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意写作+中华才艺”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
1
作者 金琳 《河南农业》 2020年第6期25-27,共3页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汉语写作,增加中华才艺课程,注重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吸收创意写作精华,以“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定位。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面... 河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汉语写作,增加中华才艺课程,注重培养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核心能力。吸收创意写作精华,以“创意”第一性、“写作”第二性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定位。在教学实践中,构建“面向国际,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汉语写作+中华才艺”汉语国际教育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汉语写作 中华才艺 教改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种植户农业生产托管需求意愿的实证分析
2
作者 崔世勇 张旭 +2 位作者 邓俊锋 马开轩 廖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766,共8页
【目的】分析花生种植户生产托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业生产托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正阳县483位花生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目的】分析花生种植户生产托管需求意愿的影响因素,以期为农业生产托管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决策参考。【方法】基于河南省正阳县483位花生种植户调查数据,利用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采用二元Logit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分别对农户的生产托管需求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分别对农户的生产托管需求意愿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的平均地块面积和家庭人口规模特征分别对农户的生产托管需求意愿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提升农户对农业生产托管认识水平,改善农户的参与条件;提升农户组织化程度,强化产业组织对农户的影响;依据农户特征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托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托管 需求意愿 计划行为理论 花生种植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城乡融合治理:理论依据、根本遵循与体制机制创新——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
3
作者 李伟 刘风 魏帅闯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3期34-40,共7页
县域城乡融合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采用座谈会、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翔实可靠的一手资料。研究发现,兰考推进县域城乡融合治理的做法成效主要体现在坚守焦裕禄精神,践行嘱... 县域城乡融合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以河南省兰考县为例,采用座谈会、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收集翔实可靠的一手资料。研究发现,兰考推进县域城乡融合治理的做法成效主要体现在坚守焦裕禄精神,践行嘱托促发展;党建引领强治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正创新聚合力,推进治理现代化;科学规划优布局,构建融合新机制;开发资源禀赋,共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兰考取得上述成效与其推进城乡融合治理的体制机制创新密不可分,包括发挥党建引领、创新干部能力建设、打造试点示范、推进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多维保障等体制机制。兰考的做法为其他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基础相似的县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治理 城乡融合 体制机制创新 河南兰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国富 李艳花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4-697,共4页
阐述了构建河南农业创新体系应坚持的原则、应树立的观念、应提高的能力、应实现的突破、应制定的政策,提出了构建河南农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新框架.
关键词 农业 科技 创新 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硕士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红朝 刘彩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3期263-265,269,共4页
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新理念。新农科背景下,推进农业硕士课程思政建设必然要求涉农高校找准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出知农重农爱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完善高校课程思政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 课程思政是落实新时代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新理念。新农科背景下,推进农业硕士课程思政建设必然要求涉农高校找准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出知农重农爱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从完善高校课程思政体制并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研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探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新方法4个方面对农业硕士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提出建议,以期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建设路径 农业硕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背景下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08年第24期275-276,278,共3页
农业信息化的建设直接影响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从河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分析河南省农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新农村背景下发展农业信息化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新农村 农业信息化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展博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第15期1-3,共3页
伴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提升,信息时代渐渐到来,其中数据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始终都是当前大数据时代关注的重点,需要对此予以高度的关注。农业始终都是国内第一产业,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将现有农业经济管理同大数... 伴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提升,信息时代渐渐到来,其中数据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数据的收集以及分析,始终都是当前大数据时代关注的重点,需要对此予以高度的关注。农业始终都是国内第一产业,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将现有农业经济管理同大数据切实地结合起来,将会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将会切实分析农业大数据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大数据 经济管理 作用分析 概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乡村产业振兴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探究
8
作者 张辰浩 刘忠魏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5期9-11,共3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提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战略不仅促进了城乡资源的流动和乡村资源的全面激活,还扩大了市场,挖掘了消费潜力,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流通环境。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河南乡...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的提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战略不仅促进了城乡资源的流动和乡村资源的全面激活,还扩大了市场,挖掘了消费潜力,构建了一个高效的流通环境。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河南乡村产业发展需要精准定位,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探索差异化的发展路径。不同类型的乡村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以适应新发展格局的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乡村产业振兴 资源禀赋 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无虞
9
作者 殷玉如 李芳媛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3期7-8,共2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其积极性的保护与调动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统筹支持小农户和新...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作为粮食生产的主体,其积极性的保护与调动对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需要通过政策支持与机制创新,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统筹支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强调要统筹支持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政策扶持、服务引导、利益联结,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主体 小农户 乡村振兴 粮食主产区 利益联结 粮食安全 有机衔接 利益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以河南省W村为例
10
作者 苑军军 王家喜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3期43-45,共3页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青年人才凭借掌握的农业发展新技术,推动乡村政务数字化,倡导乡村发展科学化,发挥自身优势...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之一,而人才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乡村青年人才凭借掌握的农业发展新技术,推动乡村政务数字化,倡导乡村发展科学化,发挥自身优势,从而引领乡村示范性发展。但在实践过程中,乡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着人才储备不足、乡村发展环境有待优化、培训提升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亟须深化改革探索,进一步多方挖掘青年人才、优化乡村发展环境、打造教育培训平台等,促进其更好地为乡村振兴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人才 乡村振兴 人才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郊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困境及化解路径——以河南省L村为例
11
作者 刘风 王博昆 段佳依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15期12-14,共3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关键,其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城郊农村面临一定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研究着眼于河南省L村网格化治理的典型经验呈现,发现城郊农村存在治...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是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的关键,其治理效能的提升对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背景下,城郊农村面临一定的基层社会治理困境。研究着眼于河南省L村网格化治理的典型经验呈现,发现城郊农村存在治理主体内生发展动力不聚焦、治理机制体制建构包容性弱与治理对象多重服务情境复杂化的问题,要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为主脉络,剖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机制,探究优化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党建引领 网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春节客流数据特征分析及运营策略优化研究
12
作者 王妍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I0024-I0025,共2页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人们日常通勤和节假日出行的重要交通方式,春节期间的服务能力能够直接反映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服务的应变能力和效率。本文结合案例展开分析,深入了解春节期间客流变化与运营策略之间的关联性。
关键词 春节 客流数据 运营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商下乡政策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效应研究——基于CFPS的微观数据
13
作者 王妍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3-106,共4页
激发农村地区创业活力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选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了电商下乡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 激发农村地区创业活力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本文选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DID)实证分析了电商下乡对农村家庭创业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电商下乡政策能够显著激发农村家庭创业活力;异质性分析发现,电商下乡政策对东中部家庭创业的影响程度高于西部家庭;深入探讨其机制路径发现电商下乡政策可以通过缓解家庭信贷约束和扩大市场需求提高农村家庭创业意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下乡 农村家庭创业 渐进D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动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14
作者 李伟 苏迪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5期10-12,共3页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强调,“培育现代乡村产业,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联农带农机制 优势特色产业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路径之争:土地规模还是服务规模 被引量:29
15
作者 梅付春 马开轩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6-56,共11页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国内在其路径选择上长期存在着服务经营规模和土地经营规模的分歧。基于实际投入视角和1990—2018年我国粮食投入产出时间序列,运用生产函数和现金成本收益比实证分析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的适度性... 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国内在其路径选择上长期存在着服务经营规模和土地经营规模的分歧。基于实际投入视角和1990—2018年我国粮食投入产出时间序列,运用生产函数和现金成本收益比实证分析我国粮食生产规模的适度性及两种路径的关系。结果表明:相对于当前的农业生产条件,我国现实的粮食生产规模基本上是适度的;服务规模与土地规模两种路径在实践中并存共生、相辅相成,并不相互排斥;两种路径的共生性具体表现为时间上并存及空间上互补,其形成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时空错配。这些发现的政策意义在于:要从平等互补的视角制定和完善相关促进政策,即对所有可能的实现路径实行普惠性政策,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和层次提高;同时,应对不同禀赋的微观主体实行差异化政策,以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尽快形成适度规模经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度规模经营 土地经营规模 服务经营规模 生产函数 共生互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途径 被引量:11
16
作者 程传兴 李伟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Z期38-39,共2页
大学生村官,是指经过组织筛选,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既是着眼于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 大学生村官,是指经过组织筛选,到农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或其他村"两委"职务的应届或往届高校毕业生。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既是着眼于深化农村改革,为农村输送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而实施的"强基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 书记助理 村主任助理 村党支部 干部队伍 基层工作经验 农村民主 思想素质 后备干部 选拔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被引量:4
17
作者 康建利 訾凤鸣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2-294,共3页
河南省是我国的第一农业大省,并将崛起为我国中部的第一经济强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内容。河南省农民专业合... 河南省是我国的第一农业大省,并将崛起为我国中部的第一经济强省。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保证。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和主要内容。河南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杠杆。它对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抵御市场风险,巩固和提高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如何针对河南省农村专业组织的现状及特征,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这种经济模式为河南省的农业发展、农民致富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当前河南省农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地区联社 固定资本 借入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30
18
作者 张颖举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0-204,共5页
为了探索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子,促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河南省为代表,对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在财政能力、试点经验和农民意愿方面已经具备... 为了探索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路子,促进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的新农村建设,以河南省为代表,对其建设新型农村社区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中部地区在财政能力、试点经验和农民意愿方面已经具备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可行性,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开展过程中坚持土地"两分两换"原则和构建多元参与的建设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区 城乡一体化 公共服务均等化 中部地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青年大学生中的传播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雷松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10,共5页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便相伴存... 青年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便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和青年理想信念教育便相伴存在。积极探索在青年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时代赋予的重大战略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青年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婚未成年——河南农村的早婚及其社会运作机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宋丽娜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1-67,共7页
早婚现象与文化传统相契合,来自于缔结婚姻作为"成人礼"的共识,然而现实中的悖论在于,结婚却并未独立,结婚而未成年。本文以"结婚未成年"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发生机制与社会效应。认为,在婚姻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产生以... 早婚现象与文化传统相契合,来自于缔结婚姻作为"成人礼"的共识,然而现实中的悖论在于,结婚却并未独立,结婚而未成年。本文以"结婚未成年"为研究对象,讨论其发生机制与社会效应。认为,在婚姻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产生以后,农村社会的早婚传统演化为了"结婚未成年",由此而引发了代际关系失衡、婚姻家庭生活被割裂,婚姻风险剧增、留守儿童的成长等诸多社会效应。如今,这套社会运作体系已经愈来愈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建构社会纠偏机制,以保证家庭再生产的完成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婚未成年 人生任务 代际关系失衡 婚姻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