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政策能否赋能企业新质生产力——基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1
作者 田岚 赵雨菲 李骥骁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8,共15页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是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的重要举措,旨在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共赢,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绿色引擎。采用2011—2022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基于准自然实验检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对企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显著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机制检验显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能够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效率,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此外还发现信息不对称程度起着负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低竞争行业、成立时间较长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政策效应较强。上述结论为进一步推进绿色金融政策以加快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绿色金融 融资约束 创新效率 信息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金融服务业研究——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赵敏 王重润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1年第3期73-77,共5页
利用河北省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河北省金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及相互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大于国民经济对金融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但是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波及效果较小,金融服... 利用河北省42个部门投入产出表,分析河北省金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联关系及相互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大于国民经济对金融服务业的拉动作用。但是金融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波及效果较小,金融服务业为其他产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功能还有待完善。所以,河北省应充分利用环京津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本省金融服务业,以拉动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金融服务业 投入产出 感应度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金融业发展之对策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重润 崔玉平 《经济与管理》 2007年第11期65-69,共5页
目前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河北省必须首先成为一个金融强省。河北省金融业定位于围绕京津两个金融中心的区域性产业金融,即立足河北省区域,服务于"三农"、京津冀梯度转移产业、港口产业和海... 目前河北省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要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河北省必须首先成为一个金融强省。河北省金融业定位于围绕京津两个金融中心的区域性产业金融,即立足河北省区域,服务于"三农"、京津冀梯度转移产业、港口产业和海洋产业。应制定金融产业发展规划,采取优化金融生态环境,调整金融产业结构,整合金融资源,开放金融市场等措施来推动金融产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金融业 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兆廷 张永乐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4-67,共4页
金融发展与经济之间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经济学家们持有不同的见解。纵览相关文献,以往研究成果主要支持四种观点: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纯粹属于巧合,不存在... 金融发展与经济之间关系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经济学家们持有不同的见解。纵览相关文献,以往研究成果主要支持四种观点: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纯粹属于巧合,不存在因果关系。琼·罗宾逊认为金融只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它对经济的发展并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发展 金融支持 实证研究 河北省 金融发展 经济学家 经济增长 关系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基战略的城市商业银行小微金融研究——以河北银行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澄 田岚 王毅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53,共4页
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运用利基战略理论,选取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代表——河北银行,结合对该行从事小微信贷的工作人员的访谈调研和数据汇总,形成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案例模型。认为发展小微金融是城市商业银... 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视角,运用利基战略理论,选取城市商业银行中的代表——河北银行,结合对该行从事小微信贷的工作人员的访谈调研和数据汇总,形成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商业银行的案例模型。认为发展小微金融是城市商业银行必由之路,并提出了发展和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基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 小微金融 河北银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服务业发展模式及经验研究——兼论对河北省的启示
6
作者 王重润 冀瑞珍 冯庆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0年第10期72-76,共5页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反应模式;另一种是政府引导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快速增长的经济、优越的区位条件、金融人才的聚集、完善的基础设施... 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是金融资源集聚与扩散的过程和结果。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市场反应模式;另一种是政府引导模式。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快速增长的经济、优越的区位条件、金融人才的聚集、完善的基础设施、宽松的金融环境与优惠政策等条件。河北省应借鉴国际经验,完善现行金融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服务业 发展模式 国际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郑素兰 刘婧涵 姚婷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47,63,共8页
基于2011—2021年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检验了数字金融助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首先,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金融滞后一期、替换解释变量等内... 基于2011—2021年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检验了数字金融助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首先,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金融滞后一期、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金融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结果显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在金融监管程度高的地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要加快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提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金融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中的风险防控问题研究——基于农民的视角
8
作者 李文哲 李俊逸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3期135-138,共4页
作为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部分。目前已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面对数字化金融服务,因为农民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较差,金融素养比较欠... 作为数字金融与普惠金融的结合,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部分。目前已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面对数字化金融服务,因为农民适应科技发展的能力较差,金融素养比较欠缺,短期内难以理解和接受数字化服务,甚至陷入风险案件当中。本文从农民的视角出发,分析农村金融数字化转型给农民带来的风险因素,并提出防范风险的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数字化转型 风险防控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双创驱动视角 被引量:27
9
作者 张高明 边亚静 +1 位作者 石可敬 冯琛琛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在选取2011—2021年面板数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各省级行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后,从双创视角研究了数字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推动效应,且双创驱动发挥着重要的机制... 在选取2011—2021年面板数据,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了各省级行政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后,从双创视角研究了数字金融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和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明显的推动效应,且双创驱动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地区与政府干预程度不同,数字金融的作用效果会有所区别;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且双创因素能够动态强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经济高质量发展 技术创新 创业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传统金融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金融地理空间演进视角 被引量:5
10
作者 蔺鹏 孟娜娜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0-65,共16页
论文利用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金融地理空间演进视角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传统金融驱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空间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金融总指... 论文利用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2011—2019年的面板数据,基于金融地理空间演进视角实证考察了数字金融、传统金融驱动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空间作用机制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地理距离和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金融总指数和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均对城市群TFP增长产生强劲且显著的正向激励效应;数字金融总指数和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均能通过缓解金融集聚程度驱动城市群TFP提升;不同类型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对城市群TFP增长的空间效应方向和强度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地理距离因素影响下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易于形成相互促进的耦合协同效应,经济距离因素影响下数字金融与传统金融之间易于产生相互竞争的替代补充效应。研究结论表明,数字金融作为传统金融的技术性升级和延续性创新,能够重塑以金融集聚为核心特征的金融地理空间格局,但其依然对传统金融供给及其金融地理结构表现出较强的路径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传统金融 全要素生产率 金融地理结构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何以驱动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基于适宜性技术创新的机制检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孟娜娜 蔺鹏 《南方金融》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36,共18页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数字金融、适宜性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11-2019年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适宜性技术创新模式下数字金融驱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 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构建数字金融、适宜性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2011-2019年中国八大城市群139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适宜性技术创新模式下数字金融驱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显著的激励效应;适应性技术创新视角下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不同类型技术创新驱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数字金融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技术创新类型、区域经济地理特征的差异而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上述研究结论的启示:要深入推进数字金融资源空间均衡协调发展,增强数字金融服务与区域技术创新模式、经济地理特征的耦合适配性,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全要素生产率 数字金融 适宜性技术创新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对策研究
12
作者 河北经贸大学课题组 《经济与管理》 2004年第11期59-62,共4页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河北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但称不上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金融强省,只有通过不 断的金融创新,才能推动河北金融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各金融企业的深入调查,发现在金融创新方面 做得很不够,... 创新是金融业发展的动力。河北省是一个经济大省,但称不上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金融强省,只有通过不 断的金融创新,才能推动河北金融业快速健康的发展。本课题组通过对河北省各金融企业的深入调查,发现在金融创新方面 做得很不够,问题很多,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创新 产品创新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保险与乡村振兴: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13
作者 杨雪美 孙静 彭国富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7-75,共9页
数字普惠保险的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分析实证检验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保... 数字普惠保险的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机制分析实证检验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保险能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法与剔除直辖市样本、缩短时间窗口以及考虑政策影响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数字普惠保险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分析显示,农业大省、城乡收入差距较高地区以及新质生产力水平较高地区的数字普惠保险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基于此提出,应加强保险集聚建设,加快数字技术与普惠保险的相互融合,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保险 乡村振兴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赋能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建议
14
作者 冯文丽 刘慧秀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9-39,共11页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仍然存在营销困难、承保理赔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靠传统技术手段很难解决。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为农业保险发展带来机遇。它通过基础层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层分析挖... 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增长迅速,已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但仍然存在营销困难、承保理赔不精准等问题,这些问题依靠传统技术手段很难解决。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为农业保险发展带来机遇。它通过基础层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层分析挖掘及应用层业务赋能路径,在农业保险智能营销、核保、理赔、风控和增值服务等场景发挥作用,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然而,人工智能在农业保险应用中面临数据安全、算法精准度、技术适配性等问题,监管机构也面临数据、技术和业务协同监管的挑战。为此,论文提出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优化算法、开发差异化模型、统一技术标准等对策建议,旨在丰富理论研究,为农业保险行业应用人工智能提供决策参考,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保险 人工智能 高质量发展 农业新质生产力 应用场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经济韧性的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13
15
作者 吴琦 石可敬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120,共10页
农业稳则全局稳,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现实选择。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 农业稳则全局稳,农业经济韧性的提升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提升农业经济韧性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现实选择。新质生产力在实践中形成并发展,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基于2010—2022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考察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提升农业经济韧性,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土地流转内在路径进而作用于农业经济韧性,进一步地,门槛效应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是非线性的;第三,异质性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在东部地区、平原地区、粮食主产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土地流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赋能企业绿色转型: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被引量:3
16
作者 孟维福 吴琦 《江汉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25,共13页
耐心资本作为资金支撑器和市场稳定器,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支撑作用,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企业样本,来实证检验和分析耐心资本... 耐心资本作为资金支撑器和市场稳定器,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和未来产业布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战略支撑作用,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以2012—202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企业样本,来实证检验和分析耐心资本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可以发现:耐心资本能够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传导机制为提高ESG评分、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以及降低供应链集中度,企业创新质量在耐心资本促进企业绿色转型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耐心资本对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在市场势力较强的公司中更为显著,其中关系型债务对非高科技企业、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因此,政府要出台更多鼓励长期投资的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流向需要长期投入的领域;畅通传导机制,提高企业绿色转型效率;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强化正向调节效应;精准识别企业需求,通过差异化施策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绿色发展 技术创新 绿色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及区域差异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妍 宋云龙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7-124,共8页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模...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而数字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深入研究数字经济如何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框架,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究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多元组态路径,并从区域角度考察组态分布的差异。研究发现:任意单个条件变量都不构成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需要协同联动才能发挥作用,但数字技术人才和数字创新环境作为核心条件发挥较为普适的作用;赋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组态路径包括技术主导下的组织—环境协同驱动型、技术—环境共同主导型和环境主导下的技术—组织均衡发展型;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组态路径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高质量发展 TOE框架 fsQCA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北省农业保险发展路径探索 被引量:4
18
作者 杨雪美 李鸿敏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北省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化生产是大势所趋。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风险的主要管理工具,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才能为河北省农业结构优化提供助力是本研究探讨的内容。通过分析河北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比...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河北省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化生产是大势所趋。农业保险作为农业生产风险的主要管理工具,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展才能为河北省农业结构优化提供助力是本研究探讨的内容。通过分析河北省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生产的比较优势发现,河北省农业保险近年来发展增速快,但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依然存在保费收入与农业产值不符、农业保险深度与密度偏低、农业保险险种匮乏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建议,河北省农业保险应重点开发和完善具有农业生产比较优势的农业保险产品,实施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培育基层治理结构的信任体系,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建立系统的农业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农业保险 比较优势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融量缺口及其内生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兆廷 连漪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6-59,共4页
中国农村金融缺口分析(一)中国农村金融理论融量的测算本文中的金融融量指金融的融通量、容纳量,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金融的最适容纳规模量。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长期处于萎缩和发育不良的状况,实际金融融量的增长始终不能适... 中国农村金融缺口分析(一)中国农村金融理论融量的测算本文中的金融融量指金融的融通量、容纳量,是一个国家在一定经济条件下金融的最适容纳规模量。我国农村的金融市场长期处于萎缩和发育不良的状况,实际金融融量的增长始终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那么农村金融的实际金融融量与农村经济所需的货币金融融量差距究竟有多大?我们首先对我国农村金融融量做理论上的描述和推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融量 中国农村 缺口分析 性问题 农村金融 金融理论 经济条件 货币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原因与对策研究——基于市场失灵的视角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重润 卢玉志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3,共3页
近年来,农村金融问题成为国内金融研究的热点。很多文献从农村金融抑制的角度剖析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以及对策。笔者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村金融状况的调研,发现金融抑制论还不能完全解释农村金融欠发达的原因,而从市场失灵... 近年来,农村金融问题成为国内金融研究的热点。很多文献从农村金融抑制的角度剖析了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原因以及对策。笔者通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农村金融状况的调研,发现金融抑制论还不能完全解释农村金融欠发达的原因,而从市场失灵角度可以提供更好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供给 市场失灵 原因 农村金融问题 农村金融抑制 金融抑制论 金融研究 发展滞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