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俊霞
赵桂桂
+3 位作者
牛岩
甘婷
闫震宇
张雅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68,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对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5只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33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巴氯芬组,各11只,另设手术对照组(10只)。电针治疗...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对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5只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33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巴氯芬组,各11只,另设手术对照组(10只)。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分别用电针疗法和巴氯芬干预,模型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不干预,仅抓取固定。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平衡木行走实验评价神经功能;电生理描记法检测肌张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析大鼠大脑皮质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a(Grm1a)、γ-氨基丁酸B型受体1(Gabbr1)信使RNA(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天电针治疗组、巴氯芬组神经功能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2天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下降(均P<0.05)。术后第7天,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均降低(均P<0.05),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2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均升高(均P<0.05)。手术对照组无细胞水肿及变性,细胞核无固缩,间质未见出血;模型对照组出现细胞水肿变性、间质充血;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质水肿变性和间质出血均减轻。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Glu含量、Grm1am 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GABA含量、Gabbr1m 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Glu含量、Grm1a m 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GABA含量、Gabbr1m 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皮质中Glu和GABA表达,调节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疗法
脑卒中
痉挛
运动神经元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
17
1
作者
刘俊霞
赵桂桂
牛岩
甘婷
闫震宇
张雅素
机构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医学院
新郑市
中医
院内十科
河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康复学科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1-368,共8页
基金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18A360012)。
文摘
目的:探讨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的改善作用及对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5只大鼠建立缺血性脑卒中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33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巴氯芬组,各11只,另设手术对照组(10只)。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分别用电针疗法和巴氯芬干预,模型对照组和手术对照组不干预,仅抓取固定。采用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和平衡木行走实验评价神经功能;电生理描记法检测肌张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脑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析大鼠大脑皮质中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a(Grm1a)、γ-氨基丁酸B型受体1(Gabbr1)信使RNA(m 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术后第7天电针治疗组、巴氯芬组神经功能评分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2天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下降(均P<0.05)。术后第7天,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均降低(均P<0.05),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2天,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电生理描记结果均升高(均P<0.05)。手术对照组无细胞水肿及变性,细胞核无固缩,间质未见出血;模型对照组出现细胞水肿变性、间质充血;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质水肿变性和间质出血均减轻。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Glu含量、Grm1am 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GABA含量、Gabbr1m 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治疗组和巴氯芬组Glu含量、Grm1a m RNA相对表达量均减少,GABA含量、Gabbr1m RNA相对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结论:电针疗法可能通过调节大脑皮质中Glu和GABA表达,调节运动神经元兴奋性,改善脑卒中肢体痉挛状态。
关键词
电针疗法
脑卒中
痉挛
运动神经元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SD大鼠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therapy
Stroke
Spasm
Motor neuron
Glutamic acid
γ-aminobutyric acid
SD rat
分类号
R743.3 [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电针疗法对脑卒中大鼠肢体痉挛的改善作用
刘俊霞
赵桂桂
牛岩
甘婷
闫震宇
张雅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