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肝癌中医药诊疗原则及方案构建 被引量:12
1
作者 赵文霞 陈欣菊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005-2008,共4页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易转移、易复发、预后差等问题。多数患者确诊已为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独特优势,能够与西医不同治疗方法结合... 原发性肝癌治疗方案主要以手术切除、肝移植、局部治疗、全身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易转移、易复发、预后差等问题。多数患者确诊已为中晚期,丧失手术机会,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有独特优势,能够与西医不同治疗方法结合协同增效。笔者依据原发性肝癌的不同临床分期,构建相应的中医药治疗方案:早期肝癌手术切除,扶助正气防复发;中期肝癌微创治疗,祛除癌毒增疗效;晚期肝癌对症治疗,减少疾苦保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中医疗法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晗笑 陈欣菊 +1 位作者 赵晴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86-1891,共6页
核苷(酸)类似物可抑制HBV复制,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却无法彻底根除HBV,无法阻止低病毒载量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近年来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阐述了中药抑制HBV复制,降低HBeAg含量,延缓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 核苷(酸)类似物可抑制HBV复制,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却无法彻底根除HBV,无法阻止低病毒载量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近年来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应用广泛,阐述了中药抑制HBV复制,降低HBeAg含量,延缓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及机制,提出中医药可提高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肝硬化 肝细胞 核苷酸类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特色疗法在肝硬化腹水防治中的应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杨培伟 刘光伟 +1 位作者 赵文霞 马素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65-1869,共5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目前西医对此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特色疗法在本病治疗或辅助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通过总结近10年来中医特色疗法在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疾病进展的重要标志。目前西医对此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而中医特色疗法在本病治疗或辅助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通过总结近10年来中医特色疗法在肝硬化腹水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研究,指出目前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机制研究提供思路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腹水 中医特色疗法 临床运用 机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
4
作者 费景兰 李道政 +1 位作者 武俊超 王雷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48-953,共6页
本文系统梳理血红素加氧酶(HO)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关系,重点探讨了HO的生物学功能、在肝脏中的表达调控、与脂质代谢的关系,以及在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中的调节作用,旨在揭示HO在MAFLD中的潜在治疗靶点和机制... 本文系统梳理血红素加氧酶(HO)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与关系,重点探讨了HO的生物学功能、在肝脏中的表达调控、与脂质代谢的关系,以及在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中的调节作用,旨在揭示HO在MAFLD中的潜在治疗靶点和机制,为未来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视角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血红素加氧酶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 被引量:3
5
作者 赵晓晓 卢笑晖 +8 位作者 柯立鑫 高武霖 孟祥然 任丽丽 丁韵涵 张强 荀杨芹 武继彪 卢存存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658,共12页
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我国应对老年高血压疾病负担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中全球、中国及5个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 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我国应对老年高血压疾病负担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中全球、中国及5个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区年龄≥60岁人群的高血压相关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数据。计算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表示。此外,基于不同年龄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三因素分解方法分析老龄化、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变化3个因素对疾病负担的相对影响。基于贝叶斯模型预测2022—2040年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疾病负担。结果1990—2021年全球和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APC均为负值,P均<0.001),但2021年全球和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死亡人数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68.37%和157.85%,而DALYs分别增加了61.74%和125.98%。同时,除高SDI地区外,2021年其余4个SDI地区的高血压死亡人数和DALYs较1990年均明显增加。此外,中国老年人群男性高血压的疾病负担整体高于女性,且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中70~74岁年龄组的高血压的DALYs最高,而死亡人数则主要集中于80~84岁年龄组。分解分析表明,人口增长是导致全球和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死亡人数及DALYs增加的主要因素。预测分析发现,中国2022—2040年老年人群总体、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疾病负担将继续增加。结论尽管过去30余年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血压的绝对疾病负担依然沉重,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临床干预策略,以积极应对这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老年人 收缩压 流行病学 疾病负担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瓦尔堡效应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的科学内涵
6
作者 刘亚 徐伟超 +5 位作者 郭敏 贾轲宇 李润田 吕莹 杨坤 杨国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945-1953,共9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常伴有肠化、异型增生等,少数可进展为胃癌。目前CAG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失调及瓦尔堡效应在CAG炎-癌转化中的影响。CA...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部分患者常伴有肠化、异型增生等,少数可进展为胃癌。目前CAG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肠道菌群失调及瓦尔堡效应在CAG炎-癌转化中的影响。CAG炎症微环境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紊乱,同时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的影响下,进一步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微环境形成、免疫抑制等直接或间接干预宿主能量代谢,故肠道菌群与瓦尔堡效应之间复杂的对话机制与CAG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脾气亏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胃络血瘀是CAG炎-癌转化的驱动因素。现代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是脾虚的微观体现,瓦尔堡效应是血瘀的生物学基础,在CAG炎-癌转化过程中,肠道菌群-Warburg效应与中医的脾虚血瘀病机相契合。从肠道菌群-瓦尔堡效应角度探讨CAG脾虚血瘀病机的生物学内涵,为CAG脾虚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诊疗防治提供新的临床思路及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瓦尔堡效应 慢性萎缩性胃炎 “炎-癌”转化 脾虚 血瘀 健脾活瘀法 科学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物汤对肝脏疾病的防治效应及其机制
7
作者 管雅捷 张丽慧 +3 位作者 刘素彤 张琪振 赵文霞 刘鸣昊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0-1455,共6页
四物汤作为补血活血的经典方剂,具有补血不留瘀、行血不伤正的特点,临床广泛应用于贫血、月经不调、痛经等血虚及血行不畅相关病症。肝主疏泄、藏血,其功能异常与多种急慢性肝损伤密切相关,四物汤通过补血活血、养血疏肝可有效改善肝脏... 四物汤作为补血活血的经典方剂,具有补血不留瘀、行血不伤正的特点,临床广泛应用于贫血、月经不调、痛经等血虚及血行不畅相关病症。肝主疏泄、藏血,其功能异常与多种急慢性肝损伤密切相关,四物汤通过补血活血、养血疏肝可有效改善肝脏稳态失衡。基于其精妙的组方配伍和多重药理机制,四物汤已成为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修复再生、减轻肝损伤的重要治疗方剂。本文系统综述四物汤对多种肝损伤(包括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防治作用及机制,并针对当前问题与未来研究方向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四物汤 中药药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与成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联性分析
8
作者 张琪振 刘素彤 +4 位作者 张丽慧 管雅捷 徐俊姣 赵文霞 刘鸣昊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3-1089,共7页
目的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探讨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CCR)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关系,旨在评估CCR作为反映机体代谢状态指标的潜在意义。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1999—2004年的NHANES,将纳入人群(... 目的 基于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探讨血清肌酐/胱抑素C比值(CCR)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之间的关系,旨在评估CCR作为反映机体代谢状态指标的潜在意义。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1999—2004年的NHANES,将纳入人群(n=4 217)分为NAFLD组(n=1 726)和non-NAFLD组(n=2 491),比较2组间CCR的差异,并分析CCR与NAFLD之间的关联性。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为探讨CCR与NAFLD之间的关系,应用多重调整的Logistic回归模型;将CCR根据四分位数分为4组,以第1个四分位数为参考并计算回归模型中的比值比(OR)和95%置信区间(95%CI)。此外,进行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探讨CCR与NAFLD之间的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并在Logistic回归模型中引入交互项进行交互作用分析,同时按变量分层开展亚组分析,以探讨不同人群中CCR与NAFLD关联的差异。结果 non-NAFLD组CCR水平高于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76,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未调整变量的模型1中,CCR与NAFLD呈负向关联(OR=0.993,95%CI:0.989~0.996,P<0.01),在调整所有变量的模型3中,CCR与NAFLD之间的负向关联依然存在(OR=0.986,95%CI:0.981~0.991,P<0.01)。在按四分位数分析CCR时,在所有模型中均观察到CCR升高与NAFLD风险降低之间的显著关联。在模型3中,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最高四分位数参与者的NAFLD风险显著降低(OR=0.426,95%CI:0.316~0.574,P<0.01)。进一步的交互作用和亚组分析显示,CCR与年龄、性别之间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分别为<0.01、0.04)。在年龄亚组分析中,CCR与NAFLD的关联在中年人群(≤60岁)中更为显著(OR=0.982,95%CI:0.976~0.987);性别亚组分析显示,在女性中CCR与NAFLD的关联更强(OR=0.979,95%CI:0.972~0.986)。结论 CCR与NAFLD存在显著的负向关联,这种关联在中年人群和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肌酐 胱抑素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证据图分析
9
作者 李艳杰 李闪宜 +3 位作者 高琪 徐宗瑶 郑玉玲 陈晓琦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095-2100,共6页
目的 通过证据图对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了解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临床研究选题与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检索CBM、维普、万方、知网、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 目的 通过证据图对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了解目前该领域存在的问题,为后续临床研究选题与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数据挖掘,检索CBM、维普、万方、知网、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4年2月,纳入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采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对证据进行分析与展示。结果 共筛选出341篇随机对照实验文献,11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分析发现,中成药治疗食管癌的发文呈整体上升趋势,涉及58种中成药,其中复方苦参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报告频次最高;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和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前者大多为单中心、小样本量、周期短的随机对照实验;结局指标方面主要关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生活质量指标、免疫功能改善等,对于中医特色疗效指标关注较少。结论 中成药治疗食管癌具有一定优势,但也存在问题,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便形成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为中成药联合西医疗法治疗食管癌临床和循证医学的共同发展提供更好的证据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食管癌 临床研究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证据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毒化瘀通腑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江凯 牛亚蒙 +4 位作者 李素领 马庆亮 张建文 张雅儒 李冰倩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1-827,共7页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通腑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对内毒素、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 目的研究解毒化瘀通腑方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肠道稳态的调节作用及对内毒素、炎性因子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其治疗组脱落2例,剔除2例,完成32例;对照组脱落2例,剔除1例,完成33例。两组均给予抗病毒、保肝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解毒化瘀通腑颗粒,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疗程为4周。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对两组粪便菌群进行基因测序,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内毒素(ET)、TNFα、IL-6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T、CD4^(+)T、CD8^(+)T、CD4^(+)/CD8^(+))的变化。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及方差齐性时,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时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6%,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299,P=0.022)。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均降低,Alb水平升高(P值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Bil水平降低更显著(Z=-2.165,P=0.030)。两组患者治疗后CD3^(+)T、CD4^(+)T、CD4^(+)/CD8^(+)水平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显著(Z值分别为-2.146、-2.940、3.157,P值分别为0.032、0.003、0.002)。两组患者治疗后炎性因子TNFα、IL-6与ET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Z值分别为-2.139、-1.982、-2.062,P值分别为0.032、0.048、0.043)。两组治疗后OTU数量均较前上升。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在门水平上,观察组治疗后厚壁菌门丰度的上升和拟杆菌门丰度的下降较治疗前更显著(Z值分别为-3.181、-2.215,P值分别为0.001、0.027);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厚壁菌门、蓝细菌门丰度的升高和拟杆菌门、梭菌门、ε-变形菌门的降低更明显(P值均<0.05);在属水平上,观察组双歧杆菌属较治疗前升高更明显(Z=-2.045,P=0.041)。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观察组Chao1、Ace指数较治疗前升高更加显著(t值分别为-4.263、-3.328,P值分别为0.001、0.005),其中Ace指数较对照组上升更明显(t=2.292,P=0.030)。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各组菌群构成相似,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在病因及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解毒化瘀通腑方治疗能够缓解乙型肝炎肝硬化肝胆湿热证患者临床症状,减轻肝损伤,改善细胞免疫功能。解毒化瘀通腑方可能通过增加厚壁菌门、乳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丰度和减少拟杆菌门、梭菌门等致病菌的丰度来改善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其对肝脏和免疫功能的进一步改善作用可能与调整肠道微生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肠道菌群 肝胆湿热证 解毒化瘀通腑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XR-SHP通路探讨消脂护肝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11
作者 刘耕群 刘全忠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878-2888,共11页
目的 观察消脂护肝胶囊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影响,并基于法尼醇X受体-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Farnesoid X receptor-small heterdimer partner,FXR-SHP)信号通路探索其作... 目的 观察消脂护肝胶囊对高脂饲料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的影响,并基于法尼醇X受体-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Farnesoid X receptor-small heterdimer partner,FXR-SHP)信号通路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6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模型组(Model)、易善复组(YSF)、消脂护肝胶囊低剂量组(XZHG-L)、中剂量组(XZHG-M)及高剂量组(XZHG-H),共6组。建模成功后,XZHG组和YSF组给予干预,持续12周。记录小鼠体重、肝重,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情况,油红O染色评估肝脏脂肪浸润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水平。ELISA测定血清和肝组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肝组织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小分子异源二聚体伴侣(Small heterodimer partner,SHP)、胆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REBP-1)和胆固醇7α羟化酶(Cholesterol 7-alpha-hydroxylase,CYP7A1)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Model组小鼠肝脏病理呈现肝细胞排列紊乱,且脂肪空泡多。而XZHG-H组显著改善了NAFLD小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脂肪浸润减轻。XZHG、YSF干预后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G)和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均降低(均P<0.05)。ELSIA结果显示XZHG-H组血清和肝组织中促炎因子IL-6水平显著降低,而抗炎因子IL-10水平显著升高。XZHG各剂量组FXR、SHP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REBP-1、CYP7A1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且XZHG-H组FXR、SHP蛋白和mRNA表达高于YSF组,而SREBP-1、CYP7A1蛋白和mRNA表达均略低于YSF组。结论 XZHG胶囊可通过FXR-SHP信号通路改善肝细胞排列紊乱、脂质沉积的病理表现,改善肝功能并降低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消脂护肝胶囊 法尼醇X受体 FXR-SHP通路 胆汁酸合成 脂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尚东方 王世雷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09-81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前C区、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的前C区、C区、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8年6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科门诊及病房诊治的CHB患者临床资料。收集并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HBV血清学指标、HBV各位点变异情况及中医四诊信息,参照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对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继而分析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多组之间及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纳入235例CHB患者中,湿热内结证101例,肝郁脾虚证88例,瘀血阻络证17例,肝肾阴虚证19例,脾肾阳虚证10例。性别、年龄、病程在不同中医证型中存在显著差异(χ^(2)=17.389、H=173.280、H=86.520,P值均<0.01)。CHB患者年龄在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0.150,P<0.001)。HBV前C、C、BCP区变异的CHB患者其中医证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χ^(2)=58.117,P<0.001),主要证型为湿热内结证和肝郁脾虚证,两证型所占比例为80.43%。湿热内结证易出现A1762T、G1764A位点变异,肝郁脾虚证易出现G1896A、A1762T、G1764A位点变异,瘀血阻络证和肝肾阴虚证均易出现G1764A位点变异,脾肾阳虚证易出现I97L位点变异。结论CHB患者HBV前C、C、BCP区位点变异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湿热内结证及肝郁脾虚证最常见,脾肾阳虚证易发生I97L位点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点突变 证候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遗传学在瘦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前景
13
作者 徐俊姣 刘素彤 +4 位作者 张琪振 管雅捷 崔蓓蕾 吴文静 刘鸣昊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1166,共6页
表观遗传学机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瘦人群体中,相关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为揭示NAFLD的潜在病因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表观遗传学在瘦型NAFLD发展中的作... 表观遗传学机制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瘦人群体中,相关表观遗传学机制的研究为揭示NAFLD的潜在病因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表观遗传学在瘦型NAFLD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了瘦型NAFLD表观遗传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述了表观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调控,并探讨了表观遗传学改变如何影响瘦型NAFLD的发病机制、疾病进展以及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表观基因组学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与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孔亚楠 刘江凯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31-1436,共6页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近年研究发现,生物钟基因失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肝癌的预防、诊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靶向生物钟基因在治疗癌症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潜... 原发性肝癌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近年研究发现,生物钟基因失调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肝癌的预防、诊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靶向生物钟基因在治疗癌症方面也显示出一定的临床应用潜力。本文系统阐述了生物钟基因在肝癌发病机制、防治和预后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肝癌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生物钟 昼夜节律 基因 肿瘤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种肝硬化无创诊断方法对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于中杰 赵文霞 +2 位作者 冯蕾心 王晗笑 刘建鹏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5种肝硬化无创诊断[FibroScan肝脏硬度值(LSM值)、AST和PLT比值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GGT-PLT比值(GP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LT比值(RPR)]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 目的探讨5种肝硬化无创诊断[FibroScan肝脏硬度值(LSM值)、AST和PLT比值指数(APRI)、肝纤维化4因子指数(FIB-4)、GGT-PLT比值(GPR)、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PLT比值(RPR)]在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的327例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分为肝郁脾虚证(n=160)、肝胆湿热证(n=84)、肝肾阴虚证(n=13)、脾肾阳虚证(n=5)、瘀血阻络证(n=65),采集临床相关资料以及血常规、肝功能、LSM值、肝胆脾胰彩超等信息,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建立APRI、FIB-4、GPR、RPR模型。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法;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单因素ANOVE(k样本)进行多重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进中医证型与肝硬化无创诊断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5种肝硬化无创诊断方法预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中医证型的诊断能力。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肝胆湿热证中,AST(OR=1.981,95%CI:1.8225~2.139,P<0.05)、LSM(OR=2.002,95%CI:1.840~2.160,P<0.05)是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在肝郁脾虚证中,门静脉宽度(OR=4.402,95%CI:4.050~4.754,P<0.05)、LSM值(OR=3.901,95%CI:3.589~4.213,P<0.05]、APRI[OR=1.891,95%CI:1.740~2.042,P<0.05]、FIB-4(OR=1.845,95%CI:1.697~1.993,P<0.05)是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影响因素;在瘀血阻络证中,LSM值(OR=2.465,95%CI:2.268~2.662,P<0.05]、APRI(OR=1.298,95%CI:1.194~1.402,P<0.05)、FIB-4(OR=1.849,95%CI:1.701~1.997,P<0.05)是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LSM值与RPR模型评估肝胆湿热证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方法;LSM值与FIB-4模型评估肝郁脾虚证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其他诊断方法;5种无创诊断方法均能较好地评估瘀血阻络证。结论5种无创诊断方法可对不同证型具有不同评估优势,对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效能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刘建鹏 于中杰 +1 位作者 王晗笑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69-2873,共5页
目的探讨FibroScan检测肝脂肪变受控衰减参数(CA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及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4例NAFLD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B... 目的探讨FibroScan检测肝脂肪变受控衰减参数(CAP)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诊断及在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364例NAFLD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BMI)、FibroScan CAP值、肝胆脾胰超声检查结果以及肝功能、血脂指标,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郁脾虚证组、湿浊内停证组、湿热蕴结证组、痰瘀互结证组和脾肾两虚证组,分析CAP值、彩超、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BMI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及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多个独立样本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及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CAP值与超声分级的相关性。结果364例NAFLD患者中,肝郁脾虚证169例,湿浊内停证71例,湿热蕴结证60例,痰瘀互结证41例,脾肾两虚证23例。不同证型之间CAP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39,P<0.001),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与肝郁脾虚证、湿浊内停证、湿热蕴结证相比CAP值升高更明显(P值均<0.05);不同证型超声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947,P<0.001),其中肝郁脾虚证以轻度为主(40.2%),湿浊内停证和湿热蕴结证以中度为主(53.5%、53.3%),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以重度为主(68.3%、43.5%);CAP值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431,P<0.001);脾肾两虚证和痰瘀互结证患者ALT、AST、GGT和BMI水平与其他3个证型患者相比升高更明显(P值均<0.001)。结论CAP与NAFLD中医证型之间存在关联性,痰瘀互结证与脾肾两虚证NAFLD患者CAP值相较于其他证型更高。CAP与彩超相比诊断NAFLD的效能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弹性成像技术 受控衰减参数 诊断 证候 中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医证型与T淋巴细胞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晗笑 于中杰 +1 位作者 刘建鹏 赵文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2期1692-1697,1703,共7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生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相关PLC患者...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生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相关PLC患者263例,分为肝郁脾虚证(127例,48.3%)、脾虚湿困证(48例,18.3%)、肝胆湿热证(31例,11.8%)、肝热血瘀证(35例,13.3%)、肝肾阴虚证(22例,8.4%)共五种证型,统计其一般资料、T细胞亚群、肿瘤学和病毒学指标、肿瘤学特征、生化指标等数据,运用Epidata和Excel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证型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种证型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肾阴虚证患者的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明计数明显低于其余4组证型;5种证型AFP、CEA、CA199从肝郁脾虚证至肝肾阴虚证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种证型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以肝胆湿热证和肝热血瘀证为主。各证型PLT、Alb、TBil、AST、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T、Alb从肝郁脾虚证至肝肾阴虚证依次降低,肝郁脾虚证PLT、Alb明显高于其余四组;肝胆湿热证TBil、AST明显高于其余4组;肝肾阴虚的PT明显高于其余4组;淋巴细胞计数、CD4(+)淋巴细胞计数、CD8(+)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与AFP、PT、TBil呈负相关(P均<0.05),与PLT呈正相关(P<0.05)。T淋巴细胞计数与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肝郁脾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更好,肝脏功能更好,预后较好;肝肾阴虚证患者细胞免疫更低,肝脏功能更差,病情和预后较差。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以肝胆湿热证和肝热血瘀证为主。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凝血功能越差,肝脏储备功能越差,进一步癌变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原发性肝癌 中医证型 T淋巴细胞 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9年-2019年老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丽苹 何婷婷 +11 位作者 崔延飞 王仲霞 景婧 王立福 朱云 孙永强 许文涛 余思邈 桑秀秀 田淼 任岳波 王睿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48-2252,共5页
目的了解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疾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老年DILI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明确诊断为DILI且年龄≥60岁的老年DILI患者2107例,按年龄分段进行分组,统计分析老年... 目的了解老年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疾病特征及变化趋势,为临床防治老年DILI提供参考。方法回顾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200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明确诊断为DILI且年龄≥60岁的老年DILI患者2107例,按年龄分段进行分组,统计分析老年DILI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特征、预后、地区分布等临床资料。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2107例老年DILI患者中,男802例,女1305例,男女比为1∶1.63。临床分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1439例,68.3%)。60~64岁组DILI患者最多,共942例(44.7%),其中女618例(65.6%),胆汁淤积型589例(62.5%),以慢性DILI多见(471例,50.0%),药物性肝硬化421例(44.7%),药物性肝衰竭25例(2.7%)。75~79岁组共187例,其中男110例(58.8%),胆汁淤积型137例(73.3%),以肝硬化多见(114例,60.9%),药物性肝衰竭4例(2.1%)。60~64岁组以慢性DILI多见,75~79岁组以肝硬化多见。在预后方面,60~64岁组治愈27例(2.9%),好转885例(93.9%),无效及死亡30例(3.2%);65~69岁组治愈16例(2.8%),好转528例(92.0%),无效及死亡30例(5.2%);70~74岁组治愈9例(2.8%),好转305例(94.1%),无效及死亡10例(3.6%),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段DILI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DILI患者数占住院DILI患者数的比例,从2009年的15.90%上升至2013年的22.05%,2019年上升至27.51%,11年间上升约1.73倍。患者的地区分布以华北地区最多(47.08%),其中以河北省最多,占24.92%,山西省占10.96%,内蒙古占10.25%;其次为东北地区,占17.85%;另外,北京市占11.53%。结论老年DILI患者数占住院DILI患者数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临床分型以胆汁淤积型为主,且多数进展为慢性DILI及药物性肝硬化,需重视老年DILI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及规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性与药物性肝损伤 体征和症状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谢露 刘亚楠 +4 位作者 刘光伟 李鹏宇 胡新宁 康秋佳 郭会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4-1342,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和预防LLV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5304。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低病毒血症(LLV)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有效干预和预防LLV的发生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55304。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有关CHB患者LLV发生及影响因素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21日。应用Stata 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2篇,总样本量3408例,包括LLV患者118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经治CHB患者LLV发生率为32.8%(95%CI:27.6%~38.3%);HBsAg定量高(OR=2.107,95%CI:1.782~2.491,P<0.001)、HBeAg阳性(OR=3.258,95%CI:2.629~4.038,P<0.001)、高基线HBV DNA水平(OR=1.286,95%CI:1.157~1.430,P<0.001)及有恩替卡韦治疗史(OR=3.089,95%CI:1.880~5.074,P<0.001)是LLV发生的危险因素;抗病毒时间≥3年(OR=0.175,95%CI:0.093~0.331,P<0.001)和高基线ALT水平(OR=0.985,95%CI:0.978~0.992,P<0.001)是LLV的保护因素。敏感性分析显示效应值未发生明显变化,提示Meta分析结果相对稳定。纳入研究漏斗图基本对称,Egger’s检验和Begg’s检验结果提示纳入文献不存在明显发表偏倚。结论临床医生应根据LLV的影响因素,综合临床证据有效指导决策,降低远期临床风险,避免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低病毒血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希望 金晶晶 +4 位作者 王莹 王晨晓 张永华 顾亚娇 王晓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8-1072,共5页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2014年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提出,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胰腺炎,其次是胰腺癌。目前该病的临床误诊率极高,且胰源性糖尿病患者相较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因此,充分...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2014年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提出,其最常见的病因是慢性胰腺炎,其次是胰腺癌。目前该病的临床误诊率极高,且胰源性糖尿病患者相较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高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因此,充分了解、并早期正确识别及诊断胰源型糖尿病,对降低该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全面总结了继发于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胰源性糖尿病的可能发病机制、诊治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疾病 糖尿病 胰岛素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