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屈红丽 李伟霞 +4 位作者 王晓艳 张辉 吴娅丽 杨柳青 唐进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7-1760,共4页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 目的分析周口市中医院2021年度中药饮片处方中配伍禁忌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57066张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对含有“十八反”“十九畏”者中患者年龄、性别、科室、诊断分布情况、禁忌药对使用及配伍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含配伍禁忌处方共1005张,男性占比44.68%,女性占比55.32%,年龄主要分布在36~60岁;半夏配伍乌头应用最多,其次为瓜蒌配伍乌头;禁忌处方中大多配伍炙甘草,而且乌头主要为附子,两者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胃脘痛病、胃痞病及恶性肿瘤。结论若辨证准确、合理配伍、煎煮得当,临床应用半夏、瓜蒌与附子配伍“相反”不是绝对禁忌,在治疗慢性胃炎、恶性肿瘤中有较好的疗效,但也必须小心谨慎,密切观察病情,中病即止,不能长期大量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配伍禁忌 临床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调控水通道蛋白对肠道疾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凌霄 王盼盼 +2 位作者 李春晓 唐进法 李学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055-4061,共7页
水通道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一个跨膜蛋白家族,在多种细胞及器官中均有表达,深度参与人体水分代谢。水通道蛋白在多类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 水通道蛋白是人体内重要的一个跨膜蛋白家族,在多种细胞及器官中均有表达,深度参与人体水分代谢。水通道蛋白在多类肠道疾病如结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便秘和肠易激综合征等疾病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中医药调控水通道蛋白治疗各类肠道疾病,研究发现,水通道蛋白做为中药治疗肠道疾病的潜在新靶点,极具研究价值。本文对肠道疾病过程中水通道蛋白的变化及中药对其干预作用及机制进行概述,以期对中药治疗肠道疾病作用机制研究和靶向药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水通道蛋白 肠道疾病 cAMP-PKA信号通路 NF-κB Na^(+)-K^(+)-ATP酶 MAPK 微小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挖掘的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三病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江程 凌霄 +4 位作者 李春晓 张莹莹 金艳涛 陈玉欢 陈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12-323,共12页
目的分析总结文献中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三病的中医证型和治则治法情况,挖掘三病中医辨证论治的关联性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自1990年1月-2020年6月收载的临床研究文献,将三病... 目的分析总结文献中对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三病的中医证型和治则治法情况,挖掘三病中医辨证论治的关联性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自1990年1月-2020年6月收载的临床研究文献,将三病辨证论治的相关信息录入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Statistics 22与SPSS Modeler 14.1进行频次、频率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文献346篇,其中乳腺增生151篇,子宫肌瘤100篇,甲状腺结节95篇。三病共有的中医证型为11种,其在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的占比分别为72.9%、35.07%、51.42%;三病共有的中医治法为18种,其在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的占比分别为73.91%、53.67%、56.21%。三病病位多在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主要证候要素为气滞、痰凝、血瘀;主要治疗八法为消法,其在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的占比分别为50.74%、56.25%、48.63%。关联规则显示三病证型均有肝郁气滞、血瘀、痰瘀互结证的强关联组合;治法均有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的强关联组合。结论三病在中医辨证论治上存在共性规律,符合中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为进一步研究临床预防、诊断、治疗三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 子宫肌瘤 甲状腺结节 证型 治则治法 关联规则 异病同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OGD/R模型研究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纪秋如 泥文娟 +6 位作者 王晓艳 张书琦 吴娅丽 牛璐 李琨 李伟霞 唐进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1-703,共13页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 目的探讨当归-川芎药对中7个活性成分(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及其上下游血管活性物质、黏附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构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氧糖剥夺/复氧(OGD/R)模型,采用细胞增殖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探索7个成分的最佳造模时间;通过检测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探索最佳给药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7个成分对VEGF、VCAM-1、PAI-1、NF-κB、IL-1和IL-6表达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7个成分对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HUVEC氧糖剥夺6 h再复氧为最佳造模时间。高剂量绿原酸组、阿魏酸组、洋川芎内酯H组,低、中剂量丁烯基苯酞组,中、高剂量洋川芎内酯A、藁本内酯组显著降低LDH漏出率(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VEGF、ICAM-1、VCAM-1的表达显著降低,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藁本内酯部分剂量组细胞NF-κB的表达显著下降,绿原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IL-6的表达显著增加,绿原酸、阿魏酸、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IL-1表达显著减少,阿魏酸、洋川芎内酯H部分剂量组细胞中PAI-1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P<0.01);绿原酸、阿魏酸、咖啡酸、丁烯基苯酞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ERK、VEGF、NF-κB、VEGFR2和MMP9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洋川芎内酯H和洋川芎内酯A部分剂量组细胞中AKT的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上调(P<0.05,P<0.01)。结论当归-川芎中的药效成分可能通过抑制黏附因子、炎症因子和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关键蛋白mRNA的表达,从而发挥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药效成分 缺糖缺氧/复氧 VEGF-PI3K-AKT/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的地龙抗血栓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吴娅丽 马韫楠 +5 位作者 李伟霞 王晓艳 张辉 杨柳青 唐进法 杜守颖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6-82,I0019,I0020,共9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地龙抗血栓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地龙小分子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基于文献检索收集地龙化学成分101个,包括核苷酸、有机酸、氨基酸及寡肽、脂类及其他,构建成分数据库,预测成...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蛋白组学技术探究地龙抗血栓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对地龙小分子活性成分进行研究,基于文献检索收集地龙化学成分101个,包括核苷酸、有机酸、氨基酸及寡肽、脂类及其他,构建成分数据库,预测成分作用靶标共798个;以课题组前期已验证的地龙抗血栓靶点(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纤溶酶原)为基础,通过BioGRID数据库挖掘与其具直接作用的靶点1046个,为潜在抗血栓靶点库,二者共有靶点81个;根据核心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及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分析,发现脂类、氨基酸和寡肽类成分为主要抗血栓成分,纤连蛋白、纤溶酶原、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等为地龙抗血栓核心靶点,通过调控黏着斑、白细胞跨内膜转移、补体与凝血、细胞周期及坏死性凋亡等发挥作用。继而采用TMT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定量蛋白组学研究,以斑马鱼为模式生物,以课题组前期分离纯化地龙抗血栓活性蛋白DPf3为研究对象,预测地龙大分子活性成分抗血栓的作用机制,其潜在调控通路包括结氨基酸代谢、紧密连接、坏死性凋亡、吞噬、甘油磷酸代谢等。反映了地龙多成分、多靶点、多功效的特性,为其临床使用提供依据,为其抗血栓机制的进一步验证提供方向,并为采用现代药理学技术研究中药动物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蛋白组学 地龙 抗血栓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氧化苦参碱重定位及作用机制研究——以多发性硬化症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孔德鑫 张明亮 +9 位作者 陈毓龙 李伟霞 王晓艳 吴娅丽 杨柳青 张辉 陈小菲 李寒冰 吴宿慧 唐进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62-2170,共9页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 目的为探索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OMAT)新的潜在应用价值,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OMAT的药理作用重定位,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并探索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筛选OMAT调控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导入CMap与Coexpedia数据库对OMAT药理作用及适应症重定位,选取代表性适应症对应靶点基因与DEGs取交集,构建靶点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进行GO与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619个OMAT调控的DEGs。重定位结果表明,OMAT或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关节炎等疾病。以MS为例进行后续分析,GO与KEGG结果提示,OMAT可能通过调控ERK的生物过程与Ras和钙离子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MS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OMAT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中枢神经炎症浸润和髓鞘脱失程度也明显减轻。RT-PCR结果显示,OMAT明显降低模型组小鼠Fgfr2、Rras2、Raf1、Camk2a、Calm1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Fgf2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OMAT对MS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Fgf2、IL4、ICAM1、Fgfr2等靶点,抑制Ras信号通路和钙离子信号通路的关键靶点有关。本研究扩大了OMAT的应用范围,也为其他药物的再开发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苦参碱 药物重定位 生物信息学 多发性硬化症 实验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归-川芎药对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代谢组学机制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翟优 李琨 +7 位作者 陈毓龙 泥文娟 纪秋如 王晓艳 张辉 孟伟亭 唐进法 李伟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57-763,共7页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当归-川芎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DG、CX和GX组按5倍临床剂量给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药对;NM组按照20 mg/(kg·d)灌胃尼莫地平片混悬液;假...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当归-川芎药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DG、CX和GX组按5倍临床剂量给药当归、川芎、当归-川芎药对;NM组按照20 mg/(kg·d)灌胃尼莫地平片混悬液;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灌胃7 d。除假手术组,其他5组于第7天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R)损伤大鼠模型。再灌注24 h后,采集血清和脑组织标本,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利用非监督主成分分析(PCA)、有监督型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筛选差异代谢物,并进行代谢通路注释。结果: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血清和脑组织代谢轮廓存在明显差异(P<0.05),共筛选出与MCAO/R相关的嘌呤类、磷脂类、脂肪酸类等19个潜在生物标志物,其中血清生物标志物5个,脑组织生物标志物14个。与当归-川芎药对治疗MCAO/R损伤密切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有11个,主要与抗坏血酸与醛酸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甘油磷脂代谢、戊糖和葡糖醛酸的相互转化、柠檬酸循环等代谢通路有关。结论:当归-川芎药对可逆转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大鼠的代谢紊乱,筛选出的内源性差异代谢物或可成为该药对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急性损伤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川芎药对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代谢组学 UPLC-QTOF/M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