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
作者 董中东 孙丛苇 +4 位作者 张舒宇 陈永芳 裴丹 陈锋 赵磊 《麦类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7-1024,共8页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 种子活力是一个重要的小麦品质相关指标,与小麦种子发芽和穗发芽均有直接关系。为鉴定小麦种子活力相关性状的遗传位点并挖掘其相关候选基因,本研究以163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材料,对其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3个种子活力相关性状进行调查,并结合90K 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材料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11.81%~25.58%。利用90K SNP芯片共鉴定到196个与3个种子活力性状相关的显著性SNPs,其中67个SNPs可以同时在3个性状中检测到;进一步通过基因表达模式和单倍型分析,推测TraesCS4B02G359600和TraesCS4A02G494700可能为调控小麦种子活力的重要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子活力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抗纹枯病新位点Qse.hnau-5AS的定位及其候选基因鉴定
2
作者 高梦娟 赵贺莹 +15 位作者 陈家辉 陈晓倩 牛萌康 钱琪润 崔陆飞 邢江敏 银庆淼 郭雯 张宁 孙丛苇 阳霞 裴丹 贾奥琳 陈锋 余晓东 任妍 《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40-2250,共11页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极具破坏性的土传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高产和稳产。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和绿色环保的途径之一,而纹枯病抗性基因挖掘是培育抗性品种的重要... 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引起的小麦纹枯病是我国小麦生产上极具破坏性的土传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高产和稳产。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经济有效和绿色环保的途径之一,而纹枯病抗性基因挖掘是培育抗性品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收集了349份黄淮麦区小麦种质并将其种植于河南农业大学小麦分子育种创新团队人工气候室进行纹枯病表型鉴定,利用小麦660K SNP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型分析,采用混合线性模型的方法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在小麦5A染色体短臂上挖掘到1个新的抗小麦纹枯病QTL位点,命名为Qse.hnau-5AS,其中15个显著性SNP集中在960.6 kb区段内。根据中国春高质量基因组信息,Qse.hnau-5AS区段内共包含13个高可信度(high-confidence,HC)注释基因。结合病原菌诱导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推测其中1个编码刺猬互作蛋白类似蛋白基因(TaHIPL)和1个编码质膜ATP酶基因(TaHA)可能参与调控小麦纹枯病抗性。利用病毒介导基因沉默(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对上述2个抗纹枯病候选基因进行功能验证。接种病毒14 d后,qRT-PCR结果显示,VIGS沉默植株中TaHIPL和TaHA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表明2个基因均被有效沉默。表型鉴定发现,与对照相比,VIGS沉默植株的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DI)较对照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植株更感纹枯病。综上所述,TaHIPL和TaHA很可能是Qse.hnau-5AS的候选基因且可正调控小麦纹枯病抗性。本研究为小麦抗纹枯病分子机制的解析及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基因和材料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苗期抗性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骨干亲本周8425B衍生品种(系)春化和光周期基因的组成分析
3
作者 李晓德 柏心彤 +5 位作者 吴恩召 吕春蕾 陈树林 殷贵鸿 王道文 张坤普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3-30,共8页
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和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分子标记对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219份材料进行检测,研究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春化基... 利用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和光周期基因(Ppd-A1、Ppd-B1和Ppd-D1)的分子标记对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共计219份材料进行检测,研究春化基因和光周期基因分布、组合类型及其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春化基因Vrn-A1、Vrn-B1和Vrn-D1在周8425B及其衍生品种(系)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0、1.37%和25.11%。在219份供试材料中,有3种春化基因组合vrn-A1+vrn-B1+vrn-D1、vrn-A1+vrn-B1+Vrn-D1、vrn-A1+Vrn-B1+vrn-D1,其中,春化基因均为隐性的组合即vrn-A1+vrn-B1+vrn-D1的分布频率最高(73.52%),vrn-A1+Vrn-B1+vrn-D1组合的分布频率最低(1.37%),说明219份供试材料大部分为冬性小麦。所有品种(系)均含有光周期不敏感型基因Ppd-A1a、Ppd-B1a和Ppd-D1a。vrn-A1+vrn-B1+vrn-D1组合产量、千粒质量最高,株高最矮;vrn-A1+Vrn-B1+vrn-D1组合产量和千粒质量最低,株高最高;vrn-A1+vrn-B1+Vrn-D1组合居中。表明隐性春化基因组合产量、千粒质量最高,株高最矮;春化基因组合中含有显性等位基因,则株高增高,千粒质量和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春化基因 光周期基因 周8425B 衍生品种(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