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中医证型与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松伟 王子华 +1 位作者 李桓 王慧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中医证型与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7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和肾阳虚证4个证型,对各个证型与肺部高分辨CT...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中医证型与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207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和肾阳虚证4个证型,对各个证型与肺部高分辨CT和肺功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207例患者中肺肾气阴两虚证最多(45.9%),肾阳虚证最少(11.1%)。对各个证型在肺HRCT不同阶段的比例数比较发现:在肺HRCT 1期阶段,肾阳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在肺HRCT 2期阶段,肾阳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在肺HRCT 3期阶段,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肾阳虚证。肺功能方面:在肺功能轻度下降阶段,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气阴两虚证;在肺功能中度下降阶段,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肾阳虚证;在肺功能重度下降阶段,肺肾气阴两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肾阳虚证。结论:肺肾气阴两虚证是RA-ILD的主要证候类型,肾阳虚证最少见;肺肾气阴两虚证多见于肺HRCT的2期和3期阶段,肺功能的中、重度下降阶段,程度最重;肾阳虚证多见于肺HRCT的1期和2期阶段,肺功能的轻、中度下降阶段,程度最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中医证型 肺部高分辨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李松伟 郭洪涛 +1 位作者 王子华 王荷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对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条件的RA-IL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甲氨蝶呤片为主,12.5 mg/次,每周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 目的:对雷公藤多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RA-I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条件的RA-IL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甲氨蝶呤片为主,12.5 mg/次,每周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苷20 mg/次,每日3次,口服。两组观察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RA-ILD患者症状、实验室炎症指标、动脉血气分析、肺高分辨CT(HRCT)、肺功能等诸方面的变化。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P<0.05)。主要炎症指标方面,两组治疗后ESR、CRP、RF等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部HRCT积分及血气分析结果较疗前均改善,但治疗组变化较显著(P<0.05);而两组肺功能结果前后也有差异,而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能明显改善RA-ILD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肺间质病变程度,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三针”通过自噬途径抑制卒中后抑郁大鼠海马神经元炎性坏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武莉华 高静 +3 位作者 王孟雨 傅文 史册 赖名殷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961-969,共9页
目的:观察“智三针”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6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先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术后第4天起采用孤养联合CUMS 21 d构建缺血... 目的:观察“智三针”对卒中后抑郁(P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63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先构建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R)模型,术后第4天起采用孤养联合CUMS 21 d构建缺血性PSD模型。造模24 h后,予针刺组“智三针”针刺干预,帕罗西汀组盐酸帕罗西汀(10 mg/kg)灌胃给药,假针刺组非穴不透皮假针干预,3‑MA组自噬抑制剂3‑MA(2.5 mg/kg)腹腔注射,3‑MA+针刺组3‑MA注射后针刺干预。1次/d,共14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糖水偏好率评估大鼠行为学,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Beclin‑1、BNIP3、LC3、NLRP3、NF‑κB、IL‑1β、IL‑18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和自噬小体。结果:造模后,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01),糖水偏好上升(P<0.01),海马Beclin‑1、BNIP3、LC3、NLRP3、NF‑κB、IL‑1β、IL‑18表达均升高(P<0.05)。干预后,与模型组相比,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P<0.001),糖水偏好上升(P<0.001),海马Beclin‑1、BNIP3、LC3表达升高(P<0.001),NLRP3、NF‑κB、IL‑1β、IL‑18表达降低(P<0.01);帕罗西汀组神经功能缺损无显著差异(P>0.05),糖水偏好率上升(P<0.001),Beclin‑1、BNIP3、LC3表达升高(P<0.01),NLRP3、NF‑κB、IL‑1β、IL‑18表达降低(P<0.01);假手术组及假针刺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MA组神经功能缺损加重(P<0.05),糖水偏好下降(P<0.05),海马Beclin‑1、BNIP3、LC3表达降低(P<0.01),NLRP3、NF‑κB、IL‑1β、IL‑18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与3‑MA组相比,3‑MA+针刺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P<0.001),糖水偏好上升(P<0.001),Beclin‑1、BNIP3、LC3表达升高(P<0.001),NLRP3、NF‑κB、IL‑1β、IL‑18表达下降(P<0.01);HE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假手术组海马神经元结构完整,未见自噬小体;PSD模型组和假针刺组海马神经元病理变化明显,自噬小体散在;药物组神经元细胞排列相对整齐,可见自噬小体;3‑MA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和结构破坏,可见单个自噬小体;针刺组和3‑MA+针刺组海马神经元结构较完整,自噬小体典型可见。结论:“智三针”对缺血性PSD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和抑郁行为有明显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激活海马神经元自噬,抑制神经元细胞炎性坏死,改善神经元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 智三针 细胞自噬 炎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综合征样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瑞林 李纪高 +2 位作者 周全 张剑勇 贾二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7-264,共8页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 pSS)。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以口干、眼干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系统性损害。目前对pSS的发病机制...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 SS)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又称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s syndrome, pSS)。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以口干、眼干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系统性损害。目前对pSS的发病机制仍不甚清楚,临床缺乏治疗手段。通过动物模型研究pSS是阐明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有效工具,但研究过程中仍需谨慎评价从不同动物模型身上得到的研究结果。本文对3类SS样小鼠模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论述,其中特别关注杂交型小鼠模型,以期为进一步研究pSS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原发性 动物模型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