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市级农科院所科技平台问题探讨——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段仁周 柳世君 +2 位作者 扶定 程辉 蓝黎明 《农业科技通讯》 2015年第7期36-38 88,88,共4页
分析了农业科技平台的内涵、类型与作用,以信阳市农科院为例,介绍了地市级农科院所的平台建设现状、成效与存在问题,研究了市级院所科技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内容,还从强化政策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统筹推进、强化科技... 分析了农业科技平台的内涵、类型与作用,以信阳市农科院为例,介绍了地市级农科院所的平台建设现状、成效与存在问题,研究了市级院所科技平台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内容,还从强化政策保障、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统筹推进、强化科技产出、强化产业支撑等方面,对进一步搞好平台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市级农科院所 科技创新 平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馆文化的现状与思考——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俊玲 蒋双丰 蔡一鸣 《福建茶叶》 2022年第1期109-111,共3页
信阳因茶而名,拥有千年种茶历史的信阳,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下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并成为信阳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茶饮业作为开门立户的"七件事"之一,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馆业也应运而生,进而带动... 信阳因茶而名,拥有千年种茶历史的信阳,在历史长河的积淀下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并成为信阳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茶饮业作为开门立户的"七件事"之一,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茶馆业也应运而生,进而带动了茶馆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结合相关资料,对河南省信阳市茶馆文化的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进行了总结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文化 茶文化 现状 发展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年-2019年河南信阳黏虫的种群动态及虫源性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段云 雷海霞 +4 位作者 陈琦 卢兆成 李慧龙 郭培 武予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93-298,共6页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 为了解河南信阳黏虫的发生情况,本研究利用高空探照灯对2016年-2019年黏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监测及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2019年在河南信阳监测的黏虫成虫主要为东方黏虫(又称为黏虫)和劳氏黏虫,均一年发生5代,整个监测期间均出现多个高峰期。其中,东方黏虫以一代为主,占全年总诱虫量的54.62%~82.96%,并且大部分虫源向外迁出,少部分留在本地;劳氏黏虫以三代或四代为主,以留在本地或迁入为主,只有少数向外迁出。本研究为河南省信阳地区黏虫的预测预报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监测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信阳、漯河黏虫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段云 李慧玲 +4 位作者 陈琦 雷海霞 李之龙 邢永胜 武予清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7-249,264,共4页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信阳和漯河两地黏虫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信阳种群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高效氯氟氰... 采用浸叶法测定了信阳和漯河两地黏虫种群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和氯虫苯甲酰胺等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信阳种群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35、0.230、3.566、3.716、5.025、13.315 mg/L;漯河种群的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分别为:0.053、0.734、3.081、3.413、13.570、25.067 mg/L。以毒死蜱为标准药剂,甲维盐对信阳和漯河3龄黏虫幼虫都表现出极高的活性,相对毒力指数分别达到143.571和58.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虫 杀虫剂 敏感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主栽茶树品种春季物候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淑平 吕立哲 +2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党永超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25-3327,3332,共4页
2010~2012年,对信阳市6个主栽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品种乌牛早(C.sinensis cv.Wuniuzao)、白毫早(C.sinensis cv.Baihaozao)、平阳特早(C.sinensis cv.Pingyangtezao)、迎霜(C.sinensis cv.Yingshuang)、碧香早(C.sinen... 2010~2012年,对信阳市6个主栽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品种乌牛早(C.sinensis cv.Wuniuzao)、白毫早(C.sinensis cv.Baihaozao)、平阳特早(C.sinensis cv.Pingyangtezao)、迎霜(C.sinensis cv.Yingshuang)、碧香早(C.sinensis cv.Bixiangzao)、舒茶早(C.sinensis cv.Shuchazao)从鱼叶期到1芽3叶展开期进行了物候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2011年在茶芽萌发期因茶园干旱造成茶树水分亏缺,使6个主栽品种的物候期比2010年推迟17~35 d;2012年在茶芽萌发期因环境的旬平均温度、≥10℃有效活动积温均降低,使6个主栽品种的物候期比2010年推迟1~11 d,由此可见,气候条件是影响茶树物候期的重要外界因素,在茶芽萌发期出现干旱少雨、旬平均温度及≥10℃有效积温降低的情况下,都会使茶树物候期推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Camellia sinensis(L )O Kuntze] 春季物候期 调查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信阳油茶产业化开发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蓝黎明 金开美 《耕作与栽培》 2013年第1期49-50,共2页
通过调研分析,论证了河南信阳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种植油茶树开发茶油走产业化之路的可行性,并提出油茶产业化开发的建议。
关键词 信阳 茶油 油茶树 产业化 产业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信阳市丘陵旱薄地花生产量的措施
7
作者 余明慧 黄靖元 +1 位作者 张顺 石守设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6期238-240,共3页
针对花生在信阳丘陵旱薄地种植产量较低的问题,寻找出导致花生产量低下的几个关键原因,主要包括土壤原因、种植习惯以及田间管理存在的问题等。通过探讨,寻求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从而从根本上提高花生产量,增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河南省 丘陵旱薄地 花生 高产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信阳农耕文化博物馆创建可行性研究初探
8
作者 蓝黎明 王子良 +4 位作者 邹奎 龚凤萍 竹玮 陈龙 刘守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1期254-256,259,共4页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是赓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信阳加速绿色崛起,在新时代实现“两个更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领域、全过程。建设农耕文化博物馆是赓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信阳加速绿色崛起,在新时代实现“两个更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科学分析信阳农耕文化的特点和乡村博物馆发展现状,讨论由政府主导建设市级农耕文化博物馆的可行性,对其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耕文化 博物馆 发展蓝图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尿素追施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9
作者 刘耀 曹艳 +4 位作者 魏一苗 程捷 张丽霞 史鹏飞 吕玉虎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1期158-160,共3页
[目的]探究普通尿素及腐殖酸尿素追肥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追施氮肥;L2追施普通尿素;L3追施腐殖酸尿素I型;L4追施腐殖酸尿素Ⅱ型。追氮量54 kg/hm^(2)(基肥和追肥的质量... [目的]探究普通尿素及腐殖酸尿素追肥对弱筋小麦产量构成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CK不追施氮肥;L2追施普通尿素;L3追施腐殖酸尿素I型;L4追施腐殖酸尿素Ⅱ型。追氮量54 kg/hm^(2)(基肥和追肥的质量比7∶3),测定苗数、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氮素利用指标。[结果]施用基肥情况下,追施腐殖酸尿素117 kg/hm^(2)可有效促进小麦植株的苗数、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其中追施腐殖酸尿素Ⅰ型效果优于腐殖酸尿素Ⅱ型。[结论]追施腐殖酸尿素对弱筋小麦增产效果好于普通尿素,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尿素 弱筋小麦 产量 大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茶树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控探讨 被引量:12
10
作者 赵丰华 任红楼 +1 位作者 蒋双丰 郑杰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0期15-19,共5页
随着河南信阳地区茶叶生产规模化发展、气候异常和耕作制度的变化,茶树的病虫害种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笔者于2008-2011年对信阳地区茶树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并就防控技术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 信阳地区 防控技术 种类调查 规模化发展 病虫害种类 茶叶生产 耕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粳稻晚播气候适宜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段斌 方玲 +4 位作者 宋世枝 何世界 李慧龙 宋晓华 甄才红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3-56,共4页
以信阳市近35年(1980-2014年)晚播粳稻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数据为基础,利用前人研究的气候适宜度公式模型,计算研究信阳粳稻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 以信阳市近35年(1980-2014年)晚播粳稻幼苗期、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成熟期等5个生育阶段的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数据为基础,利用前人研究的气候适宜度公式模型,计算研究信阳粳稻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结果表明,苗期气温、降水和日照气候适宜度分别为0.98、0.99和0.63,综合值0.85,适宜度高;分蘖期分别为0.99、0.51和0.54,综合值0.65,适宜度一般;拔节孕穗期分别为0.99、0.87和0.67,综合值0.83,适宜度较高;抽穗扬花期分别为0.70、0.99和0.56,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灌浆成熟期分别为0.60、0.98和0.57,综合值0.73,适宜度较高。可见,信阳粳稻适当晚播后的气候适宜度总体较为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晚播 气候适宜度 信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茶园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丰华 任红楼 卢兆成 《中国茶叶》 2014年第10期15-17,共3页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 茶尺蠖、小绿叶蝉、茶毛虫是信阳茶园三大主要害虫,近年来,笔者一直进行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关键技术试验研究,通过利用性信息素试验引诱茶尺蠖5个世代、茶毛虫3个世代,总结出当虫口密度中低等时,性诱剂诱虫量与害虫的种群数量成正相关,长期在害虫成虫期使用,可以达到控制目的。通过多次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筛选出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茶尺蠖,4种高效低毒低残留脂溶性农药防治小绿叶蝉。本试验着重进行茶园修剪、灯诱、色诱、蜘蛛、生物农药对害虫控制效果研究。通过对信阳茶区优势害虫进行一系列田间试验,集成一整套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必要时采用脂溶性农药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技术,为信阳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病虫害 技术试验 防控技术 茶园 优势害虫 室内模拟试验 农药防治 信阳茶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稻茬小麦的优势、劣势及出路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道海 周国勤 +1 位作者 张顺 易红岩 《农业科技通讯》 2014年第9期25-27,共3页
分析了信阳稻茬麦区小麦生产具备的优势条件及存在的不利因素,并指出了发展小麦生产的出路和具体措施,以便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更好地促进豫南小麦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 稻茬麦 优势 劣势 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主栽水稻品种特征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守设 刘祥臣 +4 位作者 余贵龙 乔丽 丰大清 黄涛 赵万斌 《中国种业》 2015年第6期55-57,共3页
征集16个信阳市生产上目前推广的主栽杂交籼稻品种,在常规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抗性、稻米品质等)进行田间试验记载及室内考种。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冈优1237、深两优5814、冈优18... 征集16个信阳市生产上目前推广的主栽杂交籼稻品种,在常规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抗性、稻米品质等)进行田间试验记载及室内考种。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冈优1237、深两优5814、冈优188、II优1259、内2优6号等6个杂交籼稻品种较对照II优838增产,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适合作为信阳地区杂交籼稻主推品种;其他品种等较对照减产,Y优系列等依靠特殊栽培条件实现高产类型的品种,适宜作搭配品种,合理布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阳 杂交籼稻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主栽水稻品种特征特性试验研究
15
作者 石守设 刘祥臣 +4 位作者 余贵龙 乔丽 丰大清 黄涛 赵万斌 《中国种业》 2015年第4期40-43,共4页
征集16个信阳市生产上目前推广的主栽杂交籼稻品种,在习惯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抗性、稻米品质等)进行田间试验记载及室内考种。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冈优1237、深两优5814、冈优188、II... 征集16个信阳市生产上目前推广的主栽杂交籼稻品种,在习惯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对其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综合抗性、稻米品质等)进行田间试验记载及室内考种。结果表明,C两优华占、冈优1237、深两优5814、冈优188、II优1259、内优6号等6个杂交籼稻品种较对照II优838增产,各性状综合表现较好,适合作为信阳地区杂交籼稻主推品种;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Y优系列等是依靠特殊栽培条件实现高产类型的品种,适宜作搭配品种,合理布局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籼稻 主栽 特征特性 信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新模式研究
16
作者 徐士库 马铮 +4 位作者 鲁伟林 扶定 申关望 余新春 沈光辉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7期34-37,共4页
为了更好的发挥杂交水稻的在豫南稻区的高产潜力,开展了信阳杂交水稻高产栽培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信阳杂交水稻在施氮量为210 kg/hm^2、栽插密度为21万穴/hm^2条件下产量在各处理中达到最高。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高产 栽培新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油茶丰产林建设技术
17
作者 蓝黎明 刘祥臣 金开美 《耕作与栽培》 2013年第4期46-47,共2页
结合信阳的新县、商城、光山等传统油茶产业集聚区的油茶林建设实践经验,提出了建设油茶林的丰产技术。
关键词 信阳 丰产林 油茶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审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信麦163
18
作者 李杰 朱保磊 +4 位作者 石守设 陈宏 尹志刚 许娜丽 陈金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4,共1页
信麦163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信阳234为母本、丰抗38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44。1特征特性信麦163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220.0~225.0d,成熟... 信麦163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信阳234为母本、丰抗38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44。1特征特性信麦163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220.0~225.0d,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晚0.5~1.3d。幼苗越冬期半匍匐,长势健壮,叶片较宽长;成株期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80.1~84.3cm,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软(粉)质、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品种 系谱法选育 半冬性 小麦新品种 农业科学院 特征特性 高产多抗 对照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态条件下品种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9
作者 张美微 谢旭东 +5 位作者 王晨阳 马耕 卢红芳 周国勤 谢迎新 马冬云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362-1368,共7页
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3年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2013-2014年南阳、信阳和郑州3个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10个小麦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 为给河南省不同生态区域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于2012-2013年在南阳和信阳2个地点,2013-2014年南阳、信阳和郑州3个地点,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氮量对10个小麦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均显著受品种、地点和施氮水平的影响,同时显著存在品种×地点和地点×施氮量的互作效应;其中,品种效应相对较小,地点对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大,施氮水平对氮肥偏生产力的调控效应最大。10个品种中,周麦28在各地点均获得了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3个地点中,郑州和南阳的小麦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均显著高于信阳,而信阳具有较高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说明适量的氮肥供给对于信阳改善小麦生产非常重要。增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降低了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且不同地点和品种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存在差异。综合各品种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对施氮水平的响应,在3个地点小麦在较低施氮水平(120kg·hm-2)下均可达到高产高效的生产目标,但各地点也存在需要高氮肥投入的小麦品种,如郑州的郑麦3596、南阳的洛麦24及信阳的西农509和宛麦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品种 生态条件 产量 氮肥利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砜吡草唑与氟噻草胺协同作用防治多花黑麦草及其对小麦的安全性 被引量:14
20
作者 徐洪乐 李慧龙 +4 位作者 张彬 孙兰兰 苏旺苍 薛飞 吴仁海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46-352,共7页
多花黑麦草是近来危害严重,抗药性发生普遍的一种恶性杂草,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对多花黑麦草有效的防除药剂,本文采用盆栽法进行了除草剂室内配方配比筛选试验,并对筛选的配方进行了室内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麦... 多花黑麦草是近来危害严重,抗药性发生普遍的一种恶性杂草,对我国小麦安全生产造成了严重威胁。为筛选对多花黑麦草有效的防除药剂,本文采用盆栽法进行了除草剂室内配方配比筛选试验,并对筛选的配方进行了室内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麦田常用茎叶处理除草剂精噁唑禾草灵、炔草酯、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对多花黑麦草防除效果均不理想,多花黑麦草对其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而土壤处理除草剂中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对多花黑麦草防除效果较好。进一步通过室内配方配比筛选试验,得出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1∶1.2混合对多花黑麦草的ED_(50)为3.46 g/hm^(2),共毒系数(CTC)为137.40,表明二者1∶1.2混配对多花黑麦草防除有增效作用。安全性试验表明,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1∶1.2混配下对小麦的ED_(10)为381.98 g/hm^(2),对多花黑麦草和小麦的选择性指数为56.93,表明砜吡草唑和氟噻草胺混配选择性最高,能有效防除多花黑麦草且对小麦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多花黑麦草 协同作用 防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