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 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被引量:7
1
作者 唐胜军 《农技服务》 2014年第12期151-151,共1页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水文水资源勘测作为水利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水文事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水文水资源勘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水文水资源勘测...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取得了进一步发展。水文水资源勘测作为水利基础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水文事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对水文水资源勘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对水文水资源勘测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改善水文水资源勘测的问题有效措施,从而推动我省水利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 勘测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2
作者 唐胜军 《农技服务》 2015年第7期231-231,共1页
当前,不断突出的气候变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剧烈的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提出了水文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水文水资源 保护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白林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5-48,共4页
为合理开发利用淮河上游地表水资源,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综合比较水资源可利用量定义及计算方法基础上,选用淮河上游主要控制站淮滨站1956~2010年历年天然来水量资料,采用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最小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汛期难于... 为合理开发利用淮河上游地表水资源,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综合比较水资源可利用量定义及计算方法基础上,选用淮河上游主要控制站淮滨站1956~2010年历年天然来水量资料,采用从地表水资源量中扣除最小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和汛期难于控制利用洪水量的扣损法,计算了淮河上游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计算结果表明:淮河上游地表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达到45%。虽然这一可开发利用率超过国际公认的40%的临界线,但考虑到具体的河流情况和水情,认为这一计算成果仍基本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资源量 可利用量 可利用率 河道生态基流 扣损法 淮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文模型在老哈河流域的应用与比较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轶 李琼芳 +2 位作者 王鸿杰 蔡涛 任立良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5期21-23,共3页
为研究不同水文模型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老哈河流域上的适用性,分别选取老哈河流域的西泉、初头朗两个子流域1970-2003年的实测资料,应用新安江模型和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其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西泉和初头朗... 为研究不同水文模型在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老哈河流域上的适用性,分别选取老哈河流域的西泉、初头朗两个子流域1970-2003年的实测资料,应用新安江模型和垂向混合产流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并对比分析其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在西泉和初头朗流域,垂向混合产流模型的模拟精度总体上均高于新安江模型;垂向混合产流模型更适用于初头朗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模型 垂向混合产流模型 新安江模型 老哈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及干旱特征 被引量:3
5
作者 薛运宏 刘箴 +2 位作者 刘继锋 李学文 尹周祥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5,共12页
旱涝灾害是影响信阳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信阳地区近50 a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及干旱特征,可为冬小麦生产合理布局、合理用水以及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信阳地区1962—2011年9个气象站点日尺度数据,通过估算... 旱涝灾害是影响信阳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分析信阳地区近50 a冬小麦生育期水分供需及干旱特征,可为冬小麦生产合理布局、合理用水以及防灾减灾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基于信阳地区1962—2011年9个气象站点日尺度数据,通过估算冬小麦全生育期和各生育阶段有效降水量和需水量,计算水分盈亏指数,分析水分供需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不同时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进行干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空间分布主要呈现西北部和东南部较高,而中部地区相对较低的特征,变化趋势以增加趋势为主;冬小麦生育期水分盈亏指数表明水分亏缺,西北部相对于中南部水分缺乏更为严重,变化趋势以减少趋势为主;冬小麦全生育期SPI值呈现不显著下降趋势,其变化幅度为0.125·10 a^(-1),冬小麦冬前生长期、返青抽穗期和灌浆成熟期SPI值呈现不同程度的不显著减少趋势,而越冬期SPI值则呈现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各生育阶段干旱发生状况存在差异,不同生育阶段轻旱发生频率和中旱发生频率亦存在差异,北部冬小麦生育期发生轻度以上干旱频率较高,西部和南部冬小麦生育期发生中度以上干旱频率较高。综上,信阳地区冬小麦生育期水分呈亏缺状态,各生育阶段的干旱状况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冬小麦 水分供需 标准化降水指数 信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苏里河流域水文特性及其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晋秋 陆晨越 +3 位作者 宁忠瑞 刘艳丽 白林龙 王国庆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26,共7页
以美国密苏里河流域RULO、NE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及阶段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6年,密苏里河流域年均和四季的气温、径流均呈增加趋势,其... 以美国密苏里河流域RULO、NE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对象,采用Mann-Kendall检验、小波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流域水文气象要素的历史演变趋势及阶段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1—2016年,密苏里河流域年均和四季的气温、径流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夏、冬季增温显著,季节径流只有夏季径流为不显著增加,年径流平均线性增率为1.79 mm/(10年);冬季降水为非显著性减少趋势,其他季节均为增加趋势,其中秋季增加显著。降水、气温和径流的第一主周期分别为35年、49年和33年。径流在1968年和2009年发生突变,径流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明显,不同阶段降水-径流关系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苏里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历史演变趋势 阶段性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日尔河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及趋势 被引量:2
7
作者 胡一帆 刘颖 +3 位作者 李杨 李文鑫 李小平 薛运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9-56,共8页
尼日尔河是非洲的主要江河之一,基于该流域1951—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这60年来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年内分布以及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 尼日尔河是非洲的主要江河之一,基于该流域1951—2012年的水文气象资料,采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检验、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过去这60年来水文气象要素演变特征、年内分布以及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951—2012年期间,尼日尔河流域年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年均气温在1992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都呈现下降趋势,年径流深下降突变点在1966年,年降水量下降突变发生在1962年;在年内分配上,气温、降水量、径流深的多年月平均峰值不同期,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5月份,而降水量和径流深的月平均峰值分别出现在8月份和11月份,径流深峰值较降水量峰值推迟3个月出现;年均气温在30年时间尺度上的信号震荡最强,30年为其第1主周期,年降水量和年径流深的震荡主周期均为30年;根据年降水量、年径流深和年均气温的突变点,将水文气象资料系列划分为1951—1966年、1967—1992年和1993—2012年3个阶段,发现不同阶段的降水量-径流深响应关系差别较大,非气候因素对区域水文具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日尔河流域 水文气象要素 演变特征 周期分析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南湾水库饮用水水源地现状评价及保护对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尤宾 《水资源保护》 CAS 2001年第4期45-47,共3页
根据信阳市南湾水库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对南湾水库上游乡镇入河排污口、入库支流及水库周边地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乡镇排污口的主要污染是生活污染 ,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根据信阳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划分... 根据信阳市南湾水库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对南湾水库上游乡镇入河排污口、入库支流及水库周边地区的环境现状进行了调查。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乡镇排污口的主要污染是生活污染 ,污染物均达标排放。根据信阳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划分水源保护区 ,提出水库污染物排放水质目标控制和排污总量控制方案。最后提出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水源地 污染源 水源保护区 南湾水库 水质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干流信阳段水质预测模型 被引量:4
9
作者 尤宾 臧红霞 李永丽 《水资源保护》 CAS 2013年第1期41-45,共5页
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建立淮干水质预测相关模型,并进行验证;首次对淮河干流信阳段NH3-N、COD的综合衰减系数,复氧系数和耗氧系数等4项开展现场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复氧率及光合作用随河流而异,难以准确确定。
关键词 水质模型 预测 淮河干流 信阳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干流河南段水质预测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尤宾 胡兰群 张武云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8-131,共4页
淮河干流在河南省境内总长417 km,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建立了淮河干流水质预测相关模型,并进行了科学验证。对淮河干流河南段氨氮、化学需氧量衰减系数及富氧和耗氧系数... 淮河干流在河南省境内总长417 km,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淮河干流水环境质量形势不容乐观。根据水体扩散理论,建立了淮河干流水质预测相关模型,并进行了科学验证。对淮河干流河南段氨氮、化学需氧量衰减系数及富氧和耗氧系数4个项目开展现场试验及科学分析,为水资源保护规划中计算水体纳污能力、预测污染物浓度、制定污染物控制方案等提供坚实基础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干流 水质预测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11
作者 邹振华 李琼芳 +1 位作者 夏自强 王鸿杰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22-626,共5页
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长江径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为分析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万县、宜昌、汉口、大通、白河、仙桃6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葛洲坝及三峡水库关闸蓄水... 随着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以及全球气候的变化,长江径流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为分析人类活动对长江径流特性的影响,以万县、宜昌、汉口、大通、白河、仙桃6个水文站为研究对象,以丹江口、葛洲坝及三峡水库关闸蓄水时间划分研究时段,利用各站近50 a的日流量资料对比分析了各研究时段长江年、汛期、非汛期、月径流量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水库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与水库库容大小、水库运行方式以及测站与水库的距离远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径流量 丹江口水库 葛洲坝水库 三峡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信息平台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径流响应模拟 被引量:14
12
作者 蔡涛 李琼芳 +4 位作者 宋秀民 李鹏 虞美秀 谢伟 白雪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3-567,共5页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3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图模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的影响.利用流域附近8个气象站1980-2005年的资料,内插得到流域内的气象资料,应用P-M法耦合...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为研究区域,基于研究区域3期(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图模拟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的影响.利用流域附近8个气象站1980-2005年的资料,内插得到流域内的气象资料,应用P-M法耦合植物生长模型(EPIC)计算流域潜在蒸散发;利用息县以上集水区域1980-2005年63个雨量站资料及尺度为1∶200000土壤类型图,选用SWAT模型模拟流域的径流过程,并分析了产水特性参数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降雨量的大小弱化了流域下垫面条件对产水的影响;在降雨和土壤质地相同的情况下,产水能力旱地大于水田大于草地大于林地;旱地增加后流域产水量也会增加,林地不易于流域的产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土地利用方式变化 径流模拟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长江干流水沙关系的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马颖 李琼芳 +2 位作者 王鸿杰 夏自强 邹振华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8-42,共5页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其水沙关系的变化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关系密切。近几十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干流水沙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本文利用宜昌、汉口、大通水文站5...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分别居世界第四位和第五位,其水沙关系的变化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关系密切。近几十年来,由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长江干流水沙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本文利用宜昌、汉口、大通水文站50多年的日流量和日含沙量资料,研究了三站水沙相关关系、水沙双累计关系、多年月平均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特性。研究表明长江干流水沙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断发生着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干流 径流量 输沙量 水沙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上游生态需水量计算分析 被引量:14
14
作者 蔡涛 李琼芳 +4 位作者 王鸿杰 李鹏 薛运宏 白林龙 刘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5-639,共5页
为分析计算淮河上游河流生态需水量,提出了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保证率分别为45%,75%,50%的淮河上游适宜生态径流计算方法,选用淮河上游干流息县、长台关以及大坡岭3个主要控制站1960-2005年历年天然来水量资料,计算了淮河上游最小生... 为分析计算淮河上游河流生态需水量,提出了丰水期、枯水期、平水期保证率分别为45%,75%,50%的淮河上游适宜生态径流计算方法,选用淮河上游干流息县、长台关以及大坡岭3个主要控制站1960-2005年历年天然来水量资料,计算了淮河上游最小生态径流和适宜生态径流,并运用Tennant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小生态径流在很大程度上有损于河流生态系统稳定与健康;总体而言,3站适宜生态径流均可以使淮河上游河流生态环境状况达到最佳,但在某些年份各站实测月均流量小于其适宜生态径流量,而且丰水期适宜生态径流破坏率较枯水期的要高.因此,在某些年份为满足淮河上游适宜生态需水要求,还应增加河道内生态用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最小生态径流 适宜生态径流 淮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象变化趋势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琼芳 刘轶 +2 位作者 王鸿杰 蔡涛 任立良 《水电能源科学》 2008年第5期1-3,共3页
为分析老哈河流区域的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选用初头朗子流域实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时间尺度的蒸发皿蒸发和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在不... 为分析老哈河流区域的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选用初头朗子流域实测资料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年、季时间尺度的蒸发皿蒸发和风速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气温、净辐射、相对湿度在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季节的变化趋势则略有不同;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蒸发皿蒸发的最主要因素,其他气象要素对蒸发皿蒸发的影响则视时间尺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 气象要素 变化趋势 相关分析 老哈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模型在土壤侵蚀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琼芳 谢伟 +4 位作者 薛运宏 李鹏 虞美秀 蔡涛 白雪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13,29,共4页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水文站以上为研究流域,将新安江模型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耦合,构建基于网格尺度的流域坡面泥沙负荷计算模型,结合河道泥沙输移计算模型,实现流域径流量、泥沙负荷时空变化全过程模拟。应用2000-2008年实测日降... 以淮河上游大坡岭水文站以上为研究流域,将新安江模型与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耦合,构建基于网格尺度的流域坡面泥沙负荷计算模型,结合河道泥沙输移计算模型,实现流域径流量、泥沙负荷时空变化全过程模拟。应用2000-2008年实测日降水、日蒸发、日流量和日含沙量等资料,以日为时间尺度模拟计算了大坡岭站的径流量和泥沙负荷。结果表明,新安江模型可成功应用于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预报,扩展了新安江模型的应用领域,对从源头控制淮河流域上游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大坡岭 泥沙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温海燕 李琼芳 +1 位作者 李鹏 蔡涛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4,60,共4页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基于研究区域3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数据及地形、气象、水文、土壤、农业管理等数据,应用SWAT模型模拟研究区域产汇流过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淮河上游息县水文站以上流域为例,基于研究区域3期(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0年以后)土地利用数据及地形、气象、水文、土壤、农业管理等数据,应用SWAT模型模拟研究区域产汇流过程,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产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降水量、坡度和土壤质地相同的情况下,径流模数大小为旱地>水田>林地;在坡度和土壤质地相同的情况下,土地利用方式对降水量变化的产水敏感性为旱地>水田>林地(径流系数变化率),可见土地利用模式的变化可影响流域的产水特性,耕地向林地的转变将使流域产水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上游 土地利用变化 产水特性 SWA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数学分析方法在水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8
作者 王鸿杰 尤宾 上官宗光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0-32,共3页
本文应用模糊数学原理,以淮河上游长台关站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选择5个评价参数,用模糊 概念进行推理,经过运算得出综合评价结果,与一般评价方法相比更接近客观。
关键词 模糊数学 水环境 应用 评价 淮河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邙山黄土地层划分的讨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州 王书兵 +2 位作者 蒋复初 王喜生 傅建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2期274-282,共9页
地层时代和地层划分研究一直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材料的丰富,地层划分不断被重新认识。黄土地层时代和划分主要依靠OSL、^(14)C、古地磁和磁化率的对比。中原邙山因发育巨厚的马兰黄土而闻名中外,但地层划分却出... 地层时代和地层划分研究一直是基础性、先导性工作,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材料的丰富,地层划分不断被重新认识。黄土地层时代和划分主要依靠OSL、^(14)C、古地磁和磁化率的对比。中原邙山因发育巨厚的马兰黄土而闻名中外,但地层划分却出现了不同的认识。早期对赵下峪剖面的研究认为L_1层厚98 m,并发育L_1SS_1弱古土壤层;剖面底部出露最老地层为S_(10)层。后来的观点把早期的L_1层划分为L_1、S_1、L_2层,剖面底部出露最老地层为S_(11)层。通过对B/M界线进行详细的古地磁研究,剖面上部补充年代测试样品,结合已有测年结果,分析认为早期对L_1的划分和对剖面最老地层的确认是正确的,但B/M界线位置划分有误;而后期的研究对B/M界线位置的划分是正确的,但把底部最老地层划分为S_(11)是不当的,同时把马兰黄土中弱古土壤层L_1SS_1划分为S_1也是不合适的。地层对比表明,邙山黄土发育了S_0—S_(10)黄土—古土壤序列,B/M界线位于L_8下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兰黄土 B/M界线 地层划分 邙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州邙山官庄峪黄土地层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玉振 王书兵 +2 位作者 王喜生 傅建利 蒋复初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3-398,共6页
邙山官庄峪剖面共厚154.9 m,出露S10及以上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特征的马兰黄土厚度达70.125 m,具有明显的粗粒、均匀特点,且在该段地层中部,并没有比较明显的弱古土壤层。磁性地层测量表明B/M界线置于深度132.04 m处,位于L8的下部;剖... 邙山官庄峪剖面共厚154.9 m,出露S10及以上黄土-古土壤地层序列,特征的马兰黄土厚度达70.125 m,具有明显的粗粒、均匀特点,且在该段地层中部,并没有比较明显的弱古土壤层。磁性地层测量表明B/M界线置于深度132.04 m处,位于L8的下部;剖面底部未进入Jaramillo正极性亚时。与赵下峪剖面对比结果显示,以B/M界线为标志,72 m以下地层两者高度一致,只是对地层的划分不同而已;但赵下峪剖面中比较特征的具有较高磁化率值的L1SS1地层单元,在官庄峪剖面却无明显表现,其原因可能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地层 郑州官庄峪 邙山黄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