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估针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李予欣 党伟利 +4 位作者 马丙祥 邢威 周荣易 孔亚敏 荆振昊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 目的 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观察针刺治疗前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儿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变化,以探索针刺在ASD中应用价值及DTI在评估针刺效果中作用。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1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确诊的ASD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和假针刺组,进行12周的干预治疗,于治疗前(第0周)及治疗后(第12周)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 Autism Rating Scale, CARS)、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 ABC)、孤独症疗效评价量表(Autism Treatment Evaluation Checklist, ATEC)及DTI检查。比较两组间各项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方法(tract-based spatial statistics, TBSS)分析两组间脑白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 FA)的差异,继而比较FA有差异脑区的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径向弥散系数(radial diffusivity, RD)和轴向弥散系数(axial diffusivity, AD)的不同及量表评分与DTI参数相关性。结果 与假针刺组相比,治疗后针刺组各项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间FA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值两组间在左下纵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ASD患儿ATEC评分与右扣带回的FA值呈负相关,与右额枕下束、右下纵束、右扣带回的RD值呈正相关,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CARS评分与右扣带回的AD值呈正相关(P<0.05)。右下纵束的FA值与ASD患儿的语言问题、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RD值与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扣带回的FA值与语言问题、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负相关,而RD值与上述临床症状呈正相关,AD值与社交障碍、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双侧额枕下束FA值与感知觉异常存在负相关,右额枕下束RD值与其社交障碍、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右上纵束的R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左丘脑前辐射束的AD值与感知觉异常呈正相关(P<0.05)。结论 针刺可能通过促进脑白质纤维束完整性增强,从而改善ASD患儿临床症状,尤其在言语、社交、感知觉、健康问题等方面,进而说明DTI在评估针刺治疗效果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 神经纤维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对脑性瘫痪患儿核心控制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建奎 姜娴荷 +2 位作者 马丙祥 李华伟 冯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38-1042,共5页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对脑瘫患儿核心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的方...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对脑瘫患儿核心控制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性瘫痪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6),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的方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周时,运用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和表面肌电图(SEMG)对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核心肌群肌力进行评估。结果:最终治疗组完成35例,对照组完成33例。治疗后,两组脑瘫患儿GMFM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且治疗组脑瘫患儿GMFM总评分大于对照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脑性瘫痪患儿在中立坐位、仰卧起坐位、后伸位这三种体位下,检测核心肌群表面肌电平均值较组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且治疗组脑性瘫痪患儿核心肌群表面肌电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推拿按摩督脉及夹脊穴能够提高患儿自身的核心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推拿按摩 督脉 夹脊穴 核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孤独症谱系障碍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予欣 党伟利 +2 位作者 周荣易 孔亚敏 马丙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9-124,共6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致残率极高,因此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至关重要。ASD诊断方法的异质性和量表评估固有的主观性是ASD早期识别的障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早期的严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致残率极高,因此及时诊断和尽早治疗至关重要。ASD诊断方法的异质性和量表评估固有的主观性是ASD早期识别的障碍。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可通过相关参数量化呈现白质微观结构变化和脑发育情况,在ASD早期识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围绕DTI技术及其在ASD诊疗方面的临床应用,提出DTI技术未来研究方向是探索ASD白质纤维束连接机制、归纳不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的共同发育途径、分析全年龄组ASD患儿脑发育与行为学的纵向关联性,旨在阐明潜在神经病理学机制,为今后利用可视化技术寻求ASD生物标志物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独症谱系障碍 白质纤维束 各向异性分数 生物标志物 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