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济’山桐子幼苗生长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被引量:1
1
作者 耿晓东 岳继飞 +6 位作者 刘英 陶昱含 周亚飞 张召增 谢焕冬 蔡齐飞 刘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9,共11页
【目的】了解‘豫济’山桐子苗期的抗旱能力,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年生‘豫济’山桐子为试验材料,设置CK、轻度干旱(D1)、中度干旱(D2)、重度干旱(D3)、持续干旱(D4)共5个处理,CK、D1、D2、D3处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 【目的】了解‘豫济’山桐子苗期的抗旱能力,为其推广种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年生‘豫济’山桐子为试验材料,设置CK、轻度干旱(D1)、中度干旱(D2)、重度干旱(D3)、持续干旱(D4)共5个处理,CK、D1、D2、D3处理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5%、30%、20%、10%,D4处理为一次性浇透后不再浇水。每10 d测定1次株高、地径和叶片形态;分别在干旱胁迫前期(试验第0天)、干旱胁迫中期(各胁迫处理苗木存活时间的1/2)、干旱胁迫末期(苗木整株枯死,试验结束)时,对各处理苗木的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物量进行测定。探究干旱胁迫下苗木在形态结构、细胞膜系统、渗透调节物质和内源激素等方面的变化。【结果】D1、D2处理苗木全部存活,D3、D4处理苗木分别存活30、60 d。短时间的轻度干旱胁迫能够促进苗木根系生长。胁迫末期,随着胁迫程度的加强,叶长、叶宽、着叶数量、株高增量、地径增量、根体积、根表面积、根长、根系密度逐渐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逐渐降低,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IAA、GA_(3)和ZR含量表现为轻、中度干旱胁迫下逐渐升高,重度和持续干旱胁迫下降低。D3处理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迅速升高;D4处理后期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升高、脯氨酸含量先升高后降低。【结论】‘豫济’山桐子对干旱较为敏感,能够通过延缓生长、损失部分生物量、提高渗透调节物含量、增加激素水平来适应不同程度的干旱,适度的干旱可以促进苗木的生长发育,可以将土壤相对含水量20%作为临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济’山桐子 干旱胁迫 形态结构 生理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果实发育过程中油脂积累与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
2
作者 谢焕冬 徐自恒 +6 位作者 陶昱含 周亚飞 岳继飞 张召增 耿晓东 蔡齐飞 刘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4-103,共10页
【目的】为山桐子油脂的开发利用和山桐子果实发育期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元种源山桐子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在6月初盛花后至10月底成熟期间果实含水率以及种子和果肉的含油率、脂肪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 【目的】为山桐子油脂的开发利用和山桐子果实发育期的栽培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广元种源山桐子为研究对象,测定果实在6月初盛花后至10月底成熟期间果实含水率以及种子和果肉的含油率、脂肪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结果】山桐子种子和果肉中油脂快速积累时期均为6月30日—7月30日,7月30日种子含油率达最大值(32.17%),到成熟期缓慢降至26.3%,果肉油脂含油率在7月30日为43.08%,到成熟期略微上升至45.52%。在发育过程中,种子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90.26%降至89.28%,饱和脂肪酸含量由9.19%升至10.35%;果肉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78.11%升至79.83%,饱和脂肪酸含量由19.49%降至19.18%。种子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为先升后降,在7月30日达到峰值17.45 mg/g,随后持续下降至10.80 mg/g;种子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则与之完全相反;种子中淀粉含量在前期较为稳定,从8月30日之后开始快速上升,在10月30日达到24.13%。果肉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维持在5.37~7.48 mg/g;果肉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趋势与种子相似;果肉中淀粉含量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呈现升、降、升的趋势。种子含油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可溶性糖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果肉含油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淀粉含量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6月1日—7月30日,山桐子种子和果肉中油脂快速积累,至成熟期种子含油率有小幅度下降,而果肉含油率略微上升,最终果肉含油率高于种子。在果实发育过程中,与果肉相比种子中脂肪酸含量变化总体上更稳定。在种子油脂快速积累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可溶性蛋白,前期积累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在油脂快速积累时期被用于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并为种子后期过冬和翌年萌发储存能量和原料,而果肉中油脂和蛋白质的积累存在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果实发育 油脂积累 营养物质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桐子芽叶果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其大小年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耿晓东 张召增 +4 位作者 朱秀征 蔡齐飞 李志 王艳梅 刘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1,共10页
【目的】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采摘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上着生的叶片、... 【目的】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分别在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成熟期,采摘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上着生的叶片、芽和果实,分别以蒽酮比色法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测定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果实发育先降后升,芽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升高趋势。随果实发育,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和无果嫩枝的芽、果实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升高;有果嫩枝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先降后升,无果嫩枝叶片变化趋势不一致。3种大小年类型有果嫩枝芽和叶片中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均大于无果嫩枝的芽和叶片;在不同果实发育期,有果嫩枝的芽、果可溶性糖含量与叶可溶性糖含量的比值随果实的发育均先升后降,芽、果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随着果实发育变化不明显,未达显著水平;果实膨大期,3种大小年类型按照叶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NAB(16.64)、IAB(9.93)、CAB(5.95),说明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大,则越利于花芽分化期芽内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结论】山桐子大小年的发生是果实发育与花芽分化对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竞争所致,果实膨大期叶片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比值越高,越能保证花芽分化期的营养供应,促进花芽分化,防止小年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枝条类型 大小年结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茶产业发展的旅游模式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薛晓焱 刘震 +3 位作者 王艳梅 耿晓东 蔡齐飞 李志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5-81,共7页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林业扶贫主要树种。以油茶观赏价值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油茶产业新型模式,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阐述了油茶种植历史、自然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植物,也是国家政策支持的林业扶贫主要树种。以油茶观赏价值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油茶产业新型模式,对促进油茶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阐述了油茶种植历史、自然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从油茶的旅游开发价值和旅游业发展优势的角度,分析了油茶的经济、生态和观赏价值,以及旅游业为油茶产业发展提供的机遇和经济效益;提出了旅游开发中应遵循的生态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经济性和特色化原则,以及“自然+人文”、体验式农业休闲、农业科普等旅游模式;阐明了政府为“策划者”、企业为“掌舵者”、农户为“水手”的经营管理模式内涵,同时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掘传统油茶文化、加强产业宣传、创新营销战略、落实政府鼓励政策等建议。通过分析、研究,以期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木本油料 产业发展 旅游模式 林业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生长规律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小雪 刘震 +5 位作者 王新建 李志 蔡齐飞 耿晓东 王艳梅 吴慧源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3,149,共7页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 为探究不同种源山桐子生长发育规律差异,取湖南、四川、河南、贵州、江西、江苏6个种源的2年生山桐子苗木作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种源在相同生境下的生长量、分枝数、展叶数等生长指标。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顶芽萌发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2)各种源2年生山桐子主干顶芽抽枝、侧枝顶芽抽枝、二次分枝的伸长生长和粗生长都呈现“慢-快-慢”的生长趋势。3)6个种源2年生山桐子苗木的生长量、展叶量、二次分枝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干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多,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苏种源,展叶最少的是河南种源;侧枝顶芽抽枝中,贵州种源生长量最多,河南种源的展叶量最多,四川种源生长量、展叶量最少;在二次分枝方面,贵州种源的生长量最多,其次是河南、四川、湖南,生长量最少的是江西种源;四川、江西、湖南种源的二次分枝数量明显高于河南、贵州和江苏种源;不同种源的二次分枝以上主干生长量表现为:贵州种源最多,其次是湖南种源,四川、江苏、江西种源较少,河南种源最少;4)在贵州、江西、江苏3个种源的主干顶芽抽枝伸长过程,四川种源的侧枝顶芽抽枝伸长过程,江西种源的二次分枝粗生长过程中都出现二次生长现象。不同种源山桐子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性,在郑州地区以贵州种源的苗木生长可能有较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种源 生长发育 顶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激素与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许东辉 耿晓东 +4 位作者 王艳梅 朱秀征 李志 蔡齐飞 刘震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0-161,共12页
【目的】了解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现象的发生与其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包括无果枝的花芽与有果枝的叶芽)和果实中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及其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成都种源的无... 【目的】了解山桐子结实大小年现象的发生与其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包括无果枝的花芽与有果枝的叶芽)和果实中各种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为人工调控山桐子大小年现象的发生及其良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以成都种源的无大小年、不完全大小年、完全大小年等3种结实类型的山桐子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了果实膨大期、油脂积累期、花芽分化初期和果实成熟期的有果类与无果类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_(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等4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1)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IAA含量均先降后升,且三者间IAA的含量差异均不显著;IAA与山桐子花芽分化有关,但与结实大小年无关。2)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的叶片、芽和果实中的GA_(3)含量均持续升高;完全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GA_(3)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且其无果枝叶片、芽中的GA_(3)在果实成熟期的含量均最高,分别是411.69和355.38μg·g^(-1)。3)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叶片中ABA的含量均先降后升,其芽和果实中的ABA含量均持续上升;无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4)3种结实类型山桐子不同类别枝条上叶片中的ZR含量均先升后降,其芽中的ZR含量均持续升高,而其果实中的ZR含量均先降后升;无大小年类山桐子不同器官中的ZR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结实类型的。5)ABA/GA_(3)和(ZR+ABA)/GA_(3)之值越大越有利于花芽的分化,无大小年类山桐子有果枝的叶、芽中上述各种激素的比值均大于不完全大小年类和完全大小年类的。【结论】高含量的ABA、ZR和低含量的GA_(3)有利于山桐子花芽的分化,有果枝的叶、芽中内源激素ABA/GA_(3)及(ZR+ABA)/GA_(3)之值均小于无果枝的,则不利于其花芽分化。果实膨大期叶、芽中内源激素的平衡态决定着当年的花芽分化水平,继而决定着翌年结实的丰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桐子 内源激素 枝条类型 大小年结实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