对瓜类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确认:在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使用TJ生防菌剂的300倍稀释液效果最好,300倍稀释液处理14 d后对黄瓜和甜瓜白粉病的防效达到最高,分别为90.8%和95.7%... 细菌TJ是一株生防菌株,室内测定显示,其对瓜类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确认:在白粉病的发病初期,使用TJ生防菌剂的300倍稀释液效果最好,300倍稀释液处理14 d后对黄瓜和甜瓜白粉病的防效达到最高,分别为90.8%和95.7%,并且在施药后21 d仍有86.4%和90.4%的防治效果。而发病中后期使用TJ 300倍稀释液14 d后对两种白粉病的防效为68.2%和67.6%,低于发病初期施药后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防治 白粉病 田间药效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植物挥发油对菜青虫的拒食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吴利民 原国辉 +1 位作者 陆宁海 许永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05年第6期63-64,共2页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莴苣(LactucasativaL.)、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茎叶中提取其挥发油,采用叶碟浸渍法测定不同浓度对3龄菜青虫(PierisrapaeL.)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拒食作用。结果表明茴香、... 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莴苣(LactucasativaL.)、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荆芥(SchizonepetatenuifoliaBriq.)茎叶中提取其挥发油,采用叶碟浸渍法测定不同浓度对3龄菜青虫(PierisrapaeL.)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拒食作用。结果表明茴香、荆芥挥发油对菜青虫具有较强的拒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挥发油 菜青虫 拒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矮花叶病毒特性及受侵叶片的超微结构
14
作者 景岚 韩青梅 曹丽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86-88,99,共4页
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形态、结构及其特性,感病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纯病毒研究结果表明,MDMV粒子形态为线状,宽度为14 nm,长度不等,完整粒子长度为720~750 nm。病毒悬浮液经紫外扫描获得了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光... 对玉米矮花叶病毒的病毒粒子形态、结构及其特性,感病叶片的超微结构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提纯病毒研究结果表明,MDMV粒子形态为线状,宽度为14 nm,长度不等,完整粒子长度为720~750 nm。病毒悬浮液经紫外扫描获得了典型的核蛋白紫外吸收光谱,最高吸收峰在257.5 nm,最低峰在243.3 nm,O.D_(280)/O. D_(260)约为0.73。在电镜下观察感病叶片的超微结构,可在细胞质内观察到大量的病毒粒子及风轮状、柱状内含体,体现了马铃薯Y病毒组的典型特征。同时,在感病组织内还可看到许多破坏的叶绿体、线粒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矮花叶病毒 特性 受侵叶片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病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洪连 《河南农业》 2002年第4期9-9,共1页
二、应采取的对策1.加强对植物病害发生趋势的监测工作省有关部门应在基层站点建立河南省植物病害监测网,并坚持常年调研,就植物病害发生情况进行通报。对于一些新发生并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的病害和一些已上升为主要病害的次要病害,应... 二、应采取的对策1.加强对植物病害发生趋势的监测工作省有关部门应在基层站点建立河南省植物病害监测网,并坚持常年调研,就植物病害发生情况进行通报。对于一些新发生并对生产造成较大损失的病害和一些已上升为主要病害的次要病害,应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攻关研究,弄清其发生规律并找出可操作性强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病害防治 问题 对策 河南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素芳 《河南农业》 2006年第12期22-22,共1页
一、概述 小墨叶枯病是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世界上报道的叶枯病的病原菌达20多种.我国目前以雪霉叶枯病、根腐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叶疫病)、壳针孢类叶枯病等在各产麦区危害较大.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 一、概述 小墨叶枯病是小麦叶斑和叶枯类病害的总称.世界上报道的叶枯病的病原菌达20多种.我国目前以雪霉叶枯病、根腐叶枯病、链格孢叶枯病(叶疫病)、壳针孢类叶枯病等在各产麦区危害较大.已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上的一类重要病害.多雨年份和潮湿地区发生尤其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叶枯病 发生与防治 叶枯类病害 雪霉叶枯病 多雨年份 小麦生产 病原菌 叶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花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17
作者 刘素芳 《河南农业》 2005年第12期29-29,共1页
关键词 病虫害防治 茶花 防治技术 危害 病害 害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蔡县生姜青枯病和叶枯病病原细菌的试验研究
18
作者 谢卫华 喻璋 +1 位作者 张穗 刘庆元 《河南农业》 2010年第9期17-17,20,共2页
一、材料与方法(一)形态和染色1、细菌的形态须经菌体涂片,固定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分离菌种在牛肉膏斜面培养基上培养24-28h。然后用移菌环挑取少许细菌菌苔放入无菌蒸馏水中配成菌悬液,取菌悬液一滴在洁净载玻片上,并将玻片倾斜... 一、材料与方法(一)形态和染色1、细菌的形态须经菌体涂片,固定染色后用油镜观察。分离菌种在牛肉膏斜面培养基上培养24-28h。然后用移菌环挑取少许细菌菌苔放入无菌蒸馏水中配成菌悬液,取菌悬液一滴在洁净载玻片上,并将玻片倾斜,使菌液流成一层菌膜,放室内风干后,再通过火焰2-3次使菌体固定.然后用苯酚品红染色,染色1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用油镜观察菌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原细菌 叶枯病 青枯病 上蔡县 试验 生姜 培养基 菌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