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冠状动脉间隔支血管心肌化学消融对犬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贺 王俊蒙 +6 位作者 孙丹 宗永华 董文杰 解金红 陈玉善 罗明华 关怀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比较采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和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干预不同冠状动脉间隔支血管对犬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杂种犬25只,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PTSMA组(n=13)为第一间隔支较粗大行PTSMA;P... 目的:比较采用经皮室间隔心肌化学消融术(PTSMA)和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干预不同冠状动脉间隔支血管对犬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普通杂种犬25只,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PTSMA组(n=13)为第一间隔支较粗大行PTSMA;PTSTMA组(n=12)为室间隔细小或分布不均需行PTSTMA。制备心肌化学消融模型,记录术前、术后的体表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术后1周处死,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室间隔心肌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两组化学消融均可引起的心肌坏死,室间隔厚度减少。但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相比术中使用的酒精量、心电图的改变及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显示心肌化学消融灶与正常心肌细胞间界限明显,交界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梗死区细胞部分呈"鬼影细胞"样改变,逐渐由纤维组织所取代。消融的间隔支管腔内可见团块样坏死物质,血管正常管壁结构消失。PTSMA组血管管腔的形态仍存在,血管内坏死无仍局限在管腔内;但PTSTMA组间隔支血管的血管壁不连续,有部分坏死物移向管腔外。结论:对于不同冠状动脉间隔支血管采用"PTSMA"或"PTSTMA"不同治疗策略,均能达到有效的化学消融,且对心脏功能、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消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振涛 韩丽华 +2 位作者 朱明军 柴松波 曹程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96-1500,共5页
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主饮用呋喃唑酮水溶液建立DCM大鼠模型,8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4只)16周时,处死... 目的:探讨抗纤益心方(党参、黄芪、茯苓、白术、丹参、川芎、红花、赤芍、泽兰、益母草)抑制扩张型心肌病(DCM)大鼠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自主饮用呋喃唑酮水溶液建立DCM大鼠模型,8周后,存活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4只)16周时,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法(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心肌组织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间质内Ⅰ、Ⅲ型胶原大量增生,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中西药联用组、大剂量组心肌内Ⅰ、Ⅲ型胶原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大剂量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无差别(P>0.05),与小剂量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M大鼠心肌呈明显纤维化,与Ⅰ、Ⅲ型胶原在心肌组织内较高的表达存在密切关系。抗纤益心方能够抑制心肌间质Ⅰ、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纤益心方 扩张型心肌病 心室重构 Ⅰ、Ⅲ型胶原 免疫组化法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促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对相关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振涛 韩丽华 +2 位作者 朱明军 张淑娟 曹生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l)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l)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组大鼠缺血心肌MVC和MVD较模刑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四种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刑组(P<0.05),但低于麝香保心丸组,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bFGF、PDGF-β、IGF-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罗明华 王贺 关怀敏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48-851,共4页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致严重心脏事件,成为临床预后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的发生过...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及晚期血栓形成可致严重心脏事件,成为临床预后的制约因素。近年来研究发现"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ISNA)"在"支架内再狭窄(ISR)"及"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支架内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有其独特的病理特点、发生机制及其临床危害性,其与传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探索ISNA发生机制及防治办法可能成为预防ISR及LST的重要靶点,也可能是预防支架术后晚期管腔丢失(LLL)的重要手段。对于改善支架置入后临床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支架 新生动脉粥样硬化 追赶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贺 关怀敏 +3 位作者 解金红 陈玉善 罗明华 柴爽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98-1400,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量表对28例行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价。结果:经皮室间隔隧道...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短期的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量表对28例行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价。结果: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后3个月的生存质量在各个维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对生存质量有影响的因素有性格、合并其他疾病、6 min步行试验。结论: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治疗能改善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短期生存质量,术后及时心理疏导和康复指导能切实地提高术后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型 化学消融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气活血通脉汤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49例 被引量:9
6
作者 代国方 杨海波 杜廷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82-1083,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通脉汤。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心肌缺血疗效有...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脉汤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通脉汤。观察临床疗效、心电图、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心肌缺血疗效有增高趋势,临床疗效和冠脉造影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通脉汤干预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了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活血通脉汤 气虚血瘀型 冠心病PCI术后 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肝解郁胶囊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司春婴 王贺 +4 位作者 罗明华 解金红 陈玉善 关怀敏 沈晓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6期1230-1234,共5页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患者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方法:选取伴有轻中度抑郁、焦虑症状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89例,随机分成A组疏肝解郁胶囊组、B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和C... 目的:探讨疏肝解郁胶囊在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患者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方法:选取伴有轻中度抑郁、焦虑症状的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89例,随机分成A组疏肝解郁胶囊组、B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组和C组对照组三组。在血管迷走性晕厥常规治疗基础上,三组分别治疗8周后,观察各组晕厥转阴率;进行汉密尔顿24项抑郁量表(HAMD-24)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计算减分率;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期间两种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晕厥的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A、B组治疗后HAMD-24和HAMA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与C组相比,A、B组直立倾斜试验转阴率及HAMD-24和HAMA减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B组相比,A组转阴率及HAMD-24和HAMA减分率增加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A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随访24个月,A、B组晕厥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且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疏肝解郁胶囊可用于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伴轻中度抑郁、焦虑,其疗效与安全性可能优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解郁胶囊 血管迷走行晕厥 焦虑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贝沙坦对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内皮素-1、醛固酮及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新灿 张彦周 黄振文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内皮素-1(ET-1)、醛固酮(Aid)水平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力衰竭患者(n=57)及健康志愿者(n=28)血清TNF-α、Aid、ET-1、血清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内皮素-1(ET-1)、醛固酮(Aid)水平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心力衰竭患者(n=57)及健康志愿者(n=28)血清TNF-α、Aid、ET-1、血清睾酮(T)及雌二醇(E2)水平。57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非厄贝沙坦组(n=27)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厄贝沙坦组(n=30)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75~150mg/d),共1个月,1个月后采血测TNF-α、Aid、ET-1及性激素。结果:心力衰竭患者TNF-α、Aid、ET-1水平及E2/T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TNF-α、Aid及ET-1水平降低,非厄贝沙坦组治疗后血Aid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厄贝沙坦组治疗后TNF-α水平较非厄贝沙坦组治疗后低(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Aid及ET-1水平升高,厄贝沙坦可使之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厄贝沙坦 肿瘤坏死因子-Α 内皮素-1 性激素 醛固酮 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对犬室间隔心肌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贺 王俊蒙 +5 位作者 孙丹 宗永华 解金红 陈玉善 罗明华 关怀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PTSTMA)对室间隔心肌的影响。方法:普通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手术组7只。手术组犬行冠脉动脉造影后,选择血管直径为1-1.5 mm的室间隔支,经OTW球囊扩张后,由OTW球囊注入无水酒精。记录体表... 目的:观察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术(PTSTMA)对室间隔心肌的影响。方法:普通杂种犬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3只,手术组7只。手术组犬行冠脉动脉造影后,选择血管直径为1-1.5 mm的室间隔支,经OTW球囊扩张后,由OTW球囊注入无水酒精。记录体表心电图、心肌损伤标记物和心脏超声。1周后处死,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室间隔病理学变化。结果:经冠脉造影证实PTSTMA引起小室间隔支闭塞。心电图显示无水酒精注射后ST段弓背抬高。术后14-16 h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Ⅰ和脑钠肽均显著性升高(均P〈0.01)。病理学显示消融灶内心肌坏死,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心脏超声显示心脏功能及左室大小无明显影响,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少;无室间隔穿孔、心脏破裂、附壁血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PTSTMA术对小室间隔支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消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化学消融 无水酒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室间隔隧道化学消融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即刻及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玉善 关怀敏 解金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855-3857,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即刻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HOCM患者28例,以稍大于间隔支直径的球囊扩张间隔支建造"室间隔隧道",经"隧道"... 目的:观察经皮室间隔隧道心肌化学消融术(PTSTMA)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的即刻及远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6月至2012年7月收治的HOCM患者28例,以稍大于间隔支直径的球囊扩张间隔支建造"室间隔隧道",经"隧道"注入无水酒精,观察患者即刻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前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34.9±30.1)mmHg,术后(21.3±5.8)mmHg(P<0.05);室间隔厚度术前(23.1±6.3)mm,术后2周(21.6±6.7)mm(P<0.05);术前左室流出道宽度为(6.52±2.63)mm,术后2周(11.2±3.47)mm(P<0.05)。6 min步行距离术前(328.84±50.36)m,术后6个月(416.35±65.32)m(P<0.05)。结论:PTSTMA术治疗HOCM安全有效,即刻及远期效果好,可作为治疗HOCM的补充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厚性 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乐四联症术后右锁骨下动脉-右肺动脉侧支循环弹簧圈栓塞术一例
11
作者 从长伟 郑宏 +2 位作者 乔晨晖 刘明 艾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法乐四联症 动脉侧支循环 右锁骨下动脉 右肺 栓塞术 弹簧圈 超声心动图诊断 双侧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心衰证治
12
作者 朱明军 王永霞 李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5-406,共2页
结合临床经验讨论了心衰益气、活血、化痰、温阳、利水、养阴等六种治法,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的常见临床分型和治疗。
关键词 心衰 证候 治法 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抑制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樊垒垒 朱飞云 +5 位作者 崔琳 王小晓 张松江 沈思 朱明军 王幼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322-2327,共6页
目的:吴茱萸碱是中药吴茱萸重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研究显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Channel,TRPV1)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吴茱萸碱... 目的:吴茱萸碱是中药吴茱萸重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研究显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Channel,TRPV1)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吴茱萸碱可激活TRPV1受体。本研究以人单核细胞(THP-1)培养模型,探明吴茱萸碱对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TRPV1受体参与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吴茱萸碱抑制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在THP-1细胞培养模型上,观察吴茱萸碱对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sazepine(CAPZ)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分别利用ELISA、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确定M2型巨噬细胞功能指标,其中包括TGF-β1的产生、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发现吴茱萸碱明显抑制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亚型,其主要表现为TGF-β1分泌产生下降(P<0.05),同时伴有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 RNA和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以上结果可被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Z所阻断(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吴茱萸碱通过激活TRPV1受体抑制M2型巨噬细胞功能反应,从而实现其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 M2型巨噬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治疗心衰思路之管见
14
作者 孙振祥 《中医药学刊》 2006年第3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辨病 辨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