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装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王金顺 侯晶晶 +5 位作者 杨倩 朱新亮 刘孝锋 宋现中 魏亚 祁鲲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2-137,共6页
20世纪90年代初亚临界低温萃取油脂技术工业化装备诞生于中国,30年来已建成90多套科研装置和200多套工业化生产装备,因其具有投资小、生产成本低、规模化等优势,在天然产物脂溶性成分保质提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简述了亚临界低温萃... 20世纪90年代初亚临界低温萃取油脂技术工业化装备诞生于中国,30年来已建成90多套科研装置和200多套工业化生产装备,因其具有投资小、生产成本低、规模化等优势,在天然产物脂溶性成分保质提取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简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历史与工业化装备的诞生、所用溶剂及性质、技术优势与食品安全性,综述了亚临界低温萃取工业化生产装备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发展创新,以期为油脂低温加工、实现饼粕高值化利用装备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萃取 低温萃取 天然产物 油脂 装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在制取全脱脂花生蛋白粉上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金顺 朱新亮 +5 位作者 张菁茹 梁海军 侯晶晶 李海良 孙现红 祁鲲 《粮食加工》 2023年第1期65-68,共4页
花生蛋白粉是精选优质花生米为原料,运用亚临界低温制取花生油后将粕渣精制而成的一种低热变性、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蛋白,较好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简述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花生油工艺以及与传统半脱脂花生粉加工方法的... 花生蛋白粉是精选优质花生米为原料,运用亚临界低温制取花生油后将粕渣精制而成的一种低热变性、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蛋白,较好保留了花生中的营养成分。简述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的原理、萃取花生油工艺以及与传统半脱脂花生粉加工方法的对比。在花生制油行业采用亚临界低温萃取技术增加了效益、延长了蛋白粉的保质期、为花生蛋白功能性的发挥利用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临界萃取 全脱脂:花生蛋白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取方式对接骨木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薛晴 赵红金 +5 位作者 代龙 赵文鑫 王军 朱新亮 高鹏 张宏萌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9-194,共6页
目的:比较冷榨法、索式提取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得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接骨木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索式提取法和亚临界丁烷萃取法3种方式提取接骨木籽油,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其理化... 目的:比较冷榨法、索式提取法、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得率、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接骨木籽为原料,采用冷榨法、索式提取法和亚临界丁烷萃取法3种方式提取接骨木籽油,参考国家标准测定其理化指标与体外抗氧化活性,并利用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3种提取方式中,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的得油率最高(28.8%),索式提取法次之(27.6%),冷榨法最低(18.8%);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的接骨木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碘值最高;3种不同提取方式所得的接骨木籽油脂肪酸组成相似,主要成分为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亚临界丁烷萃取法所得的接骨木籽油的亚麻酸含量最高,为46.94%;3种提取方式所得的接骨木籽油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但亚临界丁烷萃取法的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高于冷榨法与索式提取法。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接骨木籽油的品质存在一定影响,亚临界丁烷萃取法对接骨木籽油有较高提取率,所得油脂品质较好,是提取接骨木籽油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骨木籽油 冷榨 索式提取 亚临界丁烷萃取 得油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预处理对芝麻油风味、营养和安全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赵宇航 尹文婷 +2 位作者 汪学德 朱新亮 胡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7-57,共11页
本实验系统研究微波预处理对芝麻油风味、感官、营养和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微波产香技术在芝麻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芝麻籽经不同功率(0、180、360、540、720 W和900 W)微波预处理6 min,再经液压压榨制得芝麻油。利用溶剂辅助风... 本实验系统研究微波预处理对芝麻油风味、感官、营养和安全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微波产香技术在芝麻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芝麻籽经不同功率(0、180、360、540、720 W和900 W)微波预处理6 min,再经液压压榨制得芝麻油。利用溶剂辅助风味蒸发、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在芝麻油中鉴定出91种香气活性物质。芝麻油的杂环类气味物质(吡嗪、吡咯、吡啶、噻唑、噻吩和呋喃)总含量与微波功率呈正相关,羰基类气味物质(醛、酮和酯类)总含量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芝麻油的烤芝麻味、坚果味、焦糊味、烟熏味和苦味感官强度逐渐增强,土腥味、木质味和生青味强度持续减弱。微波预处理芝麻籽的出油率(30.02%~31.93%)与功率呈正相关,显著高于生芝麻籽(24.89%)。微波预处理提高了芝麻粕的氮溶解指数(nitrogen solubility index,NSI)(由11.7%升至18.07%)和芝麻油中生育酚含量(由392.18mg/kg增至462.92mg/kg),且最高NSI和生育酚含量分别出现在540W和700W微波预处理后。芝麻油中芝麻酚(13.01~15.78 mg/100 g)、杂环胺(33.19~143.88 ng/g)和多环芳烃(0.40~9.03 ng/g)的含量与微波功率呈正相关,其中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的含量均未超过国家标准限量。综上所述,适度的微波预处理可以赋予芝麻油浓郁的香气,提高芝麻油的营养成分含量和氧化稳定性,同时提高芝麻粕蛋白的利用价值。因此,微波作为一种新型产香技术在芝麻油加工和芝麻粕蛋白的高值化利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油 香气活性物质 脂质氧化 木脂素 生育酚 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莎豆发芽前后营养成分及多糖生物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巢晓玲 黎扬辉 +6 位作者 敬思群 翟红月 刘根梅 张俊艳 祁鲲 朱新亮 布威佐合热·艾科热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27-333,共7页
为考察发芽对油莎豆营养成分及油莎豆多糖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发芽前后油莎豆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灰分、氨基酸的含量,蒽酮硫酸法分析多糖含量;利用DPPH·、ABTS^(+)·... 为考察发芽对油莎豆营养成分及油莎豆多糖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的影响,采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发芽前后油莎豆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灰分、氨基酸的含量,蒽酮硫酸法分析多糖含量;利用DPPH·、ABTS^(+)·及总抗氧化能力评价油莎豆多糖抗氧化活性;采用PNPG法,以阿卡波糖作对照,分析油莎豆多糖体外降糖活性。结果表明,发芽对油莎豆各营养成分影响有一定差异,发芽后油莎豆的脂肪提高了8.22%,淀粉、蛋白质、纤维、灰分含量分别降低了11.75%、11.09%、10.31%和7.69%,氨基酸总量增加了8%;发芽后油莎豆多糖的得率增加了9.23%,同时发芽提高了油莎豆多糖的抗氧化、降糖作用等生物活性。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HPAEC-PAD)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发芽改变了油莎豆多糖的单糖组成比例,产生了更多的抗氧化活性较强的单糖(鼠李糖)。相关性分析表明,油莎豆发芽后强的抗氧化能力、降糖作用与高的多糖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r=0.985~0.997),研究为油莎豆的深加工和功能化产品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 油莎豆多糖 营养成分 生物活性 单糖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