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Tau蛋白在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
作者 隋竹欣 李珍 +2 位作者 刘昊 袁杨 王海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5-248,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p-Tau)的表达水平,探讨p-Tau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大鼠每天... 目的:观察抑郁症大鼠海马组织中磷酸化微管相关蛋白Tau(p-Tau)的表达水平,探讨p-Tau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模型组(n=20),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大鼠每天抓取1次。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形态学;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1、7、14和28d分批处死大鼠,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糖水偏好实验,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旷场实验,模型组大鼠行走总路程、中央活动时间、直立次数和修饰行为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P<0.01);CUMS后1d,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7d后开始高于对照组(P<0.05),14d时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1)。结论: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p-Tau蛋白表达水平先降低后增高,这可能影响微管的稳定性,破坏细胞骨架稳态,从而导致海马神经元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微管相关蛋白 大鼠 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33
2
作者 王春红 魏静波 +2 位作者 曲银娥 田艳霞 薛素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05-609,共5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其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receptor1,VEG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子宫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及正常对照组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4例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内异症组)及34例正常内膜(对照组)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VEGFR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腺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中均有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且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内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泌期内膜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高于增生期,呈现周期性变化,而内异症组在位及异位内膜VEGF及VEGFR1蛋白表达失去周期性变化,分泌期与增生期均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VEGF、VEGFR1蛋白高表达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昊 王海涛 +3 位作者 徐爱军 陈冬 刘继刚 阚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2-675,共4页
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变化,探讨发生抑郁症时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异常原因。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 目的:观察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变化,探讨发生抑郁症时大鼠海马组织结构异常原因。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采用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方法制备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LC-3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LC-3的表达水平以LC-3Ⅱ/LC-3Ⅰ比值表示。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出现明显自噬体;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LC-3Ⅱ/LC-3Ⅰ比值分别为0.99±0.11和3.13±0.21,Beclin-1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9和2.15±0.28,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LC-3Ⅱ/I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症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存在明显的细胞自噬,可能与海马体积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自噬 大鼠 S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杏仁核神经元自噬和凋亡改变! 被引量:9
4
作者 隋竹欣 刘昊 +5 位作者 王海涛 李慧 杨占岭 徐爱军 吕翠平 李月春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6-138,共3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杏仁核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改变,探讨PTSD海马、杏仁核体积异常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方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杏仁核神经元自噬和凋亡的改变,探讨PTSD海马、杏仁核体积异常的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方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海马、杏仁核组织LC-3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TUNEL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杏仁核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模型组海马、杏仁核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海马、杏仁核神经元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和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PTSD模型大鼠海马、杏仁核神经元存在明显的细胞自噬和凋亡,这可能是海马、杏仁核体积异常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杏仁核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增强 被引量:6
5
作者 隋竹欣 刘昊 +3 位作者 朱玉英 熊佩黎 纪荣静 王海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5-328,共4页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改变,探讨PTSD致海马体积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后给予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方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采用... 目的:观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改变,探讨PTSD致海马体积异常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后给予不可逃避足底电击方法制备PTSD大鼠模型;采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和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海马神经元自噬体增多;海马组织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TS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存在明显的细胞自噬,可能与海马体积异常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海马 自噬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大鼠海马微管相关蛋白pMAP-2和p-Tau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隋竹欣 李珍 +2 位作者 刘昊 袁杨 王海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5-180,共6页
目的:观察微管蛋白p MAP-2和p-Tau在抑郁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海马微管蛋白与抑郁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通过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采用糖水... 目的:观察微管蛋白p MAP-2和p-Tau在抑郁大鼠海马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海马微管蛋白与抑郁症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通过利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ed mild stress,CUMS)建立大鼠抑郁症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分别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以及Morris水迷宫对其行为进行学检测,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变化,对照组和模型组造模后1、7、14、28 d分批处死大鼠,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MAP-2和p-Tau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双标观察海马组织中p-MAP-2和p-Tau定位分布。结果:糖水偏好实验:模型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百分比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旷场实验:模型组行走总路程、中央活动时间、直立次数和修饰行为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模型组平均逃避潜伏期高于对照组(P<0.01)。CUMS后1 d大鼠海马p-MAP-2和p-Tau蛋白的表达低于对照组,7 d后开始升高,14 d明显高于对照组,28 d仍略高于对照组。p-MAP-2和p-Tau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部分神经元的胞浆内p-MAP-2和pTau同时表达,表明p-MAP-2和p-Tau有部分共定位。结论:p-MAP-2和p-Tau在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出现先降低后增高的现象,因此我们推测在应激抑郁症发病过程中,p-MAP-2和p-Tau蛋白表达的变化可能影响微管的稳定性,破坏细胞骨架稳态,从而影响海马神经元的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海马 微管相关蛋白 免疫荧光双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