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与风味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冰涛 范恩帝 +7 位作者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郭亚伟 姜东明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7-16,共10页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大曲中微生物与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HTS)对老白干香型大曲中的微生物测序,同时采... 大曲在中国白酒酿造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决定白酒品质的关键因素,但目前对大曲中微生物与风味成分关系的研究仍然较少。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technology,HTS)对老白干香型大曲中的微生物测序,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检测制曲过程中风味成分的组成和变化,绘制风味成分热图。通过计算微生物与风味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绘制可视化网络图。结果显示,老白干大曲中共发现78个细菌属和54个真菌属,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魏斯氏菌属(Weissella)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优势真菌属为伊萨酵母属(Issatchenkia)和曲霉属(Aspergillus);5-15 d是风味物质高产期,30-120 d是重要酯类物质的合成期;在制曲过程中,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核心微生物群为芽孢杆菌属(Virgibacillus)、unidentified_Cyanobacteria、丝孢酵母属(Trichosporon)、旋孢腔菌属(Cochliobolus)、海洋杆菌属(Oceanobacillus)、假丝酵母属(Candida)。通过对老白干香型白酒制曲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明确了对风味成分贡献较大的菌属,进而达到帮助提高白酒品质、改善大曲标准化生产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白干香型 大曲 微生物多样性 风味成分 核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微生物菌群及其与微量成分的关系 被引量:7
2
作者 马冰涛 范恩帝 +5 位作者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陈叶福 肖冬光 郭学武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33,40,共15页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α、β多样性分析,得到310个细菌属和59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opsis、Issat...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老白干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对得到的有效数据进行α、β多样性分析,得到310个细菌属和59个真菌属,其中优势细菌属为Lactobacillus、Pediococcus和Weissella,优势真菌属为Saccharomycopsis、Issatchenkia、Rhizopus、Trichosporon、Candida和Aspergillus。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并定量酒醅中的微量成分,对检测到的微量成分进行热图绘制。结果表明:0~3 d是微量成分种类增加的一个小高峰;3~14 d微量成分种类变化较小,大部分微量成分含量增加;14~21 d大量酯类物质合成;21~30 d微量成分增速逐渐减小。通过计算微生物与微量成分之间和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得到对微量成分具有一定贡献老白干酒酿造核心微生物群为:Lactobacillus、Bacillus、Fusarium、Staphylococcus和Thelebol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白干香型 酒醅 微生物多样性 微量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条件下合成短链脂肪酸酯霉菌角质酶的筛选与催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良才 梁梦帆 +5 位作者 杜荣菲 郑佳 肖冬婷 张煜行 彭志云 张翠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短链脂肪酸酯是白酒重要风味物质,挖掘适用于白酒酿造体系的酯化酶对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7个霉菌角质酶,研究了其在单一酸和混酸条件下水相中催化合成风味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角质... 短链脂肪酸酯是白酒重要风味物质,挖掘适用于白酒酿造体系的酯化酶对提升白酒品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了7个霉菌角质酶,研究了其在单一酸和混酸条件下水相中催化合成风味酯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角质酶AFLACUT-2在水相条件下具有较好的短链脂肪酸酯合成能力,其在30℃、pH 4的条件下酶活力最高。进一步酶学特性分析显示,当反应温度升到40℃时,该酶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活力不变,而合成丁酸乙酯活力显著下降。角质酶AFLACUT-2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最佳反应时间为18 h,比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缩短了25%。此外,酸醇比例的提高有助于短链脂肪酸酯的合成,但过高的酸浓度会抑制酶活力,AFLACUT-2对已酸的耐受性优于丁酸。这些结果不仅拓宽了对白酒风味酯合成机制的认识,也为利用酯化生香技术定向调控基酒风味提供了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短链脂肪酸酯 角质酶 水相催化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性设计提高角质酶水相催化合成风味酯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良才 肖冬婷 +3 位作者 袁宇轩 方超 张煜行 张翠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61-168,共8页
为了提高角质酶AFLACUT-2的热稳定性,基于蛋白质折叠自由能变化(ΔΔG)进行预测、筛选,并对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突变体Q163M在不影响酶活性的基础上,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在40℃条件下孵育168h时剩余酶活力可以保持在86.... 为了提高角质酶AFLACUT-2的热稳定性,基于蛋白质折叠自由能变化(ΔΔG)进行预测、筛选,并对突变体的酶学性质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突变体Q163M在不影响酶活性的基础上,其热稳定性明显提高,在40℃条件下孵育168h时剩余酶活力可以保持在86.09%,较野生型高;在60℃条件下,突变体Q163M的半衰期是野生型的1.68倍。另外,相比于野生型,突变体Q163M对偏酸性环境也具有更好的耐受性。通过分子间作用力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初步阐明突变体Q163M热稳定性提高的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理性改造角质酶热稳定性,提高其在高温条件下水相合成风味酯的能力提供依据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角质酶 热稳定性 水相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白酒中微量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5
5
作者 郭学武 范恩帝 +5 位作者 马冰涛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陈叶福 肖冬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67-276,共10页
中国白酒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与传统,其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深入挖掘并阐明各种白酒品质与风格的差异是白酒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白酒的品质与风格主要由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决定,其在白酒中非常丰富,包括有机酸、酯类、醇类、醛类、吡... 中国白酒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与传统,其品种繁多、风格各异,深入挖掘并阐明各种白酒品质与风格的差异是白酒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白酒的品质与风格主要由白酒中的微量成分决定,其在白酒中非常丰富,包括有机酸、酯类、醇类、醛类、吡嗪、萜烯、核苷、脂肽等多种物质,其中不乏对白酒风味和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但同时也需要正视白酒中有益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低和有害物质存在等问题。可以通过利用功能微生物和强化大曲等多种方法针对性提高白酒中有益微量成分含量,提升白酒品质。本文对中国白酒中微量成分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中国白酒中主要微量成分物质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白酒微量成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白酒微量成分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 微量成分 吡嗪 萜烯 功能微生物 强化大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固态发酵白酒中功能细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郭学武 范恩帝 +5 位作者 马冰涛 李泽霞 张煜行 张志民 陈叶福 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80-286,共7页
细菌是白酒酿造3大类微生物之一,其在白酒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和梭菌等,它们能产生酯类、有机酸、吡嗪、萜烯等微量成分,从而影响白酒的风味与品质。基于细菌在白酒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 细菌是白酒酿造3大类微生物之一,其在白酒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芽孢杆菌、乳酸菌、放线菌和梭菌等,它们能产生酯类、有机酸、吡嗪、萜烯等微量成分,从而影响白酒的风味与品质。基于细菌在白酒中的重要功能以及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和分析检测技术的进步,近年来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白酒功能细菌的研究进展,介绍了酿酒各个环节中主要功能细菌及其在白酒中的作用,旨在为白酒功能细菌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白酒生产 功能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曲霉脂肪酶tabI酶学性质及乳酸乙酯合成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小敏 谢翔云 +2 位作者 林良才 张煜行 肖冬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5,共7页
乳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该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得到了在黑曲霉H7中基因转录水平较高且功能未知的新型脂肪酶基因tabI,并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对其进行酶学性质解析可知,脂肪酶tabI在40℃、pH 8.0时表现出最高酶活... 乳酸乙酯是白酒的重要风味物质。该研究通过转录组分析得到了在黑曲霉H7中基因转录水平较高且功能未知的新型脂肪酶基因tabI,并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对其进行酶学性质解析可知,脂肪酶tabI在40℃、pH 8.0时表现出最高酶活力,以对硝基苯酚乙酸酯为底物测得该酶的K_(m)值为0.85 mmol/L,V_(max)值为63.75 mmol/(mL·h)。对脂肪酶tabI合成乳酸乙酯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反应12 h乳酸乙酯的合成量达210.24 mg/L,表明该酶具有合成乳酸乙酯的能力,此结果为乳酸乙酯脂肪酶的开发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脂肪酶 转录组分析 酶活力 乳酸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排净原酒中常见金属离子及其酿造迁移规律
8
作者 赵跃峰 王新磊 +6 位作者 侯敏 樊倩 郑福平 黄明泉 李贺贺 张福艳 张煜行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0,共7页
为研究三排净原酒中常见金属离子及其酿造迁移规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基体匹配、直接进样法研究传统工艺和机械化工艺生产的三排净原酒;并结合湿法消解分析传统工艺原酒酿造过程物料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常见金... 为研究三排净原酒中常见金属离子及其酿造迁移规律,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结合基体匹配、直接进样法研究传统工艺和机械化工艺生产的三排净原酒;并结合湿法消解分析传统工艺原酒酿造过程物料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常见金属离子在机械化工艺原酒中含量最低,离子总含量约为传统工艺原酒的7.95%~20.24%;传统工艺原酒中,普通酒及压排酒中金属离子总含量高于中段酒。蒸馏过程中,从酒醅转移到原酒中的金属离子含量极少,迁移率为0.0070%~0.0078%,金属离子因其非挥发性绝大部分留存在糟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三排净原酒 传统工艺 机械化工艺 酿造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