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中炎性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与血流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兆玮 苗菲菲 +1 位作者 张红 牟娜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7-481,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血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TEX)炎性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在细菌性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中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哈励逊国际... 目的研究分析血中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内毒素(TEX)炎性指标水平、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在细菌性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中差异及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0月入住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重症医学科98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菌种[革兰阴性杆菌组(66例)、革兰阳性球菌组(32例)]、不同严重程度[脓毒症亚组(77例)、脓毒症休克组(21例)]和不同转归[存活组(81例)、死亡组(17例)]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24 h内炎性指标(PCT、CRP、TEX)水平和APACHE Ⅱ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在革兰阳性球菌组TEX与APACHE Ⅱ无相关性(P=0.28),革兰阴性杆菌组各炎性指标与APACHE Ⅱ均有相关性;脓毒症休克组和死亡组的各炎性指标和APACHE Ⅱ均高于脓毒症亚组和存活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CRP、TEX对细菌性血流感染致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内毒素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 脓毒血症 预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孙巨勇 牟娜 +2 位作者 牟佳 张长庚 王冬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NLR)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LR)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 目的:探讨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NLR)比例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LR)变化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本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80例,记录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数(ANC)、血小板数目(PC)、肾小球滤过率(GFR)、血钙、白蛋白、β2微球蛋白等。结果:ROC曲线分析预测预后的NLR最佳阈值为2.78(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43.1%),PLR最佳阈值为155.58(敏感性为67.7%,特异性为36.9%)。依据不同NLR和PLR值将所有患者进行分组,高NLR和PLR患者白蛋白水平较低,临床分期较高。高NLR患者以男性为主,血红蛋白、GFR值、白蛋白水平较低,白细胞数目和β2微球蛋白水平较高。高PLR患者白蛋白水平较低,临床分期较高。多因素分析显示,β2微球蛋白水平和NLR是影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因素(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高N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37个月(95%CI:21.80-52.19),低N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66个月(95%CI:53.19-78.80)。在高PLR患者中,生存期中位数为45个月(95%CI:0.00-91.18),低PLR患者生存期中位数为62个月(95%CI:45.67-78.33)。结论:高NLR值(>2.78)与MM患者预后差相关,可作为MM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白细胞/淋巴细胞比例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项技术联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谢春艳 牟娜 +1 位作者 多亚莉 杜红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51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显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5项检测技术单用和联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 DS)的诊断意义。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细胞... 目的:初步探讨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显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5项检测技术单用和联检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 DS)的诊断意义。方法: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经细胞学、遗传学等检测,并根据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的标准确诊为M DS的患者105例,分析使用2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3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4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和5种检测技术(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染色体+流式细胞术)的MDS诊断符合率,评估预后情况。结果:在105例已确诊的MDS患者中,2种检测技术诊断符合率为70.48%,而3和4种检测技术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1%、84.76%,5种检测技术联合使用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3.33%,均高于两种检测技术(P<0.05)。结论:5种检测技术各有长短,联合应用能互相补充,提高M DS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外周血涂片 骨髓涂片 骨髓活检 染色体分析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羟基脲治疗5年后合并皮肤鳞癌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冬梅 姚新杰 +1 位作者 张清泉 胡景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115-4115,共1页
患者,女,66岁,主因确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5年,皮肤色素沉着1年,加重4个月,于2012—8~6入院。5年前,患者出现左上腹胀满,进食后加重,在我院查体脾大平脐,质硬,无压痛,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皮肤鳞癌 羟基脲 治疗 皮肤色素沉着 上腹胀满 进食后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肺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芳 张旭刚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4期1267-1268,共2页
目的研究ICU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4—2006年于本院ICU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13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75.... 目的研究ICU肺部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2004—2006年于本院ICU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的13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铜绿假单胞菌较敏感的药物主要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75.2%)、亚胺培南(71.4%)、头孢吡肟(70.7%)、头孢哌酮/舒巴坦(69.9%),耐药的药物主要有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00.0%)、头孢噻肟(93.2%)、复方新诺明(91.0%)。结论本院ICU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形势严峻,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控制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 铜绿 药物敏感试验 IC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C-MYC和BCL-6基因异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6
作者 柴成国 张建军 +2 位作者 李宁 曹雷 张双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9-93,共5页
目的:研究P53.C Bbl YC和BCL-6基因异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测P53.C-MYC... 目的:研究P53.C Bbl YC和BCL-6基因异常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采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检测P53.C-MYC和BCL-6基因。分析其与临床资料、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27例(33.75%)患者存在P53基因缺失,24例(30.00%)患者存在C-VIYC基因的扩增和重排,46例(57.50%)患者存在BCL-6基因的重排。P53缺失、C-MYC重排和扩增及BCL-6重排与患者的临床分期、疗效和预后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存在P53、C-MYC和BCL-6基因异常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53 C-MYC BCL-6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