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90—2021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与死亡趋势及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
1
作者 窦雪伟 崔文飞 +3 位作者 韩真真 车志英 李晓冰 郭洪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4-1223,共10页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生与发展为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通过分析1990至2021年中国RA的发病与死亡趋势,旨在为RA的精准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根据最新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目的: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生与发展为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研究通过分析1990至2021年中国RA的发病与死亡趋势,旨在为RA的精准防控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根据最新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提取1990—2021年中国不同性别及年龄段RA发病人数、年龄标化发病率(age-standardized incidence rate,ASIR)、死亡人数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ge-standardized mortality rate,ASMR)作为疾病负担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RA的ASIR和ASMR的变化趋势。采用R4.3.1构建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RA的ASIR和ASMR的纵向年龄变化及时期、队列效应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值。结果:2021年中国RA发病人数、ASIR、死亡人数和ASMR分别为24.73万人、13.70/10万、1.03万人和0.54/10万。1990—2021年中国女性和男性RA的ASIR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分别为0.44%和0.72%。1990—2021年RA全人群和女性ASMR均呈下降趋势,AAPC分别为-0.78%和-1.19%,男性AA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时期-队列模型显示,RA女性和男性高发年龄段分别为60~64岁和75~79岁,ASMR随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女性和男性发病时期效应RR值均呈上升趋势,以2002—2006年为对照,2017—2021年女性和男性发病时期效应RR值分别上升至1.10[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94~1.27]和1.14(95%CI 1.02~1.27);死亡时期效应RR值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趋势,2017—2021年女性和男性死亡时期效应RR值分别下降至0.56(95%CI 0.52~0.61)和0.75(95%CI 0.68~0.82)。队列研究发现,女性和男性RA发病风险最高的出生队列均为2012—2016年;RA女性死亡的队列效应RR值自1922—1926年队列后呈下降趋势。结论:中国RA的发病和死亡风险持续下降,但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群发病及死亡风险升高,中国未来在RA的防治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建议应特别关注中年女性和老年男性RA群体,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中年女性群体RA的健康宣传教育及预防筛检、临床增强对高龄老年群体病情监测,以减轻RA疾病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负担 Joinpoint回归模型 年龄-时期-队列模型 年龄标化发病率 年龄标化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素通过激活活性氧簇介导的p38MAPK信号通路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27
2
作者 王慧莲 孟庆良 +1 位作者 李松伟 王济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90-895,共6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RA-FLS)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按照不同方法处理... 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rheumatoid arthritis 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RA-FLS)凋亡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滑液经原代培养,应用3~5代传代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按照不同方法处理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低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20μg/mL)、中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50μg/mL)、高剂量汉黄芩素组(终浓度为100μg/mL)、100μg/mL汉黄芩素+NAC组、100μg/mL汉黄芩素+SB203580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罗丹明123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DCFH-DA染色荧光显微镜照相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38MAPK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剂量汉黄芩素均能够抑制RA-FLS细胞的增殖,增加其凋亡,降低MMP以及增加ROS水平,激活p38MAPK信号通路,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关系。ROS清除剂NAC和p38抑制剂SB203580可以明显降低汉黄芩素诱导的RA-FLS细胞的凋亡,并且5 mmol/L NAC下调汉黄芩素引起的p38MAPK磷酸化。结论汉黄芩素能够诱导RA-FLS细胞凋亡,ROS/p38MAPK信号通路参与了其凋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细胞凋亡 中医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干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韩真真 韩旭 +5 位作者 窦雪伟 崔文飞 李晓冰 邵灿灿 姜淼 郭洪涛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1-2656,共6页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该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加剧社会经济负担。中医将本病的核心病机归纳为肾虚,瘀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故中药治疗该病以补肾健骨、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是由于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该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加剧社会经济负担。中医将本病的核心病机归纳为肾虚,瘀血是其重要病理因素,故中药治疗该病以补肾健骨、活血通络为主要治则。目前临床上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中成药主要有鹿瓜多肽注射液、仙灵骨葆胶囊、金天格胶囊等,疗效确切,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整体调理与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成药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调节骨重塑、改善骨微结构、增加肌肉与骨骼的协调性,体现了中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发挥骨保护作用。目前这些中成药治疗该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较多,但缺乏系统性的整合和梳理,故本文对中成药干预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药理作用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学生物标志物在干燥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周雪琴 李桓 +3 位作者 赵志娜 李秦 王炳森 李松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21-928,共8页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还会出现脏器损害。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在SS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表现为口干、眼干等症状,还会出现脏器损害。近年来,随着组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在SS的研究中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对代谢组学、蛋白组学和转录组学生物标志物在SS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发现糖代谢、中性粒细胞相关酶、线粒体能量代谢、铁死亡、细胞凋亡在SS中被研究较多,加深了对SS病因及干预效果异质性的理解;研究表明羟脯氨酸可作为区分SS与IgG4相关疾病的生物标志物;特定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可作为SS早期识别的标志物;rs11797基因的表达与SS相关淋巴瘤的发生高度相关;调控DNA甲基化的基因可能为SS治疗提供新的靶点,这些发现有助于对SS发生发展过程中个性化的防治方案的制定。本文在总结现有进展的同时,也对SS组学研究领域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SS) 代谢组学 蛋白组学 转录组学 生物标志物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R-146a调控TLR4/NF-κB信号通路探讨加味四妙散对尿酸钠晶体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的作用机制
5
作者 李华燕 苏培培 +4 位作者 王鑫 牛源源 陈禛恒 孙千惠 杜明瑞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1-49,共9页
目的研究加味四妙散通过微小RNA-146a(microRNA-146a,miR-146a)调控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对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 目的研究加味四妙散通过微小RNA-146a(microRNA-146a,miR-146a)调控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信号通路对尿酸钠(monosodium urate,MSU)晶体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以MSU晶体诱导RAW264.7细胞建立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味四妙散组和秋水仙碱组。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miR-146a miRNA和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TNF受体相关因子6(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6,TRAF6)、NF-κB p65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MyD88、TRAF6、磷酸化(phospho,p)-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R-146a表达显著降低(P<0.01),TLR4、MyD88、TRAF6的mRNA和蛋白表达、p-NF-κB p65蛋白表达以及IL-1β、IL-6、TNF-α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四妙散组和秋水仙碱组miR-146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TLR4、MyD88、TRAF6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p-NF-κB的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味四妙散可能通过上调miR-146a,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炎症因子的产生,从而减轻MSU晶体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四妙散 痛风性关节炎 MIR-146A TLR4/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7/Treg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慧莲 孟庆良 +1 位作者 李松伟 王济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14-1519,共6页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45例SLE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Th17和Treg...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45例SLE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用茯苓多糖分别处理健康对照者及患者的CD4^+ T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测定茯苓多糖毒性,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用100μg/L的茯苓多糖处理SLE患者CD4^+ T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IL-10和TGF-β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同时Foxp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明显增加(P<0.05);并且Th17/Treg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可以通过升高Treg并降低Th17细胞的比例,对SLE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辅助性T细胞17 调节性T细胞 茯苓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