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中国背景下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宾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生相伴,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国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能加快提升数...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关键因素,科技创新与金融发展相生相伴,金融科技已成为中国金融转型与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能加快提升数据资源规模和质量,有效释放数据要素价值。金融科技作为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推手,数字中国与金融科技相互赋能能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和更广阔的金融创新空间,可从信用体系、技术创新、风险控制、监督管理等四个方面构建数字中国背景下金融科技创新路径,努力实现从金融大国向金融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金融科技 金融强国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科技创新、可行能力结构与农户持续增收——基于665份调查问卷的数据检验 被引量:7
2
作者 李胜连 张丽颖 李润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49,共8页
我国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从历史角度看,贫困一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后治贫时期,国家重点在于寻求可持续脱贫的方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 我国精准扶贫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从历史角度看,贫困一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后治贫时期,国家重点在于寻求可持续脱贫的方略。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造了金融科技创新、可行能力结构与农户持续增收之间的理论关系模型。以665份调研问卷为数据基础,利用SEM模型,对所构造的理论模型进行验证与优化。结果显示:农户可行能力结构优化与金融科技创新是后治贫时期可持续脱贫的两个重要考量因素;传统守旧的资产管理观念依然阻碍着农户的持续增收;后治贫时期物质资产的帮扶整体上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已不再显著,相反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注重其社会资产与人力资产的增加才是未来返贫阻断的重要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治贫时期 金融科技创新 可行能力结构 可持续脱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探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宾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55-160,F0003,共7页
为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作用,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文章首先对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结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互联网金融生态的演变发展过程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展开探究,最后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 为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作用,减少互联网金融风险问题,推动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文章首先对区块链技术与金融结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互联网金融生态的演变发展过程并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展开探究,最后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风险防范对策。研究发现,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主要面临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以及网络安全风险等,不利于互联网金融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从顶层设计、技术研发、行业监管、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管理体系、网络安全等角度考虑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借助区块链技术有效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互联网金融 金融生态 风险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及演变测度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超 鲍静海 赵跃钦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33-138,共6页
文章立足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莫兰指数法测度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 文章立足2016—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泰尔指数、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和莫兰指数法测度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研究发现:研究期内,中国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呈逐年递增态势,但四大地区和五大经济带之间存在显著异质性,差异依次来源于地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在空间层面,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水平呈现“东部—中部—西部”及“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趋势,且在大部分地区内处于较低发展水平。由此,应扩大数字供应链金融规模、改善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结构、提升数字供应链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与优化数字供应链金融发展环境,以此赋能数字供应链金融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供应链金融 时空特征 泰尔指数 莫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支付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消费升级——基于省级面板的实证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琳 徐蘅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68-71,共4页
消费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移动支付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边际影响更大。考虑到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 消费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本文基于移动支付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消费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改善居民消费结构并且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边际影响更大。考虑到变量间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正向影响仍然显著。差异性回归结果显示,在互联网普及率以及金融素养更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升级的赋能效果更明显。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数字普惠金融,加大移动智能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改善移动支付的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消费升级 移动支付 城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数字信用机制重构与雄安新区产业发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濛 李胜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09-217,共9页
在国内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雄安新区进行数字信用机制构建是其“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顶层设计的要求。产业不同,信用机制不同,绿色金融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对雄安新区三大产业信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在国内数字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雄安新区进行数字信用机制构建是其“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顶层设计的要求。产业不同,信用机制不同,绿色金融发挥的作用不同,在对雄安新区三大产业信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雄安新区数字信用机制重构的思路,该信用机制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补充,覆盖了政府、企业和个人三大信用主体,依托技术中心、数据中心、信用中心、信用文化传播四大子系统,法律法规、道德约束、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等四重保障体系,按照“信用采集—信息处理—信用评价—信用发布—信用奖惩”全流程运作机制运行;并提出了信用机制重构后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三大产业的发展路径,从对接绿色金融标准培育绿色项目、强化绿色信息披露、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培育绿色金融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信用机制 绿色金融 产业发展 雄安新区 信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用机制重构与绿色金融支持雄安新区产业发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胜连 曹少杰 杨兆廷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26,共8页
产业不同,信用机制不同,绿色金融发挥的作用不同。对雄安新区三次产业分别从其产业布局、现状与信用问题进行剖析,引出在数字货币内测背景下,在绿色金融支持下,雄安新区信用重构势在必行;分别分析了三次产业信用重构的方向、方式及绿色... 产业不同,信用机制不同,绿色金融发挥的作用不同。对雄安新区三次产业分别从其产业布局、现状与信用问题进行剖析,引出在数字货币内测背景下,在绿色金融支持下,雄安新区信用重构势在必行;分别分析了三次产业信用重构的方向、方式及绿色金融的支持路径。最后提出了雄安新区在数字货币推动背景下信用机制重构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即以数字信用机制构建为导向、信用信息采集须更全面、信用评价的结果应采用多元化呈现方式、信用信息须进行充分交换与共享以及信用教育与惩戒机制须双管齐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机制重构 绿色金融 数字货币 雄安新区 产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行金融能力视域下我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效应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胜连 张丽颖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1-78,共8页
在科学界定可行金融能力及其结构组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江西、贵州和陕西三省580份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的增加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对贫困群体的可行金融... 在科学界定可行金融能力及其结构组成的基础上,本文利用江西、贵州和陕西三省580份微观调查数据对我国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效应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的增加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但对贫困群体的可行金融能力、金融素养提升、金融机会利用等方面的影响效果微弱。从异质性分析来看,贫困户个体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可行金融能力越强;掌握技能越多、越健康的贫困群体以及劳动力数量越多的家庭,其可行金融能力反而越弱;越靠近西北地区,可行金融能力和金融素养相对越弱;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金融素养和可行金融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金融能力 小额信贷 扶贫 DID模型 DD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费改税、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可持续竞争力 被引量:5
9
作者 林妍 李桂萍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2,共5页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工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环保费改税、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可持续竞争力三者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工业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显著正相关;环保费改税显著提升工业企业可持续竞争... 文章基于2015—2019年沪深两市A股工业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环保费改税、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可持续竞争力三者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与工业企业可持续竞争力显著正相关;环保费改税显著提升工业企业可持续竞争力,并显著增强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对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作用。但环保费改税会由于企业规模产生异质性影响,具体为环保费改税对规模较大工业企业可持续竞争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且对规模较大企业中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在可持续竞争力关系中起到更显著正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动态能力 可持续竞争力 环保费改税 工业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角下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的演变逻辑 被引量:2
10
作者 熊晓轶 王蒙蒙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6-169,共4页
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改善京津冀地区的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工指数、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考察2016-2019年京津冀地区流通业6大分行业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研... 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发展活力,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改善京津冀地区的流通产业同质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分工指数、专业化指数和区位熵考察2016-2019年京津冀地区流通业6大分行业的产业同质化现象,研究发现:京津冀三地区流通产业的区域分工指数均小于1,流通产业专业化水平相对较低,流通产业内部分工并不明确,产业分工同质化较为显著。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的区域专业化指数在不同子产业上存在明显差异,说明京津冀地区流通业专业同质化现象正在削弱。观测期内,北京市的零售贸易业、天津市的批发业和零售贸易业、河北省的零售贸易业的专业化程度较高,也是“十四五”时期重点引领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发展需关注的流通子产业。为尽快改善京津冀地区流通产业同质化问题,应结合区域内三地发展基础和功能定位,重新定位京津冀地区产业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地区 产业同质化 协同治理 专业化指数 区位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耦合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正其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3-122,共10页
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是京津冀区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 优化创新要素配置是京津冀区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10~2020年京津冀面板数据,构建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分析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及障碍因子。结果显示: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态势,但两系统均存在显著区域差异,表现为北京市优势明显、天津市次之、河北省相对较弱。京津冀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同样呈逐年递增趋势,2020年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分别处于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勉强协调阶段。各省市两系统关键障碍因子存在一定差异性,但也呈现出一定集中性。未来,政府应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数据创新要素潜力,鼓励市场导向化科技创新,推动京津冀地区创新要素配置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互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创新要素配置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 协同创新体系 熵权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12
作者 刘超 赵跃钦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76,共6页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 选取涵盖中国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2007—2021年面板数据,将“贸易—经济”关系研究视角拓展于知识产权贸易,探讨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影响,且经由稳健性检验后该结果依旧成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贸易通过结构效应、规模效应与技术效应,深入作用于经济“双循环”发展。异质性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越深,知识产权贸易对经济“双循环”发展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双循环” 知识产权贸易 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原因及对策研究--以东旭光电为例 被引量:12
13
作者 胡恒松 张宇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29-36,共8页
当前,外有贸易争端,内有疫情防控,民营企业债券大规模违约潮或将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如何应对债券违约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文章以东旭光电债券违约事件为例,从上市民营企业的角... 当前,外有贸易争端,内有疫情防控,民营企业债券大规模违约潮或将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如何应对债券违约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文章以东旭光电债券违约事件为例,从上市民营企业的角度详细剖析债券违约原因,总结债券违约现状,厘清国家应对债券违约的政策脉络。文章认为,民营企业债券违约对策应当于事前完善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健全信息披露和预警机制;事中强化投资者保护、受托代理人等制度;事后合理选择处置方式、建立统一的违约债券转让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旭光电 民营企业 债券违约 违约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信机构如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难题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文娜 苏跃辉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9期84-85,共2页
当前,资金供给者难以获取中小企业信息,是导致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不易获得融资的重要原因,利用征信机构可以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因为征信机构搜集的信息具有来源广、专业性强、准确度高、成本低的特点,通过... 当前,资金供给者难以获取中小企业信息,是导致一些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不易获得融资的重要原因,利用征信机构可以助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因为征信机构搜集的信息具有来源广、专业性强、准确度高、成本低的特点,通过征信机构开发综合判断中小企业的征信指标和征信模型,并借助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信息不对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企业融资 信息不对称 征信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基于流通业发展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孔庆景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18,共4页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流通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流通业发展在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流通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使用我国30个省份2013-2020年间的面板数据,对流通业发展在数字经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实证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流通业 中介效应 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关联性的京津冀城市群空间网络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玉凤 马文秀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2-165,共4页
本文以经济关联性为研究重点,使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测度城市之间的关联强度,并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京津冀城市群的网络联系和空间网络结构,从而探析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动态及空间演化特征。
关键词 经济关联性 空间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法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合作银行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难题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娟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8-110,共3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合作银行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其特点是层次较低、基础薄弱、贷款风险大,因而导致了很多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农村合作银行不断发展壮大。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合作银行主要针对的是中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其特点是层次较低、基础薄弱、贷款风险大,因而导致了很多的不良贷款的产生。因此,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于农村合作银行的贷款风险制定整改的措施,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合作银行 贷款风险 风险管理 优势和不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征信机构对银行信贷的促进作用研究--以近代中国征信所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文娜 刘琦琦 黎睿 《征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8-34,共7页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1932年,当时较大的十几家银行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征信所,为行业合作性质,主要提供银行信贷服务。中国征信所实行会员制,分为基本会员和普通会员,普通会员又分为甲、乙、丙三种。普通会员的种类不同,其年缴纳... 由于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1932年,当时较大的十几家银行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征信所,为行业合作性质,主要提供银行信贷服务。中国征信所实行会员制,分为基本会员和普通会员,普通会员又分为甲、乙、丙三种。普通会员的种类不同,其年缴纳会费和委托案件的数量也有所不同。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征信所在助力当时银行业增加贷款和减少不良贷款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信机构 银行信贷 中国征信所 会员制 美国经济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系统性风险抗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琳 闫佳堃 《财会通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30-35,共6页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利率市场化、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系统性风险抗性三者关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会显著增强企业系统性风险抗性;利率市场化显著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系统...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对利率市场化、会计信息可比性与企业系统性风险抗性三者关联进行实证检验,发现:会计信息可比性的提升会显著增强企业系统性风险抗性;利率市场化显著增强会计信息可比性对企业系统性风险抗性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发现相较于国有企业,利率市场化对非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与系统性风向抗性的正向调节作用更为显著。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从理论层面丰富企业层面系统性风险抗性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成果,并为非国有企业通过提升会计信息可比性提升自身系统性风险抗性提供证据支撑,还能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与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会计信息可比性 系统性风险 风险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第一家公共征信机构——联合征信所的成立及运作
20
作者 孙文娜 胡继成 白泽华 《征信》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63-71,共9页
1945年3月,联合征信所在重庆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公共征信机构,联合征信所在当时受到外部冲击而成立,主要为四联总处提供经济调查、核准贷款服务,为国家行局提供企业调查、保证人调查、专项问题调查等服务。联合征信所能获得各机... 1945年3月,联合征信所在重庆正式成立。作为中国第一家公共征信机构,联合征信所在当时受到外部冲击而成立,主要为四联总处提供经济调查、核准贷款服务,为国家行局提供企业调查、保证人调查、专项问题调查等服务。联合征信所能获得各机构的信息,调查途径包括利用调查员调查,利用商会、同业公会调查,政府机关提供资料,银行提供资料等。联合征信所是非营利性组织,由国家行局提供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征信机构 联合征信所 外部冲击 信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