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3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串话在抑郁症中的作用及中医药的干预探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利华 赵晖 +5 位作者 贺红娟 王真真 王笑雨 李娜 高松 苗明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86-3096,共11页
抑郁症是严重的精神疾患,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的串话不仅对大脑的发育和成熟至关重要,而且对成熟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也至关重要,二者之间串话障碍是导致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此外,神经干细胞和小... 抑郁症是严重的精神疾患,发病机制复杂,尚缺乏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神经元-小胶质细胞的串话不仅对大脑的发育和成熟至关重要,而且对成熟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力也至关重要,二者之间串话障碍是导致抑郁症的关键因素。此外,神经干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也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调节二者相互作用可促进新的神经元产生。中医药防治抑郁症历史悠久,其可调控小胶质细胞表型转化,保护神经元损伤、促进突触可塑性和神经发生。本文针对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互作机制及中医药对二者的调控进行探讨,为抑郁症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元-小胶质细胞串话 中医药 突触可塑性 神经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阐释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 被引量:2
2
作者 贺红娟 吉晓妍 +3 位作者 王笑雨 曹利华 王真真 苗明三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204-3208,共5页
中医理论认为哮喘的病机在于肾精亏虚。很多补肾药物可以调节免疫抑制哮喘的发生。肾为先天之本,肾是“藏精之所,主骨生髓”,肾充则髓实,它的充盈关系到各脏腑气血的盛衰。肾充则髓实理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 中医理论认为哮喘的病机在于肾精亏虚。很多补肾药物可以调节免疫抑制哮喘的发生。肾为先天之本,肾是“藏精之所,主骨生髓”,肾充则髓实,它的充盈关系到各脏腑气血的盛衰。肾充则髓实理论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分化修复潜能有着很多相似之处。BMSCs迁移入肺可以抑制哮喘的发生发展,补肾药对BMSCs的增殖分化及迁移有明显调节作用,因此笔者认为补肾药物可能通过刺激BMSCs的迁移影响肺上皮细胞抑制哮喘的发生。本研究将基于BMSCs功能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分析中医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与调节BMSCs的功能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肾精 中医药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概况
3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I0001-I0002,共2页
悠久的办学历史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前身为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兴办较早的两个中药系之一。2001年易名为药学系,2002年更名为药学院。50余年来,药学院以“立德铸魂,德术兼备”为育人理念,积... 悠久的办学历史 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前身为河南中医学院中药系,始建于1959年,是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兴办较早的两个中药系之一。2001年易名为药学系,2002年更名为药学院。50余年来,药学院以“立德铸魂,德术兼备”为育人理念,积极探索药学人才培养规律,本着厚基础、精专业、宽口径、重个性的原则,建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集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完整教育体系。严谨的教学态度,优秀的教师队伍,先进的教学设备,优雅的学习环境,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药学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中医学院 药学人才培养 高等中医药院校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态度 办学历史 教育体系 教师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草问答》中物理学与中医药学理论的互证妙解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天亮 董诚明 朱建光 《医学与哲学》 2020年第3期79-80,共2页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漓,包涵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西洋格致之学以及唐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会贯通,颇具启发,引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学说,探导出药物之“真性能”。就书中关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妙解互证做出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理论 物理学 藏象学说 并协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被引量:31
5
作者 苗明三 马林纳 +3 位作者 彭孟凡 刘福宇 屈秉聪 王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1-146,共6页
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发展史,从直接引用西医疾病动物模型,到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直至形成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证)特点的动物模型,经历了相当长一段路程。本文基于对中医药动物模型文献的系统归纳,对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和应用进行分析,对存... 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发展史,从直接引用西医疾病动物模型,到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直至形成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证)特点的动物模型,经历了相当长一段路程。本文基于对中医药动物模型文献的系统归纳,对动物模型的建立、评价和应用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探讨,以期促进中医药动物模型的完善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动物模型 模型建立 模型评价 模型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分析的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介绍 被引量:21
6
作者 苗明三 彭孟凡 +4 位作者 刘思哲 张媛鑫 刘思琪 石琪 罗茂丽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40,共9页
动物模型因其在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在现代医学实验中的使用可有效的帮助人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疾病防治措施。文章通过筛选2010年~2021年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并... 动物模型因其在科学研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现代医学实验研究中。动物模型在现代医学实验中的使用可有效的帮助人类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探讨疾病防治措施。文章通过筛选2010年~2021年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并分析其特点,归纳总结出常用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探讨各类模型评价分析方法的特点,以促进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的标准化、规范化,逐步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观念的中医药动物模型评价方法,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动物模型 评价方法 优缺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药古籍文献的升降散关键信息考证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菊 崔瑛 +2 位作者 白明学 谢芝丽 张红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116-4124,共9页
目的考证升降散的关键信息。方法通过对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研习,训词释句,正本清源,梳理升降散发展变迁、用法用量、辅料引药、禁忌等关键信息;以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药图著作、地方志,厘清升降散中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的名称、... 目的考证升降散的关键信息。方法通过对历代中医药古籍文献研习,训词释句,正本清源,梳理升降散发展变迁、用法用量、辅料引药、禁忌等关键信息;以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药图著作、地方志,厘清升降散中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的名称、基原、炮制、产地、用药禁忌等关键信息。结果升降散的关键信息总结为:出自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由川大黄(生)四钱、广姜黄(去皮)三分、白僵蚕(酒炒)二钱、全蝉蜕(去土)一钱组成;对应现代炮制品及剂量:大黄14.92 g、姜黄1.12 g、炒僵蚕7.46 g、蝉蜕3.73 g。结论该研究为升降散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参考与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古籍 升降散 关键信息 传承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菊不同部位中8种黄酮含量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孟 郭梦真 +6 位作者 邓晓颜 张博文 王小兰 刘通 张莉 郑晓珂 冯卫生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8-383,共6页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 目的测定怀菊花、茎、叶中芹菜素、金合欢素、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木犀草苷、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的含量。方法HPLC法测定58批药材中各黄酮含量,再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8种黄酮在各部位中均有检出,其含量存在差异,总体上依次为花>叶>茎,香叶木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怀菊花、茎、叶中均含有黄酮,在以前者为主原料的同时应加大后两者的开发利用,以期充分提高该药材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 部位 黄酮 含量测定 HPLC 层次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仁止咳平喘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玲玲 王晓尧 +3 位作者 王季俊 熊伟 李磊 崔瑛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51,I0010-I0012,共9页
目的观察桃仁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桃仁止咳平喘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烟熏结合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致敏并雾化OVA致敏液法建立CVA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测定其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肺功能,HE染色... 目的观察桃仁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桃仁止咳平喘药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烟熏结合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致敏并雾化OVA致敏液法建立CVA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一般状态,测定其咳嗽潜伏期、咳嗽次数、肺功能,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变化,评价桃仁止咳平喘药效。Masson染色法测量大鼠肺组织胶原沉积情况,HE染色法测量支气管的气道形态学参数,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大鼠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神经生长因子(NGF)的测量,免疫组化法测定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探讨桃仁止咳平喘的作用机制。结果连续给药2周后,与CVA模型组相比,桃仁各剂量组均可不同程度地改善大鼠的一般形态;显著增加大鼠的体质量(P<0.05);显著延长大鼠咳嗽潜伏期(P<0.01)、显著减少大鼠咳嗽次数(P<0.01);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大鼠肺功能;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面积不同程度地缩小,肺泡腔变宽;气管上皮细胞脱落情况、炎症细胞浸润及血管充血情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且各给药组可显著升高IFN-γ/IL-4水平(P<0.05,P<0.01),不同程度降低IL-5、IL-13浓度,减少气管周围胶原面积,降低Wat/Pbm、Wam/Pbm,下调α-SMA表达。结论桃仁可改善CVA模型大鼠的咳喘症状,具有止咳平喘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如下因素有关:(1)纠正Th1/Th2失衡状态,减轻Eos浸润从而减轻气道炎症;(2)降低IL-13浓度,减少Wat/Pbm、Wam/Pbm从而抑制AHR;(3)下调α-SMA表达,抑制气道平滑肌增厚及胶原沉积从而减缓气道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咳嗽变异性哮喘 止咳平喘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特征分析
10
作者 乔璐 刘永红 +5 位作者 徐可可 余焕英 陈园杰 杨林林 董诚明 王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3-491,共9页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 植物通过根际分泌物介导根际有益菌和病原菌差异性变化导致的连作障碍是制约丹参栽培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一种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结合二维相关光谱的方法,快速检测丹参根际分泌物组成及含量变化。采集同一地区本底土(未种植丹参CK)、正在种植丹参(19-ING)、丹参刚采收(19-ED、23-ED)、轮休1年(23-One)、轮休2年(23-Two)、轮休5年(19-Five)等7种丹参土壤样品的光谱,进行平滑降噪、一阶导数等,提取特征图谱,分析土壤化合物指纹图谱。不同间隔年限栽培丹参土壤的红外光谱峰位和峰形相同,主要差异波段在特征吸收峰3622、3380、1638、995、777、693、524和463 cm^(-1)附近,分别表征酚酸中酚羟基—OH、酯类和有机酸类中羰基C=O、亚甲基、苯环的吸收取代、环状酮类等物质的官能团,轮休1年的土壤在各个特征峰处吸光度增强,表明种植过程中酚酸类、酯类等自毒物质不断积累。不同茬次丹参种植土壤2维相关光谱在波段3750~3600、2170~2145、2060~2030和530~585 cm^(-1)处吸收峰的位置、个数、以及颜色都不相同,清晰地表征出官能团的差异。表明采用红外光谱和2D相关光谱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实现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快速检测和监测土壤化合物动态变化,为探索丹参连作障碍的形成机理及消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土壤 中红外光谱 二维红外光谱 酚酸类 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技术结合HPLC对不同产地地黄快速无损鉴别
11
作者 乔璐 阴紫钰 +6 位作者 段浩瀚 谢赢赢 徐可可 刘永红 李菊香 董诚明 王磊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6,I0003-I0009,共12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 目的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方法采集四个省16个县区地黄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找出代表差异性的特征波段,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结果验证红外差异性分析的结果。结果166批样品的红外光谱峰形基本相似,在2928、1643、1419、1353、1238、1145、1053、925、799、700^543 cm^(-1)波位处有相同的吸收峰。其中河南省内3个地区的样品差异主要出现在1519^1494 cm^(-1);河北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571和1020 cm^(-1)处;山西省内不同产地样品差异主要在1790^1642、1440、1030 cm^(-1);各省之间差异性比较中,山东省与其他各省具有明显差异,主要出现在1331、1582 cm^(-1);各县区之间的差异主要出现在1796、1718、1640、1606^1567、1492、1453、1277、1024 cm^(-1)。结论红外光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可实现对不同产地地黄的快速无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中红外光谱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产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味子乙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制备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研究
12
作者 王丽 高小玲 +2 位作者 李思翰 刘广辉 黄一聆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15-2123,共9页
制备五味子乙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并考察理化性质。选择磷脂酰胆碱用量,制备温度和制备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复合率和质量分数为优化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五味子乙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处方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 制备五味子乙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并考察理化性质。选择磷脂酰胆碱用量,制备温度和制备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复合率和质量分数为优化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五味子乙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处方工艺,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X射线衍射法(XRPD)、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进行分析。测定五味子乙素及其磷脂酰胆碱复合物的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透析法考察溶出情况。结果显示,五味子乙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最佳处方工艺为五味子乙素用量为20 mg,磷脂酰胆碱用量为40 mg,制备温度为48℃,制备时间为2.0 h,复合率为(99.17±0.34)%,质量分数为(32.47±0.62)%。五味子乙素和磷脂酰胆碱可能以氢键等作用力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物。五味子乙素在复合物中转变为无定形态,物相也发生了变化。五味子乙素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均得到显著性提高,12 h累积溶出度提高至85.09%。因此,五味子乙素-磷脂酰胆碱复合物改变了五味子乙素存在形式,提高了溶解度及溶出度,为进一步开发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磷脂酰胆碱 溶解度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红外光谱和二维相关红外对不同产地山茱萸快速鉴别
13
作者 王磊 陈园杰 +6 位作者 栗磊 刘永红 徐可可 余焕英 杨林林 董诚明 乔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1-767,共7页
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方法,对不同产地山茱萸的快速鉴别。运用中红外技术对三个省七个产地共30批山茱萸药材进行扫描,对原始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将山茱萸药材红外光谱与马钱苷... 利用中红外光谱结合二维相关红外方法,对不同产地山茱萸的快速鉴别。运用中红外技术对三个省七个产地共30批山茱萸药材进行扫描,对原始光谱进行基线校正、平滑,二阶导数等预处理光谱进行差异性分析。同时将山茱萸药材红外光谱与马钱苷、莫诺苷、熊果酸三种标准品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二维红外相关图谱。利用分析软件对红外光谱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不同产地的气候因素对其差异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七个产地平均光谱的峰位和峰形相似度较高,而二阶导数光谱和二维红外相关谱差异在2370~2400、2200~2300、1500~1650 cm^(-1)三个波段基团频率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山茱萸在空间分布上相互独立。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七个产地划分为三个表征群,其中陕西丹凤、陕西佛坪、陕西商洛、陕西周至聚为一类,浙江临安聚为一类,河南西峡和河南栾川聚为一类。中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法及二维相关红外光谱可以实现对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进行产地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红外光谱 山茱萸 二维相关红外光谱 产地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胆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化学成分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薛潭 许曼文 +7 位作者 范雪花 董峰宇 苗妍 孙嘉宁 施钧瀚 张璐 姚静 刘瑞新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4-394,共11页
目的比较经典名方温胆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6-姜酚、环磷酸腺苷的含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多维标度分析考察成分差异,校正配方颗粒当量。结果1... 目的比较经典名方温胆汤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测定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柚皮苷、橙皮苷、6-姜酚、环磷酸腺苷的含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多维标度分析考察成分差异,校正配方颗粒当量。结果10批传统汤剂HPLC指纹图谱的相似度高于9批配方颗粒汤剂HPLC指纹图谱的(P<0.01)。传统汤剂中腺苷、辛弗林、甘草苷、橙皮苷、环磷酸腺苷含量高于配方颗粒汤剂中(P<0.05);6-姜酚含量低于厂家A、C所产后者中(P<0.05),高于厂家B所产后者中(P<0.01)。各批传统汤剂、配方颗粒汤剂可明显区分开,腺苷、辛弗林、橙皮苷对主成分分析分类的影响较大,厂家C所产配方颗粒汤剂质量与传统汤剂更接近。当量校正后,厂家A、C所产配方颗粒汤剂中各成分含量与传统汤剂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厂家温胆汤配方颗粒质量存在差异,故应优化该制剂制备、提取工艺以提高质量,并根据实际需求校正当量比以保证其临床应用的科学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胆汤 传统汤剂 配方颗粒 化学成分 HPLC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多维标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HPLC-Q-Orbitrap HRMS法分析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雅静 王胜超 +5 位作者 张振凌 朱建光 院军 吴亚宁 郭幸 张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8,I0027,I0028,共15页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 目的为探究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差异性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法(UHPLC-Q-Orbitrap HRMS)对曼地亚红豆杉中化学成分进行鉴定,根据高分辨质谱精确分子量及碎片离子信息、对照品、文献、在线数据库等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以炮制前后各成分的离子峰面积比作为炮制前后的变化指数进行对比;利用SIMCA软件建立曼地亚红豆杉不同炮制品的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模型,获得PCA图、OPLS-DA图和变量重要性投影(VIP)值,筛选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差异性成分。结果共鉴定出74个成分,曼地亚红豆杉生品74个成分、酒炙品70个成分、酒浸品70个成分、酒洗品71个成分、酒蒸品71个成分、醋浸品71个成分、醋炒品71个成分、醋蒸品71个成分、蜜炙品72个成分、姜炙品70个成分。其中,18个成分通过与对照品比对鉴定。经PCA,发现不同炮制方法对曼地亚红豆杉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差异,OPLS-DA筛选出VIP值>1的38个化学成分作为不同炮制方法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结论方法快速准确,可用于测定曼地亚红豆杉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差异,通过比较化学成分差异可为临床疗效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炮制 UHPLC-Q-Orbitrap HRMS 化学成分 多元统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不符合规定的假劣药认定情况解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鲁轮 陈万发 +1 位作者 张南平 陈随清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解析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下不符合规定的假劣药认定情况,为中药饮片检验及监督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管部门自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之日至2024年1月25日发布的药品质量公告,... 目的解析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下不符合规定的假劣药认定情况,为中药饮片检验及监督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国家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管部门自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之日至2024年1月25日发布的药品质量公告,将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不符合规定的品种名称、批次、发布时间等关键信息分类汇总,进一步分析不符合规定的假劣药情况。结果共有83批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不符合规定,可归纳为地区习用品充当正品、药材霉变、中药饮片不规范炮制、中药材产地加工不规范、混入杂质5种情况,同时药品监管部门对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不符合规定的假劣药的认定边界模糊、结果不统一。结论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不符合规定情况极为复杂,不同检验及监督人员理解不同。药品监管部门应完善《中药饮片不符合药品标准尚不影响安全性有效性判定的指导意见》,并补充制定规范的显微鉴别结果判定细则,为中药饮片显微鉴别项不符合规定的假劣药的认定提供法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显微鉴别 假药 劣药 2020年版《中国药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优选及挥发性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邵梦迪 张舒彦 +4 位作者 郑淇 常春辉 李家豪 张运克 贾永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5,共8页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 目的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成型工艺,并完善该复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基质种类、基质和药液比例、滴距的最佳考察范围;以外观性状、丸重差异、溶散时限等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复方麝香黄芪滴丸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以3批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为检测样品,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含量;色谱柱为HP-5石英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60℃,程序升温,检测器温度300℃,分流比10:1,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0 mL·min^(-1)。结果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为基质:基质=0.99、药物:基质=0.55、滴距=6.00,综合评分为0.8452;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与相邻成分色谱峰均达到基线分离;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依次为0.327~1.962、0.140~0.840、0.7105~4.263μg(均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2.30%(RSD=1.65%,n=6)、101.28%(RSD=0.81%,n=6)、98.99%(RSD=0.65%,n=6);3种成分的平均含量依次为0.2017、0.0847、1.3829 mg·g^(-1)。结论该成型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建立的气相色谱法能同时测定复方麝香黄芪滴丸中龙脑、麝香酮和藁本内酯的含量,可用于复方麝香黄芪滴丸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麝香黄芪滴丸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成型工艺 气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皂苷的提取、结构、生物活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魏炳琦 陈柳 +2 位作者 张新月 刘延鑫 王义翠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5-424,共10页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药食同源植物。而三七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具有抗血栓、保护神经、保护心脏、抗炎、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抗肿瘤、调节骨代谢、抗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及生物医药领域... 三七是我国常用的药食同源植物。而三七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属于四环三萜皂苷,具有抗血栓、保护神经、保护心脏、抗炎、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抗肿瘤、调节骨代谢、抗纤维化等多种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食品保健及生物医药领域中。本文查阅近年来三七皂苷的公开报道,汇总分析后进行展望,以期明确三七皂苷的结构、生物活性,以便为三七皂苷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皂苷 提取工艺 结构特性 生物活性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对北柴胡中有效成分定量模型建立及含量测定 被引量:1
19
作者 顾旭鹏 张迪 +5 位作者 张韶珂 练忠希 程爱国 何晓栋 杨林林 董诚明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6,I0024,I0025,共7页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 目的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北柴胡有效成分快检定量模型,实现对未知北柴胡有效成分的含量预测,为实现中药材有效成分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采集不同采收期的54份北柴胡样品红外光谱图,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54份北柴胡中柴胡皂苷A(Ss-a)、柴胡皂苷D(Ss-d)、柴胡皂苷C(Ss-c)、柴胡皂苷F(Ss-f)的含量,并以Ss-a、Ss-d、Ss-c、Ss-f计柴胡总皂苷(Ss-s)的含量,运用TQ分析软件,通过化学计量学方法偏最小二乘法(PLS)、逐步多元线性回归(SMLR)、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变换(SNT)、一阶导数(1stDer)、二阶导数(2ndDer)及SG卷曲平滑(SG)和诺里斯导数滤波(ND)进行光谱处理并建立模型。结果SMLR+SNT+2ndDer+SG对Ss-c、Ss-f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365、0.832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1%、-0.01%;SMLR+MSC+2ndDer+SG对Ss-a、Ss-d、Ss-s含量测定效果最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6、0.8356、0.8405,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08%、-0.19%、-0.20%。结论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北柴胡有效成分快速含量测定,该研究为中药材含量检测提供了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柴胡 定量模型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 含量测定 化学计量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开发与质量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梦梦 高旦 +5 位作者 吴宇涵 杨泽敏 王家禄 高波 郭志俊 李西文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5-1082,共8页
目的:建立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方法:以传统的黄芪饮片为对照,通过评估流动性、出膏率、转移率、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等指标,全面阐述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品质差异。结果:DNA条形码鉴定表明不... 目的:建立黄芪新型颗粒饮片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方法。方法:以传统的黄芪饮片为对照,通过评估流动性、出膏率、转移率、指标性成分含量、特征指纹图谱和相似度等指标,全面阐述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品质差异。结果:DNA条形码鉴定表明不同批次黄芪饮片均为蒙古黄芪;流动性试验显示新型颗粒饮片以小粒径(24~65目)最佳,中粒径(10~24目)次之,传统饮片最差;出膏率结果显示新型颗粒饮片的大粒径(5~10目)最佳,中粒径次之,较传统饮片提升10%,小粒径最差,且小粒径在煎煮过程中出现糊化现象。指纹图谱分析表明新型颗粒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相似度高(R>0.98);均一性分析显示新型颗粒饮片之间的化学成分相似度更高,一致性更好。指标性成分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计算,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产的中粒径和大粒径新型颗粒饮片显著高于原饮片(均P<0.05),以黄芪甲苷含量计算,3个产地的小粒径新型颗粒饮片均显著高于原饮片(均P<0.05)。结论:黄芪新型颗粒饮片与市售传统饮片的基本属性一致,但在流动性性、均一性方面表现更优,有利于临床调配和工业机械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市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黄芪 流动性 新型颗粒饮片 指纹图谱 传统饮片 标准汤剂 均一性 出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