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芪苈强心胶囊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被引量:32
1
作者 王志军 曹佳佳 +5 位作者 刁增利 黄宇玲 李素新 张放 张志强 陈旭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黄芪、附子、人参、红花、泽泻、丹参、葶苈子、五加皮、陈皮、玉竹、桂枝)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48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给予ACEI/ARB...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黄芪、附子、人参、红花、泽泻、丹参、葶苈子、五加皮、陈皮、玉竹、桂枝)对于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48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给予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安体舒通+阿托伐他汀+地高辛药物治疗,后者加服芪苈强心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分级、心率、24 h尿量及6 min最大步行距离等指标变化。复查心脏彩超各项指标,检测hsCRP及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变化,复查心电图观察PR间期及QT间期。结果经3个月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有效率分别为78.4%和90.5%(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6 min步行距离,24 h尿量,NT-pro BNP,hs-CRP水平,心脏彩超LVED和LVEF,心电图PR间期等指标比较,后者改善显著(P<0.05);而心率和心电图QT间期两组未见显著差别(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进一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性格类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的关系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建芝 苏永臣 +7 位作者 薄海美 李素新 赵丽娜 黄宇玲 王晓春 张志强 张放 王志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2331-2333,共3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性格类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的关系,观察患者性格类型与随访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3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应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进行性...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性格类型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的关系,观察患者性格类型与随访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将入选的33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心绞痛组、心肌梗死组,应用"A型行为类型量表"进行性格类型的测查,检测血浆hs-CRP、P选择素水平。随访1年,观察不同性格类型的患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1)3组患者的hs-CRP和P选择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绞痛组均较对照组高,心肌梗死组均较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照组A型性格者14例(25.5%)、心绞痛组80例(52.3%)、心肌梗死组82例(64.1%),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心绞痛组较对照组A型性格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较心绞痛组和对照组都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3组患者hs-CRP和P选择素水平组内比较,A型均较B型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分析:嘱患者出院后规律服药,定期复查,随访1年,336例患者中病情稳定的患者263例(78.3%),发生MACE者73例(21.7%),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4例(16.1%),急性心肌梗死(AMI)9例(2.7%),脑卒中7例(2.1%),死亡3例(0.9%)。对患者性格类型与随访1年发生MACE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A型性格患者发生MACE 49例(27.8%),高于B型性格患者25例(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较严重的CHD患者hs-CRP、P选择素水平均较高,且A型性格的患病率也明显升高。另外,无论哪种程度的CHD患者中A型性格患者hs-CRP和P选择素均显著高于B型性格的患者。A型性格患者1年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B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性格类型 C反应蛋白质 P选择素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 被引量:118
3
作者 王志军 周建芝 吴寿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方法选择开滦集团退休职工健康体检者26 074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3658例和无糖尿病组22 416例。分析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随访5年,记录...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方法选择开滦集团退休职工健康体检者26 074例,根据诊断分为糖尿病组3658例和无糖尿病组22 416例。分析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随访5年,记录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脑卒中及心血管死亡等事件的发生,无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累计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无糖尿病组(70.5%vs 60.2%,P<0.01)。吸烟、打鼾、肥胖、高TG血症、高LDL-C血症为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5年,老年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患者(6.4%vs 4.6%,P<0.05)。老年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累计发病率为40.1%。肥胖、高LDL-C血症是老年糖尿病患者随访5年发生高血压的2个主要危险因素(P<0.01)。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病率显著增加,常合并心肌梗死、脑卒中、肾脏功能不全等靶器官损害,更容易发生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糖尿病 心肌梗死 卒中 肾功能不全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志军 周建芝 +4 位作者 张放 张志强 李海涛 葛庆峰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17-2320,共4页
目的分析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评价正常高值血压对T2DM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3 481例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 目的分析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评价正常高值血压对T2DM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3 481例血压正常的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随访5年,比较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新发高血压的累计发病率,并分析T2DM合并正常高值血压发生高血压的影响因素。应用Excel数据库建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血压组943例(27.1%),正常高值血压组2 538例(72.9%)。正常高值血压组男性多于正常血压组,打鼾率、吸烟率高于正常血压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体质指数(BMI)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两组其余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打鼾、吸烟及高水平的TG、LDL-C、BMI与正常高值血压有关(OR=1.622、1.304、1.428、1.085、1.341、1.092,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肾功能不全发生率为38.3%,高于正常血压组的33.8%(χ2=6.761,P=0.009)。随访5年后,剔除死亡患者,正常高值血压组实际随访2 471例,正常血压组实际随访899例;正常高值血压组高血压累计发病率为35.8%(885/2 471),低于正常血压组的22.0%(198/899)(χ2=57.486,P<0.05)。男性、女性正常高值血压患者高血压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6.7%和31.5%,超重和非超重患者高血压累计发病率分别为39.4%和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70、17.255,P<0.05)。结论男性、打鼾、吸烟及高水平的TG、LDL-C、BMI是T2DM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的危险因素。正常高值血压是促进T2D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T2DM合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5年高血压累计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男性和超重为T2DM合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应进一步强化对T2DM合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防治,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高血压 危险因素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变化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云 杨鹏 +7 位作者 吴寿岭 梁洁 刘楠 王砚飞 任琦 武英 赵丹丹 冯福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探讨服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1年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变化与血糖水平变化间的关系。方法:3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119例)、螺内酯组(126例)和卡托普利组(123例),服用不同药物1年后分析RAAS活性变化与... 目的:探讨服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1年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变化与血糖水平变化间的关系。方法:3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氢氯噻嗪组(119例)、螺内酯组(126例)和卡托普利组(123例),服用不同药物1年后分析RAAS活性变化与血糖水平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服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1年后,基线血糖水平(B=-0.200,P<0.001)、服药后肾素活性变化幅度(B=0.144,P=0.020)、血管紧张素Ⅱ变化幅度(B=0.004,P=0.039)与服药后血糖变化幅度相关。结论:服用不同抗高血压药物1年后,RAAS活性下降幅度与血糖水平下降幅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血糖 抗高血压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脉钙化程度对256层螺旋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宁 李海涛 陈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冠脉钙化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5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30d内均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钙... 目的:评价和分析冠脉钙化对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CTA)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256层螺旋CTA检查并同时做钙化积分扫描的51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相关资料,所有患者30d内均进行了选择性冠脉造影(CAG)检查。采用ROC曲线分析钙化积分对256层螺旋CTA诊断冠脉狭窄(≥50%)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基于分血管节段后(共计663段血管),将51例患者分为2组:钙化积分<100为较轻钙化组,计260段血管(20例),钙化积分≥100为较重钙化组,计403段血管(31例)。256层螺旋CTA诊断较轻钙化组的敏感性为53.49%,特异性为97.24%,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54(P<0.05);诊断较重钙化组的敏感性为64.95%,特异性为90.52%,AUC为0.768(P<0.05)。结论:256层螺旋CTA诊断较重钙化的冠脉狭窄病变敏感性增加,特异性下降,但其诊断价值未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钙化沉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吴云涛 邢爱君 +2 位作者 关凤焕 黄宇玲 郑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1-1472,共2页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27例,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10mg)、B组(阿托伐他汀20mg),药物连续服用3d以上。比较术后3组患者24、48、72...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手术患者127例,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10mg)、B组(阿托伐他汀20mg),药物连续服用3d以上。比较术后3组患者24、48、72h血肌酐(Scr)变化和CIN发生率。结果:(1)术后CIN的总发生率为11.02%,对照组6.67%(1例),A组13.60%(3例),B组11.10%(10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组患者Scr水平在48、72h升高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前不同常规剂量他汀预防CIN的作用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阿托伐他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肺栓塞预测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运秋 杨晓燕 +4 位作者 王丽晔 兰璇 刘晓宇 熊海亮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54-858,共5页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健康查体的l0l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作为观察队列,符合入选标准者94 314例(男75 252例,女19 062例),按基线hs-... 目的:探讨基线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07至2007-10健康查体的l0l 510名开滦集团职工作为观察队列,符合入选标准者94 314例(男75 252例,女19 062例),按基线hs-CRP水平四分位数分为第一四分位数组(<0.3l mg/L,n=25 592)、第二四分位数组0.3l^0.77 mg/L,n=21 746)、第三四分位数组(0.78~1.9 mg/L,n=23 504)和第四四分位数组(≥2.0 mg/L,n=23 472),随访(81.5±4.76)个月,收集肺栓塞的发病信息,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基线血清hs-CRP水平对肺栓塞的预测价值。肺栓塞参照2001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采用计算机断层摄影肺动脉造影成像法进行诊断。结果:肺栓塞累计总发病率为0.15%,女性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基线hs-CRP水平升高,肺栓塞发生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校正年龄、性别、吸烟、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心率后,基线hs-CRP最高四分位数组发生肺栓塞的相对危险为最低四分位数组的2.84倍。随着基线hs-CRP水平升高,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舒张压和甘油三酯水平逐渐升高、心率逐渐增快,但这些指标在第三四分位组与第四四分位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均>0.05)。白细胞计数在前三组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第四四分位数组呈下降趋势,与第三四分位数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线hs-CRP可预测肺栓塞的发病风险,hs-CRP水平较高提示肺栓塞发生风险增加,是肺栓塞的强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敏C反应蛋白 肺栓塞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肥胖指标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王安心 周永 +5 位作者 赵性泉 吴寿岭 罗艳侠 刘小雪 陈朔华 郭秀花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8期631-635,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pR)]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肥胖指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pR)]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查体的101 510例开滦集团在职及离退休职工,年龄大于40岁人群作为抽样框,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5440例,研究者完成了临床资料的采集,包括:人口学信息、临床资料,并完成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指标与颅内动脉狭窄的关系。结果研究对象共有5440例,平均年龄(55.1 7±11.78)岁,其中男性3257(59.87%),女性2183(40.13%)。检出颅内动脉狭窄患者716例,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13.16%;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肥胖指标均与颅内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WHpR第二、三、四分位数与第一分位数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调整后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1)分别为1.33(1.04~1.70)、1.34(1.05~1.73)、1.38(1.08-1.76)。结论人群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患病率为13.16%;肥胖是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危险因素,不同肥胖指标中,WHpR具有更好的代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肥胖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再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一例报道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艳军 李海涛 +4 位作者 刁增利 闫杰 王志军 葛庆锋 刘培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1784-1786,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PCI前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非常重要,然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盐酸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心内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PCI前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应用非常重要,然而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盐酸替罗非班)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本文重点介绍1例PCI患者术后首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未见血小板减少,但因患者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后行PCI再次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导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通过分析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国外文献提示临床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时要严密监测血小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 盐酸替罗非班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及P选择素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21
11
作者 赵春滔 张志强 王志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6期447-451,共5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P选择素(PS)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以...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总积分(Crouse积分)及P选择素(PS)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以胸痛入院的282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心电图及心肌酶结果将入选人群分为非冠心病患者78例(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7例(UAP组)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7例(AMI组)。所有患者入院时行PS测定,入院后72 h内完成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测定IMT并计算Crouse积分,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行Gensini评分,评价狭窄程度。随访6个月,追踪患者MACE的发生。应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Crouse积分及PS水平的差异。结果对照组与ACS组比较,IMT[(0.90±0.29)mm比(1.38±0.25)mm]、Crouse积分(3.88±1.45比8.98±2.92)及PS水平[(14.79±3.15)ng/L比(42.21±11.7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与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的IMT[(1.33±0.18)mm和(1.44±0.31)mm]、Crouse积分[(8.29±2.78)mm和(9.92±2.86)mm]及PS水平[(38.95±10.31)ng/L和(46.57±12.09)ng/L]均明显增高,且UAP组和AMI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冠状动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的ACS患者的IMT[(1.18±0.26)mm、(1.39±0.17)mm和(1.57±0.17)mm]、Crouse积分(6.13±1.89、9.15±1.84和11.99±2.11)及PS水平[(32.51±8.96)ng/L、(43.76±9.64)ng/L和(50.79±9.65)ng/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ACS患者的IMT、Crouse积分及PS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83、0.75和0.84,均为P<0.01)。MACE组与无MACE组比较,IMT[(1.56±0.19)mm比(1.28±0.29)mm]、Crouse积分(11.93±2.61比7.68±2.86)及PS水平[(52.28±8.45)ng/L比(36.47±13.4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 IMT、Crouse积分及PS水平检测可作为ACS的预测因子,并有助于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颈动脉斑块总积分 P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尿酸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军 张艳敏 +1 位作者 蒋晓忠 吴寿岭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借助开滦集团研究资料(chicTR-TNC-11001489),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 937例,按照血UA基线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借助开滦集团研究资料(chicTR-TNC-11001489),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 937例,按照血UA基线水平的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A组738例(≤216μmol/L),B组749例(216~μmol/L),C组722例(263~μmol/L),D组728(>316μmol/L)。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NAFLD发生情况及年龄、腰围(WC)、体质指数(BMI)、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空腹血糖(FPG)。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NAFLD的影响因素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AFLD发生率为28.9%(850/2 937),其中男性为28.1%(691/2 460),女性为33.3%(159/4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P<0.05);A组NAFLD发生率为22.5%(166/738)、B组为28.8%(216/749)、C组为29.5%(213/722)、D组为35.0%(255/72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28.15,P<0.01)。4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WC、BMI及TG、HDL-C、LDL-C、TC、F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组为参照,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组、C组、D组发生NAFLD的OR值依次为1.37〔95%CI(1.11,1.77),P=0.005〕、1.44〔95%CI(1.14,1.83),P=0.002〕、1.86〔95%CI(1.48,2.34),P=0.000〕;引入性别、年龄因素后,B组、C组、D组发生NAFLD的OR值依次为1.45〔95%CI(1.15,1.84),P=0.002〕、1.52〔95%CI(1.20,1.93),P=0.001〕、2.03〔95%CI(1.60,2.57),P=0.000〕;进一步引入TG、TC、HDL-C、LDL-C、FPG及BMI后,B组、C组、D组发生NAFLD的OR值依次为1.36〔95%CI(1.06,1.74),P=0.016〕、1.37〔95%CI(1.07,1.74),P=0.012〕、1.68〔95%CI(1.31,2.17),P=0.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NAFLD发生风险较大,血UA水平升高是其独立危险因素,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非酒精性脂肪肝 尿酸 代谢综合征X 人体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