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科技特派员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1
作者 张瑞 潘晓东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第5期57-60,共4页
10万多次技术服务,56万多人次技术培训,600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顺利示范推广,推动了卢氏食用菌、封丘金银花、淅川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从2007年开始,河南省开始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不断优化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派选派... 10万多次技术服务,56万多人次技术培训,6000余项新品种新技术顺利示范推广,推动了卢氏食用菌、封丘金银花、淅川石榴等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效……从2007年开始,河南省开始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不断优化制度,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增派选派人员数量,服务数量与质量不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品种新技术 特色优势产业 乡村振兴 科技特派员制度 技术培训 示范推广 提质增效 数量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李菡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0期175-180,共6页
打造一批重点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为更好地推动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有必要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此研究以河南省16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探析其... 打造一批重点地理标志农产品,有助于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为更好地推动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有必要对其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此研究以河南省16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探析其空间分别特征,再运用定量(皮尔逊相关法)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类型不均衡,种植业类占绝大多数。河南省各类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理集中指数均大于23.43,呈较为集中的分布特征。在影响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中,农业人口数量、三产生产总值、农业机械总动力等社会经济因素,以及自然环境因素、政府因素、文化因素等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农产品地理标志 空间分布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U-TRIZ物质属性模型的材料本体模型设计
3
作者 王立新 杨志宇 +1 位作者 王黎春 刘罡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25,共5页
物质和属性是构建技术系统的基本要素,物质的含义太过抽象,结合实际应用,确定以材料为研究对象。材料知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据时代描述领域知识常用的方式是本体,现有的材料本体,在研究不同行业中材料及材料的属性... 物质和属性是构建技术系统的基本要素,物质的含义太过抽象,结合实际应用,确定以材料为研究对象。材料知识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数据时代描述领域知识常用的方式是本体,现有的材料本体,在研究不同行业中材料及材料的属性应用之间的联系具有局限性。运用U-TRIZ(Unified-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物质属性模型设计了新的材料本体模型。首先,基于U-TRIZ物质属性模型,综合相关著作和文献对现有的材料及材料属性进行分类,参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对制造业的分类进行概念提取。其次,建立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概念模型。最后,通过半自动化的方式,运用本体构建工具Protégé构建了新的材料本体并存储。该领域本体能够发现材料、属性、属性值、行业应用之间的联系,为材料数据的充分应用与高效检索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RIZ 材料本体 PROTÉGÉ 材料属性 应用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的动态演变 被引量:5
4
作者 朱可染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1-188,共8页
科学技术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的适配度是影响国家实力的要素之一。日本正式且体系化的科学技术政策始于1995年《科学技术基本法》的颁布,以及随后五年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执行。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外局势均发生重大变动,政府着... 科学技术政策与经济发展状况的适配度是影响国家实力的要素之一。日本正式且体系化的科学技术政策始于1995年《科学技术基本法》的颁布,以及随后五年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执行。20世纪90年代,日本国内外局势均发生重大变动,政府着手加强对科技发展的统筹引导,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科学技术政策,在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探究日本科学技术政策的利弊得失,对深化中国科技体制改革极具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科学技术政策 动态演变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债券政策对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影响——基于收入的调节效应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莹 欧阳曦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65,共8页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绿色债券政策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基于2010—2020年我国部分省份的面板样本数据,以绿色债券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绿色债券政策对农村... 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内在要求,绿色债券政策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基于2010—2020年我国部分省份的面板样本数据,以绿色债券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绿色债券政策对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债券政策能够显著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通过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绿色债券政策提高了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科技创新均对农村生态环境发展水平产生促进作用,地方财政收支缺口则产生约束作用,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农村生态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为此,应加大绿色债券政策创新,稳定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户的生态收益,持续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 绿色债券政策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