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调控突触可塑性干预阿尔茨海默病的机制研究
1
作者 徐红彩 许玉珉 +4 位作者 刘诗雨 路芳梅 闫化雨 刘源 杨鑫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11-1019,共9页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认知功能受损和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是参与AD发病的关键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突触可塑性受损是AD主要的病理机制之一,也是AD认知障碍的主要...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渐进性认知功能受损和精神行为异常为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β淀粉样蛋白(Aβ)聚集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是参与AD发病的关键机制。近年来,研究发现突触可塑性受损是AD主要的病理机制之一,也是AD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目前获批上市的抗AD药物仅能缓解部分认知功能,尚不能有效延缓病程进展。研究表明,中医药可减轻突触超微结构损伤,调节突触传递效能障碍,调控信号因子与受体结合,增加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等,有效改善AD模型学习记忆障碍,但相关的系统综述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可塑性 中药复方 中药单体 针灸 神经递质 信号通路 突触相关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类淋巴系统和帕金森病:当前概念-机制-治疗前景
2
作者 杨杰丽 兰瑞 +1 位作者 张勇 唐琛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120,共12页
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 GS)是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发现的重要废物清除途径,在维持脑内环境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系统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脑类淋巴系统(glymphatic system, GS)是近年来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中发现的重要废物清除途径,在维持脑内环境稳态中发挥关键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该系统功能障碍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然而,其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系统综述GS的结构与功能特征,深入探讨其在PD病理进程中的潜在作用,并基于现有研究证据总结针对该系统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旨在为深入理解PD发病机制和开发新型诊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类淋巴系统 帕金森病 水通道蛋白4 Α-突触核蛋白 脑膜淋巴管 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脑类淋巴的影像学技术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昱斐 张道培 +1 位作者 刘冰阳 王伟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8-153,共6页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类淋巴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类淋巴的影像技术检测有助于提供早期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通过整理类淋巴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病理机制,... 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大量研究表明类淋巴在该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类淋巴的影像技术检测有助于提供早期临床诊断的影像学标志物。本综述通过整理类淋巴在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病理机制,总结目前应用于检查类淋巴功能的影像技术,分析现有技术不足之处,为今后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障碍 类淋巴 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探讨补肾通腑方对APP/PS1小鼠肠道菌群及LPS/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旭 张杰 +2 位作者 赵敏 宋晓雨 段建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1-178,共8页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 目的探讨补肾通腑方调控肠道菌群,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以APP/PS1小鼠为研究对象,给予补肾通腑方治疗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16S rDNA检测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多样性变化;HE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TLR4、NF-κB、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通腑方可以缩短AD模型小鼠逃避潜伏期、游泳路径,增加跨越平台次数(P<0.05),提升肠道菌群多样性,调节肠道菌群丰度,促进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修复,降低iNOS/Iba1共表达,提高Arg1/Iba1共表达(P<0.01),促进小胶质细胞从M1型向M2型转化,下调TLR4、NF-κB、IL-6等促炎因子的表达。结论补肾通腑方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介导的LPS/TLR4/NF-κB通路,从而抑制促炎型小胶质细胞活化、减轻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改善海马区神经元细胞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补肾通腑方 肠道菌群 LPS/TLR4/NF-κB通路 16S rDNA 微生物-肠-脑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GAS-STING通路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黎梦雅 兰瑞 +3 位作者 沈晓明 焦水治 刘亚寒 王保奇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7-420,共4页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一种先天免疫传感器,可识别胞质异常dsDNA,通过催化第二信使环鸟甘酸腺苷酸(cyclic GMP-AMP,cGAMP)形成,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释放Ⅰ... 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MP-AMP synthase,cGAS)是一种先天免疫传感器,可识别胞质异常dsDNA,通过催化第二信使环鸟甘酸腺苷酸(cyclic GMP-AMP,cGAMP)形成,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释放Ⅰ型干扰素和促炎细胞因子,激活宿主免疫应答,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级联反应。该文对cGAS-STING通路参与CIRI的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cGAS-STING通路 细胞凋亡 神经炎症 铁自噬 钙超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酮饮食在帕金森病领域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李博阳 兰瑞 +3 位作者 杨慧捷 李泓宇 李驰阳 沈晓明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指一种饮食模式,旨在促进个体达到低卡路里含量、最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脂肪消耗和标准蛋白质水平。生酮饮食在临床实践应用治疗包括心脏病、糖尿病、肥胖、自闭症、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癌症等。然而,... 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是指一种饮食模式,旨在促进个体达到低卡路里含量、最低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高脂肪消耗和标准蛋白质水平。生酮饮食在临床实践应用治疗包括心脏病、糖尿病、肥胖、自闭症、胶质母细胞瘤和其他癌症等。然而,除了癫痫,生酮饮食尚未被推荐用于任何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随着对生酮饮食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证据证明,生酮饮食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是治疗PD的饮食新疗法。本综述详细论述生酮饮食在帕金森病中不同机制的神经保护作用,旨在对本领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酮饮食 帕金森病 酮体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郝顺发 陈义汝 关运祥 《神经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3,共5页
缺血性脑卒中(IS)因其高发病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可参与调控IS中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焦亡、铁死亡以... 缺血性脑卒中(IS)因其高发病率、高残疾率、高死亡率以及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当务之急。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Vs)可参与调控IS中细胞凋亡、细胞自噬、细胞焦亡、铁死亡以及小胶质细胞极化等多种病理过程,从而修复受损神经组织。同时,使用天然药物预处理MSC-EVs治疗IS可提高MSC-EVs的疗效。本文主要对MSC-EVs治疗IS的作用机制以及天然药物预处理的MSC-EVs调控I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望MSC-EVs成为IS未来治疗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外囊泡 缺血性脑卒中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对外周前庭系统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8
作者 薛涵冰 张道培 +2 位作者 刘俊宏 王伟涛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9-704,共6页
糖尿病引起的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不平衡感、不稳定感、头晕和/或眩晕等。糖尿病导致外周前庭系统受损的机制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细胞内Ca2+浓度上升、线粒体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半... 糖尿病引起的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包括不平衡感、不稳定感、头晕和/或眩晕等。糖尿病导致外周前庭系统受损的机制可能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氧化应激、细胞内Ca2+浓度上升、线粒体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激活,以及微血管病变等相关。它们可能通过相互作用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损伤前庭神经和前庭毛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引发外周前庭功能障碍。本文对糖尿病外周前庭功能障碍的可能病理机制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认识糖尿病与外周前庭系统间的联系,为提高临床相关疾病的诊疗和预后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 外周前庭系统 毛细胞 前庭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代谢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伟涛 李小圳 +6 位作者 钟利群 黄丽贤 许聃 佘文龙 张道培 张怀亮 陈正光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3-97,114,共6页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双侧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ate/glutamine,Glx)代谢状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选取V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 目的探索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双侧丘脑谷氨酸-谷氨酰胺复合物(glutamate/glutamine,Glx)代谢状态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选取VM患者20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用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成像技术检测VM组和健康对照组的丘脑Glx含量。比较两组相关资料,分析Glx代谢差异及其危险因素。结果健康对照组(n=20)右侧丘脑Glx代谢值为2513.60±998.20,左侧丘脑Glx为2386.50±862.03。VM组(n=20)的右侧丘脑Glx代谢值为3712.00±980.80,左侧丘脑Glx为3350.40±944.20。t检验分析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M组左右侧丘脑Glx含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病程、糖尿病、高血压病、睡眠障碍程度和头痛程度,与VM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眩晕障碍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与VM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左侧丘脑Glx含量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570,P<0.001)。结论VM患者双侧丘脑Glx含量值高于健康对照者。年龄是左侧丘脑Glx含量升高的相关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丘脑 谷氨酸-谷氨酰胺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脑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与脑肠轴相关性探讨
10
作者 刘俊宏 王理想 +2 位作者 王伟涛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4-678,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以引发三叉神经疼痛输入与前庭神经核之间的异常联系是该学说的核心内容。脑肠轴(GBA)从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 前庭性偏头痛(VM)是以眩晕为主要表现的临床常见疾病,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异常是其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以引发三叉神经疼痛输入与前庭神经核之间的异常联系是该学说的核心内容。脑肠轴(GBA)从迷走神经、神经内分泌、免疫以及肠道微生物等四个方面影响三叉神经-血管功能,参与VM的发病。压力、炎性介质或其他外界刺激可能通过GBA途径,在肥大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卫星胶质细胞等免疫细胞和谷氨酸、乙酰胆碱、血清素等递质分子以及肠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引发中枢敏化,激活三叉神经血管系统,通过突触影响前庭神经核神经元,可能导致VM的发作。本文通过在三叉神经-血管层面对VM与GBA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深入认识VM的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脑肠轴 三叉神经血管系统 肠道微生物 中枢敏化 三叉神经-血管学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诗雨 许玉珉 +1 位作者 徐红彩 路芳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30,共10页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AMs功能障碍介导的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AMs功能障碍介导的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缺陷、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关键的发病机制。本文围绕MAMs结构与功能、参与AD病理环节、药物干预靶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MAMs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 钙稳态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动力学 脂质代谢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预处理通过调控Sirt1/miR-134信号通路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古春青 张运克 +1 位作者 杨广华 武继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20-1627,共8页
目的:探究虾青素(ATX)预处理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微小RNA-134(miR-134)信号通路影响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认知功能。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R组)、ATX低剂量(50 mg/kg)组(ATX-L... 目的:探究虾青素(ATX)预处理是否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微小RNA-134(miR-134)信号通路影响脑缺血再灌注(CI/R)大鼠认知功能。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CI/R组)、ATX低剂量(50 mg/kg)组(ATX-L组)、ATX高剂量(100 mg/kg)组(ATX-H组)和ATX(100 mg/kg)+Sirt1抑制剂EX527(10 mg/kg)组(ATX+EX527组),每组12只。分组完成后给予相应的药物进行预处理,每天1次,连续3 d。末次给药1 h后,建立CI/R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损伤;TUNEL染色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RT-qPCR检测海马组织miR-134水平及Sirt1、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和BDNF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Sirt1、CREB和BDNF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I/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神经元凋亡率、miR-134水平和逃避潜伏期均增加,空间探索实验中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Sirt1和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CREB的mRNA表达及p-CREB/CREB比值降低(P<0.05),海马神经元数量减少;与CI/R组相比,ATX-L组和ATX-H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海马神经元凋亡率、miR-134水平和逃避潜伏期均降低(P<0.05),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和穿越平台次数、Sirt1和BDNF的mRNA和蛋白表达、CREB的mRNA表达及p-CREB/CREB比值升高(P<0.05),海马神经元数量增加;在ATX干预的基础上使用EX527可明显上调miR-134的表达,减弱ATX对CI/R后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对CREB/BDNF信号通路的激活作用。结论:ATX预处理可能通过调控Sirt1/miR-134信号通路,激活CREB/BDNF信号通路,进而改善CI/R后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脑缺血再灌注 Sirt1/miR-134信号通路 CREB/BDN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自噬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艳 董新刚 +6 位作者 王晓元 齐格格 任艺芹 周连鹏 李慧 张素清 李伟峰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问题导致的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线粒体自我清除机制,是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机制。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能够调节氧化应激、神经炎... 血管性认知障碍是由脑血管问题导致的认知功能受损,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线粒体自噬是一种线粒体自我清除机制,是近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机制。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自噬能够调节氧化应激、神经炎症,影响神经元凋亡,其相关信号通路,如PINK/Parkin、BNIP3/Nip和FUNDC1受体、PI3K/Akt/mTOR以及AMPK通路,已成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潜在靶点。本文围绕线粒体自噬在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以及潜在治疗策略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障碍 线粒体自噬 信号通路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石蛋白-1表达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作或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冰阳 张永辉 +1 位作者 任飞 张道培 《中华耳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9-693,共5页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耳石蛋白-1(Otolin-1)是一种存在于耳石中的蛋白,它在维持耳石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PPV患者Otolin-...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由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引起。耳石蛋白-1(Otolin-1)是一种存在于耳石中的蛋白,它在维持耳石的结构和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BPPV患者Otolin-1的表达水平与BPPV的发作及复发存在一定相关性。本文对Otolin-1与BPPV发作和复发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提高BPPV的精准诊治及有效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lin-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病机制 眩晕发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死亡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漫漫 张勇 +4 位作者 付雪琴 邹旭欢 王玮玮 王保奇 兰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27-1632,共6页
脑卒中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60%~80%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会不可避免引起核心区域神经元的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增加,缺血半暗带的其他神经元也会因失去“信号连接”而死亡,并进一步引发机体功能障碍。鉴于缺血性脑... 脑卒中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其中60%~80%为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会不可避免引起核心区域神经元的损伤,随着缺血时间的增加,缺血半暗带的其他神经元也会因失去“信号连接”而死亡,并进一步引发机体功能障碍。鉴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神经元死亡机制的复杂性,了解死亡机制的作用原理,可以更好地挽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细胞。该综述针对几种主要的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元死亡机制及其潜在治疗靶点进行阐述,为作用机制研究的进一步完善和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 机制 潜在治疗靶点 凋亡 自噬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婷婷 张迎娜 +9 位作者 吕杰 赵雪 张婧 孟云 任璐 方华 杨俊红 张运克 高峰 白宏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15例临床怀疑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分析确诊为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2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将22例患者按血清是否单一抗GQ1b抗体阳性分为2组,分析两组间... 目的:分析河南省抗GQ1b抗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15例临床怀疑周围神经病患者的血清进行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检测,分析确诊为抗GQ1b抗体综合征的22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将22例患者按血清是否单一抗GQ1b抗体阳性分为2组,分析两组间临床表现不同点;将患者按应用一线免疫药物治疗(17例)和临床对症治疗(5例)分为2组,比较2组疗效的差异。结果:22例患者中男10例,女12例,有前驱感染病史14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四肢无力、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球麻痹;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9例。血清仅抗GQ1b抗体1项阳性者4例,均无意识障碍发生;多抗体阳性18例,其中伴有意识障碍发生的有5例。一线免疫治疗较临床对症治疗疗效更好(P=0. 018)。4例患者经一线免疫治疗8~12 d后血清抗GQ1b抗体转阴性。结论:抗GQ1b抗体综合征临床症状复杂,其中意识障碍的发生可能有多种抗体共同参与,根据临床特点、脑脊液检查和血清GQ1b抗体可明确诊断;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或激素治疗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GQ1b抗体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鉴别和共病机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艳敏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0-414,共5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类发作性眩晕疾病,临床症状有相似性。不典型的VM与BPPV难以鉴别,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前庭功能检查、影像检...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临床最常见的两类发作性眩晕疾病,临床症状有相似性。不典型的VM与BPPV难以鉴别,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前庭功能检查、影像检查及生物标志物等多方面进行区分。相似的诱发因素、内耳血管痉挛、炎症反应、遗传因素等可能会导致VM与BPPV共存。因此,需综合分析VM与BPPV的区别和联系,避免误诊、漏诊,从而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鉴别 共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绍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经验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闫闫 宫洪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37-39,共3页
介绍郑绍周教授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郑师认为寻常型银屑病以脾胃亏虚为发病之源,痰浊瘀毒为发病关键,且郑师首次提出了“寒热两极化”和“癣痰同治”的理论。郑师认为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分阶段论治,并将“透法... 介绍郑绍周教授临床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郑师认为寻常型银屑病以脾胃亏虚为发病之源,痰浊瘀毒为发病关键,且郑师首次提出了“寒热两极化”和“癣痰同治”的理论。郑师认为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分阶段论治,并将“透法”理论贯穿治疗全程,疗效颇佳。作者有幸跟师学习,深有体会,现将郑绍周教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加以整理,以期为临床治疗银屑病提供一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绍周 寻常型银屑病 老中医经验 医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不同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利敏 杨佳蕾 李小刚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10期1035-1038,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脑栓塞组、小动脉闭塞性... 目的探讨正常范围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复发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河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脑栓塞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同时根据有无脑梗死病史再分为初发组与复发组。再抽出同期住院的200例非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类型卒中患者血浆Hcy水平,初发和复发患者血浆Hcy水平和正常范围Hcy高水平(10μmol/L<Hcy<15μmol/L)所占比例。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脑栓塞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的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组正常范围Hcy高水平患者(25.4%)比例低于复发组(3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1,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正常范围Hcy高水平和高血压是复发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正常范围Hcy高水平仍是复发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有效控制脑梗死患者Hcy在正常范围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预防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复发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庭性偏头痛的自然-人文-环境胁迫因素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理想 王伟涛 +1 位作者 张道培 张怀亮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7-270,共4页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眩晕类疾病。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常能胁迫VM的发作。环境胁迫诱发VM的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神经环路、神经解剖以及感觉整合异常等多方面有关... 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是一种以前庭症状为主,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眩晕类疾病。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的变化常能胁迫VM的发作。环境胁迫诱发VM的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神经环路、神经解剖以及感觉整合异常等多方面有关。环境胁迫因素诱发VM发病机制的揭示,对VM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偏头痛 环境胁迫 环境因素诱发疾病 脑肠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