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究低氧型肺动脉高压的核心用药及药效评价
1
作者 董政委 张敏 +6 位作者 丁云 邢作英 于瑞 赵孟依 樊官伟 王永霞 朱明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16-2022,共7页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低氧型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核心药物,并通过低氧联合Su5416(Hypoxia+Su5416,HySu)诱导的PH小鼠模型进行药效验证。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与中医药治疗HPH相关的文献,通过纳... 目的 探究中医药治疗低氧型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核心药物,并通过低氧联合Su5416(Hypoxia+Su5416,HySu)诱导的PH小鼠模型进行药效验证。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与中医药治疗HPH相关的文献,通过纳排标准筛选并建立数据库,输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用药规律挖掘。建立HySu-PH小鼠模型,通过力竭运动跑台、血氧饱和度、右心室压、右心肥厚指数检测,对核心药物进行药效评价。结果 筛选出治疗HPH的相关方剂102首,涉及中药共158种,药物频率前5位分别为丹参、川芎、黄芪、葶苈子、当归,用药类别中活血化瘀药、补虚药使用最高,丹参是核心用药。构建HySu-PH小鼠模型,给予2周的丹参制剂丹参注射液治疗,丹参注射液明显提升HySu-PH小鼠的体质量(P<0.01)、血氧饱和度(P<0.05)、力竭位移(P<0.01)和力竭时间(P<0.05),降低右心室收缩压(P <0.01)和右心肥厚指数(P<0.01)。结论 丹参是治疗HPH的核心药物,丹参制剂丹参注射液可有效的治疗HySu-P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型肺动脉高压 核心用药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药效评价 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横断面研究探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
2
作者 董政委 赵换 +2 位作者 张健 何庆勇 樊官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09-2015,共7页
目的通过收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资料,明确PH优势证候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 目的通过收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学资料,明确PH优势证候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7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病房符合PH诊断患者,共收集298例患者资料,排除数据不全、重复住院等因素,纳入236例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统计,得出PH的证候、证型分布规律,并探究证候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凝血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PH临床常见8个证候高到低排列依次为血瘀证>气虚证>水停证>痰浊证>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气滞证;8个证型高到低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肺两虚证>瘀水互结证>痰水互结证>痰瘀互结证>阳虚水停证>痰浊阻肺证>气阴两虚证;气虚证与肺动脉收缩压(Systolic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SPAP)负相关,水停证与SPAP正相关;气虚证与心功能分级负相关,水停证和痰浊证与心功能分级正相关。结论血瘀是PH的核心病机,PH患者临床表现及证候逐渐由气虚经血瘀转化为以实证为主的痰饮、水停,因虚致实,“瘀”贯穿疾病全程并对PH的进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面研究 肺动脉高压 中医证候学 证候分布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衰老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韩心怡 陈玉善 +1 位作者 王婷婷 沈祥丽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8-1100,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是近些年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AS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胆固醇增多等^([1])。相关研究表明,衰老也是A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及其心血管并发症是近些年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AS的众多危险因素中,包括糖尿病、高血压以及胆固醇增多等^([1])。相关研究表明,衰老也是AS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人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和心理行为逐渐显示出的退行性变化被称为衰老,在全球平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结构日益老龄化的趋势下,如何有效延缓衰老,并减少与之相关的各种问题,已经成为我们迫切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衰老 血管衰老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2α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倬 王贺 《中国全科医学》 2025年第33期4241-4248,共8页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缺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作为适应性缺氧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协调参与血管生成、红细胞生成、糖酵解代谢、炎症等多种基因的转录。既往研究重点聚焦在HIF-1α的相关机制上,而最近的研究发现H... 在心血管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缺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作为适应性缺氧反应的关键转录因子协调参与血管生成、红细胞生成、糖酵解代谢、炎症等多种基因的转录。既往研究重点聚焦在HIF-1α的相关机制上,而最近的研究发现HIF-2α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高压和肥厚型心肌病发病机制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并且HIF-1α和HIF-2α的表达存在动态的调控机制。本文系统概括了以上疾病中,HIF-2α表达发挥的作用及特点:HIF-2α水平的改变可以对疾病的修复及预后发挥积极影响;并探讨了HIF-1α和HIF-2α相互拮抗作用在调节氧化还原状态和调节促炎和促纤维化途径中存在的必要性。本综述的目的是总结HIF-2α在心血管疾病的最新进展,并总结具有研究前景的临床治疗靶点。期望HIF-2α的定向调节在实际疾病治疗中获得新的进展,这将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改善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缺氧诱导因子 低氧 心肌梗死 脯氨酰羟化酶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炎症机制及抗炎治疗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世龙 王贺 +1 位作者 赵倬 司春婴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1-964,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首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随着我们在急性心血管事件治疗方面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心力衰竭逐渐成为心血管医学面临的下一个主要挑战。依据射血分数所占的比例,心力衰竭可以被划分为3...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死亡的首要因素,近年来我国心血管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随着我们在急性心血管事件治疗方面取得越来越多的成功,心力衰竭逐渐成为心血管医学面临的下一个主要挑战。依据射血分数所占的比例,心力衰竭可以被划分为3个不同的类别: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力衰竭以及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 心室重构 肌细胞 心脏 心外膜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技术解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平滑肌细胞的细胞间通信及关键基因
6
作者 司春婴 王建茹 +2 位作者 李晓辉 王永霞 关怀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9-182,共14页
目的·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阐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细胞通信景观,挖掘主导细胞亚群及其关键基因。方法·下载GSE131778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质控、降维... 目的·利用单细胞RNA测序技术(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阐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sis,CA)的细胞通信景观,挖掘主导细胞亚群及其关键基因。方法·下载GSE131778数据集并进行预处理、质控、降维聚类及注释;利用CellChat包进行细胞通信分析,识别主导细胞亚群。利用FindAllMarker函数,筛选主导细胞亚群与其他细胞亚群间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构建其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将Degree算法排序前五位的DEGs作为关键基因。将关键基因与CellChat分析出的细胞通信网络进行匹配和挖掘,获取关键基因参与的配体-受体对(ligand-receptor pair,L-R)及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并对结果进行可视化。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小鼠模型,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关键基因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处的表达情况。结果·在CA病变处共鉴定出11个细胞亚群,包括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通信分析结果显示,CellChat在11个细胞亚群中检测到70对显著的L-R和26条相关的信号通路;平滑肌细胞处于通信活跃状态,与其他细胞亚群间相互作用的次数和强度最显著,是主导细胞亚群。DEGs筛选结果显示,平滑肌细胞亚群和其他细胞亚群之间共有206个DEGs,其中ITGB2、PTPRC、CCL2、DCN、IGF1被识别为关键基因。关键基因介导的细胞通信分析结果显示:CCL2与ACKR1形成L-R,通过介导CCL信号通路参与平滑肌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通信网络;ITGB2分别与ITGAM、ITGAX组成受体复合物,再与C3形成L-R介导补体信号通路,参与平滑肌细胞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间的通信网络。动物实验对关键基因的验证结果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平滑肌细胞在CA病理过程中是主导细胞,与其他细胞间有广泛的通信网络,可通过CCL2-ACKR1、C3-(ITGAM+ITGB2)和C3-(ITGAX+ITGB2)介导的CCL和补体信号通路,与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构建细胞通信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单细胞RNA测序 平滑肌细胞 细胞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龙生蛭胶囊成分快速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孟依 毕成浩 +3 位作者 李梦娇 董政委 范家玮 张晋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44-2153,共10页
目的 建立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龙生蛭胶囊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与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龙生蛭胶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A:0.1%甲... 目的 建立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龙生蛭胶囊化学成分的快速检测与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龙生蛭胶囊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色谱柱为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A:0.1%甲酸水,流动相B为含有0.1%甲酸的甲醇乙腈(1∶1)溶液。流速为0.3mL/min,柱温为40℃,进样量2μL。离子源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采集范围为m/z50~1200,通过UNIFI软件结合人工核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与匹配。结果 初步快速鉴定出了87种化学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系统、快速地分析龙生蛭中的化学成分,为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依据,对龙生蛭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生蛭胶囊 中药方剂 化学成分 高效液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介导巨噬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华成俊 陈玉善 +3 位作者 王婷婷 宗永华 靳博远 李世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2-845,共4页
机体的细胞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以此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并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做出相应响应。如今,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已经进化出了一种高度适应性的复合体,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用来感知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1]... 机体的细胞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以此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并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做出相应响应。如今,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已经进化出了一种高度适应性的复合体,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用来感知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1]。该通路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反应,当能量不足时,一磷酸腺苷或二磷酸腺苷会与AMPK结合,然后激活该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腺苷三磷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r(d18:1/16:0)促进HK-2细胞线粒体障碍和纤维化表型转换
9
作者 董政委 杨康 +1 位作者 郭晓红 赵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45-2552,共8页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展进程中的核心标志物Cer(d18:1/16:0)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e,HK-2)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纤维化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借助qRT-PCR技术,检测高糖刺激下HK-2细胞... 目的探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展进程中的核心标志物Cer(d18:1/16:0)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e,HK-2)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纤维化表型转换的影响。方法借助qRT-PCR技术,检测高糖刺激下HK-2细胞神经酰胺合成的相关酶在转录水平的表达;使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Cer(d18:1/16:0)对HK-2细胞活力的影响;运用线粒体荧光探针评估不同浓度Cer(d18:1/16:0)刺激后HK-2细胞内线粒体数目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给予Cer(d18:1/16:0)前后线粒体相关蛋白及纤维化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高糖环境下HK-2细胞神经酰胺合成酶2(Ceramide synthase 2,CERS2)表达增加;外源性Cer(d18:1/16:0)可显著抑制HK-2细胞活力;外源性Cer(d18:1/16:0)可降低HK-2细胞中线粒体总荧光强度和平均荧光强度;外源性Cer(d18:1/16:0)显著降低CV-ATP5A与CIII-UQCRC2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加Coll 3、α-SM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论Cer(d18:1/16:0)可诱导HK-2细胞发生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纤维化表型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Cer(d18:1/16:0) HK-2细胞 纤维化表型转换 线粒体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及纤维化表型转换的影响
10
作者 董政委 杨康 +1 位作者 郭晓红 赵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45-3152,共8页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s,HK-2)线粒体功能及纤维化表型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检测评估SalB干预HK-2的剂量,结合qRT-PCR和Western blot以及线粒体荧光探... 目的探究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B)对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renal proximal tubule cells,HK-2)线粒体功能及纤维化表型的影响。方法通过CCK8检测评估SalB干预HK-2的剂量,结合qRT-PCR和Western blot以及线粒体荧光探针探究SalB对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细胞纤维化表型转换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线粒体数目显著下降(P<0.01),高剂量的SalB可明显回调线粒体数目;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的HK-2细胞CV-ATP5A蛋白表达水平受到显著抑制(P<0.01),经低剂量和高剂量SalB均可显著增加CV-ATP5A的表达(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的HK-2细胞FN1、Coll3、α-SMA转录水平明显增加(P<0.05),给予SalB干预可明显降低FN1、Coll3、MMP9、α-SMA的转录水平;与对照组相比,高糖诱导的HK-2细胞FN1、Coll3、α-SMA蛋白水平明显增加,给予SalB干预可明显降低FN1和Coll3蛋白表达水平。结论丹参主要活性成分SalB具有改善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作用,并有效抑制纤维化表型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HK-2细胞 线粒体功能障碍 纤维化表型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应激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11
作者 靳博远 王婷婷 +2 位作者 华成俊 韩心怡 陈玉善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9期1279-1282,共4页
由于具有安全、微创和高效等显著优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心肌血供的重要治疗手段[1]。尽管PCI在技术上取得巨大进步,但部分患者仍面临再发心绞痛的困扰。研究表明,... 由于具有安全、微创和高效等显著优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已成为开通病变血管、恢复心肌血供的重要治疗手段[1]。尽管PCI在技术上取得巨大进步,但部分患者仍面临再发心绞痛的困扰。研究表明,PCI术后再发心绞痛概率高达18%~34%,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2]。再发心绞痛病因复杂多样,其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被认为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1]。氧化应激作为PCI术后CMD的核心病理机制,通过介导内皮功能障碍、炎性反应和微血管损伤,在CMD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本研究重点探讨了氧化应激在PCI术后CMD发生中的具体机制,并总结了近年来针对氧化应激的最新研究进展。希望本综述能够为未来研究PCI术后CM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并为临床实践中CMD的防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循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氧化性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T细胞核因子在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12
作者 华成俊 陈玉善 +5 位作者 王婷婷 靳博远 韩心怡 李世龙 梁亚州 胡旭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25年第4期467-472,共6页
心肌梗死(MI)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引起的病理性损伤,可导致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生。研究发现,活化T细胞核因子可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调控MI发生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活化T细胞核因子及其调控MI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MI及其相关并发症治疗提... 心肌梗死(MI)是冠状动脉持续缺血引起的病理性损伤,可导致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生。研究发现,活化T细胞核因子可通过多种生物学途径调控MI发生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活化T细胞核因子及其调控MI机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MI及其相关并发症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活化T细胞核因子 心肌纤维化 微循环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