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分析方法综述:从基础到高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蒙 王志灵 +3 位作者 张昱城 马苓 李晶 侯中卫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0-151,共12页
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科学领域。随着统计技术的发展,传统元分析已逐渐衍生出大量高阶研究方法。为使研究者和从业者及时捕捉其发展现状,本文全面探讨了元分析的原理、应用及最新... 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元分析已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等科学领域。随着统计技术的发展,传统元分析已逐渐衍生出大量高阶研究方法。为使研究者和从业者及时捕捉其发展现状,本文全面探讨了元分析的原理、应用及最新进展。首先,详细阐述了传统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历史发展及操作步骤。其次,归纳了传统元分析衍生出的高阶研究方法,包括:跨层次元分析、元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及其他应用(如可复制性研究与大数据分析)等。最后,讨论了元分析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及局限性。本文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元分析方法概述,帮助研究者识别其发展趋势和潜在问题,并有助于进一步改进该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分析 高阶元分析 研究进展 研究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效应:基于中国224个地级市的经验与证据
2
作者 杜辉 张学儒 +1 位作者 张世国 张清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4,共10页
为探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影响路径,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这一视角切入,基于2009-2010年、2018-2019年中国224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 为探究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影响路径,推动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本文从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这一视角切入,基于2009-2010年、2018-2019年中国224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着重探究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碳排放效应及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全国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呈现收缩趋势,东部省份以及东北地区趋势最为突出,中西部省份收缩趋势不明显;碳排放总量仅东部省份呈现下降趋势,其他省份均呈上升趋势;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显著增加了碳排放量,这一结果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以及处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后依然成立。研究结果表明,耕地变为建设用地所引致的产业结构以及能源消费变化是影响碳排放的主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排放 “双碳” 建设用地 耕地 产业结构 能源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概念辨析、影响因素与组织模式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羽飞 刘兵 原长弘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32,共10页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 当前,在科技自立自强国家战略与关键核心技术被卡脖子的紧迫形势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成为亟待破解的理论与现实难题,但未见研究专门探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立足于国家战略需求牵引与现实瓶颈破解,(1)基于现有研究与现实实践,提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理概念,辨析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与突破性创新及颠覆性创新的异同,理清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主要特征;(2)基于“企业特征”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构建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因素模型;(3)基于参与主体的视角,归纳并总结了以重大科技项目为主体、以国家科研机构为主体、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主体、以领军企业为主体的四大类型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组织模式。本研究拓展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国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突破的实践提供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概念辨析 突破特征 影响因素 组织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对个体时间焦虑的影响——基于延期毕业博士生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崔志梅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0-108,共9页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以延期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求学生涯的“关键时刻”对其主观时间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存制度下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紊乱与错位,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矛盾,从而在宏观结构层面造成博士生修...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以延期毕业博士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求学生涯的“关键时刻”对其主观时间体验的影响。研究发现:现存制度下不同知识生产模式的紊乱与错位,使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互矛盾,从而在宏观结构层面造成博士生修业年限延长、学位论文完成率降低;无法在规定时间达成预期目标的延期群体,由于难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做出更为灵活的时间分配而深陷制度化的生存状态,进而导致道德承诺无法实现、他人期待无力满足和内在情绪难以言说。基于此,进一步从“时间观转向”和“道德处境优化”的角度探讨了个体能动性与高校培养系统相配合以重建时间感知的可能路径。研究对于揭示个体生命意义与社会事件的潜在关联、丰富“时间”的社会意涵以及引导生命历程遭遇挫折的群体进行积极的时间建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生产模式转型 时间焦虑 延期毕业博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