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荧光显微技术在枣疯病病原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秀伶 刘孟军 +3 位作者 刘丽娟 郑来宽 周俊义 刘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49,共4页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 以易感染枣疯病的阜平大枣为试材,对影响枣疯病病原荧光显微观察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苯胺蓝(aniline blue)、 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 2HCsd1)和阿的平(quinacrine)3种荧光染料均可用于枣疯病病原鉴定,其中以 DAPI效果最佳。 DAPI用于定性分析的最适浓度为 0.3μg·mL-1,用于定量分析的最适浓度为1.0μg·mL-1;对于尚未木质化或木质化程度很低的幼嫩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20min,对于高度木质化程度的组织切片应至少染色50min;带病原试材在4℃冰箱保存20~30d,在5%戊二醛中固定45~60d对观察结果无明显影响。以DAPI为染料对枣头、枣吊、叶柄、叶主脉、花梗、枝、树干皮、枣股、托叶刺、根、幼果以及接近成熟果实的组织切片进行了荧光显微观察,初步选定枝条作为最佳取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显微技术 枣疯病 类菌原体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