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外治疗法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文霞 杨培伟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42-1948,共7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NAFLD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中医外治疗法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对于NAFLD的治疗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医对NAFLD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外治疗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疗效机制研究,旨在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外治疗法 医学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早期中医药干预与机理探析 被引量:24
2
作者 杨国红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10-715,共6页
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胰腺炎(AP)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中医药灌胃、灌肠、中药外敷、静脉点滴、针刺等多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指出在疾病早期应用中医药能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分析认为分期辨证多途径联合治... 中医药在治疗急性胰腺炎(AP)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中医药灌胃、灌肠、中药外敷、静脉点滴、针刺等多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指出在疾病早期应用中医药能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分析认为分期辨证多途径联合治疗更符合AP的发病规律。表明中医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肠道功能和屏障、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血液循环,以阻断炎症的进展,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中医疗法 中医病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
3
作者 赵晨露 马素平 +4 位作者 尚东方 刘素彤 刘晓彦 郑瑗瑗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7-253,共7页
目的探讨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NAFLD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门诊的373例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基本信息、绝经年龄... 目的探讨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病风险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防治NAFLD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门诊的373例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基本信息、绝经年龄、绝经时间及是否患有NAFLD。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绝经时间、年龄与NAFLD风险的关联强度(OR)及95%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RCS)分析绝经时间、年龄与NAFLD患病风险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与正常绝经和晚期绝经者相比,早期绝经者的NAFLD患病率、肝脂肪变性和肝纤维化分级程度均较高(P值均<0.05)。调整年龄、初潮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与绝经时间≤3年相比,绝经时间>3年者NAFLD患病风险为前者的4.80倍(95%CI:1.93~11.95,P=0.001);与正常绝经年龄者相比,早期绝经年龄者和晚期绝经年龄者NAFLD患病风险分别为前者的8.14倍(95%CI:1.77~37.58,P=0.007)和0.09倍(95%CI:0.03~0.32,P<0.001)。绝经时间、绝经年龄与NAFLD患病风险呈现剂量-反应关系,绝经时间与NAFLD患病关联强度呈正相关,而绝经年龄与NAFLD患病关联强度呈负相关。结论绝经时间越长、绝经年龄越早者患NAFLD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绝经期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抑郁症关系的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
4
作者 李淑娣 曹帅兵 +3 位作者 巴明玉 李素领 段飞 禄保平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95-1801,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抑郁症的关联性,为临床协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82013。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 目的系统评价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与抑郁症的关联性,为临床协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根据PRISMA指南完成,PROSPERO注册号:CRD42023482013。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数据库建库至2024年11月1日公开发表的NAFLD和抑郁症二者相关性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RevMan 5.3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涉及396793例参与者。12项研究探讨NAFLD对抑郁症的影响,共涉及224269例参与者,其中包含75574例NAFLD患者。Meta分析显示,NAFLD显著增加抑郁症发生风险(OR=1.21,95%CI:1.12~1.30,P<0.001)。6项研究分析抑郁症对NAFLD的影响,共涉及172524例参与者,其中包含29368例抑郁症患者。Meta分析显示,抑郁症导致NAFLD风险显著增加(OR=1.13,95%CI:1.05~1.22,P=0.001)。结论NAFLD与抑郁症存在显著的双向关联。在初诊和随访时,建议对NAFLD患者行抑郁症筛查并加强心理健康监测;对抑郁症患者需重视代谢功能评估并实施运动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抑郁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禁食模式防治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现状及思考
5
作者 陈华鑫 赵文霞 +3 位作者 袁嘉辰 郑雨珠 郝尧坤 刘晓彦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43-1648,共6页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全球常见慢性肝病,该病与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其首要治疗方式为饮食及运动干预,其中饮食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不同禁食模式防治MAFLD的相关文献,分析表明禁食疗法...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发病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全球常见慢性肝病,该病与代谢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其首要治疗方式为饮食及运动干预,其中饮食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不同禁食模式防治MAFLD的相关文献,分析表明禁食疗法通过限制进食,控制热量摄入,可起到减轻体质量和改善代谢紊乱的作用,防治MAFLD的不同禁食模式值得在未来研究与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与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禁食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脾气散精”理论探讨线粒体和炎症小体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进展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彤 李善政 +3 位作者 周铖 尚东方 刘素彤 赵文霞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中医学认为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键病机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中医之脾通过升清功能将水谷精微和津液输送全身,二者在生理上都... 中医学认为脾气散精功能失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键病机之一,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导致NAFL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中医之脾通过升清功能将水谷精微和津液输送全身,二者在生理上都与机体的能量代谢相关;在病理上脾不散精产生的痰湿病理产物与线粒体障碍产生的氧化应激代谢产物存在契合之处。当痰湿堆积日久,久病化瘀,NAFLD会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痰瘀互结证。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是导致NAFLD进展为NASH的重要因素,痰瘀互结的代谢产物与NLRP3炎症小体产生的炎症介质同样存在契合之处。因此,通过探究“脾气散精”与线粒体和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可以为NAFLD/NASH的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脾气散精 痰瘀互结 线粒体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炎症小体 活性氧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关系
7
作者 赵小诺 马素平 肖准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7-342,共6页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我国常见传染病,是通过感染HBV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杆菌,能够在人胃黏膜定植并持续生存。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之间的密切联系被越来越多的... 慢性乙型肝炎作为我国常见传染病,是通过感染HBV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坏死。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阴性螺杆菌,能够在人胃黏膜定植并持续生存。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之间的密切联系被越来越多的研究所证实。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有关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的文献,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表明Hp感染与HBV感染相关肝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Hp的易感性会随着乙型肝炎的疾病进展而增加。同时Hp感染也可能会增加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出现食管等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率、提高肝性脑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在临床中,对于HBV感染相关肝病患者,应重视Hp感染的筛查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肝硬化 感染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死亡与肠道疾病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晓鸽 李泽伦 +3 位作者 康丽杰 马世博 崔凯歌(综述) 许二平(审校)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4-1558,1565,共6页
铁死亡是2012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模式,备受人们关注。铁死亡参与了结直肠癌,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性胃肠病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炎症、免疫、肠上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机制,现通过对... 铁死亡是2012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的、非凋亡形式的细胞死亡模式,备受人们关注。铁死亡参与了结直肠癌,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功能性胃肠病和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涉及炎症、免疫、肠上皮功能障碍等多种病理机制,现通过对近年来肠道疾病铁死亡相关机制的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及总结,探索铁死亡在不同的肠道疾病中发挥的角色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肠道缺血再灌注损伤 功能性胃肠病 炎症性肠病 铁死亡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病证结合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浊内停证证候评价量表的初步构建
9
作者 周铖 杨金秋 +3 位作者 刘通 李善政 刘彤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0-660,共11页
目的研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湿浊内停证证候评价量表,形成病证结合、具有中医特色的NAFLD评价工具。方法通过参照国际量表的研制指南,建立NAFLD湿浊内停证评价条目池。对2023年6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 目的研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湿浊内停证证候评价量表,形成病证结合、具有中医特色的NAFLD评价工具。方法通过参照国际量表的研制指南,建立NAFLD湿浊内停证评价条目池。对2023年6月—2023年8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肝胆病科确诊为NAFLD,且辨证为湿浊内停证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基于经典测量理论以及项目反应理论对条目进行筛选。编制专家问卷,依据德尔菲法进行专家讨论,筛选NAFLD湿浊内停证证候评价条目。最后,对量表进行科学赋分。结果初步构建条目池,共16条一级条目,22条二级条目,分为疾病和证型2个维度。临床预调查法建议保留9条一级条目,14条二级条目,德尔菲专家问卷法建议保留11条一级条目,15条二级条目,其中舌象、脉象不用于评价证候严重程度。经过层次分析及赋分,NAFLD湿浊内停证证候评价量表总分为123分,9个重要条目,包括胁肋不适、脘腹胀满、形体肥胖、头身困重、大便溏泄、食少纳呆、咳吐痰涎、恶心欲呕、嗜睡。结论初步编制出NAFLD湿浊内停证证候评价量表,填补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也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湿浊内停证 个性量表 德尔菲技术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探析
10
作者 王晨晓 王晓 +4 位作者 王希望 金晶晶 王莹 刘江凯 燕树勋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5-1720,共6页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2014年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命名,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是其最主要的发病原因。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系统的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因此国内外关于胰源性糖尿病的误诊率极高,且研究发... 胰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继发于胰腺外分泌疾病的糖尿病,2014年被美国糖尿病学会正式命名,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是其最主要的发病原因。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系统的治疗方案尚未形成,因此国内外关于胰源性糖尿病的误诊率极高,且研究发现该型糖尿病患者与2型糖尿病相比具有更高的死亡和再入院风险,这无疑对患者的健康和临床治疗充满挑战。因此充分了解、早期正确识别及诊断胰源性糖尿病,对降低该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胰源性糖尿病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阐述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源性糖尿病 病理过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亚杰 王睿林 +2 位作者 梁子晗 李佳辉 郝玉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8-693,共6页
目的探讨尿液铊(T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20年美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数据(NHANES)中年龄≥18岁的注册参与者,并排除缺乏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数据、尿液TL指标及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饮酒量显著的人群... 目的探讨尿液铊(TL)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20年美国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数据(NHANES)中年龄≥18岁的注册参与者,并排除缺乏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数据、尿液TL指标及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饮酒量显著的人群。将纳入人群分为NAFLD组和Non-NAFLD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和在线固相萃取联合同位素稀释等方法定量检测尿液TL水平,比较两组人群年龄、性别、种族、婚姻状况、教育、家庭收入与贫困比比值(FMPIR)、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喝酒、糖尿病(DM)、高血压(HTN)、高脂血症(HL)、尿液TL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i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通过描述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限制性三次样条回归分析、亚组分析、交互作用,探究尿液TL与NAFLD的风险关联。结果共纳入2511例,NAFLD组1612例(64.20%),Non-NAFLD组899例(35.80%),NAFLD组尿液TL水平明显高于Non-NAFL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8(0.11~0.26)μg/L vs 0.16(0.09~0.25)μg/L,Z=−2.76,P=0.01]。调整年龄、性别、种族、教育、婚姻状况、FMPIR、BMI、吸烟、喝酒、DM、HTN、HL协变量后,尿液TL Q4组[比值比(OR)=1.90,95%CI:1.48~2.44]患NAFLD风险显著增加(P<0.01)。尿液TL与患NAFLD的风险存在正向剂量-反应关系(P<0.01)且为非线性关系(P<0.01)。尿液TL与吸烟、BMI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一生吸烟≥100支的人群尿液TL每上升一个四分位数患NAFLD的风险增加50%(OR=1.50,95%CI:1.24~1.80),一生吸烟<100支的人群尿液TL每上升一个四分位数患NAFLD的风险增加20%(OR=1.20,95%CI:1.03~1.40),BMI≥30 kg/m^(2)的人群尿液TL每上升一个四分位数患NAFLD的风险增加30%(OR=1.30,95%CI:1.05~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液TL水平与患NAFLD的风险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尿铅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刘亚杰 王睿林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71-1777,共7页
目的探讨尿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20年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NHANES)中年龄≥18岁的注册参与者,并排除缺乏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数据、尿铅指标及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饮酒量显著的人群。将纳入... 目的探讨尿铅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2020年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NHANES)中年龄≥18岁的注册参与者,并排除缺乏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数据、尿铅指标及患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饮酒量显著的人群。将纳入人群(n=2492)分为NAFLD组852例,Non-NAFLD组1640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电离-串联质谱和在线固相萃取联合同位素稀释等方法定量检测尿铅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亚组分析、交互作用,探究尿铅与NAFLD的关联。结果NAFLD组尿铅水平高于Non-NAFL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23,P=0.043)。调整年龄、性别、种族、婚姻、教育、家庭收入与贫困比比值、BMI、吸烟、饮酒、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协变量后,尿铅水平Q3组NAFLD的患病风险显著增加(比值比=1.360,95%CI:1.019~1.817,P=0.037)。尿铅与NAFLD的患病风险存在正向剂量-反应关系(P=0.047)且为非线性关系(P_(non-linear)=0.037)。尿铅与种族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墨西哥裔美国人尿铅每上升1个四分位数,NAFLD的患病风险增加32.40%(比值比=1.324,95%CI:1.017~1.632,P<0.05)。结论尿铅水平与NAFLD患病风险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尿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毒性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丽慧 刘鸣昊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3-466,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是体检时肝脏生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简述了脂毒性通过触发肝脏内质网应激、细胞死亡、炎症三种病理反应驱动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目前是体检时肝脏生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但其发生发展的机制仍不十分明确,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简述了脂毒性通过触发肝脏内质网应激、细胞死亡、炎症三种病理反应驱动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的发生及转化,认为脂毒性是促进NAFLD向炎症、纤维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NAFLD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脂毒性 内质网应激 细胞死亡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芍药苷对棕榈酸诱导的HepG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14
作者 刘彤 李善政 +3 位作者 周铖 刘素彤 张丽慧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99-505,共7页
目的探讨芍药苷(PF)保护棕榈酸(PA)诱导的HepG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浓度为250μmol/L的PA刺激HepG2细胞来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浓度为10μmol/L的Compound C作为抑制剂,浓度为25μmol/L的PF进行干预。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 目的探讨芍药苷(PF)保护棕榈酸(PA)诱导的HepG2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浓度为250μmol/L的PA刺激HepG2细胞来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浓度为10μmol/L的Compound C作为抑制剂,浓度为25μmol/L的PF进行干预。实验分为5组:正常组(CON组)使用完全培养基处理,模型组(MOD组)使用PA处理,PF治疗组(MOD+PF组)使用PA+PF处理,模型加抑制剂组(MOD+COM组)使用PA+Compound C处理,模型加抑制剂加PF组(MOD+COM+PF组)使用PA+Compound C+PF处理。使用试剂盒检测细胞脂质沉积指标、肝功能指标、氧化应激指标、炎症指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Beclin-1、LC3、P62蛋白表达。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s检验。结果与MOD组相比,PF改善了细胞中TC、TG水平(P值均<0.05),降低了细胞中ALT、AST、C反应蛋白、TNF-α、IL-1β、IL-6水平(P值均<0.05),升高了细胞中SOD、CAT活性及GSH水平,降低了MDA水平(P值均<0.05)。油红O染色结果显示,PF减轻了细胞脂质沉积。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MOD相比,PF升高了p-AMPK、SIRT1、PGC-1α、LC3Ⅱ/LC3Ⅰ、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了p-m TOR、P62蛋白表达(P值均<0.05)。结论PF可抑制PA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细胞模型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改善脂质沉积,促进细胞自噬,具体作用可能是通过AMPK/SIRT1/PGC-1α/mTOR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芍药苷 Hep 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8例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患者中医证型证素分布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姚肖肖 郝尧坤 +3 位作者 肖准 张岚 马素平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58,共7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 目的探讨肝硬化不典型增生结节(DN)的中医证型证素分布规律,为探索肝硬化DN中医证候内涵和规律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3年3月—2021年1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肝硬化DN的患者共138例。采集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记录病因、中医证候、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资料,归纳中医证型、证素分布特征。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肝硬化DN患者病位证素以肝、脾为主(97.83%、94.93%),其次为肾(23.91%);病性证素以气虚、气滞为主(73.91%、58.70%),其次为湿(34.78%);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盛证、瘀毒蕴结证、水湿内阻证,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8.70%),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病因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中医证型的肝硬化DN患者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320,P<0.05),其中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肝郁脾虚证多见(59.8%),而C级则以湿热内盛证多见(39.1%)。结论初步概括了肝硬化DN常见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为肝硬化DN的中医辨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不典型增生结节 证型 证素 医学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素彤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21-1625,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表观遗传修饰、代谢、免疫、肠道微生态、内分泌通路和昼夜节律的改变有关。总结了目前NAFLD-HCC发病机制的现有数据,认为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可引起HCC...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发病机制与遗传和表观遗传修饰、代谢、免疫、肠道微生态、内分泌通路和昼夜节律的改变有关。总结了目前NAFLD-HCC发病机制的现有数据,认为多因素共同交互作用可引起HCC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肝肿瘤 病理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刘素彤 于中杰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8-462,共5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肝病之一,中药治疗NAFL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肝脏炎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先天免疫和抗肝纤维化等有关。总结了目前中药治疗NALFD作用机制的现有数据,以期为临床应...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肝病之一,中药治疗NAFLD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与改善脂质代谢、减轻肝脏炎症、调节肠道菌群、改善先天免疫和抗肝纤维化等有关。总结了目前中药治疗NALFD作用机制的现有数据,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中草药 中医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鼠肝星状细胞氧化应激探讨化浊解毒补肾方治疗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机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敏 刘素彤 +6 位作者 张永华 张丽慧 徐文倩 杨竹青 刘镇亚 姚翠翠 王璐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3-188,I0009,I0010,共8页
目的通过研究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氧化应激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方治疗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制备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和正常血清。将肝星状细胞... 目的通过研究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对过氧化氢(H_(2)O_(2))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氧化应激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方治疗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的机制。方法制备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和正常血清。将肝星状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氟维司群(ICI 182780,以下简记为ICI)组、中药组、中药+ICI组、雌二醇(estradiol,E2)组、E2+ICI组,随后按照分组处理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胞浆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环氧化酶-Ⅰ(cyclooxygenase-Ⅰ,COX-Ⅰ)、α-SMA、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中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P<0.0001,P<0.001),SOD水平、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和E2组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均有明显降低(P<0.0001,P<0.001,P<0.01,P<0.05),SOD水平、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均有明显升高(P<0.0001);与中药组和E2组比较,在各自加入ICI处理后,对应的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均有明显升高(P<0.0001,P<0.001,P<0.05),SOD水平和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01,P<0.05,P<0.01)。结论化浊解毒补肾方含药血清可通过雌激素受体降低ROS、MDA水平和α-SMA、collagenⅠ蛋白表达以及α-SMA平均荧光强度,提高SOD水平和cytochrome C、COX-Ⅰ蛋白表达,从而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最终起到防治绝经后女性肝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补肾方 肝星状细胞 雌激素受体 肝纤维化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ADPN/AMPK/ACC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8
19
作者 赵文霞 闫乐 +1 位作者 邵明义 张丽慧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932-936,共5页
目的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联素(AD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以高脂饲料联... 目的研究化痰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脂联素(ADPN)/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通路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以高脂饲料联合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NASH模型,造模第2周分别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高、中、低剂量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易善复)胶囊对照治疗。实验结束时,观察肝匀浆游离脂肪酸(FFA)含量,ELISA及RT-q PCR法测肝组织ADPN、脂联素受体2(AdipoR2)、AMPK、ACC、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基因与蛋白表达。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者进一步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方差不齐者采用Dunnett's T3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肝匀浆FFA[(229.07±46.62)μmol/gprot vs(382.75±30.93)μmol/gprot]、肝组织ACC的基因(1.66±0.04 vs 2.40±0.37)、蛋白[(512.20±60.70)pg/g vs(756.72±61.21)pg/g]表达(P值均<0.01),升高ADPN、AdipoR2、AMPK、CPT-1的基因[1.53±0.31 vs 0.75±0.11,1.38±0.33 vs 0.61±0.09,1.43±0.39 vs 0.78±0.04,1.39±0.31 vs 0.52±0.04]、蛋白[(22.23±2.75)μg/g vs(14.01±2.17)μg/g,(128.41±10.46)ng/g vs(94.62±6.88)ng/g,(1353.79±59.52)μg/g vs(1107.19±56.78)μg/g,(175.54±9.91)U/g vs(128.74±12.74)U/g]表达(P值均<0.01)。结论化痰祛湿活血方能够有效激活ADPN/AMPK/ACC信号通路,影响脂肪酸的β氧化及合成,减少肝细胞脂肪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化痰祛湿活血方 脂联素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乙酰Co A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代谢异常探讨“痰浊”理论在肝细胞癌微环境中的生物学内涵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杨芳明 肖准 +4 位作者 陈晓琦 张传雷 陈欣菊 马素平 赵文霞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2-438,共7页
肝癌的防治目前仍缺乏有效策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由于脂质代谢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异常改变,其变化过程与中医“痰浊”理论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肝细胞癌微环境中脂质代谢变化入手,探讨脂质代谢在肿瘤细胞... 肝癌的防治目前仍缺乏有效策略,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认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手段。由于脂质代谢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异常改变,其变化过程与中医“痰浊”理论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肝细胞癌微环境中脂质代谢变化入手,探讨脂质代谢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群的异常改变与“痰浊”理论的相关性,以及临床应用化痰相关治法所取得的疗效。由于中医“痰浊”理论的致病特性在肝癌发病和病机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其理论内涵的分析有助于病理机制的阐明,也为中医药发挥防治肝癌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脂类代谢 痰浊 医学 中国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