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脑卒中肺部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性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春红 赵惠荣 郭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72-674,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卒中肺部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9月某院干部病房年龄≥60岁的38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对医院感...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脑卒中肺部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9月某院干部病房年龄≥60岁的38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对医院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发生肺部医院感染54例,送检116份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80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61株(76.25%),革兰阳性(G+)球菌7株(8.75%),真菌12株(15.00%),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白假丝酵母菌、大肠埃希菌。G-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敏感率100%;G+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率100%;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常用的抗真菌药敏感率100%。结论老年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多重耐药菌株比例高,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急性脑卒中 医院感染 肺部感染 病原体 抗菌药物 微生物 抗感染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被引量:9
2
作者 赵惠荣 王秀艳 +2 位作者 郑秀芬 刘春红 郭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538-540,共3页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某院干部病房住院、年龄≥60岁的82例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例老年痴呆患者... 目的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某院干部病房住院、年龄≥60岁的82例老年痴呆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2例老年痴呆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15%。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15例,53.57%),其次为泌尿道(6例,21.4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期卧床、住院时间长、吞咽障碍、保留导尿管、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合并肿瘤和低蛋白血症是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40株,62.50%)为主,居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2株,18.75%)、大肠埃希菌(10株,15.63%)和铜绿假单胞菌(8株,12.50%)。结论了解老年痴呆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常见病原菌,有助于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和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医院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胆固醇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剑利 吴寿岭 +2 位作者 赵惠荣 刘春红 侯金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探讨基线总胆固醇(TC)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 目的:探讨基线总胆固醇(TC)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510例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7.0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8757例糖尿病者作为观察队列,随访1~53(46.97±6.49)个月。结果: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与TC<4.16mmol/L组比较,4.68mmol/L≤TC<5.20mmol/L组、≥5.20mmol/L组人群心脑血管事件发病风险分别增加0.45倍和0.59倍;校正传统因素后,4.68mmol/L≤TC<5.20mmol/L组、≥5.20mmol/L组人群的RR值分别为1.48(P<0.05)和1.66(P<0.01)。结论:基线TC增高,糖尿病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病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总胆固醇 心脑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医院感染的经济学损失 被引量:5
4
作者 郑秀芬 许亚茹 +4 位作者 赵惠荣 邓红亮 王岩 于垚 李静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对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普通儿科病房1 03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儿50例(病例组),按1∶1... 目的研究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并发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以及对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普通儿科病房1 03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儿50例(病例组),按1∶1的比例选取5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各项费用及患儿家属满意度调查情况。结果病例组住院总费用(P25~P75:3 095.54~4 779.48元)明显高于对照组(P25~P75:1 744.14~2 382.07元)(Z=5.89,P<0.01)。病例组药费、检验费、诊断治疗费、护理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住院天数(P25~P75:9~15 d)显著长于对照组(P25~P75:6~8 d)(Z=5.79,P<0.01)。病例组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Z=8.22,P<0.01)。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发生医院感染后,增加了住院费用,延长了住院时间;同时,造成患儿家属满意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呼吸道感染 医院感染 医疗费用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小洁 郭菊秋 +1 位作者 许绍忠 张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38-2440,共3页
目的应用丹红注射液及通心络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住院阶段2周,对照组基础用药,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第二阶段对照组基础用药,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连续6月。在治疗前、后行同型半胱氨... 目的应用丹红注射液及通心络胶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观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住院阶段2周,对照组基础用药,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第二阶段对照组基础用药,治疗组服用通心络胶囊连续6月。在治疗前、后行同型半胱氨酸(Hcy)、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MMSE)评分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Hcy下降,MMSE评分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Hcy及MMSE评分均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MSE评分变化更明显。2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流速加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流速减缓,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流速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CA、BA变化最明显。结论丹红联合通心络可减低AD患者Hcy,提高MMSE评分,提升脑血流速,改善A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通心络胶囊 阿尔茨海默病 同型半胱氨酸 简明精神状态评定量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梗死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郑秀芬 赵惠荣 +4 位作者 许亚茹 元小冬 王岩 王秀艳 邓红亮 《中国卒中杂志》 2014年第7期587-590,共4页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明确引起经济损失的各项费用来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老年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选择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和无医院感...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明确引起经济损失的各项费用来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调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老年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5例,选择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和无医院感染患者,根据配对条件配成35对,包括病例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组)和对照组(未发生医院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各项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病例组医疗费用中位数14 193元,对照组11 913元,两组差异有显著(Z=-5.159,P<0.001);住院费用中,支出费用最多是药品费用,病例组药品费用中位数8801元,对照组6642元(Z=-5.143,P<0.001);病例组较对照组住院日延长,差异有显著性(Z=-5.179,P<0.001)。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增加了直接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建立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小洁 郭菊秋 +2 位作者 许绍忠 张寒 刘振春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8名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并加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8名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并加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入选病例治疗前首次TCD检查无侧支循环开放。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均有开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IHS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4 d时治疗组侧支循环和NIHSS评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开放,降低NIHSS评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TC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调查 被引量:22
8
作者 赵惠荣 郑秀芬 +2 位作者 王秀艳 刘春红 郭晶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434-435,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干部病房102例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7例,... 目的探讨老年住院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干部病房102例留置导尿管老年患者(年龄≥60岁)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2例留置导尿管的老年患者,发生尿路感染27例,感染率为26.4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留置导尿管时间≥14 d、使用抗菌药物是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均P<0.05);共检出病原体68株,以大肠埃希菌为主(22株,32.35%),其次为肠球菌属(11株,16.18%)、白假丝酵母菌(6株,8.83%)等。结论老年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应注意避免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导尿管 尿路感染 泌尿道感染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及因素的改善情况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星 杨春伟 +3 位作者 梁洁 李晓庆 刘秀荣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3378-3382,共5页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功能社区高血压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开滦集团井下在职高血压职工自2009年4月开始进行综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免费降压药物发放及工会参与,分析综合干预后高血压职工心血管健康行为〔吸烟情况、体质指数(BMI)、体育锻炼及健康饮食〕和因素〔总胆固醇(TC)、血压及空腹血糖(FBG)〕的改善情况。结果 (1)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中的吸烟、饮食、血压、FBG及TC均得到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干预后研究人群平均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数由(2.06±1.09)个增至(2.37±1.05)个,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8,P<0.01);(3)综合干预后心血管平均健康评分由(6.85±1.90)分增至(7.52±1.92)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3,P<0.01)。结论在工作场所对高血压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可有效改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功能社区 综合干预 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 慢病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及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李秋云 王彩宁 +1 位作者 史丽萍 郭智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716-2719,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31例T2DM患者(糖尿病组)、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前期组)及20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释放试验、血脂谱测定,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及其前期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对31例T2DM患者(糖尿病组)、2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糖尿病前期组)及20例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胰岛功能释放试验、血脂谱测定,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测定空腹C肽及脂代谢指标等。结果 (1)糖尿病组患者的BMI、WHR、空腹C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三酰甘油(TG)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EISI)、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较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前期组显著降低(P<0.05)。糖尿病前期组患者的BMI、WHR、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HOMA-IR与BMI、WHR、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总胆固醇(TC)、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呈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前期人群无明显的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衰竭。T2DM及糖尿病前期患者脂代谢紊乱以高TG血症为主要特征;高TG血症反映了糖尿病患者的IR程度。BMI可作为糖尿病及前期患者胰岛功能变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前期 胰岛素抵抗 脂代谢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健 周瑞臣 +2 位作者 刘景旺 周蕊 郭庆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0-853,共4页
目的探讨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疑似冠心病患者接受多螺旋CT造影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脂肪体积。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有斑块患者及无斑块患者,并进一步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混合... 目的探讨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体积、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疑似冠心病患者接受多螺旋CT造影检查,测量相应心外膜脂肪体积。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有斑块患者及无斑块患者,并进一步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钙化斑块、混合斑块、非钙化斑块。以心外膜脂肪体积>85ml为暴露组,分析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 14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有冠状动脉斑块者63例,钙化斑块者15例,非钙化斑块20例,混合斑块28例;无冠状动脉斑块者78例。有冠状动脉斑块者的心外膜脂肪组织体积大于无冠状动脉斑块者(103.23±76.03vs 74.07±42.47,P=0.027);暴露组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性大于非暴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外膜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组织 体积 动脉粥样硬化 体层摄影术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线血尿酸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0
12
作者 张艳敏 常延河 +7 位作者 蒋晓忠 吴寿岭 张杰 段和力 朱国玲 张海玲 王谦 张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 目的:探讨基线血尿酸(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以及全因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中空腹血糖≥7.0 mmol/L或〈7.0 mmol/L但已确诊为糖尿病,正在使用降糖药物的人群(8 30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访1~53(47.38±5.12)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新发心脑血管事件情况。按基线SUA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非高尿酸组,分析基线SUA水平对糖尿病人群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结果:(1)高尿酸血症组患者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全因死亡发生率较非高尿酸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TC、TG、HDL-C、SBP、DBP、BMI及吸烟史后,基线水平高尿酸血症组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的风险分别是非高尿酸组的2.46倍(95%CI:1.40~4.33,P〈0.05)和1.72倍(95%CI:1.19~2.50,P〈0.05)。结论 :基线SUA水平可预测糖尿病人群发生心脑血管死亡事件及全因死亡事件;SUA水平较高者发生上述事件的危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脑血管事件 血尿酸 队列研究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继华 崔永鹏 +2 位作者 刘宝军 裴斐 杨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36-1338,共3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9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58例自发性SAH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构成,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继发癫痫发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2年9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收治的158例自发性SAH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构成,年龄,体质指数,吸烟、饮酒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发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Fisher评分和Hunt-Hess评分(HHS)。并将可能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58例自发性SAH患者中23例继发癫痫发作,发生率为14.6%(23/158)。经单因素分析,其中癫痫组饮酒率及脑梗死、GCS 3~8分、Fisher评分3~4分的发生率与非癫痫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isher评分3~4分〔OR=1.778,95%CI(1.069,2.678),P=0.046〕、脑梗死〔OR=3.124,95%CI(1.221,7.184),P=0.012〕进入回归方程。结论较高的Fisher评分和脑梗死史是自发性SAH继发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对于Fisher评分较高和(或)有脑梗死史的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癫痫治疗可能会更好地预防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癫痫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外膜脂肪密度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健 郭庆乐 +5 位作者 赵静 刘景旺 周瑞臣 高玉龙 崔刘福 乔建民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探讨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41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螺旋CT造影检查,精确测量相应心外膜脂肪密度。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及非斑块组,并进一步将斑块组分为3个亚组,即钙化斑块组... 目的:探讨CT测量心外膜脂肪组织的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417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多螺旋CT造影检查,精确测量相应心外膜脂肪密度。根据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及非斑块组,并进一步将斑块组分为3个亚组,即钙化斑块组、混合斑块组、非钙化斑块组,并按照不同性别和年龄分组,比较斑块侧与非斑块侧心外膜脂肪密度。结果:1417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斑块组189例,其中钙化斑块者42例,非钙化斑块59例,混合斑块83例;无斑块者228例。2斑块侧心外膜脂肪密度(以CT值比较)高于非斑块侧,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40.84±37.28 vs.23.81±30.81,P=0.000),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斑块侧心外膜脂肪密度均高于非斑块侧(男,t=8.78,P=0.000;女,t=5.941,P=0.000);按年龄分层后,心外膜脂肪密度在45岁组以下(t=7.012,P=0.000)、45~〈55岁组(t=3.459,P=0.002)、55~〈65岁组(t=5.416,P=0.000)、65岁以上组(t=7.750,P=0.000)均为斑块组大于非斑块组,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斑块侧与非斑块侧心外膜脂肪密度均以非钙化斑块组的值最高,钙化斑块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性质各斑块组内斑块侧心外膜脂肪密度均大于非斑块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外膜脂肪密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存在密切关系,与斑块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尿酸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艳敏 蒋晓忠 +7 位作者 常延河 张杰 段和力 张萌 佟博 张海玲 王珊 吴寿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酸(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此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象来自2006-2007年河北唐山开滦集团公司员工健康体检数据库,选取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9489人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纳入最终统计分析的有效数据为2802例(男2344例,女458例),年龄22~88岁。hsCRP和SUA作为发生NAFLD的预测指标,按2006-2007年的hsCRP和SUA水平分为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高hsCRP及SUA组,比较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2008-2009年进行第二次体检时NAFLD的发病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风险。结果:(1)2年间观察队列2802例中有813例发生NAFLD,发生NAFLD的比例为29.0%。(2)2年后对照组、高hsCRP组、高SUA组和高hsCRP及SUA组NAFLD的发病率分别为24.8%,32.6%,39.5%和42.2%。(3)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基线年龄、性别、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BMI后,三组发生NAFLD的风险分别是对照组的1.32、1.64和1.65倍。结论:基线hsCRP及S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hsCRP或SUA水平较高者发生NAFLD的风险增加,二者共同作用发生NAFLD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高敏C反应蛋白 血尿酸 2型糖尿病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6
作者 邓红亮 元小冬 +1 位作者 申健 史宪全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526-529,543,共5页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其远期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经颈动脉超声判定为不稳定性斑块。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否发现微栓子,分为微栓子组(20例)和无微栓子组(100例)...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进行预测,分析其远期风险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缺血性卒中患者120例,经颈动脉超声判定为不稳定性斑块。根据经颅多普勒超声是否发现微栓子,分为微栓子组(20例)和无微栓子组(100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史以及住院期间的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纤维蛋白原浓度等临床资料。行头部MRI确定基线缺血病灶的个数。对入选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调查是否再次发生脑梗死,并复查头部MRI。结果①随访中确定微栓子组患者10例(50%)、无微栓子组5例(5%)出现脑梗死,微栓子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于无微栓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复查头部MRI,微栓子组患者脑梗死灶的数量大于无微栓子组,微脑梗死灶增加的数量大于无微栓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年龄、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及斑块个数是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通过监测微栓子对不稳定性斑块的危险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年龄、体质量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及多个斑块是影响不稳定性斑块危险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颈动脉狭窄 危险性评估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和分子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元小冬 王淑娟 +2 位作者 许亚茹 李静 李宏芬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24,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六个具有代表性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系列指标的影响,探讨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血... 目的:通过分析多种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Bβ链-854G/A、-455G/A、-249C/T、-148C/T、448G/A和Bcl-1G/A六个具有代表性位点基因多态性的关系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系列指标的影响,探讨白介素等细胞因子与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基因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1 391人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生化及血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IL-8、IL-10,同时测定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指标,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进行六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FgBβ-854位点各基因型人群间IL-6、FM-PV/Amax及Fg浓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cl-1各基因型人群间IL-8有差异性(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IL-6和IL-8为因变量时筛选出Bβ-854、-249、Bcl-1、Fg浓度(P<0.05);以IL-10和TNFα-为因变量时则筛选出Bβ448、Bcl-1、FM-PV/Amax(P<0.05);以FMPV/Amax为因变量,依次筛选出Bβ448AA、Bβ-854GA、Fg浓度、IL-10、TNFα-(P<0.05)。结论:血浆Fg浓度和分子聚合功能的基因调控和表达与多种因素和多部位基因位点可能有关,其中血浆Fg浓度与IL-6、IL-8等因子和FgBβ-854、-249及Bcl-1等基因位点可能有关,而Fg分子聚合活性则与TNFα-、IL-10等细胞因子和FgBβ448、Bcl-1等基因位点可能相关联,同时血浆Fg浓度与其分子聚合活性的表达可能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多位点基因多态性 细胞因子 基因调控 分子聚合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娜 祁秀峰 +3 位作者 徐燕 刘扬 高旭光 刘献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癫痫发作125例,非癫痫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14例。结果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46.4%),其次为病因不详(29.6%)。125例癫痫发作患者中,部... 目的探讨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癫痫发作125例,非癫痫发作误诊为癫痫发作14例。结果主要病因为脑血管病(46.4%),其次为病因不详(29.6%)。125例癫痫发作患者中,部分性发作86例(68.8%),全面性发作39例(31.2%);53例行常规脑电图检查,12例(22.6%)出现非特异性异常,1例(1.9%)出现癫痫样电发放;43例行长程视频脑电图检查,38例(88.4%)出现癫痫样电发放。14例非癫痫发作均误诊为癫痫发作。结论脑血管病是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的病因,部分性发作为老年患者癫痫发作最常见的发作形式。Todd麻痹和非抽搐性癫痫持续状态为癫痫发作的特殊形式,极易误诊。代谢障碍性疾病、晕厥、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的非癫痫发作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脑电描记术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脑血管障碍 误诊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和FgBβ-1420G/A、-993C/T、1689T/G、BsmAIG/C、I6I/D、345C/T、HinfIA/C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浓度及分子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元小冬 徐建辉 +1 位作者 张楠楠 王淑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分析白介素(IL)等细胞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g)Bβ链-1420G/A、-993C/T、1689T/G、BsmAIG/C、I6I/D、345C/T、HinfIA/C 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关系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系列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 目的:分析白介素(IL)等细胞因子与纤维蛋白原(Fg)Bβ链-1420G/A、-993C/T、1689T/G、BsmAIG/C、I6I/D、345C/T、HinfIA/C 7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关系及其对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系列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开滦集团离退休职工864人进行体检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生化及血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IL-6、IL-8、IL-10,同时测定血浆Fg浓度和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反应速率(FMPV)、最大光密度(Amax)、FMPV/Amax等反映Fg分子聚合功能指标,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联反应(AS-PCR)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及直接基因测序分析检测上述7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FgBβHinfI为AC+CC型人群TNF-α水平高于AA人群(P<0.05),其他细胞因子在各位点野生基因型与变异基因型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以FMPV/Amax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依次筛选出年龄、HDL、UA、hsCRP、口服阿司匹林,标准回归系数(β)为-0.089、-0.094、-0.098、0.091、-0.081(P<0.05);以IL-6为因变量则筛选出IL-8、性别、糖尿病史、TNF-α及HinfI基因型,β分别为0.277、-0.136、0.134、0.125、-0.088(P<0.05);以TNF-α为因变量,则筛选出IL-10、IL-6、BsmAI、UA、1689位点,β分别为0.157、0.127、0.202、0.089、-0.130(P<0.05)。结论:白介素、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与FgBβ链基因多态性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它们可以通过影响FgBβ链某些位点的白介素反应元件而具有潜在的调节人类血浆Fg浓度和分子活性表达水平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 肿瘤坏死因子 纤维蛋白原 Bβ链 基因多态性 分子聚合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云涛 邢爱君 +2 位作者 关凤焕 黄宇玲 郑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27例,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10mg)、B组(阿托伐他汀20mg),药物连续服用3d以上。比较术后3组患者24、48、72...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27例,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10mg)、B组(阿托伐他汀20mg),药物连续服用3d以上。比较术后3组患者24、48、72h血肌酐(Scr)变化和CIN发生率。结果:(1)术后CIN的总发生率为11.02%,对照组6.67%(1例),A组13.60%(3例),B组11.10%(10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组患者Scr水平在48、72h升高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CIN的作用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