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多步流动原理的快速测定SWCC方法及压力板仪改装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幻 侯蕊 +2 位作者 樊铁兵 韩枥兵 黄志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7-715,共9页
对以轴平移技术为原理的压力板测试系统进行改进,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储水冲刷系统和气泡体积测量系统。解决了陶土板底部气泡体积测量问题。本次试验与常规平衡态测试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方法不同,在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上对... 对以轴平移技术为原理的压力板测试系统进行改进,增加了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储水冲刷系统和气泡体积测量系统。解决了陶土板底部气泡体积测量问题。本次试验与常规平衡态测试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方法不同,在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上对粉土试样开展动态多步流动实验。根据在Origin建立的非饱和土饱和度时间演化模型方程,对实测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出未知参数容水率C和特征时间τ,最终得到平衡状态下的土-水特征曲线的脱湿曲线。与常规平衡状态下测得的土-水特征曲线进行对比后能较好地重合。此方法在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上测得一条脱湿曲线的时间为5 d左右,具有较高准确性,与常规平衡态测试方法相比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方便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压力板仪测试系统 动态多步流动试验 饱和度时间演化方程 土-水特征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探索
2
作者 韩勇 李新慧 《现代园艺》 2025年第18期132-134,共3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为此,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维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挑战,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开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艺术设计领域正经历深刻的变革。为此,阐述了人工智能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现状,从生态、社会和经济3个维度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挑战,探讨了人工智能赋能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包括开发智能设计系统、实现生态友好型设计以及推进跨学科合作,以期为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环境艺术设计 可持续发展 生态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法求解电磁炮发射过程轨道的产热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农奥兵 马硕 +2 位作者 杨帆 马洪亭 马丹丹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25,共9页
为定量获得电磁炮发射过程轨道产生的轨道体电阻焦耳热、轨枢接触电阻焦耳热和轨枢间滑动摩擦热,分析时变特性,根据电磁学、力学、运动学及热力学等基本原理,建立电枢在电磁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方程,推导出各种热量和热流... 为定量获得电磁炮发射过程轨道产生的轨道体电阻焦耳热、轨枢接触电阻焦耳热和轨枢间滑动摩擦热,分析时变特性,根据电磁学、力学、运动学及热力学等基本原理,建立电枢在电磁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方程,推导出各种热量和热流密度的计算公式,用解析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电枢运动速度、轨道体电阻焦耳热、接触电阻焦耳热和轨枢间滑动摩擦热流密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受输入脉冲电流波形影响,在发射不同阶段呈不同的变化规律。发射后0.5 ms内,变化很小;0.5~1.5 ms期间快速增加;1.5 ms后增速变缓;2 ms后基本无变化。解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本文条件下,电流的趋肤深度为2.58 mm,与通过Comsol模拟软件得到的2~3 mm的电流扩散深度较接近;在3种轨道热量中,轨道体电阻产生的热量最多,为16 kJ;轨枢接触电阻焦耳热次之,为11 kJ;轨枢间滑动摩擦热占比最小,约为总热量的20%。研究结果对了解电磁轨道炮热量来源和热管理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轨道炮 热量来源 焦耳热 滑动摩擦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都兰县丘吉东沟金矿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远景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铭 王仔章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837-845,共9页
都兰县丘吉东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成矿省,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由于矿区面积较大,区内成矿的有利部位难以圈定,从而限制了矿山的找矿与开采工作。为了揭露研究区矿体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通过对青海省都兰县丘吉东沟金矿开展1∶2500... 都兰县丘吉东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成矿省,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背景。由于矿区面积较大,区内成矿的有利部位难以圈定,从而限制了矿山的找矿与开采工作。为了揭露研究区矿体的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通过对青海省都兰县丘吉东沟金矿开展1∶25000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矿床成矿特征并圈定成矿靶区。通过开展水系沉积物研究发现:Ag、Pb、As和Sb元素与成矿元素相关性较高,可作为成矿的指示性元素;运用衬度异常圈定法,在研究区圈定了4个综合异常区,其中Ⅰ级异常1处,为AS-4号综合异常;Ⅱ级异常2处,分别为AS-1和AS-3号综合异常;Ⅲ级异常1处,为AS-2号综合异常。研究结果将为区域找矿理论研究和找矿方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沉积物 地球化学特征 衬度异常圈定法 东昆仑成矿省 丘吉东沟金矿 青海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干湿路径下非饱和土的水力耦合本构模型
5
作者 李幻 李云飞 +2 位作者 樊铁兵 张益贤 黄志全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0,共8页
大量试验表明饱和土样经历脱湿过程进入吸湿阶段后,在高饱和度区域,残余气体会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分布在土样孔隙中,此时土样呈现较大的压缩性,当吸湿过程结束基质吸力再为0 kPa时,土样并不会达到完全饱和状态。韦昌富等(2008)提出的非饱... 大量试验表明饱和土样经历脱湿过程进入吸湿阶段后,在高饱和度区域,残余气体会以封闭气泡的形式分布在土样孔隙中,此时土样呈现较大的压缩性,当吸湿过程结束基质吸力再为0 kPa时,土样并不会达到完全饱和状态。韦昌富等(2008)提出的非饱和土的本构模型没有考虑残余含气量的影响,认为土样在吸湿过程后仍能达到完全饱和状态,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偏差。为了更精确地模拟真实情况,基于考虑不同残余含气量的毛细滞回内变量理论和忽视残余含气量影响的非饱和土的水力耦合本构模型,提出了考虑不同残余含气量影响的非饱和土的修正本构模型。通过和实测数据的比较,修正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任意干湿路径下的非饱和土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残余含气量 本构模型 毛细滞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