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院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彭新 高天旭 +2 位作者 许国防 李凯 张大伟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88-190,共3页
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构架、实训教学定位不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相应措施难以深入实施所导致学生存在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研究与实践中,构建了"一主体、三环节、五保障、一导向"的实践教学... 针对高等中医药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缺乏整体构架、实训教学定位不明确、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相应措施难以深入实施所导致学生存在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研究与实践中,构建了"一主体、三环节、五保障、一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了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验实训课程体系,创建了高等中医药院校"2+3"五位一体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新的体系系统完整、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中医药院校 以学生为主体 实践教学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医教育“先中后西”的哲学思考
2
作者 樊香 王庆宪 牛乐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77-80,F0003,共5页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教育难以不断培养出大批传承性中医人才,中医教育事业渐入困境,其根本原因是没有遵循传统中医学的认知规律,突出表现是将具有不同文化性质的中、西医学同步开设于中医专业教学过程,使西医学关于人体、疾病及其诊...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医教育难以不断培养出大批传承性中医人才,中医教育事业渐入困境,其根本原因是没有遵循传统中医学的认知规律,突出表现是将具有不同文化性质的中、西医学同步开设于中医专业教学过程,使西医学关于人体、疾病及其诊治的认知理念先入为主,主导了学习过程,从而干扰了中医思维的建立,分散了学生的认知精力。因此,笔者认为应合理安排中医课程和西医课程的开设时间,待学生建立中医学的认知基础以后,再适当开设西医学课程。中医教育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是彻底地实行“先中后西”的教学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中医课程 先中后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教育事业的困惑、症结与出路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瑞 王庆宪 《医学与哲学(A)》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58,共2页
中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技术为现代人从事健康事业服务的专门人才。学生已有的文化基础和未来服务对象的文化素养与所学内容所形成的文化反差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中医教育置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大环境中来分析和考察,... 中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能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和技术为现代人从事健康事业服务的专门人才。学生已有的文化基础和未来服务对象的文化素养与所学内容所形成的文化反差迫使我们不得不将中医教育置于现代科学文化的大环境中来分析和考察,寻找中医教育事业目前所处困境的深层根源,逐步探索走出困惑的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教育 文化环境 科学本质 认知规律 文化碰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分析和体外实验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珊 张艺嘉 +3 位作者 白杨 陈芳 谢莎 韩倩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5-938,共14页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初步预测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作用通路和靶点,联合体外细胞实验对其可能机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等...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分析方法初步预测消斑通脉方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潜在作用通路和靶点,联合体外细胞实验对其可能机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GeneCards、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Uniprot等数据库,收集消斑通脉方中活性化合物及对应靶点信息,构建“成分-靶点-疾病”网络,通过蛋白-蛋白互作(PPI)网络预测可能的作用靶点和通路,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体外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HA-VSMCs)并鉴定,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并进行鉴定。MTT法检测不同浓度消斑通脉方作用后各组HA-VSMCs增殖活性,确定消斑通脉方安全性。HA-VSMCs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瑞舒伐他汀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后采用4μmol·L^(−1)瑞舒伐他汀干预)及低、中和高剂量消斑通脉方组(诱导HA-VSMCs异常增殖后分别采用0.025、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干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HA-VSMCs中核因子κB(NF-κB)p65 mRNA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消斑通脉方中含有103种活性成分,可通过作用于189个靶基因发挥抗AS作用,潜在作用靶点包括IL-6、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核因子κB1(NF-κB1)和RELA(NF-κB p65)等。GO功能分析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消斑通脉方通过调节脂质、缺氧诱导因子1(HIF-1)、表皮生长因子(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和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AS作用。细胞形态表现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证明细胞为HA-VSMCs。油红O染色,可观察到大量红色脂滴,表明造模成功。MTT法检测,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消斑通脉方对HA-VSMCs增殖率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良好。ELISA法检测,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MCP-1和IL-6水平降低(P<0.05或P<0.01),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培养上清中IL-8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MCP-1降低(P<0.01),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培养上清中IL-8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瑞舒伐他汀组及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FG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不同剂量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瑞舒伐他汀组比较,0.050和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0.100 mg·L^(−1)消斑通脉方组HA-VSMCs中FGF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结论:消斑通脉方具有抗炎、抑制HA-VSMCs增殖和抗AS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NF-κB/FGF2通路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斑通脉方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网络药理学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靶向调控炎症小体治疗血管性痴呆研究现状 被引量:3
5
作者 曹珊 祁祥 +3 位作者 张艺嘉 刘名扬 付晓霄 段凯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13,共6页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在痴呆类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VaD的患病率急速上升,如何有效地防治该疾病已经成为学者广泛关...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类神经系统疾病,在痴呆类疾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当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VaD的患病率急速上升,如何有效地防治该疾病已经成为学者广泛关注的热点。尽管VaD的发病机制复杂多样,但靶向炎症小体干预VaD的研究现已取得一定进展。目前该领域研究较多的有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黑色素瘤缺乏因子(absent in melanoma 2,AIM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domain containing 1,NLRP1)、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4(NOD-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NLRC4)炎症小体,大量的研究发现靶向炎症小体可通过调节细胞焦亡、自噬、氧化应激、脑肠轴以及神经炎症发挥改善脑组织损伤,改善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现阶段中医药通过干预炎症小体治疗VaD展现出较大的研究潜力,多项研究发现中药复方以及中药单体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靶向炎症小体,有效发挥防治VaD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中医药靶向调控炎症小体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后续探索VaD的发病机制以及深入研究中药防治VaD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炎症小体 血管性痴呆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对小儿脑瘫患儿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娄元俊 何琦 +4 位作者 单海军 赵继辉 孙超凡 杨志杰 侯玉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应用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治疗对患儿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脑...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应用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治疗对患儿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8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综合康复方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治疗。记录比较2组治疗前后88项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分、盖塞尔(Gesell)语言发育商(DQ)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估(ADL)量表评分、脑血流灌注、CT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儿治疗3、6月后GMFM-88、Gesell语言DQ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上升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3、6月后ADL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治疗6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7%,对照组总有效率7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P)、血流阻力指数(RI)均显著降低(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脑瘫应用健脑益智散结合针灸治疗更能有效促进患儿大脑的整体发育,提高其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脑瘫 健脑益智散 针灸 运动能力 语言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网络入侵检测算法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占波 白全海 申义彩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3年第5期152-155,共4页
为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K-最近邻算法的入侵检测算法。对原始攻击数据按其攻击类型的不同,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并通过K-最近邻算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将训练数据进行... 为提高入侵检测的效率和准确率,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法和K-最近邻算法的入侵检测算法。对原始攻击数据按其攻击类型的不同,分别利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特征值,并通过K-最近邻算法对测试数据进行分类。Matlab仿真结果表明,将训练数据进行分类后再进行特征提取,能有效降低数据维数,提高分类算法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算法 主成分分析 K-最近邻算法 特征值 特征提取 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管理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邹小燕 乔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9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管理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1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焦点小组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管理的5个主题:知识、自我病情监测、心理因素... 目的分析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管理的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1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半结构式焦点小组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提炼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管理的5个主题:知识、自我病情监测、心理因素、社会支持和身体状况。结论医务人员提升患者液体管理知识、加强心理疏导、提高社会支持等,可促进患者进行有效的液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液体管理 影响因素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病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丽亚 蔡园园 张大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484-4492,共9页
目的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有关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397首,分别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软件中不同板块,挖掘此时期医学文献中治疗... 目的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整理宋金元时期医学文献中有关胎漏、胎动不安的处方397首,分别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通过软件中不同板块,挖掘此时期医学文献中治疗胎漏、胎动不安的用药规律。结果 对397首处方进行药物频次分析,前十味使用的药物分别是:当归、川芎、阿胶、人参、熟地黄、白芍、白术、艾叶、炙甘草、甘草;高频药物功效分析显示以“补血药、补气药、活血化瘀药”为主;四气分析显示以温、平性为主,其次为寒性;五味中以“甘、辛”为主,其次为苦;药物归经以“肝、脾经”为主,心、肾经次之;通过用药模式分析(支持度>15%,置信度为0.9),共有7味核心药物,分别是当归、白芍、川芎、熟地黄、艾叶、阿胶、人参;“规则分析”中置信度设为0.9,提取出4条药物组合规则。基于熵层次聚类分析的组方规律(相关度设为6,惩罚度设为2)得到5首新处方。结论 宋金元时期医家多认为本病病因归于“虚、瘀”,病位着重于“肝、脾”,其次为“肾、心”,核心用药以当归芍药散加减为主,养血补血的基础上,兼以活血化瘀,标本兼施,治病与安胎并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漏 胎动不安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宋金元医学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