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我国应对老年高血压疾病负担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中全球、中国及5个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目的分析1990—2021年全球与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疾病负担并预测未来趋势,为我国应对老年高血压疾病负担的公共卫生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提取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2021数据库中全球、中国及5个社会人口学指数(sociodemographic index,SDI)地区年龄≥60岁人群的高血压相关死亡和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s,DALYs)数据。计算老年人群的高血压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并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疾病负担变化趋势,结果以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AAPC)表示。此外,基于不同年龄组和性别进行亚组分析;采用三因素分解方法分析老龄化、人口增长和流行病学变化3个因素对疾病负担的相对影响。基于贝叶斯模型预测2022—2040年老年人群的高血压疾病负担。结果1990—2021年全球和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APC均为负值,P均<0.001),但2021年全球和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死亡人数较1990年分别增加了68.37%和157.85%,而DALYs分别增加了61.74%和125.98%。同时,除高SDI地区外,2021年其余4个SDI地区的高血压死亡人数和DALYs较1990年均明显增加。此外,中国老年人群男性高血压的疾病负担整体高于女性,且2021年中国老年人群中70~74岁年龄组的高血压的DALYs最高,而死亡人数则主要集中于80~84岁年龄组。分解分析表明,人口增长是导致全球和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死亡人数及DALYs增加的主要因素。预测分析发现,中国2022—2040年老年人群总体、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疾病负担将继续增加。结论尽管过去30余年中国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标化DALYs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高血压的绝对疾病负担依然沉重,迫切需要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公共卫生政策和临床干预策略,以积极应对这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生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相关PLC患者...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生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相关PLC患者263例,分为肝郁脾虚证(127例,48.3%)、脾虚湿困证(48例,18.3%)、肝胆湿热证(31例,11.8%)、肝热血瘀证(35例,13.3%)、肝肾阴虚证(22例,8.4%)共五种证型,统计其一般资料、T细胞亚群、肿瘤学和病毒学指标、肿瘤学特征、生化指标等数据,运用Epidata和Excel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证型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种证型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肾阴虚证患者的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明计数明显低于其余4组证型;5种证型AFP、CEA、CA199从肝郁脾虚证至肝肾阴虚证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种证型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以肝胆湿热证和肝热血瘀证为主。各证型PLT、Alb、TBil、AST、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T、Alb从肝郁脾虚证至肝肾阴虚证依次降低,肝郁脾虚证PLT、Alb明显高于其余四组;肝胆湿热证TBil、AST明显高于其余4组;肝肾阴虚的PT明显高于其余4组;淋巴细胞计数、CD4(+)淋巴细胞计数、CD8(+)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与AFP、PT、TBil呈负相关(P均<0.05),与PLT呈正相关(P<0.05)。T淋巴细胞计数与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肝郁脾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更好,肝脏功能更好,预后较好;肝肾阴虚证患者细胞免疫更低,肝脏功能更差,病情和预后较差。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以肝胆湿热证和肝热血瘀证为主。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凝血功能越差,肝脏储备功能越差,进一步癌变风险更高。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PLC)患者的T淋巴细胞和生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HBV相关PLC患者263例,分为肝郁脾虚证(127例,48.3%)、脾虚湿困证(48例,18.3%)、肝胆湿热证(31例,11.8%)、肝热血瘀证(35例,13.3%)、肝肾阴虚证(22例,8.4%)共五种证型,统计其一般资料、T细胞亚群、肿瘤学和病毒学指标、肿瘤学特征、生化指标等数据,运用Epidata和Excel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采用SPSS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种证型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种证型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肝肾阴虚证患者的T淋巴细胞计数、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明计数明显低于其余4组证型;5种证型AFP、CEA、CA199从肝郁脾虚证至肝肾阴虚证依次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种证型门静脉主干内径、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以肝胆湿热证和肝热血瘀证为主。各证型PLT、Alb、TBil、AST、P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LT、Alb从肝郁脾虚证至肝肾阴虚证依次降低,肝郁脾虚证PLT、Alb明显高于其余四组;肝胆湿热证TBil、AST明显高于其余4组;肝肾阴虚的PT明显高于其余4组;淋巴细胞计数、CD4(+)淋巴细胞计数、CD8(+)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与AFP、PT、TBil呈负相关(P均<0.05),与PLT呈正相关(P<0.05)。T淋巴细胞计数与Alb呈正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肝郁脾虚证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更好,肝脏功能更好,预后较好;肝肾阴虚证患者细胞免疫更低,肝脏功能更差,病情和预后较差。门脉癌栓和肝外转移以肝胆湿热证和肝热血瘀证为主。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凝血功能越差,肝脏储备功能越差,进一步癌变风险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