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细胞焦亡治疗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段亚飞 石贤聪 +5 位作者 吕明真 徐江雁 张振强 苗晋鑫 谢治深 张效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7,共7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DKD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消皮素(Gasdermin,GSDM)家族介导,并伴随大量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的释放,从而导致... 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es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细胞焦亡作为一种新型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在DKD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消皮素(Gasdermin,GSDM)家族介导,并伴随大量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的释放,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炎症和免疫反应,因此调节细胞焦亡在治疗DKD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药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调节细胞焦亡,在治疗DKD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研究发现,细胞焦亡途径治疗DKD的中医药以中药复方为主,中药单体为辅。聚焦于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将DKD与细胞焦亡关系进行综述,同时对中医药抑制细胞焦亡改善DKD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旨在探究更多有效治疗DKD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中医药 肾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胡桃醌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及实验验证
2
作者 张锦瑞 张娟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836-1842,共7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胡桃醌潜在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疗效药靶数据库(TTD)、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分别筛选出胡桃醌和黑色素瘤的作用靶点...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胡桃醌潜在抗黑色素瘤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比较毒理基因组学数据库(CTD)、疗效药靶数据库(TTD)、人类孟德尔遗传病数据库(OMIM)、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分别筛选出胡桃醌和黑色素瘤的作用靶点。基于STRING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分析,通过Cytoscape建立蛋白互作网络。利用Metascape平台分析基因本体(GO)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进行细胞实验,验证胡桃醌对B16F10细胞的细胞活力、细胞侵袭能力、细胞上清液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肿瘤蛋白p53(p53)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筛选出交集靶37个;得到核心靶点基因前3位为肿瘤蛋白p53、胱天蛋白酶3(CASP3)、TNF;KEGG通路富集分析表明与癌症通路等信号通路密切相关;GO富集分析生物过程涉及异种生物刺激反应等。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胡桃醌能够通过抑制B16F10细胞增殖及侵袭,抑制细胞炎症介质表达,上调p53及Phospho-p53(p-p53)蛋白表达。结论:胡桃醌治疗黑色素瘤具有多靶点、多通路作用的特点,为进一步研究其侵袭转移作用机制提供科学依据和实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黑色素瘤 网络药理 实验验证 炎症介质 P53 p-p53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研究生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被引量:6
3
作者 苗晋鑫 曹利华 苗明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05,共6页
动物实验课是医学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医学类研究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动物实验课教学方式存在内容单一、研究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主动学习和创... 动物实验课是医学及生命科学相关专业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对医学类研究生的实验技能、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动物实验课教学方式存在内容单一、研究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更好地促进研究生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本文旨在探讨动物实验课的教学改革。首先,介绍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背景和意义,强调其对研究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次,提出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原则,包括以研究生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和实践探索、促进跨学科融合等,同时将中国实验动物福利伦理审查贯穿其中。然后,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详细阐述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在课程设计上,应注重选取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实验项目,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兴趣和专业需求。在教学方法上,应鼓励研究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合作,引导他们进行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在评价方式上,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如实验报告、小组讨论和项目展示等,以全面评估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最后,通过实践验证和效果评估,总结动物实验课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实验课 教学改革 主动学习 创新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蒡叶倍半萜内酯对氧糖剥夺/复氧损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黄娜 郝单丽 +3 位作者 郭辉 刘雅琳 王智民 代丽萍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讨牛蒡叶倍半萜内酯(Meliten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细胞实验探讨牛蒡叶倍半萜内酯(Melitensin)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GD/R)处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丁苯酞组、OGD/R+Melitensin(12.5、25、50μmol/L)组。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率,小管实验检测细胞成管能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水平。借助数据库和在线平台筛选Melitensin防治缺血性脑卒中(IS)的作用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及Cytoscape软件构建Melitensin防治IS核心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对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并对核心通路上的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最后采用荧光定量法(RT-qPCR)、蛋白质印迹法进行体外验证。结果:Melitensin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促进细胞迁移及管形成,降低LDH、TNF-α水平,增加VEGF水平(P<0.05,P<0.01)。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62个、核心作用靶点9个,富集的关键通路有VEGF、IL-17、MAPK、TNF等。分子对接显示Melitensin与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有较好的结合能。体外实验验证显示,Melitensin能够上调细胞中血管生成素-1(Ang-1)、VEGF、VEGFR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P<0.01)。结论:Melitensin可能是通过调控VEGF信号通路促进血管生成来发挥治疗IS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itensin 氧糖剥夺/复氧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细胞迁移 成管能力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MS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分布特征
5
作者 任盼莹 程梦娟 +5 位作者 王丰青 龚海燕 刘庆普 雷敬卫 张娟 谢彩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59-868,827,共11页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 为了分析野生地黄主要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本研究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ICP-MS)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结合层次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CA)等多元统计学方法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5批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共检测出19种矿物元素,其中常量元素K含量最高,微量元素Fe、Al、Ti的含量较高;PCA和HCA分析表明,河南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特征存在差异,各自聚为一类,其中Ti、Al、Mn、B、As、Mo、Cd、Sn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海拔高度对野生地黄分布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的影响和分布地域有一定关系;相关性分析表明,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元素Mg含量与K、Al、Sr呈显著正相关,元素V含量和Cr、Ni、Co呈显著正相关,元素Sr含量与Cr、V元素呈显著负相关。因此,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分布特征具有一定地域性,河南产地与其他产地野生地黄产区土壤中矿物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地黄 土壤 矿物元素 ICP-MS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动物模型评价与分析
6
作者 刘雨倩 王嘉 +2 位作者 张路锦 朱飞鹏 苗明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9-814,共6页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好发于骨伤科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延误会造成肢体不可逆损伤。现代交通外伤事故频发,OCS的发病率和病残风险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OCS中西医临床病症... 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fascial compartment syndrome,OCS)是好发于骨伤科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延误会造成肢体不可逆损伤。现代交通外伤事故频发,OCS的发病率和病残风险呈现上升趋势,因此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OCS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通过查阅知网(CNKI)、PubMed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目前常用的OCS动物模型进行总结,结合临床诊断标准,对动物模型吻合度进行数据评价,分析模型综合特点,为现代中西医治疗OCS提供参考价值。研究发现,目前OCS模型制备最常用的是家兔模型,主要通过压力损伤的方式进行造模。然而,当前使用的造模方法多是国外研究所提供,而针对OCS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病症结合模型尚缺乏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疾病研究的深入展开,因此本研究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归纳总结OCS现存模型的优缺点,结合中西医基础理论,为OCS中西医病证结合模型的制备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动物模型 吻合度分析 指标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ARE复合物在自噬及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彩银 刘源 +3 位作者 郭柔佳 卜晶晶 闫向丽 栗俞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194,共7页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守的生理现象,在饥饿或营养缺乏时通过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以促进细胞存活。自噬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lthylmaleimide-sensiti... 自噬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一种保守的生理现象,在饥饿或营养缺乏时通过降解细胞内的蛋白质和细胞器以促进细胞存活。自噬功能障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附着蛋白受体(soluble N-elthyl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SNARE)复合物是一种介导膜融合的蛋白质,在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SNARE复合物组装异常可引起自噬流阻滞,进而导致细胞功能紊乱和疾病的发生。本文对SNARE复合物在自噬过程的作用,以及在相关疾病中的最新研究进行总结,为以SNARE复合物为靶点研究自噬和疾病的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ARE复合物 自噬 自噬体 溶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花蛇舌草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8
作者 王华雨 武鸣鸣 +1 位作者 王连睿 苗明三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9-166,共8页
白花蛇舌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历史,其化学成分多样,包含有黄酮类及其苷类、萜类、蒽醌类、甾体类、有机酸类、苯丙素和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以及免疫系统调节等药理... 白花蛇舌草是我国传统中药,已有上千年历史,其化学成分多样,包含有黄酮类及其苷类、萜类、蒽醌类、甾体类、有机酸类、苯丙素和香豆素类等多种化学成分。现代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氧化以及免疫系统调节等药理作用。通过对白花蛇舌草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并根据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概念,从植物亲缘学、传统药性和药效、化学成分溯源性、不同产地和采收时期、复方配伍以及化学成分可测性几个方面对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标志物进行分析预测,以期为建立全面科学的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花蛇舌草 质量标志物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的质量控制现状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预测分析
9
作者 东红阳 王连睿 +2 位作者 安一珂 杨卉妍 苗明三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0-194,共5页
独活是一味经典的祛风湿药,具有突出的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骨系疾病的治疗中。但独活品种繁多且药效差异大,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规范独活的中药材质量,是保证独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综述了独活质量... 独活是一味经典的祛风湿药,具有突出的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骨系疾病的治疗中。但独活品种繁多且药效差异大,临床用药的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规范独活的中药材质量,是保证独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基础。综述了独活质量控制的现状,指出仅以蛇床子素和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含量作为质控标准的不足,同时结合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核心概念,从植物亲缘学、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性、化学成分的可测性、不同配伍环境、不同采收期和炮制方法以及新的功效等方面预测独活的Q-Marker。结果发现,香豆素类成分,如蛇床子素、二氢欧山芹醇当归酸酯、异欧前胡素、香柑内酯、补骨脂素、欧前胡素和东莨菪内酯;挥发油类成分,如欧芹酚甲醚、α-没药醇、2-(二乙氨基苯基甲基)环己醇、β-水芹烯、当归醇A、当归醇G等可作为独活的Q-Marker,为建立独活全面、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 质量标志物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茄子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敏 池军 +2 位作者 张伟进 王智民 代丽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28-1536,共9页
采用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导向研究天茄子(Ipomoea turbinata seeds)的抗炎活性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对乙酸乙酯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与... 采用脂多糖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导向研究天茄子(Ipomoea turbinata seeds)的抗炎活性成分。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ODS柱色谱及半制备型高效液相等方法对乙酸乙酯活性部位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与理化性质确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共分离鉴定了15个化合物,分别为华佗豆甲碱(1)、华佗豆丙碱-4′-O-β-D-(6-O-反式香豆酰基)葡萄糖苷(2)、1,8,15,22-四氮杂环二十八烷-2,9,16,23-四酮(3)、1,8,15,22,29-五氮杂环三十五烷-2,9,16,23,30-五酮(4)、绿原酸甲酯(5)、绿原酸(6)、3,5-二咖啡酰基奎宁酸(7)、3,4-二咖啡酰基奎宁酸(8)、咖啡酸(9)、3,5-二羟基桂皮酸(10)、4-甲氧基肉桂酸(11)、6-氧-(E)-对羟基桂皮酰基-1-β-乙基-葡萄糖甙(12)、E-3-(3,4-二羟基苯亚甲基)-5-(3,4-二羟基苯基)二羟基呋喃-2-酮(13)、丁香脂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14)和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15)。化合物3~8和10~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8个化合物(3~5、10~13和15)为首次从旋花科中分离得到。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咖啡酰奎宁酸类(5~8)和苯丙酸类成分(9~12)显示有较好的抑制NO释放活性,在50μmol/L浓度下抑制率为29.07%~4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茄子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生物碱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创伤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分析
11
作者 王小雪 熊伟 +3 位作者 王灿 李磊 白明 苗明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958-2962,共5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动物模型现状。方法:以创伤性脊髓损伤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性期刊文献,分别从实验动物... 目的:探讨创伤性脊髓损伤(TSCI)动物模型现状。方法:以创伤性脊髓损伤和动物模型为主题词,在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及Pubmed数据库检索相关实验性期刊文献,分别从实验动物种系、性别、模型激发方式、模型类别、检测指标、阳性对照药使用情况这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类排序,统计各自频次和应用占比,建立数据库,分析模型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结果:在纳入的157篇文献中,使用最多的动物是美国斯泼累格·多雷(SD)雄性大鼠;最常用脊髓打击器冲击作为模型激发方式;造模类别以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为主;常用甲基泼尼松龙作为阳性药进行尾静脉注射;模型评价主要以运动功能评价、脊髓损伤区细胞形态学、相关细胞因子及蛋白表达作为检测指标。结论:创伤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议选用雄性SD大鼠,利用脊髓打击器冲击复制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模型,阳性药建议选择目前公认的甲强龙进行尾静脉注射给药,可将运动功能评价、脊髓损伤区细胞形态学、相关细胞因子及蛋白表达作为评价模型成功与否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数据挖掘 检测指标 模型评价 激发方式 给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神丸方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秋琛 张琼琼 +6 位作者 王芳 许二平 代丽萍 崔瑛 李玲玲 张亚宁 刘雅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4-1249,共16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四神丸方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归属。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四神丸方水提液,分别采集空白及含药血浆。采用Hypersil GOLD V...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四神丸方的化学成分及入血成分进行初步鉴定和分类归属。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和给药组,给药组大鼠灌胃给予四神丸方水提液,分别采集空白及含药血浆。采用Hypersil GOLD VANQUISH色谱柱(2.1 mm×100 mm,1.9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扫描模式,进行色谱分离和质谱数据采集。将精确相对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信息和相对保留时间与对照品图谱比对、与自建数据库匹配并结合文献报道,鉴定四神丸方化学成分;在此基础上比对空白血浆和含药血浆,分析四神丸方入血成分。结果从四神丸方中共鉴定出181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木脂素类等成分。从血浆样本中共鉴定出49种原型入血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生物碱类等成分。结论全面、准确、快速地识别鉴定了四神丸方及其含药血浆中多种化学成分,各类成分归属到了方中各味药材,为四神丸方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神丸方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风湿性心脏病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岳璐 王琨 +1 位作者 苗明三 白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40-3245,共6页
目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的风湿性心脏病(RHD)模型进行总结,并从其优缺点方面进行分析,系统评价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方法通过总结现有的RHD动物模型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相关检测指标,分析模型优缺点并在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基... 目的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对现有的风湿性心脏病(RHD)模型进行总结,并从其优缺点方面进行分析,系统评价模型与临床的吻合度。方法通过总结现有的RHD动物模型中西医病因病机及相关检测指标,分析模型优缺点并在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吻合度分析。结果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汇总分析结果显示,RHD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有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GAS)未灭活诱导法、GAS-M蛋白诱导法和GAS灭活诱导法三大类;其中,以GAS未灭活静脉注射法的西医临床吻合度最高,与RHD的临床指标,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指标等比较符合,具有参考意义。但现有RHD动物模型中医吻合度普遍较低,缺乏中医干扰因素及评价体系,且模型评价多以西医病理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作为依据,缺少对表观指标的记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结论RHD动物模型可以中医病机为依据,增加对动物表观行为的观察,提高对中医四诊及证候的体现,建立更加完善的具有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RHD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热 风湿性心脏病 病证特点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夏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研究
14
作者 谢安琪 池军 +2 位作者 张伟进 王智民 代丽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39-1349,共11页
研究半夏(Pinelliae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MCI、ODS、Toyopearl HW-40C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半夏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共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 研究半夏(Pinelliae Rhizoma)的化学成分及其抗炎活性。采用硅胶、MCI、ODS、Toyopearl HW-40C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等方法对半夏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结合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从中共分离鉴定了26个化合物,分别为环-(L-脯-8-羟基-D-异亮)二肽(1)、环-(L-脯-L-亮)二肽(2)、环-(L-脯-L-苯丙)二肽(3)、环-(L-脯-L-缬)二肽(4)、腺苷(5)、5′-硫甲基-5′-硫代腺(6)、2′-O-甲基腺苷(7)、腺嘌呤(8)、1,8,15-三氮杂环二十一烷-2,9,16-三酮(9)、1,8,15,22-四氮杂环二十八烷-2,9,16,23-四酮(10)、1,8,15,22,29-五氮杂环三十五烷-2,9,16,23,30-五酮(11)、壬二酸二甘油酯(12)、棕榈酸单甘油酯(13)、亚油酸甘油酯(14)、9,12-十八烷二烯基N-羟乙基(15)、亚麻酸2-丁氧基乙酯(16)、(2 S)-1-O-(9 Z,12 Z-十八烷二烯基)-3-O-β-半乳糖基甘油(17)、胡萝卜苷-6′-O-棕榈酸酯(18)、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19)、落叶松脂素(20)、落叶松脂醇-9-O-β-吡喃葡萄糖苷(21)、(+)-表松脂素-4′-O-β-吡喃葡萄糖苷(22)、(+)-异落叶松脂素-9′-O-β-吡喃葡萄糖苷(23)、(+)-异落叶松脂素-9-O-β-吡喃葡萄糖苷(24)、香草酸(25)、对羟基肉桂醇(26)。其中,化合物1、3、4、8~12、15、16、19、22和23为首次从半夏中分离得到。采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模型对部分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显示,化合物2、3、11、16和21具有抑制NO释放作用,其中化合物16的NO抑制作用较强,其IC 50值为10.47±0.89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乙酸乙酯部位 化学成分 抗炎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性脑病造模方法与临床吻合度分析
15
作者 李亚青 王灿 苗明三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7,共13页
分析现有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方法与临床吻合度,以期为建立更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思路。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肝性脑病”“肝昏迷”“动物”“动物模型”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以“hepatic encephalopathy”... 分析现有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方法与临床吻合度,以期为建立更符合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动物模型提供思路。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肝性脑病”“肝昏迷”“动物”“动物模型”为关键词,在Pubmed数据库,以“hepatic encephalopathy”“hepatic coma”“animal model”“animal”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整理有具体动物模型制备方法的有效文献,根据不同造模因素和方式进行整理、分类,概括造模方法、特点,依据肝性脑病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对动物模型的临床吻合情况进行赋值、分析。有效文献128篇,共11种动物模型,包含15种不同的造模方法,西医吻合度最高的是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灌胃+氯化铵腹腔注射模型(吻合度92%),中医吻合度最高的是CCL4油溶液腹腔注射+乙醇水溶液自饮模型(吻合度65%),但缺乏中西医吻合度均较高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目前缺乏中西医病症特点结合的肝性脑病动物模型,结合中西医病症特点进行改进和完善,有望为肝性脑病的机制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性脑病 肝昏迷 动物模型 病症特点 临床吻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茜草种子质量检验方法与分级标准研究
16
作者 李文文 郭凯华 +4 位作者 练从龙 兰金旭 刘荣崴 孙永彬 陈随清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56,共11页
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茜草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茜草种子分级标准提供依据。种子质量测定采用百粒法,千粒重为11.6139 g;茜草种子浸种时间设为11 h;种子水分测定采用种子粉碎高温(130±2)... 参照《中国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对茜草种子的质量检验方法进行研究,以期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茜草种子分级标准提供依据。种子质量测定采用百粒法,千粒重为11.6139 g;茜草种子浸种时间设为11 h;种子水分测定采用种子粉碎高温(130±2)℃处理;种子萌发时发芽床选用沙子;冷冻处理作为茜草种子的前处理,在20℃下,24 h全黑暗作为茜草种子发芽时的光照条件;采用TTC浓度0.3%,染色时间12 h,染色温度35℃,可较好测定种子的生活力,快速检测茜草种子发芽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茜草 种子 质量检验 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