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266例HIV/AIDS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惠高萌 郑志攀 +4 位作者 孟鹏飞 马秀霞 唐引引 宋夕元 徐立然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0-523,共4页
目的 分析1266例HIV/AIDS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为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筛选的1 266例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1266例患者中男性占48.3%,女性占51.7%,男女比例... 目的 分析1266例HIV/AIDS患者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分布规律,为开展进一步临床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对2004年10月-2009年10月期间筛选的1 266例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结果 1266例患者中男性占48.3%,女性占51.7%,男女比例为0.93:1;31~40岁青壮年最多,占45.9%;感染途径多为血液传播,占87.7%;症状以乏力为主;舌象以淡白舌、白苔为最多见;脉象中细脉最多见.结论 HIV/AIDS患者以血液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HIV/AIDS患者症状体征、舌象脉象均为一派虚象,气虚为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AIDS 艾滋病 中医症状体征 临床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中医传染病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志斌 杨冀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7-278,共2页
中医药治疗新型传染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人才的匮乏却严重的制约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文章从树立中医传染病学学科理念,重视中医传染病人才培养;加强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重视... 中医药治疗新型传染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人才的匮乏却严重的制约着中医传染病学的发展。文章从树立中医传染病学学科理念,重视中医传染病人才培养;加强中医传染病学学科建设,构建人才培养平台;采取多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重视科研能力培养,加强学术交流及创新管理机制,促进人才发展等五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中医传染病学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提出加强中医传染病学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人才培养 中医传染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昆虫区系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和地理区划 被引量:29
3
作者 申效诚 刘新涛 +3 位作者 任应党 申琪 刘晓光 张书杰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96-906,共11页
为了总结分析中国昆虫的分布规律,为昆虫地理区划提出依据,作者2008年创建了新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它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的主要不同是直接计算任意多个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从而摈弃原来的合并环节。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对中国823... 为了总结分析中国昆虫的分布规律,为昆虫地理区划提出依据,作者2008年创建了新的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它与传统的聚类分析方法的主要不同是直接计算任意多个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从而摈弃原来的合并环节。我们应用这种方法对中国823科17 018属93 662种昆虫的分布进行了定量分析。当种级水平相似性系数分别为0.19和0.14时,全国64个基础地理单元聚类为20个小单元群和9个大单元群。根据聚类分析结果,提出我国第一个由定量分析产生的9个昆虫区20个昆虫亚区的中国昆虫地理区划的初步方案。西北昆虫区、东北昆虫区、华北昆虫区、青藏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北方昆虫大区,江淮昆虫区、华中昆虫区、西南昆虫区、华东昆虫区、华南昆虫区稳定地组成中国南方昆虫大区。江淮昆虫区的设立是因为这里多平原和丘陵,为重要农业区,昆虫区系简单,种类显著少于华东、华中、华南昆虫区,而和华北昆虫区相当;包括台湾在内的华东昆虫区是昆虫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之一,显著高于邻近的华北、江淮、华南昆虫区。最后,对昆虫地理定量分析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讨论,还对今后昆虫区系调查的薄弱地区提出建议。这项研究证明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是简便、快捷、实用的,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应用,这预示着生物地理学研究将会由定性研究进入到定量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区系 分布 动物地理学 地理区划 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道南对鼻鼽的认识 被引量:6
4
作者 申琪 李丽 +1 位作者 丁玲 严道南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789,共2页
1关于鼻鼽病名的认识 严老师认为,"鼽"字有三种含义:一是人体解剖部位名称,系指面颊、颧骨处。《素问.气府论篇》:"面鼽骨空各一"。二是指鼻塞不通,《释名.释疾病》:"鼻塞日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上世纪80年代... 1关于鼻鼽病名的认识 严老师认为,"鼽"字有三种含义:一是人体解剖部位名称,系指面颊、颧骨处。《素问.气府论篇》:"面鼽骨空各一"。二是指鼻塞不通,《释名.释疾病》:"鼻塞日鼽。鼽,久也,涕久不通,遂至窒塞也"。上世纪80年代之前在解释《内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鼽 辨证 治疗 严道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参方对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及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于瑞 崔琳 +5 位作者 王幼平 李彬 王新陆 谢世阳 高原 朱明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260-2266,共7页
目的:研究加参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及分化的影响,同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出生1-3天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胰酶消化心肌组织,分... 目的:研究加参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及分化的影响,同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出生1-3天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心脏,胰酶消化心肌组织,分离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采用10 ng·m L-1浓度的TGF-β1诱导CFs,0.25 mg·m L-1浓度的加参方药液作用于CFs 24 h。采用CCK-8计数法检测加参方对CFs细胞增殖的影响;免疫荧光法检测加参方对CFs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及Ⅰ型胶原的影响;羟脯氨酸测定法检测加参方对CFs胶原分泌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PCR,RT-PCR)检测加参方对CFs Smad2、Smad3 m RNA表达的影响;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加参方对CFs磷酸化Smad2、磷酸化Smad3(Phosphorylated-Smad2/3,P-Smad2/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参方可明显抑制CFs的细胞增殖(P<0.05),降低α-SMA及Ⅰ型胶原的表达量(P<0.05),减少CFs的胶原分泌(P<0.05)。同时,加参方组Smad2、Smad3 m RNA较模型组明显下调(P<0.05),P-Smad2、P-Smad3蛋白表达量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加参方对TGF-β1诱导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胶原分泌及向肌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这可能与加参方抑制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参方 心肌成纤维细胞 TGF-Β1 细胞增殖 胶原含量 TGF-β1/Smads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方剂分析药理策略阐明当归补血汤心脏保护药效学物质基础的设想 被引量:5
6
作者 闫奎坡 朱翠玲 +2 位作者 孙彦琴 朱明军 刘新灿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年第7期1121-1125,共5页
"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AP)研究策略"是指在方剂吸收入生物体内成分分析的指导下,进行方剂的在体/离体药效、药动、质量控制、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并采用吸收成分与母方疗效比较的研究模式,同时遵循剂量等于母方含量或者血药... "生物方剂分析药理(BAP)研究策略"是指在方剂吸收入生物体内成分分析的指导下,进行方剂的在体/离体药效、药动、质量控制、植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并采用吸收成分与母方疗效比较的研究模式,同时遵循剂量等于母方含量或者血药浓度的原则。该文提出假说,拟在BAP策略指导下阐明当归补血汤对心肌缺血的多方面防治和机理研究的思路、设想及预期结果,从而指导方剂研究相关实验的进一步开展,以期为中药复方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方剂分析药理 当归补血汤 活性成分 假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司匹林及遏糖网颗粒干预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祎成 任京力 +3 位作者 董道权 李丽 郑承华 王静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4-887,共4页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与中药遏糖网颗粒单用及联用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分别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常规治疗+遏糖网颗粒治疗、糖... 目的评价阿司匹林与中药遏糖网颗粒单用及联用对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将240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分别采用糖尿病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常规治疗+遏糖网颗粒治疗、糖尿病常规治疗+阿司匹林+遏糖网颗粒治疗及糖尿病常规治疗,疗程3a,每6个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视力检查。结果 A组、B组、C组、D组3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累计进展率分别为25.5%、21.2%、15.1%和3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7,P=0.025),C组发生进展的风险是D组的0.33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A组和B组进展的风险亦小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0、0.060)。时间对视力有影响(F=3.740,P=0.012);不同组之间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70,P=0.005),其中C组视力基本趋于平稳,A组、B组和D组视力均呈下降趋势,以D组降低幅度最大。结论阿司匹林及中药遏糖网颗粒干预均可延缓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速度,保护现存视力,二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阿司匹林 遏糖网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化痰法对食管癌细胞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郑玉玲 王祥麒 +1 位作者 高萍 杨曦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11期1818-1819,1854,共3页
目的 :以祛瘀化痰法组方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 (MANA)皮下注射 (5mg/kg)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 ,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 目的 :以祛瘀化痰法组方的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甲基戊基亚硝胺 (MANA)皮下注射 (5mg/kg)诱发的大鼠食管癌模型 ,用透射电镜和细胞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同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与凋亡相关的调控基因P53 和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药物治疗各组均可见较多的细胞凋亡 ,其中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最为明显 ,与正常组及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中药治疗各组P53 和Bcl- 2基因表达阳性率及强度均有所下降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5 )。西药组P53 表达阳性率及强度有所下降 ,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意义 (P <0 .0 5 )。BCL - 2表达下降不明显 ,与模型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能够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 ,其分子机制可能与抑制P53 基因突变 ,下调Bcl- 2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化痰 豆根管食通口服液 细胞凋亡 基因 大鼠 食管癌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碱抑制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樊垒垒 朱飞云 +5 位作者 崔琳 王小晓 张松江 沈思 朱明军 王幼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1期2322-2327,共6页
目的:吴茱萸碱是中药吴茱萸重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研究显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Channel,TRPV1)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吴茱萸碱... 目的:吴茱萸碱是中药吴茱萸重要生物碱成分之一,其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但具体机制不清。研究显示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Channel,TRPV1)对炎症反应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吴茱萸碱可激活TRPV1受体。本研究以人单核细胞(THP-1)培养模型,探明吴茱萸碱对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及TRPV1受体参与该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阐明吴茱萸碱抑制炎症反应的分子生物机制。方法:在THP-1细胞培养模型上,观察吴茱萸碱对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sazepine(CAPZ)对该过程的影响,并分别利用ELISA、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确定M2型巨噬细胞功能指标,其中包括TGF-β1的产生、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 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发现吴茱萸碱明显抑制IL-4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功能亚型,其主要表现为TGF-β1分泌产生下降(P<0.05),同时伴有Arginase-1和Mannose Receptor m RNA和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以上结果可被特异性TRPV1受体拮抗剂CAPZ所阻断(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吴茱萸碱通过激活TRPV1受体抑制M2型巨噬细胞功能反应,从而实现其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碱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醛亚型1受体 M2型巨噬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脂联素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3
10
作者 路玲玲 宰军华 +3 位作者 崔琳 李强 张莎莎 金小琴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克隆不同长度人脂联素基因(AD)启动子片段,构建含人AD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扩增出AD启动子片段,经纯化酶切后克隆入载体pGL-3 basic中,形成重组质粒,筛选阳性克... 目的:克隆不同长度人脂联素基因(AD)启动子片段,构建含人AD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测序鉴定。方法:利用PCR技术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扩增出AD启动子片段,经纯化酶切后克隆入载体pGL-3 basic中,形成重组质粒,筛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并与GenBank比对。结果: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PCR扩增得到1.1 kb和2.1 kb AD启动子片段,构建2种报告基因载体,将其命名为AD promoter1.1-pGL-3 basic和AD promoter2.1-pGL-3 basic,经测序证实所插入的目的片段与GenBank检索的人AD启动子序列99.6%匹配。结论:成功构建了含人AD启动子片段的报告基因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基因 启动子 克隆人 基因组DNA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