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介孔TiN纳米材料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利芳 魏恒勇 +3 位作者 卜景龙 陈敏 刘会兴 倪洁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13,共8页
氮化钛(TiN)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磨损、耐酸碱腐蚀及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特性,加之介孔材料具有均一且连续可调的纳米级孔径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等特点,使介孔TiN纳米材料在催化、光催化、储能等领域展现出广... 氮化钛(TiN)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耐磨损、耐酸碱腐蚀及良好的导电性和生物相容性等优异特性,加之介孔材料具有均一且连续可调的纳米级孔径尺寸、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等特点,使介孔TiN纳米材料在催化、光催化、储能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从介孔氮化钛纳米材料的结构及其特性出发,较详尽地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介孔TiN纳米材料在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综述了近年来该材料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模板法和无模板法,同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钛 介孔材料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铁尾矿制备复相材料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张明熹 谷莹蕾 +7 位作者 王志明 李锋锋 王伟 王传璐 范晓晨 赵晨晨 蔡永丰 沈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59,共4页
以工业废弃物铁尾矿为原料,同时配以紫木节、苏州土、烧滑石、氧化铝粉为辅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堇青石-莫来石复相材料。通过测定复相材料的显气孔率、吸水率、线收缩率、抗折强度、抗热震性等性能指标,研究了堇青石与莫来石摩尔比... 以工业废弃物铁尾矿为原料,同时配以紫木节、苏州土、烧滑石、氧化铝粉为辅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堇青石-莫来石复相材料。通过测定复相材料的显气孔率、吸水率、线收缩率、抗折强度、抗热震性等性能指标,研究了堇青石与莫来石摩尔比、铁尾矿的含量、烧结温度等因素对复相材料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SEM手段等研究了复相材料的晶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复相材料的最大抗折强度为29.79 MPa,抗热震性达到72次,该试样以堇青石、莫来石晶相为主,另有少量的液相,无其他杂质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堇青石-莫来石 复相材料 铁尾矿 显微结构 材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粉氮化法合成Si_3N_4-SiC材料 被引量:3
3
作者 陈永强 卜景龙 陈嘉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5-277,共3页
以SiC、Si粉和Al2O3微粉为主要原料,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临时结合剂,采用氮化反应烧结法合成了Si3N4-SiC材料,主要研究了Si粉的粒度(≤0.074、≤0.044 mm)和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17%、19%、21%)、烧成温度(分别为1 380、1 400、1 ... 以SiC、Si粉和Al2O3微粉为主要原料,羧甲基纤维素(CMC)为临时结合剂,采用氮化反应烧结法合成了Si3N4-SiC材料,主要研究了Si粉的粒度(≤0.074、≤0.044 mm)和加入量(质量分数分别为15%、17%、19%、21%)、烧成温度(分别为1 380、1 400、1 420、1 430、1 440、1 460和1 480℃)、Al2O3微粉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1%、2%、3%、4%,取代相应量的SiC粉)对Si3N4-SiC材料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及Si3N4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采用粒度较细Si粉的试样具有较高的致密度、常温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和Si3N4含量;随着Si粉加入量的增加,试样的致密度略有增大但变化不大,常温强度和Si3N4含量逐渐增大,而高温抗折强度先增大后减小;2)适当提高烧成温度会明显改善Si3N4-SiC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但当温度超过1 440℃反而略有下降;3)添加Al2O3微粉对烧后试样的致密度、常温强度和高温抗折强度有益。综合来看,Si粉的适宜添加量(质量分数)为17%,较适宜的烧成温度为1 420~1 440℃,Al2O3微粉的适宜添加质量分数为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SIC材料 高温抗折强度 SI粉 烧成温度 AL2O3微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无机材料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超 张明熹 +8 位作者 李锋锋 韩丽营 金坤 谷莹蕾 王志明 王传璐 刘文静 王伟 沈毅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5-67,72,共4页
主要介绍了各类模板法制备三维有序大孔(3DOM)无机材料的研究现状,详细说明了各类模板法的优劣性及其发展应用,为深入探索和研究3DOM无机材料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关键词 三维有序大孔无机材料 模板法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提纯纳米白炭黑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明熹 李锋锋 +6 位作者 吕朝霞 李娟娟 王庆辉 张丽芳 候桂芹 沈毅 唐晓飞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35,共3页
以铁尾矿为原料,采用热碱反应法,经过浸酸、滤洗、酸浸渣热碱反应、稀酸法控制沉析二氧化硅工艺,并在稀酸沉析过程中进行表面处理,制备出超细纳米白炭黑。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NaOH的浓度、混合料煅烧时间、碱溶时间、碱溶温度对白炭黑... 以铁尾矿为原料,采用热碱反应法,经过浸酸、滤洗、酸浸渣热碱反应、稀酸法控制沉析二氧化硅工艺,并在稀酸沉析过程中进行表面处理,制备出超细纳米白炭黑。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NaOH的浓度、混合料煅烧时间、碱溶时间、碱溶温度对白炭黑产率的影响,并采用XRD、SEM对产物的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得最佳工艺条件为:5g煅烧铁尾矿的酸浸渣与10g NaOH混合均匀,于500℃煅烧50min后,将混合物溶于190ml水,并加入4g NaCl,混合液于70℃搅拌反应60min后过滤,滤液用HCl酸化至pH=8,陈化1h后,再经抽滤、洗涤、干燥,得到纳米白炭黑产品。通过计算,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纳米白炭黑的产率可达到97.41%,所得白炭黑为水合非晶物质,颗粒近似球状,粒径为50~10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纳米白炭黑 热碱反应 废矿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微粉非等温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榕林 孙加林 +1 位作者 卜景龙 王志发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37,共5页
以d50为5μm的AlN微粉为原料,在气氛组成为4/5N2+1/5O2、流量为55mL/min、升温速率为10℃/min的条件下,采用TG-DTA和XRD分析对AlN微粉的非等温氧化反应过程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50为5μm的AlN微粉明显氧化增重过程约为900... 以d50为5μm的AlN微粉为原料,在气氛组成为4/5N2+1/5O2、流量为55mL/min、升温速率为10℃/min的条件下,采用TG-DTA和XRD分析对AlN微粉的非等温氧化反应过程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d50为5μm的AlN微粉明显氧化增重过程约为900℃之后,其反应过程受反应机制和扩散机制交替控制;其非等温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分别为:活化能E约为417.4kJ/mol,反应级数n约为2.9,指前因子A约为3.47×1012h-1。AlN微粉的非等温氧化反应动力学结果显示,较小的活化能E和较大的指前因子A决定了AlN微粉在高温和空气条件下易氧化、且具有较大的氧化反应速率。理论计算所得氧化增重率曲线与实测TG曲线重合,表明由实验数据分析所建立的动力学方程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微粉 非等温氧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R_2O-Al_2O_3-TiO_2-SiO_2系分相釉制备及分相过程研究
7
作者 张文丽 詹经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19,共4页
以RO-R2O-Al2O3-TiO2-SiO2系为基础,研究分相釉的形成及分相过程。利用XRD,SEM测试手段,研究分相釉在不同温度下的分相形态。研究表明:该体系分相釉发生分相现象的温度范围为850~1150℃,分相出现了贯通状和孤立的液滴状两种典型的分相... 以RO-R2O-Al2O3-TiO2-SiO2系为基础,研究分相釉的形成及分相过程。利用XRD,SEM测试手段,研究分相釉在不同温度下的分相形态。研究表明:该体系分相釉发生分相现象的温度范围为850~1150℃,分相出现了贯通状和孤立的液滴状两种典型的分相形态,分相釉的分相尺寸大约为50~2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分相 分相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砂颗粒加入量对高纯铝镁浇注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义龙 王子军 +1 位作者 马伟平 涂军波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52-454,共3页
为了降低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的原料成本,以粒度8~5 mm的烧结镁砂等量取代刚玉浇注料中8~5 mm的板状刚玉,取代量(w)分别为0、10%、15%、20%、30%,经配料、混练、成型、干燥后,分别在1000和1500℃保温3 h热处理,检测干燥及... 为了降低刚玉-尖晶石浇注料的原料成本,以粒度8~5 mm的烧结镁砂等量取代刚玉浇注料中8~5 mm的板状刚玉,取代量(w)分别为0、10%、15%、20%、30%,经配料、混练、成型、干燥后,分别在1000和1500℃保温3 h热处理,检测干燥及热处理后试样的致密度、常温强度,热处理后试样的线变化率,干燥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和抗渣性能,并按最佳配方生产钢包座砖预制块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镁砂颗粒加入量的增加,烘干后试样的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略有增大,强度变化不大且没有明显的规律;1000和1500℃保温3 h热处理后线变化率增大,体积密度减小,显气孔率增大,强度下降,高温抗折强度减小;抗渣侵蚀性和抗渣渗透性变差,但在镁砂颗粒加入量为10%(w)时并未明显下降。2)镁砂颗粒加入量为10%(w)的浇注料在工业应用试验中取得较满意的效果,并且每吨浇注料的原料成本下降约30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玉浇注料 烧结镁砂 高纯铝镁浇注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