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融学类专业应用型转型的现实需求、逻辑框架和经验做法——以河北金融学院省级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为例
1
作者 郭净 耿军会 《山东高等教育》 2025年第2期1-7,89,共8页
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是应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生,是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反映。在分析国家战略、地方发展、行业转型等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金融学类专业建设中的痛难点问题,以河北金融学院省级应用... 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是应国家重大战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生,是科技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直接反映。在分析国家战略、地方发展、行业转型等现实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传统金融学类专业建设中的痛难点问题,以河北金融学院省级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实践为例,提出“一体两翼三任务四对接五协同”的新金融应用转型逻辑框架,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效显著,为金融学类专业应用型转型提供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学类专业 应用型人才 专业转型 新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间风险溢出影响机制分析与效应检验--以银行间关联程度为中介变量
2
作者 郭净 苏靖雯 《经济研究参考》 2025年第3期125-144,共20页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在推动金融创新与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会加剧银行间风险溢出的可能性。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间风险溢出的影响及其... 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业的深度融合在推动金融创新与效率提升的同时,也会加剧银行间风险溢出的可能性。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分析了金融科技对银行间风险溢出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显著促进了银行间风险溢出,且国有银行与非国有银行在这一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此外,银行间的高关联业务进一步加剧了风险的溢出,而金融监管政策则对这一传导机制起到了明显的负向调节作用,能够有效抑制金融科技驱动的风险溢出。根据研究结论,建议加强风险控制,限制关联业务,优化监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银行间风险溢出 银行间关联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素养与数字普惠金融参与度关系研究
3
作者 王丽媛 么旭冉 +2 位作者 孙文娜 刘倩 张怀玉 《山西农经》 2024年第5期198-200,共3页
通过322份问卷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实证分析了农户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参与度的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接受度和参与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接受度对参与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 通过322份问卷数据,运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PLS-SEM),实证分析了农户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参与度的作用。研究发现,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接受度和参与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接受度对参与度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接受度能够部分中介金融素养对数字普惠金融参与度的影响。据此,应推进农村金融基础教育,做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宣传推广工作,提升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素养 数字普惠金融接受度 PLS-SEM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吗——基于资产与负债双重视角的解构
4
作者 李瑞晶 王丽丽 王丽媛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2-109,共8页
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并从资产与负债双重视角解构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机制分析表... 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务决策产生重要影响。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并从资产与负债双重视角解构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有利于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财富增值效应、资产结构调整效应和财务杠杆效应影响家庭财务脆弱性,其中通过财富增值效应和资产结构调整效应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通过财务杠杆效应加剧财务脆弱性。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以及处在较低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地区的家庭,数字金融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的作用越强。研究对优化数字金融发展,提升我国居民家庭财务稳健性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家庭财务脆弱性 财富增值 资产结构 财务杠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管类案例教学隐性育人的教理基础及实现路径——以国家级一流线下本科课程《金融营销学》为例
5
作者 郭净 程京京 王丽媛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89,共7页
目前的经管类专业课“隐性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案例教学方法能否实现隐性育人效果还有待探讨。《金融营销学》以往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理论基础框架不科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隐性育人功能未能发挥、考核形式难以反映学用关系的情... 目前的经管类专业课“隐性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案例教学方法能否实现隐性育人效果还有待探讨。《金融营销学》以往教学实践中存在着理论基础框架不科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隐性育人功能未能发挥、考核形式难以反映学用关系的情况。在厘析案例教学实现隐性育人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构建6个“3”的实施框架,以为经管类专业课程通过“案例法”重构隐性育人体系、提升隐性育人能效提供理论依据和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教学 教学案例 隐性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参与数字普惠金融感知风险的构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丽媛 张丹阳 曹金霖 《山西农经》 2023年第4期174-176,共3页
化解农户感知风险,有助于提升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参与度,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本研究运用322份有效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我国农户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感知风险的构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户使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或服务存在6个构... 化解农户感知风险,有助于提升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参与度,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本研究运用322份有效问卷,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我国农户参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感知风险的构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农户使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或服务存在6个构面的感知风险,分别是感知信息安全风险、感知功能风险、感知操作风险、感知社会风险、感知合规风险及感知心理风险,累计解释了77.559%的变异量。对此,应多措并举弱化农户感知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感知风险 构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风险防范视角下的数字金融探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田晓丽 任爱华 刘洁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5-72,共8页
随着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飞速发展,数字金融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金融模式而成为经济社会的主要金融服务方式,然而,数字金融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用风险。在对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数... 随着科学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飞速发展,数字金融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金融模式而成为经济社会的主要金融服务方式,然而,数字金融是一把“双刃剑”,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信用风险。在对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数字金融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和重要特征,梳理了数字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的理论与模型,最后结合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就数字金融信用风险管理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建立信用风险评估体系、健全个人征信体系、实行“沙盒”管理、转变监管模式、强化知识教育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信用风险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网络中心性与区域创新水平——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瑞晶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3-43,共11页
数字金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但数字金融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以及网络中心性的调节效应,并使用我国2011—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 数字金融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但数字金融发展仍存在区域不平衡问题。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以及网络中心性的调节效应,并使用我国2011—2020年省级平衡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有利于提高区域创新水平;(2)数字金融网络中心性对其促进区域创新的效果存在正向调节作用;(3)数字金融网络中心性的调节效应体现出区域差异,处在经纪人板块以及数字金融发展水平更高的地区,网络中心性的正向调节效应更显著,而在资源溢出板块则表现为负向调节效应。研究对于完善数字金融差序发展格局,实现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功能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区域创新 网络中心性 调节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亭秀 王丽媛 《山西农经》 2022年第19期187-189,共3页
目前,中国正处在市场转型重要阶段,为了缓解国际金融领域及政治领域所产生的风险影响,需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滞后严重,使得普惠金融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农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升... 目前,中国正处在市场转型重要阶段,为了缓解国际金融领域及政治领域所产生的风险影响,需要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信息滞后严重,使得普惠金融体系无法得到有效落实,农民的生活质量难以提升,对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会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基于此,文章就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发展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惠金融体系 农村经济模式 市场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网络正则化的高维序列因果关联识别研究
10
作者 张居营 安风楼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5年第1期96-105,共10页
弹性网络正则化方法兼顾了L1正则化与L2正则化的优点,能够解决高维时间序列因果关系分析中共线性、过度拟合与信息冗余等问题,有效发掘高维序列之间的主要关联关系。首先,基于VAR模型与长期格兰杰因果关联网络,阐述高维序列因果关联识... 弹性网络正则化方法兼顾了L1正则化与L2正则化的优点,能够解决高维时间序列因果关系分析中共线性、过度拟合与信息冗余等问题,有效发掘高维序列之间的主要关联关系。首先,基于VAR模型与长期格兰杰因果关联网络,阐述高维序列因果关联识别的方法;其次,讨论了弹性网络正则化如何解决高维序列因果关系建模的弊端,融合L1与L2正则化的主要特点;最后,结合多维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日度波动率序列,探索了弹性网络正则化在高维序列因果关联识别的应用,并与其他正则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弹性网络正则化方法避免了信息冗余与“过度稀疏化”的问题,识别与提炼商品价格波动因果关联网络中的主要影响节点与传导关系,挖掘序列关系网络中的主要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网络 正则化 高维序列 长期格兰杰因果关联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踏迹守卫”——智能防踩踏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杨丰宇 田雨欣 +4 位作者 董怡丹 杨杨 黄华顿 赵聪 李淑颖 《上海轻工业》 2024年第2期162-164,共3页
在社会关注踩踏安全隐患的背景下,为保障人民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这类潜在的意外事故,提出了“踏迹守卫”——智能防踩踏预警系统研究方案。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逐步分析并确定了该方案的研究方向。... 在社会关注踩踏安全隐患的背景下,为保障人民人身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这类潜在的意外事故,提出了“踏迹守卫”——智能防踩踏预警系统研究方案。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及比较研究法逐步分析并确定了该方案的研究方向。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将有利于促进智能防踩踏预警系统发展得更加全面。该系统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实施操作的安全防范技术,能够对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应急方案。该系统的发展及全面推行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为安防产业链提供新的思路,相比之前较为不成熟的系统,该系统更加精准、灵动性更高,更加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科学与工程 智能防踩踏预警 实时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违约冲击下银行干预如何影响供应链融资?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京京 马紫宇 +1 位作者 张瀚文 孙文娜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1,50,共9页
系统评估企业银行债务违约干预对供应链融资以及企业融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对激发中国企业转型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发现银行干预后供应链融资会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 系统评估企业银行债务违约干预对供应链融资以及企业融资政策调整的影响,对激发中国企业转型发展后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值匹配和双重差分法发现银行干预后供应链融资会显著下降,这主要是由于银行干预降低了企业的非效率投资,并使企业现金管理等财务政策更趋于保守。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供应商集中度越高,银行干预对其供应链融资的抑制作用越大,这表示强势的供应商更可能会“落井下石”;并且金融契约制度水平较完善的地区,银行干预对企业供应链融资的抑制作用较大,即契约制度较完善能对银行债权权益进行更好的保护。文章对着力提升供应链融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债务违约 供应链金融 倾向值匹配方法 双重差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角下土地流转借助信托模式融资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苗绘 王金营 李海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01-109,共9页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推进“三农”发展的关键,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加明显。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以传统形式为主,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期限短、规模化效益不明显等弊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作为推进“三农”发展的关键,其重要性和迫切性愈加明显。目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仍以传统形式为主,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存在效率低、成本高、期限短、规模化效益不明显等弊端,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随着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应将金融信托模式引入土地流转,大力推进土地银行信托融资、土地资本化、土地收益质押权贷款等金融安排,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支持及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土地高效流转,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融资 土地流转 信托模式创新 农地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校企深度融合“双元培养、循环驱动”实践育人体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苏跃辉 徐丹 张晶 《中国冶金教育》 2021年第3期82-84,共3页
校企深度融合对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升高校教育质量、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校企合作现有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校企合作的利益机制,并对校企合作实践育人体系进行了重塑,提出了完善配套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利益机制 实践育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