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MPK信号通路在脊髓损伤调控及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芝兰 黄晓萌 +4 位作者 尚文雅 黄靖 韦慧麟 李冰 任亚锋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503,共9页
脊髓损伤(SCI)是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感受器,在维持能量平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 脊髓损伤(SCI)是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是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感受器,在维持能量平衡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目前被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关键靶点。研究显示,AMPK信号可调控SCI后的自噬、神经炎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等,从而影响SCI的病理进程。本文综述了AMPK信号通路参与调控和治疗SCI的相关研究进展,旨在为SCI的治疗和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 病理机制 神经炎症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后线粒体融合介导的神经修复机制及干预措施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云鹏 吴明莉 冯晓东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15-1021,共7页
脊髓损伤(SCI)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常导致损伤部位以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研究显示,SCI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失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如线粒体DNA损伤累积、ATP耗竭及氧化应激调节障碍等可... 脊髓损伤(SCI)是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常导致损伤部位以下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研究显示,SCI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线粒体动力学失衡之间存在密切关联。线粒体动力学失衡如线粒体DNA损伤累积、ATP耗竭及氧化应激调节障碍等可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而线粒体融合在维持能量平衡和促进SCI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中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综述SCI后线粒体动力学的变化及线粒体融合介导的神经修复机制,旨在为SC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线粒体融合 内源性神经干细胞 神经回路重塑 轴突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