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细胞移植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研究进展
1
作者 潘蕊 张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9,共9页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前沿医学疗法,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轴突再生及免疫调节等机制在PSCI的治疗中发挥...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前沿医学疗法,可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轴突再生及免疫调节等机制在PSCI的治疗中发挥出巨大的潜力,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焦点。关于干细胞移植和PSCI之间的关系尚且缺乏系统性总结。因此,本文将不同类型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进行简要概括,系统梳理并总结干细胞移植调控PSCI的有关机制,以及干细胞移植治疗PSCI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临床治疗PSCI提供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脑卒中 认知功能障碍 间充质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俞募配穴法针灸结合康复治疗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5
2
作者 沙书娅 张铭 孟庆良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1期2847-2850,共4页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 目的:探讨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对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对其部分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4月河南省省直第一医院收治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及观察组非特异性腰痛均接受核心肌群康复训练法及物理治疗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训练基础上采用俞募配穴法进行针刺,2组均使用电针仪通电,疏密波条件下留针30 min。2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测评McGILL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腰腹肌等长收缩值,同时检测3组受试人员外周血β-内啡肽(β-EP)。结果:2组治疗后McGILL评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改善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腰腹肌等长收缩值明显高于治疗前(P <0. 05),其中治疗后观察组数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治疗前β-EP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干预后2组β-EP均一定程度下调,其中观察组下降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 05)。结论:俞募配穴法联合康复训练可明显缓解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不适,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机体β-EP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痛 非特异性 俞募配穴 康复训练 核心肌群训练 临床疗效 机制 Β-内啡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ppo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潘蕊 张铭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6-982,共7页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Hippo信号通路可通过参与脑损伤相关的神经再生、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影响I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本文就Hippo信号通路在IS中的作用机制及通路间互作进行系统... 缺血性脑卒中(IS)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Hippo信号通路可通过参与脑损伤相关的神经再生、细胞凋亡、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等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影响IS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本文就Hippo信号通路在IS中的作用机制及通路间互作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期为今后临床上治疗IS提供更多的选择及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ppo信号通路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保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卒中后程序性细胞死亡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潘蕊 张铭 +2 位作者 郑欣玥 王春晓 任琼迪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8-145,共8页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受损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IS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序性细胞死... 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 IS)是一种由于脑血管阻塞或狭窄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受损的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IS发生和发展的病理生理反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序性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细胞焦亡、细胞自噬、泛凋亡和铁死亡等多种形式。在本综述中,我们将阐明这些不同细胞死亡方式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串扰关系,并系统性地概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干预不同细胞死亡方式在IS中的作用,旨在为今后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细胞凋亡 细胞焦亡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筋辨证理论针刺治疗慢性腰痛镇痛效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任彬彬 冯晓东 张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探讨经筋辨证理论针刺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慢性腰痛患者96例(2018年9月—2019年6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两组均实施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取穴针刺方法,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讨经筋辨证理论针刺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慢性腰痛患者96例(2018年9月—2019年6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研究组(n=48)。两组均实施核心稳定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取穴针刺方法,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经筋辨证理论针刺。统计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疼痛程度(VAS)及腰部功能(RMDQ)评分、临床疗效、腰部动态及静态肌耐力、治疗满意度。结果:①疼痛及腰部功能:治疗前两组VAS及RMDQ分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VAS及RMDQ分值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②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9.17%)(P<0.05);③腰部动态及静态肌耐力:治疗前两组腰部动态及静态肌耐力间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腰部动态及静态肌耐力较治疗前增加(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满意度:研究组治疗满意度(95.83%)高于对照组(79.17%)(P<0.05)。结论:核心稳定训练、传统取穴针刺基础上采取经筋辨证理论针刺治疗慢性腰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部功能,增强腰部动态及静态肌耐力,提升疾病整体治疗疗效,且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辨证理论针刺 慢性腰痛 镇痛效果 腰部功能 腰部肌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刘环环 李瑞青 +3 位作者 苏凯奇 袁洁 李琪 冯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0-386,共7页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是肠-脑沟...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近年来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是肠-脑沟通的关键递质,对脑卒中具有保护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了短链脂肪酸对脑卒中的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关系,以期为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障碍 脂肪酸类 挥发性 短链脂肪酸 小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营养因子 血脑屏障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富环境对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保护作用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环环 高静 +1 位作者 苏凯奇 冯晓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903-2909,共7页
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是因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脑皮质或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血-脑脊液屏障及海马等损伤而出现的一种认知缺陷。目前,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大量动物研究表明丰富环境... 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是因大脑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导致脑皮质或皮质下梗死、脑白质变性、血-脑脊液屏障及海马等损伤而出现的一种认知缺陷。目前,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在临床治疗中尚未发现有效的治疗药物。大量动物研究表明丰富环境干预能减轻慢性低灌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促进缺血脑区的神经生长和功能恢复。为此,本文总结了丰富环境作为非药物干预方式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及表观遗传机制、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血-脑脊液屏障、促进神经血管重建和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为慢性低灌注性认知障碍的治疗及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逆转慢性低灌注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改善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脑缺血 慢性低灌注 丰富环境 表观基因组学 创伤 神经系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