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奕龙 苗晓辉 +3 位作者 顾少龙 施守杰 张小全 王建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98,共8页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烤比较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CK,云南当地常规烘烤工艺;T1,变温幅度±1.0℃、变温频率3 h;T2,变温幅度±1.5℃、变温频率5 h,探索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利用曲线估算、通径分... 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采用烘烤比较试验,设置3个处理,即CK,云南当地常规烘烤工艺;T1,变温幅度±1.0℃、变温频率3 h;T2,变温幅度±1.5℃、变温频率5 h,探索密集烤房变温调控对烤烟上部叶氮代谢生理的影响。利用曲线估算、通径分析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氮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烘烤过程中变黄期变温处理对烟叶蛋白质降解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变温工艺处理下,烟叶中性蛋白酶、内肽酶活性呈“M”形曲线变化,转氨酶活性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变化趋势,与常规工艺处理有所差异;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烟叶的中性蛋白酶、内肽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分别为0.0586、0.0816、31.1139、36.7148 U/g,高于或显著高于CK、T2处理。在变温幅度1℃和变温频率3 h处理条件(T1)下,对烟叶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影响的主要因素是谷草转氨酶、内肽酶活性;烘烤变黄结束时,T1变温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游离氨基酸含量为380.6679μmol/g,显著高于CK、T2处理。对密集烤房烘烤变黄期变温幅度和变温频率进行合理调控,有利于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维持较高水平,促进蛋白质的充分降解和游离氨基酸的有效积累,可明显影响烟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烘烤工艺 温度变化 含氮化合物 酶活性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谷氨酸和磷酸二氢钾配施对干旱胁迫下烤烟生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邹声浩 刘欢 +7 位作者 邵兰军 贺帅 魏晓凯 席飞虎 罗东升 景延秋 张学伟 喻奇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87-93,共7页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对象,探究施用聚谷氨酸和磷酸二氢钾对干旱胁迫下烤烟生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处理(CK,20%PEG-6000+清水50 mL/株)、T1处理(20%PEG-6000+聚谷氨酸50 mL/株)、T2处理(20%PEG-6000+磷...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为试验对象,探究施用聚谷氨酸和磷酸二氢钾对干旱胁迫下烤烟生理特性及化学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即对照处理(CK,20%PEG-6000+清水50 mL/株)、T1处理(20%PEG-6000+聚谷氨酸50 mL/株)、T2处理(20%PEG-6000+磷酸二氢钾50 mL/株)、T3处理(20%PEG-6000+聚谷氨酸+磷酸二氢钾配施50 mL/株)。考察不同时段聚谷氨酸与磷酸二氢钾配施提高干旱胁迫下烤烟根系活力、抗氧化性能和光合特性等多项生理生化指标和常规化学成分以及中性香味物质等化学指标的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聚谷氨酸和磷酸二氢钾后,烤烟的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改变,二者配施能显著提升过氧化物酶的活性,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和光合特性得到较为显著的提升;同时降低烤烟中MDA含量,显著增加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和中性致香成分含量,使大多常规化学成分处于适宜范围内,叶绿素降解产物相比于其他中性致香成分含量的提升更为显著。干旱胁迫下,配施聚谷氨酸和磷酸二氢钾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烤烟造成的影响,对烤烟生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含量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谷氨酸 磷酸二氢钾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双层自交联丙烯酸核壳乳液的合成
3
作者 亓子怡 程相林 +2 位作者 唐雅馨 洪涛 高明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8,共9页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分别为核层和壳层的交联单体,合成了室温自交联改性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探究了引发体系的选择与用量、交联单体... 以苯乙烯(St)、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硬单体,丙烯酸丁酯(BA)为软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分别为核层和壳层的交联单体,合成了室温自交联改性核壳结构丙烯酸酯乳液,探究了引发体系的选择与用量、交联单体种类和添加量对乳液聚合的影响。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证明交联单体成功交联,通过Zeta电位分析、透射电镜对乳液进行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均一的核壳乳液。结果证明,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聚合,引发剂KPS和NaHSO_(3)质量比为2:1、引发剂用量为0.4%、核层自交联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和壳层自交联单体双丙酮丙烯酰胺(DAAM+ADH)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和2%,乳液的稳定性、耐水性和成膜性良好,转化率在90%以上,吸水率为6.87%,钙离子稳定性合格。与非核壳无交联单体乳液进行对比,热重分析表明热分解温度提高了41℃,缓解了传统水性丙烯酸酯乳液涂层耐水性差、耐溶剂性差、“热粘冷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乳液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核壳双层交联 水性油墨连接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生物特性和烤烟氮素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吴嘉楠 彭桂新 +3 位作者 杨永锋 任天宝 张璐 刘国顺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3-61,共9页
【目的】研究生物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土壤生物特性和烤烟氮素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氮肥为15N标记肥料,测定生物炭与不同用量氮肥配施条件下烤烟生长不同时期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和烤烟对不... 【目的】研究生物炭与氮肥减量配施对土壤生物特性和烤烟氮素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氮肥为15N标记肥料,测定生物炭与不同用量氮肥配施条件下烤烟生长不同时期土壤中肥料氮的残留量、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含量和烤烟对不同氮源氮素的累积量。【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减氮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使土壤酶活性提高了8.8%~19.5%,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了13.3%,减少了烤烟生长前期肥料氮的流失,提高了烤烟氮素累积量;适量减氮时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7.8%,蔗糖酶、脲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在中后期也有所提高,氮素累积量提高了21.0%。【结论】生物炭能提高植烟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减少肥料流失,提高氮素累积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时适量减氮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减氮 15N 土壤酶 微生物生物量碳 氮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施用对植烟土壤氮素矿化及土壤酶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威 陈小龙 +5 位作者 赵园园 王德勋 谢天琪 吕建国 金东峰 史宏志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5-1034,共10页
为探索不同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氮素矿化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在等氮(100 mg/kg)投入和30℃条件下对施入不同有机肥(植物源有机肥、芝麻饼肥、生物质炭有机肥)的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时期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土壤酶... 为探索不同有机肥对植烟土壤氮素矿化及土壤微生态的影响。在等氮(100 mg/kg)投入和30℃条件下对施入不同有机肥(植物源有机肥、芝麻饼肥、生物质炭有机肥)的土壤进行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时期土壤NO_(3)^(-)-N和NH_(4)^(+)-N含量、土壤酶活性及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用不同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矿质氮含量,在培养前期以饼肥矿化量最高,矿化速率最快,而后期为生物质炭有机肥处理的氮素矿化量、矿化速率高于其他处理;施用生物质炭有机肥、植物源有机肥均可显著提高土壤脲酶、硝酸还原酶活性,芝麻饼肥对蛋白酶、蔗糖酶活性有显著的提升作用;相较不施有机肥处理,添加不同有机肥的土壤细菌多样性明显提升。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拟杆菌门、浮霉菌门,优势菌属为Sphingomonas、RB41,Sphingomonas在不施有机肥处理中最高,RB41在生物质炭有机肥处理中最高。Sphingomonas与蔗糖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与脲酶、硝酸还原酶均呈负相关关系;PCA分析显示,生物质炭有机肥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与其他处理相比差异较大。施用芝麻饼肥有利于促进早期氮素矿化,提高矿化量,而生物质炭有机肥后期矿化量较大且矿化速率较快,土壤细菌多样性及丰富度也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植烟土壤 氮素矿化 土壤酶活性 土壤细菌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生物炭对烤烟根系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邢光辉 典瑞丽 +1 位作者 陈光辉 赵献章 《作物研究》 2016年第5期549-554,共6页
为探讨不同生物炭用量对烤烟根系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于2015年在汝阳县采用穴施的方法,设10、20、30和40g/穴4个生物炭用量处理,以不施用生物炭为对照,研究生物炭对豫西烟叶‘秦烟96’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生长发育前期根系体积、根... 为探讨不同生物炭用量对烤烟根系发育和经济性状的影响,于2015年在汝阳县采用穴施的方法,设10、20、30和40g/穴4个生物炭用量处理,以不施用生物炭为对照,研究生物炭对豫西烟叶‘秦烟96’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生长发育前期根系体积、根干重和鲜重差异不显著,移栽90d后差异显著;生物炭用量每穴10-30g,烟叶化学成分较协调,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高于对照及40g/穴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生物炭 根系 经济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梗形变工艺参数对梗丝加工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丁美宙 姚二民 +4 位作者 李晓 纪晓楠 李少平 朱国成 李书芳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69-371,共3页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物料水分含量、压梗间隙、切梗丝宽度对梗丝物理质量、出丝率及损耗指标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并绘制因素效应曲线。结果表明,(1)物料水分含量在范围内波动对梗丝加工质量影响不显著。压梗间...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考察物料水分含量、压梗间隙、切梗丝宽度对梗丝物理质量、出丝率及损耗指标的影响。采用方差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处理并绘制因素效应曲线。结果表明,(1)物料水分含量在范围内波动对梗丝加工质量影响不显著。压梗间隙对填充值和梗头梗块量的影响显著,切梗丝宽度对梗丝整丝率、碎丝率、出丝率、梗头梗块量和除尘量影响均显著。(2)随压梗间隙的增大,梗丝的整丝率和梗头梗块量升高,填充值降低,当压梗间隙大于0.8 mm时,梗丝填充值显著降低。(3)随切梗丝宽度的增大,梗丝的整丝率升高,碎丝率降低,出丝率先升高后降低,梗头、梗块量和除尘量先降低后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梗间隙 切梗丝宽度 梗丝加工质量 形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茄型卷烟烟丝掺配均匀性的近红外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东飞 李文伟 +2 位作者 程韦 李瑞丽 王建民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3期21-23,27,共4页
以烟丝中梗丝百分比为参比值,建立了评价雪茄型卷烟烟丝掺配均匀性的近红外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校正均方差(RMSEC)为0.304,校正预测值与参比值的相关系数(Rc)达到了0.999 5。外部验证及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绝对偏差为0.35%,平均... 以烟丝中梗丝百分比为参比值,建立了评价雪茄型卷烟烟丝掺配均匀性的近红外模型。结果表明,模型的校正均方差(RMSEC)为0.304,校正预测值与参比值的相关系数(Rc)达到了0.999 5。外部验证及精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平均绝对偏差为0.35%,平均相对偏差为1.78%,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34%。因此,利用近红外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预测雪茄型卷烟烟丝中梗丝的掺配比例,进而评价烟丝掺配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型卷烟 烟丝比例 掺配均匀性 近红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氮素变化和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吴嘉楠 闫海涛 +5 位作者 彭桂新 吕世俊 于建春 张璐 杨永锋 刘国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6-263,共8页
为探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中氮素循环和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5 g/盆纯氮(CK),5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质炭(T1),3.5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质炭(T2),2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质炭(T3),利用^(15)N标记的氮... 为探明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中氮素循环和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处理:5 g/盆纯氮(CK),5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质炭(T1),3.5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质炭(T2),2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质炭(T3),利用^(15)N标记的氮肥,测定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条件下烤烟生长不同时期土壤中^(15)N的残留量、不同形态氮素的含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移栽后90 d烤烟烟叶对不同氮源氮素的累积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时,生物质炭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中^(15)N残留量、土壤无机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和叶片对氮素的累积量。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时提高了肥料氮在烟叶中的占比,使^(15)N利用率提高了25.4%~63.3%。与对照相比,T2处理植烟土壤中NH_4^+-N、NO_3~–-N、碱解氮在烤烟移栽后75 d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3%、8.0%、7.2%,碱解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在烤烟移栽后90 d也高于对照。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质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氮素的影响是显著的,施用生物质炭时减少30%氮肥用量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氮肥 ^15N 无机氮 氮素分配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烟草发酵培养基提高细菌纤维素产量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仙妹 张晨 +2 位作者 杨雪鹏 张展 尹献忠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196,共5页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的产量,提升烟草废弃物的利用率,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为试验菌株,静态发酵烟草废弃物制备细菌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烟草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对细菌纤维素的持水性能进行... 为了提高细菌纤维素(BC)的产量,提升烟草废弃物的利用率,以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为试验菌株,静态发酵烟草废弃物制备细菌纤维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试验对烟草发酵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对细菌纤维素的持水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草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为:烟草废弃物浸提液1 L,硫酸铵含量3.2 g/L,乙醇体积分数2.0%,苹果酸含量0.5 g/L。在此优化条件下,BC产量为32.27 g/L,是优化前的2.74倍。优化后烟草发酵培养基生产的BC含水率为94.35%,与未优化培养基BC含水率(94.64%)相差不大,但其复水率和溶胀率分别为40.30%和673.56%,与未优化培养基相比,分别增加了8%和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细菌纤维素 产量 持水性能 培养基组分优化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包装设计中的营销思维和信息传递 被引量:2
11
作者 高明奇 《数字印刷》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7-59,共3页
包装设计与商品形影不离,它不仅有储存、保护商品、方便使用等基本功能,而且成功的包装设计还可以增加商品吸引力,树立品牌形象。商品包装的视觉负载功能可谓与生俱来,一个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商品包装设计元素的更新换代中。商品包装能... 包装设计与商品形影不离,它不仅有储存、保护商品、方便使用等基本功能,而且成功的包装设计还可以增加商品吸引力,树立品牌形象。商品包装的视觉负载功能可谓与生俱来,一个主要的方面就体现在商品包装设计元素的更新换代中。商品包装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民族的时代烙印、风俗文化、人文地理和流行元素等,所以其不仅可以吸引消费者,还可以非自觉传递某种信息。通过包装设计赢得消费者心,体现商品包装的营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销思维 信息传递 情报传递 包装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簇传感器网络中的联合判决
12
作者 付新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32-134,173,共4页
提出了一个多簇的三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每个传感器独立地对二元目标进行检测并将判决结果发送给各自的簇头,由簇头对各个传感器发送的信息进行融合判决,并将判决结果发送给判决中心;在判决中心处,经非相干检测和最大值联合判决法得... 提出了一个多簇的三层无线传感器网络,其中每个传感器独立地对二元目标进行检测并将判决结果发送给各自的簇头,由簇头对各个传感器发送的信息进行融合判决,并将判决结果发送给判决中心;在判决中心处,经非相干检测和最大值联合判决法得到对被观测物状态的最终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分布式 多簇 联合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叶片成熟过程中碳氮代谢的特征
13
作者 李雪君 孙计平 +5 位作者 段卫东 孙焕 郭敬 连文力 耿胜娜 陈海洋 《江苏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97-103,共7页
为探索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叶片成熟早、落黄集中的机理,以田间成熟期不同的品种中烟100和豫烟13号为对照,在相同的农艺栽培措施下,研究了3个品种中部叶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碳氮代谢产物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中... 为探索烤烟新品种豫浓香201叶片成熟早、落黄集中的机理,以田间成熟期不同的品种中烟100和豫烟13号为对照,在相同的农艺栽培措施下,研究了3个品种中部叶在成熟过程中叶绿素含量、碳氮代谢产物含量以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中烟100和豫烟13号相比,豫浓香201叶片随着叶片年龄的增长,叶绿素降解代谢旺盛,降解速率快。相对于其他2个品种,在叶片成熟过程中,豫浓香201的淀粉合成基因和糖转化基因的表达量较高,而氮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较低,这导致豫浓香201叶片中的淀粉含量、还原糖含量和总糖含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而氮代谢产物烟碱和总氮含量相对较低,碳氮比则高。总之,豫浓香201中部叶成熟落黄快与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碳代谢旺盛、氮代谢能力相对较弱以及叶绿素降解速率较快的特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豫浓香201 碳代谢 氮代谢 成熟落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柏烯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贾春晓 何峰 +2 位作者 马宇平 陈芝飞 毛多斌 《轻工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6-54,共9页
对西柏烯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含量分析、生物合成与降解、化学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纵观目前出现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烟草中西柏烯类化合物的形成与降解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柱层析和HPLC法可用于这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定性定量分... 对西柏烯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与含量分析、生物合成与降解、化学合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纵观目前出现的分离与分析方法、烟草中西柏烯类化合物的形成与降解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柱层析和HPLC法可用于这类化合物的分离与定性定量分析,而GC和GC\|MS方法对这类半挥发性化合物的分析灵敏度较低;烟草中西柏烯类化合物的形成与降解一般认为与光照、氧化和生物催化有关,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该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未来对西柏烯类化合物的研究应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更直接、准确和快速的分离与分析方法;深入开展烟草中西柏烯类化合物经过生物降解形成香味物质的方法研究和该类化合物的形成机制和降解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柏烯 分离 鉴定 生物降解 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导航的AGV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昌斌 贾方亮 +1 位作者 袁伟民 武延坤 《现代电子技术》 2013年第9期124-126,共3页
为了满足自动运行小车高效以及适用性等需求,设计了一款高性能的小车,该小车使用红外技术进行导行,ZigBee技术进行系统通信控制,光电传感器进行障碍物检测等。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小车具有良好的性能,并能够运用到需要无人搬运操作的多种... 为了满足自动运行小车高效以及适用性等需求,设计了一款高性能的小车,该小车使用红外技术进行导行,ZigBee技术进行系统通信控制,光电传感器进行障碍物检测等。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小车具有良好的性能,并能够运用到需要无人搬运操作的多种工作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V 红外导航 自动控制 ZIGBEE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丝工艺参数对梗丝形态及有效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纪晓楠 李晓 +3 位作者 姚二民 张俊岭 朱国成 李书芳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96-99,共4页
为了改善梗丝形态分布,提高丝状梗丝比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物料水分、压梗间隙和切梗丝宽度对丝状梗丝比例、梗丝物理质量的影响,确定成丝工艺参数组合;将梗丝以15%的比例添加到卷烟配方中,分析梗丝形态分布改善对梗丝有效利用率及卷... 为了改善梗丝形态分布,提高丝状梗丝比例,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物料水分、压梗间隙和切梗丝宽度对丝状梗丝比例、梗丝物理质量的影响,确定成丝工艺参数组合;将梗丝以15%的比例添加到卷烟配方中,分析梗丝形态分布改善对梗丝有效利用率及卷烟物理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水分含量在29%~31%范围内波动对梗丝形态分布及物理质量的影响不显著,压梗间隙是影响梗丝形态分布及填充值的关键因素,切梗丝宽度是影响梗丝物理质量的关键因素。确定最佳烟梗成丝参数为物料水分含量30%,压梗间隙0.8 mm,切梗丝宽度0.18 mm;在最佳成丝条件下,丝状梗丝比例提高101.90%,片状梗丝比例降低49.00%,烟支中梗丝含量提高6.08%,标准偏差降低65.90%,端部落丝量降低15.15%,吸阻标准偏差降低21.15%,烟丝密度标偏降低16.56%。通过优化的成丝工艺参数,梗丝形态分布得到改善,卷烟物理质量及稳定性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丝工艺参数 梗丝形态分布 梗丝有效利用率 卷烟物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膨胀石墨定形复合相变材料热性能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吕财 陈亚南 +4 位作者 侯加文 李帆 吴学红 常志娟 刘勇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膨胀石墨(EG)作为吸附材料不仅可以防止石蜡(PA)泄漏,还可以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采用熔融混合法制备了EG含量不同的3种石蜡/膨胀石墨(P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潜热、热导率、热稳定性和热分解特性进行研究;... 膨胀石墨(EG)作为吸附材料不仅可以防止石蜡(PA)泄漏,还可以提高复合相变材料的导热系数。采用熔融混合法制备了EG含量不同的3种石蜡/膨胀石墨(PA/EG)定形复合相变材料,并对复合相变材料的潜热、热导率、热稳定性和热分解特性进行研究;搭建了可视化控温系统,在恒热流密度下采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复合相变材料传热特性进行可视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G含量为30%(wt,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相变材料导热系数为5.21W/(m·K),与PA相比提高约20倍;随着EG含量的增加,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焓逐渐降低,当EG含量为30%时,循环100次后复合相变材料的相变焓为183.6J/g;从熔融过程的温度可视化结果可得,复合相变材料中的EG虽然削弱了自然对流的影响,但是由于其导热系数远高于PA,所以复合相变材料温度变化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膨胀石墨 复合相变材料 导热系数 可视化 传热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传感器网络系统迭代干扰消除检测
18
作者 付新明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114-117,共4页
在集中式多用户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单个传感器往往需要具备同时观察多个目标属性并将判决结果传送给判决中心的能力;建立了一个由判决中心和多个传感器组成的集中式传感器网络系统,其中每个传感器相对独立地对多个用户的状态同时进行观察... 在集中式多用户传感器网络系统中,单个传感器往往需要具备同时观察多个目标属性并将判决结果传送给判决中心的能力;建立了一个由判决中心和多个传感器组成的集中式传感器网络系统,其中每个传感器相对独立地对多个用户的状态同时进行观察,并将其判断结果通过多进制频移键控调制和跳频技术传送给判决中心;经过瑞利信道和高斯噪声的影响,接收到的信号首先经过举手表决算法对所有的用户状态进行判决;对于状态不能确定的用户,则通过代入已经判断的状态和相应的跳频地址对其判决矩阵进行干扰消除,然后再应用举手表决法进行判断;如此通过迭代运算消除多用户的影响,直至得到所有用户的状态。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到,提出的基于举手表决算法的迭代干扰消除检测可以在较低的计算复杂度条件下得到较好的联合判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多用户检测 举手表决 迭代干扰消除 联合判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