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深度土壤控水对稻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静 可文静 +4 位作者 刘娟 王留行 陈浩 彭廷 赵全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77-285,共9页
为研究不同深度土壤控水对壤土稻田土壤水势、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土培池栽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设置土壤深度0~5cm(S05)、0~10cm(S10)和0~15cm(S15)控水处理,以保持水层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深度控水处理下5 cm、10 c... 为研究不同深度土壤控水对壤土稻田土壤水势、微生物区系和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通过土培池栽试验,在水稻生育后期设置土壤深度0~5cm(S05)、0~10cm(S10)和0~15cm(S15)控水处理,以保持水层为对照,分析了不同深度控水处理下5 cm、10 cm、15 cm深土壤水势与土壤微生物区系、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5 cm、10 cm、15 cm深度的水势随着控水深度增加而降低, S05控水处理主要影响上层(5 cm)土壤水势,S10控水处理影响上、中层(10cm)土壤水势,S15控水处理土壤水势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花后8 d和32 d, S05控水处理上层土壤细菌数量显著高于S10、S15控水处理;花后16~24 d, S05控水处理中层、下层(15cm)土壤细菌数量均显著高于S15控水处理;土壤水势与水稻生育后期中、下层土壤细菌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S05控水处理10 cm、15 cm土层的细菌丰富度Chao指数均显著高于S15控水处理及CK。3个控水处理中, 5 cm土层细菌的多样性Shannon指数以S05控水处理最低。优势细菌菌群分析发现,优势群落主要为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四者总相对丰度在80%以上; S15控水处理中层土壤变形菌门相对丰度低于S05和S10控水处理。3个控水处理土壤样品中优势纲(相对丰度大于2%)达15个,主要包括α-变形菌纲、β-变形菌纲、δ-变形菌纲、厌氧绳菌纲等,这4个纲的总相对丰度在47%以上,其中厌氧绳菌纲相对丰度最高;上层土壤中S05控水处理的β-变形菌纲相对丰度显著低于S10和S15控水处理。因此,不同深度土壤控水对壤土土壤水势、细菌数量存在影响,改变了细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对土壤细菌优势菌种类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控水深度 土壤水势 土壤微生物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基因对水稻磷、氮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丹阳 张晓花 +6 位作者 刘灵芝 孙红正 李俊周 彭廷 张静 杜彦修 赵全志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4-31,共8页
为了分析水稻(Oryza sativa)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like 15)基因调节水稻磷、氮吸收的分子机制,首先利用Transcriptome ENcyclopedia of Rice数据库分析OsPIL15基因对低磷的响应,然后以日本晴和Ospi... 为了分析水稻(Oryza sativa)光敏色素互作因子OsPIL15(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like 15)基因调节水稻磷、氮吸收的分子机制,首先利用Transcriptome ENcyclopedia of Rice数据库分析OsPIL15基因对低磷的响应,然后以日本晴和Ospil15突变体为材料,用正常磷(300μmol/L NaH_(2)PO_(4))和低磷(10μmol/L NaH_(2)PO_(4))营养液进行培养,测量水稻幼苗根与地上部生物量及磷、氮含量,并计算磷、氮吸收效率、转运系数及利用率。结果表明,OsPIL15基因响应低磷胁迫,低磷胁迫条件下,Ospil15突变体根和地上部长降幅均小于日本晴;Ospil15突变体地上部干质量降低幅度与日本晴基本一致,但根干质量降低幅度小于日本晴。正常磷条件下,Ospil15突变体根中磷含量显著高于日本晴,而地上部中磷含量与日本晴无显著差异;低磷胁迫条件下,Ospil15突变体根和地上部中磷含量均显著高于日本晴。正常磷和低磷胁迫条件下,Ospil15突变体磷吸收效率均大于日本晴;正常磷条件下,Ospil15突变体磷转运系数小于日本晴,低磷胁迫条件下,磷转运系数大于日本晴。Ospil15突变体对水稻氮吸收亦有影响,Ospil15突变体在正常磷条件下地上部中氮含量显著高于日本晴,而根中氮含量无显著差异;低磷胁迫条件下,根中氮含量显著高于日本晴,而地上部中氮含量没有显著差异。Ospil15突变体在正常磷和低磷胁迫条件下氮吸收效率均高于日本晴,低磷胁迫条件下,氮转运系数小于日本晴,Ospil15突变体在正常磷和低磷胁迫条件下磷、氮利用率均高于日本晴。综上,Ospil15突变体提高了水稻磷、氮吸收和利用,在低磷胁迫条件下,Ospil15突变体提高了磷从根向地上部的转运,抑制了氮从根向地上部的转运,表明OsPIL15基因负调控水稻磷、氮吸收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PIL15 水稻 吸收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米贮藏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孙红正 郭凯 +1 位作者 宋宁垣 赵全志 《中国稻米》 2018年第1期52-57,共6页
贮藏蛋白是稻米中的第二大主要成分,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对水稻中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4大类贮藏蛋白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基因结构、表达模式以及各个蛋白家族内不同拷贝的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 贮藏蛋白是稻米中的第二大主要成分,是影响稻米食味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对水稻中谷蛋白、醇溶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等4大类贮藏蛋白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基因结构、表达模式以及各个蛋白家族内不同拷贝的进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在基因组上的拷贝数较多,分别有15个和28个基因拷贝检测到表达。谷蛋白家族可分为3个亚家族,醇溶蛋白分为2个亚家族,并根据不同拷贝的亲缘关系对未命名的基因进行命名。清蛋白和球蛋白拷贝数较少,清蛋白有5个拷贝,其中SSA1、SSA5表达量较高,其他拷贝表达相对较低,而球蛋白的3个拷贝表达量都极低。本文为水稻贮藏蛋白以及稻米品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贮藏蛋白 谷蛋白 醇溶蛋白 清蛋白 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系统的OsbHLH116基因编辑及其脱靶效应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杜彦修 季新 +5 位作者 陈会杰 彭廷 张静 李俊周 孙红正 赵全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7-586,共10页
以水稻OsbHLH116基因为编辑对象,根据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在第一外显子区域设计长度为19bp的sgRNA,化学合成sgRNA的寡核苷酸序列,然后与CRISPR/Cas9系统表达载体pBUN411连接,再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株系,最后利用酶切和测序相... 以水稻OsbHLH116基因为编辑对象,根据基因编码区序列(CDS)在第一外显子区域设计长度为19bp的sgRNA,化学合成sgRNA的寡核苷酸序列,然后与CRISPR/Cas9系统表达载体pBUN411连接,再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株系,最后利用酶切和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OsbHLH116突变体进行了筛选鉴定和脱靶效应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pBUN411-gRNA载体成功实现了对基因OsbHLH116的定向编辑。酶切分析表明在选取的10株T0代转基因苗中得到了6个OsbHLH116突变单株。对6个突变单株进行了TA克隆测序分析,发现了纯合突变、双等位突变和杂合突变3种类型。酶切分析表明2个潜在脱靶位点均未发生脱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编辑 CRISPR/Cas9 脱靶效应 OsbHLH1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稻区机直播单季中籼杂交稻丰产优质品种筛选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静 詹俊辉 +5 位作者 任翠 杜彦修 李俊周 孙红正 彭廷 赵全志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0,共9页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稻区机直播方式种植的丰产优质单季中籼杂交稻品种,在大田机械定量穴直播条件下,对41个中籼杂交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抗病性、抗倒伏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冠层温度、冠气温差等进行分析。结... 为筛选出适宜豫南稻区机直播方式种植的丰产优质单季中籼杂交稻品种,在大田机械定量穴直播条件下,对41个中籼杂交稻品种的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稻米品质、抗病性、抗倒伏性、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冠层温度、冠气温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主要农艺性状,41个中籼杂交稻可分为5大类群。第Ⅲ类群水稻品种产量、穗粒数均高于其他类群,产量达11 081. 28 kg/hm2,穗粒数达169. 72粒。第Ⅳ类群水稻品种生育期显著低于其他类群,其他4个类群间均无显著差异。与其他类群相比,第Ⅲ类群水稻品种整精米率较高,垩白度、垩白粒率均较低,整精米率达49. 70%,垩白度为5. 40%,垩白粒率为19. 98%。除第Ⅰ类群水稻品种感稻瘟病、纹枯病较重外,其他类群中水稻感病品种数占总品种数的比例均低于10. 00%,且仅有第Ⅰ类群水稻品种中出现倒伏。抽穗开花期冠层温度主要影响第Ⅰ、Ⅱ、Ⅲ、Ⅴ类群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其中,与第Ⅰ、Ⅱ、Ⅲ类群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第Ⅴ类群呈极显著正相关;冠气温差则主要影响第Ⅱ、Ⅳ、Ⅴ类群水稻品种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其中,与第Ⅱ、Ⅳ类群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第Ⅴ类群呈极显著正相关。第Ⅲ类群水稻品种收获指数显著高于第Ⅱ、Ⅴ类群水稻品种,与第Ⅰ、Ⅳ类群水稻品种无显著差异。从41份材料中筛选出第Ⅲ类群水稻品种钱优930、广两优5号、Y两优2号、Y两优900、荃早优丝苗、新两优611为适宜豫南稻区机直播种植的丰产优质水稻品种,该类群水稻品种特征为穗粒数多、产量高、整精米率高、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低、生育期中等、抗病性较好、收获指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稻区 中籼杂交稻 品种筛选 机直播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