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0T非增强mDixon水脂分离全心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
1
作者 张刚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40-847,共8页
目的从诊断效能、图像质量深入探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的临床适应证,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2024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10例,在CAG术前1周内行3.0T... 目的从诊断效能、图像质量深入探讨冠状动脉磁共振成像(CMRA)的临床适应证,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2024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10例,在CAG术前1周内行3.0T全心CMRA检查,采集记录相关数据。全面评估CMRA的诊断效能,分析CMRA图像质量与诊断效能的相关性。结果基于多水平评估,CMRA对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诊断准确度较高(曲线下面积>0.811);CMRA诊断结果受图像质量影响,当图像质量为中、差时,CMRA与CAG诊断结果易不一致,而图像质量为为优、良时,诊断结果多一致。结论CMRA在诊断效能上与CAG相近,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潜力。CMRA图像质量易影响诊断效能,在临床诊断前应先评估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血管造影术 诊断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孤独症儿童胼胝体发育状况的价值研究
2
作者 李予欣 马丙祥 +3 位作者 党伟利 周荣易 崔洁琼 贺俊景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1~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亚区影像学特征,总结ASD儿童CC各亚区的结构改变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通过分析1~12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亚区影像学特征,总结ASD儿童CC各亚区的结构改变及其动态演变规律。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脑病诊疗康复中心首次就诊且诊断为ASD的153名儿童的资料,按照其就诊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1~3岁组(47名,男36名,女11名)、3~6岁组(89名,男70名,女19名)和6~12岁组(17名,男14名,女3名)。然后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图像采集,采用DTI相关后处理软件,测量CC嘴部、膝部、体部、压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比较ASD儿童在性别、各年龄段、CC各亚区间DTI参数的差异。结果各年龄段FA值、ADC值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ASD儿童FA值逐渐增高,ADC值逐渐降低。CC亚区DTI参数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发现:除CC嘴部(r=-0.064,P=0.433;r=-0.029,P=0.727),CC膝部、体部、压部FA值与年龄存在正相关(r=0.335,P=0.001;r=0.350,P=0.001;r=0.264,P=0.001),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0.466,P=0.001;r=-0.458,P=0.001;r=-0.482,P=0.001)。年龄组间DTI参数比较发现,CC嘴部参数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膝部、体部、压部参数:1~3岁组与3~6岁组、1~3岁组与6~12岁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各亚区FA值、膝部及压部ADC值在3~6岁组与6~12岁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脑区间参数情况:FA值在CC压部、膝部、体部、嘴部依次降低;而ADC值在CC膝部、压部、体部、嘴部依次增高。年龄特异性差异分析发现,仅1~3岁组CC各亚区间FA值、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组及6~12岁组部分脑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I可系统分析ASD儿童CC各亚区的结构改变及其动态演变规律,为ASD临床诊疗及探索ASD病理机制提供更客观、全面的神经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胼胝体 儿童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价值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予欣 党伟利 +4 位作者 马丙祥 邢威 周荣易 孔亚敏 荆振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A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进行12周的干预治疗,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12周)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孤独症疗效评价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及DTI检查。比较两组间各项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分析两组间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的差异,继而比较FA有差异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 RD)和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 AD)的不同及量表评分与DTI参数相关性。结果 与假针刺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值两组间在左下纵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SD患儿ATEC评分与右扣带回的FA值呈负相关,与右额枕下束、右下纵束、右扣带回的RD值呈正相关,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CARS评分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P<0.05)。右下纵束的FA值与ASD患儿的语言问题、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RD值与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扣带回的FA值与语言问题、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而RD值与上述临床症状呈正相关,AD值与社交障碍、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双侧额枕下束FA值与感知觉异常存在负相关,右额枕下束RD值与其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上纵束的R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左丘脑前辐射束的A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P<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促进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增强,从而改善ASD患儿临床症状,尤其在言语、社交、感知觉、健康问题等方面,进而说明DTI在评估针刺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 神经纤维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在肝炎后肝硬化中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岚 梁宗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77-482,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技术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评估价值。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行肝脏DCE-MRI扫描,通过Extended Tofts血流动力学模型测得各组渗透参数(Ktrans、Kep...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技术对肝炎后肝硬化的评估价值。方法:符合入组标准的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1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行肝脏DCE-MRI扫描,通过Extended Tofts血流动力学模型测得各组渗透参数(Ktrans、Kep、Ve、Vp)和灌注参数(HPI、BV、BF、MTT)。对各组定量参数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各参数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硬化组Ktrans值低于正常组(P<0.05),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组较正常组Ktrans降低(P<0.05)。肝硬化组Ve高于正常组(P<0.05),其中失代偿期肝硬化组Ve较正常组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HPI和MTT均高于正常组(P<0.05),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BF低于正常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BV值、Kep值及Vp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各参数ROC,当HPI为0.54,MTT为0.29时,诊断代偿期肝硬化的敏感性(85%、85%)和特异性(75%、75%)之和最大。当HPI为0.695,MTT为0.528时,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敏感性(95%、90%)及特异性(80%、80%)之和最大。当Ktrans为0.415,Ve为0.283时,诊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敏感性(90%、100%)及特异性(100%、80%)之和最大。结论:DCE-MRI定量分析技术能够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微环境变化,可用于评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并对其进行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血流动力学 渗透参数 灌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智能检测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
5
作者 李曼 蒋德攀 +5 位作者 王麦林 李艳若 张晗宇 王颖 张岚 黄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369,共7页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Res2Net网络框架,结合多孔空间金字塔池化和注意力机制模块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五折交叉内部验证;在测试集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戴斯相似系数、精确率、交集比并集(IOU)评估模型的分割效能并绘制相应曲线。比较该模型与经典的U-Net模型及CE-Net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303例APE患者,训练集212例,验证集61例,测试集30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1.00;戴斯相似系数为0.86,精确率为0.90,Pos-IOU为0.78,Neg-IOU为1.00。参数曲线图及雷达图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多项参数均优于U-Net及CE-Net模型。分割对比的可视化结果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对肺动脉栓子的分割精准度更高。结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对APE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肺动脉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2Net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影像组学联合MRI特征预测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状态
6
作者 时付坤 张岚 +5 位作者 高宇 翟晓阳 许倩 梁家绪 时胜利 吴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73-1078,共6页
目的观察垂体影像组学与MRI特征联合模型预测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GH)状态的价值。方法纳入300例矮小症患儿为训练集,以另外73例为外部验证集;基于GH激发试验结果将其分为GH缺乏症(GHD)组(n=228)与非GHD组(n=145),训练集含GHD亚组196例、... 目的观察垂体影像组学与MRI特征联合模型预测矮小症儿童生长激素(GH)状态的价值。方法纳入300例矮小症患儿为训练集,以另外73例为外部验证集;基于GH激发试验结果将其分为GH缺乏症(GHD)组(n=228)与非GHD组(n=145),训练集含GHD亚组196例、非GHD亚组104例,验证集含GHD亚组32例、非GHD亚组41例。于T1WI中提取垂体影像组学特征,以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筛选关键特征并分别构建支持向量机(SVM)、逻辑回归(LR)、朴素贝叶斯(NB)和K邻近法(KNN)4种机器学习模型,结合MRI特征构建联合模型,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结果SVM、LR、NB及KNN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GH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0、0.831、0.838及0.901,在验证集分别为0.788、0.829、0.823及0.770;相应联合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分别为0.924、0.903、0.859及0.920,在验证集分别为0.827、0.881、0.836及0.718,尤以LR联合综合表现最佳,其在训练集的敏感度为84.94%、特异度为80.56%、准确率为83.61%,在验证集依次为80.95%、72.22%及80.00%。结论垂体影像组学联合MRI综合模型可有效预测矮小症儿童GH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小症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生长激素缺乏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测脑胶质瘤无进展生存期的MRI深度学习研究
7
作者 张秋芬 高宇 +2 位作者 毛珂 韩东明 翟晓阳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19,28,共7页
目的基于T2WI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材料与方法收集了来自三个中心共345名被诊断为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建立了9个DL模型来预测PFS... 目的基于T2WI开发并验证一种预测脑胶质瘤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DL)模型。材料与方法收集了来自三个中心共345名被诊断为胶质瘤患者的MRI图像和临床资料。建立了9个DL模型来预测PFS,使用外部测试集对模型性能进行验证。采用C指数确定最佳模型,并比较了这些模型的性能。根据训练集中计算的风险评分截止值,将患者分层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评估他们的PFS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和测试集分别由249名和96名患者组成。Wide ResNet50-2深度学习模型表现优异,在训练集和测试集的C指数分别为0.694和0.714。将临床特征与DL特征结合后建立的综合模型得到最高的模型表现,在训练集和外部测试集的C指数分别为0.724和0.795。根据深度学习特征计算的风险评分可以用于区分不同风险的患者。结论基于术前MRI的DL模型能够预测胶质瘤患者的PFS,并可作为术前风险分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深度学习 机器学习 无进展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婷婷 张岚 +3 位作者 邢威 李贞 王飞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59-666,共8页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 目的建立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I)患儿发生混合型脑性瘫痪的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9月—2022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MRI诊断为PWMI(6个月~2岁)并随访至2岁后确诊为混合型脑性瘫痪的患儿,将其分为混合型组和痉挛型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的MRI征象并建立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并进行决策曲线分析。分析独立MRI征象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35例PWMI脑性瘫痪患儿,痉挛型100例,混合型35例。丘脑腹外侧核(OR=27.500,95%CI 8.293~90.942)、后壳核(OR=13.700,95%CI 4.489~41.549)、海马(OR=7.200,95%CI 1.702~30.813)及尾状核损伤(OR=5.800,95%CI1.973~16.950)与混合型脑性瘫痪相关,并基于以上4个变量构建预测模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60(95%CI0.934~0.988),五折交叉及重复交叉验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6;并具有良好的校准度(χ^(2)=3.712,P=0.529)及临床应用性。模型的4个独立MRI征象均与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相关(r=0.559、0.581、0.171、0.409,P均<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早期准确地预测PWMI混合型脑性瘫痪高危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混合型脑性瘫痪 痉挛型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非对比增强MR冠脉成像在节段水平对血管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效能评估
9
作者 邢威 贺俊景 +2 位作者 孙杰梅 周丽格 张刚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58-1165,共8页
目的:基于冠脉血管节段水平评估3.0T自由呼吸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在血管显著性狭窄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连续纳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98例,患者CAG术前一周行3.0T... 目的:基于冠脉血管节段水平评估3.0T自由呼吸非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在血管显著性狭窄方面的诊断效能。方法: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连续纳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98例,患者CAG术前一周行3.0T无对比剂MR冠脉成像(CMRA)。完成两项检查后,以CAG为“金标准”对CMRA在检测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管腔直径减少≥50%)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基于血管节段水平的评估。结果:基于血管节段水平CMRA对血管显著性狭窄的诊断效能为敏感度75.42%、特异度96.50%、阳性预测值82.41%、阴性预测值94.76%、准确度92.74%;除LCX2外,LM、LAD1、LAD2、LAD3、LCX1、RCA1、RCA2、RCA3节段的ROC曲线下面积都大于0.75;LAD3、LCX2节段的诊断结果受图像质量影响相对较大。结论:3.0T非对比增强MR冠脉成像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无创、无辐射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与CAG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可用于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冠状动脉 显著性狭窄 磁共振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质子转移成像及MR波谱技术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10
作者 贺俊景 周丽格 +3 位作者 孙杰梅 沈智威 张刚 邢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1486,共6页
目的观察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价值及其与MR波谱(MRS)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34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头颅平扫MR、3D-APT及丘脑MRS并检... 目的观察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评估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价值及其与MR波谱(MRS)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39例稳定期COPD患者(COPD组)及34名健康人(对照组),行头颅平扫MR、3D-APT及丘脑MRS并检测肺功能;比较组间一般资料、基于体素的形态学(VBM)分析结果、多脑区APT值及丘脑MRS代谢物测值,分析APT值与丘脑MRS代谢物及肺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COPD组肺功能测值均低于对照组,而脑脊液体积(CSFV)及全脑体积(TIV)均较对照组增大(P均<0.05)。相比对照组,COPD组双侧丘脑、右颞叶及右枕叶APT值均升高,双侧丘脑N-乙酰天冬氨酸(NAA)峰值及右丘脑NAA/肌酸数值均降低(P均<0.05)。COPD组内双侧丘脑APT值呈正相关(r=0.641),左丘脑APT与NAA值(r=-0.435)及予支气管舒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r=-0.432)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COPD患者中枢神经系统APT升高而NAA降低,且左丘脑APT与NAA及FEV_(1)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中枢神经系统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波谱 呼吸功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血管造影技术在3.0T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与DSA对照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岚 邢威 朱海云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04-509,共6页
目的 探讨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血管造影(TRANCE)技术在3.0T非对比增强(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8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狭窄病变患者DSA检查前接受NCE-MRA检查。2名MRI医师根据4分法,分别对NCE-MRA... 目的 探讨心电触发非对比增强血管造影(TRANCE)技术在3.0T非对比增强(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中应用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38例有临床症状的下肢动脉狭窄病变患者DSA检查前接受NCE-MRA检查。2名MRI医师根据4分法,分别对NCE-MR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根据4级分级标准评价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以DSA为金标准,分析计算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狭窄程度≥2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采用Kappa检验分析2名MRI医师对图像质量评分一致性及NCE-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各节段显著狭窄一致性。结果 2名MRI医师对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膝下动脉段NCE-MRA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93、0.89、0.82(P均<0.05)。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病变符合DSA金标准比例为95.15%(255/268),高估率、低估率分别为3.73%、1.12%。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90.3%、91.6%、85.5%、93.7%,其中主髂动脉段分别为95.8%、94.2%、96.8%、93.2%、98.4%,股腘动脉段分别为93.2%、93.7%、94.7%、91.8%、96.3%,膝下动脉段分别为92.4%、85.6%、88.3%、78.6%、86.6%。NCE-MRA与DS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狭窄一致性K值为0.85,其中主髂动脉段、股腘动脉段、膝下动脉段分别为0.90、0.87、0.73。结论 NCE-MRA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病变,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度,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替代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tended Tofts双室模型在肝硬化DCE-MRI定量分析中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岚 郑妍 +2 位作者 邢威 张刚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Extended Tofts双室模型在肝硬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5例失代偿期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行肝脏DCE-MRI扫描,由2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分... 目的:探讨Extended Tofts双室模型在肝硬化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的20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5例失代偿期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行肝脏DCE-MRI扫描,由2名高年资MRI诊断医师分别使用Extended Tofts模型计算各组的定量参数,包括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管(血浆)间隙容积分数(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2名医师所测数值分别记录为测量1和测量2两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失代偿期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间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间的比较采用LSD检验。筛选出三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且测量1和测量2的组内相关系数(ICC)较高的定量参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Ktrans、Ve、HPI、MTT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应用ICC比较测量1和测量2两组结果的一致性。结果:测量1和测量2两组结果显示,肝硬化组Ktrans和Ve低于正常组,HPI和MTT高于正常组,BF低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PI和MTT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测量1和测量2两组的Ktrans、Ve、HPI、MTT的ICC值分别为0.707、0.673、0.869,0.838。ROC曲线分析显示:Ktrans和Ve对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效能较高(敏感度均为90%,特异度均为80%);HPI和MTT对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敏感度、特异度均≥75%)。结论:Extended Tofts模型在肝硬化的DCE-MRI定量分析中复测性良好,能够评价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EXTENDED Toft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非对比增强MRA诊断下肢动脉病变:与CTA对照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岚 邢威 +2 位作者 吴云虎 张刚 吴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94-1498,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3.0T MR TRANCE技术的非对比增强MRA(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依次行NCE-MRA、CTA和DSA检查。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4分法分别对CTA和NCE-MRA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下肢动脉狭窄程... 目的探讨采用3.0T MR TRANCE技术的非对比增强MRA(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下肢动脉病变患者依次行NCE-MRA、CTA和DSA检查。由2名高年资医师采用4分法分别对CTA和NCE-MRA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为4级评价。比较NCE-MRA与CTA图像质量评分,评价CTA和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和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以配对χ~2检验比较二者间的差异。结果 2名医师对NCE-MRA的质量评分为(3.55±0.30)分和(3.49±0.28)分,略低于CTA[(3.53±0.29)分和(3.45±0.34)分,P均<0.001]。CTA与NCE-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良好,2名医师的Kappa值分别为0.92和0.91(P均<0.05)。CTA与NCE-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医师1:94.77%和94.12%;医师2:94.77%和94.12%)、特异度(医师1:93.86%和91.23%;医师2:92.98%和89.47%)和准确率(医师1:94.38%和92.88%;医师2:94.01%和92.1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TRANCE技术的NCE-MRA可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可作为下肢动脉病变、特别是合并肾功能不全及存在对比剂禁忌证患者的安全可靠的替代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肢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观弥散系数值在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岚 张勇 朱海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01-206,共6页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5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3例,室管膜瘤12例。所有患儿术前行MRI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三...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其中髓母细胞瘤25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3例,室管膜瘤12例。所有患儿术前行MRI平扫、增强和DWI检查。测量三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和最小ADC(ADCmin)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取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及灵敏度、特异度和诊断准确率。结果:髓母细胞瘤、毛细胞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69±0.34)×10^(-3)mm^2/s、(1.68±0.23)×10^(-3)mm^2/s和(1.15±0.27)×10^(-3)mm^2/s;ADCmin值分别为(0.48±0.29)×10^(-3)mm^2/s、(1.59±0.32)×10^(-3)mm^2/s和(0.83±0.39)×10^(-3)mm^2/s,三组肿瘤的平均ADC值和ADCmin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鉴别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平均ADC值最佳阈值为0.87×10^(-3)mm^2/s,相应敏感度92.7%、特异度96.3%、诊断准确率94.5%;鉴别室管膜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平均ADC值最佳阈值为1.36×10^(-3)mm^2/s,相应敏感度91.7%、特异度92.6%、诊断准确率92.7%。ADCmin值鉴别髓母细胞瘤与室管膜瘤的最佳阈值为0.67×10^(-3)mm^2/s,相应敏感度97%、特异度100%、诊断准确率97.8%。ADCmin值鉴别室管膜瘤与毛细胞星形细胞瘤的最佳阈值为1.06×10^(-3)mm^2/s,相应敏感度95.7%、特异度97.9%、诊断准确率94.7%结论:平均ADC值和ADCmin值在儿童颅后窝常见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ADCmin值对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力优于平均AD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弥散系数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hange模型的DCE-MRI定量研究评价肝硬化的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岚 郑妍 +1 位作者 邢威 程敬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9-1023,共5页
目的探讨Exchange模型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研究评价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1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均行肝脏DCE-MRI扫描,采用Exchange模型计算出各组定量参数,包括对比剂... 目的探讨Exchange模型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DCE-MRI)定量研究评价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各15例,正常对照组15名,均行肝脏DCE-MRI扫描,采用Exchange模型计算出各组定量参数,包括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3组定量参数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绘制ROC曲线判断Ktrans、Ve、HPI、MTT对肝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正常对照组、代偿期肝硬化组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的Ktrans分别为(0.85±0.34)min^(-1)、(0.67±0.36)min^(-1)、(0.39±0.18)min^(-1),Ve分别为0.47±0.42、0.34±0.13、0.16±0.06,HPI分别为0.35±0.09、0.57±0.17、0.76±0.20,MTT分别为(17.38±15.38)s、(34.26±11.37)s、(57.33±16.73)s,BF值分别为(97.22±36.29)ml/(min·100g)、(69.30±35.22)ml/(min·100g)、(24.64±28.24)ml/(min·100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PI和MTT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ep、Vp、BV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和Ve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0.92,敏感度为90%、90%,特异度为80%、80%;HPI和MTT判断代偿期肝硬化的AUC为0.79、0.76,敏感度为85%、85%,特异度为75%、75%;HPI和MTT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的AUC为0.91、0.88,敏感度为95%、90%,特异度为80%、80%。结论 Exchange模型的DCE-MRI定量研究获得多个定量参数,可反映肝硬化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微环境变化,评价肝硬化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Exchan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无对比剂MR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5
16
作者 邢威 贺俊景 +7 位作者 李婷婷 沈智威 岳修正 胡育芙 王雨菡 豆凯 张印 张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99-904,共6页
目的分析影响3.0T无对比剂MR冠状动脉造影(MRC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前瞻性对170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3.0T全心无对比剂MRCA检查,针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包括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其信噪... 目的分析影响3.0T无对比剂MR冠状动脉造影(MRCA)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前瞻性对170例疑诊冠状动脉疾病患者行3.0T全心无对比剂MRCA检查,针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包括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LCX)及右冠状动脉(RCA)进行主观评分,计算其信噪比(SNR);根据3支总得分将图像分为优、良、中或差;采用单因素分析及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观察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MRCA图像质量的相关性,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评估图像质量的效能。结果MRCA主观评分结果为优、良、中(以上可用于诊断)及差者(不可用于诊断)分别为36、46、57及31例;其间LAD、LCX及RCA的SNR总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患者体质量指数(BMI)(OR=0.64)、心率(OR=0.96),以及采集效率(OR=1.06)和体位(OR=0.33)均为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P均<0.05),且均与图像质量评分相关(r=-0.604、-0.250、0.500、0.407,P均<0.001);分别以≤25.5 kg/m^(2)、≤70次/分、≥37%及手下摆为阈值,BMI、心率、采集效率及手上举或下摆判断MRCA图像可否用于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2、0.704、0.955及0.686。结论患者BMI、心率,以及采集效率和体位为3.0T无对比剂MRCA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质量控制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对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莹 任翠萍 +1 位作者 张岚 程敬亮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1-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动态增强参数对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评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行动态增强MR扫描,采用Mean Curve分析软件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动态增强的斜率值(Slope)和边缘-中心...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曲线类型及动态增强参数对原发性骨肉瘤恶性程度评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1例经病理证实的骨肉瘤患者行动态增强MR扫描,采用Mean Curve分析软件得到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早期动态增强的斜率值(Slope)和边缘-中心向心强化程度比值(Rrim-center)。使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数检验比较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TIC类型分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比较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动态增强参数;采用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比较不同曲线类型的骨肉瘤的动态增强参数。结果:高、低度恶性骨肉瘤的TIC类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364,P=0.000)。高度恶性骨肉瘤的Slope值和Rrim-center值均高于低度恶性骨肉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9,P=0.000;Z=-5.284,P=0.000)。Ⅰ型、Ⅱ型、Ⅲ型TIC曲线的Slope值和Rrim-center值逐渐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3,P=0.000;χ~2=25.246,P=0.000)。结论:TIC类型、动态增强参数值可评价原发性骨肉瘤的恶性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肉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change模型的DCE-MRI定量研究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岚 朱海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Exchange模型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对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各期共6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行肝脏DCE-MRI扫描,通过Exchange血流动力学模型测得各组定量参数,包括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 目的:探讨Exchange模型的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对经肝脏穿刺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各期共6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行肝脏DCE-MRI扫描,通过Exchange血流动力学模型测得各组定量参数,包括对比剂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肝脏总灌注量(F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量(HA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血容量(BV)。各组定量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定量参数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秩相关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判断Ktrans、Ve、HPI、MTT、TTP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肝纤维化各期的Ktrans值降低,除S4与S3期外,余分期组间两两比较Ktrans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3与S4期分别较S0、S1和S2期Ve值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纤维化各期的HPI、MTT、TTP值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除S4与S3期外,余分期组间两两比较FP和PVP值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S3与S4期较S0和S1期HAP值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Ve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837、-0.726,P<0.05);PVP、FP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927、-0.864,P<0.05);HAP、HPI、MTT、TTP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r=0.622、0.873、0.906、0.852,P<0.05)。ROC曲线判断Ktrans对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均较高,且诊断效能明显高于Ve。HPI、MTT、TTP三者对轻度和重度肝纤维化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结论:DCE-MRI结合Exchange双输入-双室血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获得多个定量参数,可用于肝纤维化的诊断和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 血流动力学 Exchang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激发非对比增强MR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岚 邢威 +1 位作者 吴云虎 朱海云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评价心电激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ETNCE-MR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有下肢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依次行下肢动脉ETNCE-MRA、CTA和DSA检査。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分别对CTA和MRA图像质量评分,并对... 目的:评价心电激发非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ETNCE-MRA)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有下肢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依次行下肢动脉ETNCE-MRA、CTA和DSA检査。由2名高年资诊断医师分别对CTA和MRA图像质量评分,并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分级评价。采用Wilcoxon检验对CTA和MRA图像质量评分进行,采用Kappa检验评价CTA和MR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一致性。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A和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两者间的比较采用配对X2检验。结果:2名诊断医师对MRA和CTA的图像质量总体评分分别为[(3.55±0.30)分、(3.49±0.28)分]和[(3.53±0.29)分、(3.45±0.34)分],CTA 图像质量评分略高于MRA (P<0.001)。MRA与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良好[Kappa=0.92、0.91(P<0.05)]o CTA与MRA诊断下肢动脉显著性狭窄的敏感度(94.78%和94.12%, 94.78%和94.12%)、特异度(93.86%和91.23%;92.98%和89.47%)和准确率(94.38%和92.88%;94.01%和92.1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TRANCE-MRA能够清晰显示下肢动脉病变,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及不能使用对比剂时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替代检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造影术 CT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糖尿病 下肢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肝细胞癌的侦察兵--钆塞酸二钠增强MRI的策略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岚 韩鼎盛 +1 位作者 黎雅琳 周彦汝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9-980,共2页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绝大多数HCC发生于乙肝肝硬化背景下,使得其早期表现更加隐匿,漏诊和误诊率高,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第4位常见恶性肿瘤和第2位肿瘤致死病因,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绝大多数HCC发生于乙肝肝硬化背景下,使得其早期表现更加隐匿,漏诊和误诊率高,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根治性切除术是HCC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转移是患者长期生存的重大挑战,与术前可能存在微小子灶或微血管侵犯有关,一旦复发,难以采取有效治疗抑制癌细胞扩散。目前我国HCC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不足18%,主要原因是患者就诊时70%以上为中晚期。早期HCC发生微血管侵犯的概率较小,经局部消融或手术切除后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5%。因此,早期发现和早期确诊是治疗HCC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钆塞酸二钠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