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腾冲火山多地球物理参数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俊秀 叶涛 +1 位作者 张慧茜 黄清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657-3668,共12页
腾冲火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板内火山之一,岩浆活动频繁以及高温地热异常使其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腾冲火山区下方存在地壳岩浆囊,但其深部几何形态和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腾冲火山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结... 腾冲火山区是中国最年轻的板内火山之一,岩浆活动频繁以及高温地热异常使其受到广泛关注.以往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显示腾冲火山区下方存在地壳岩浆囊,但其深部几何形态和分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基于腾冲火山地区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并结合相关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提出腾冲火山岩石圈尺度的多地球物理参数模型.我们的模型显示在腾冲火山区中下地壳内存在三个岩浆囊;腾冲火山区岩石圈上地幔可能存在岩浆囊,但需要长周期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一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火山 岩浆囊 大地电磁测深探测 深部电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大地震破裂空间复杂度特征研究
2
作者 王静 盖增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5-643,共9页
基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滑移数据,用独立滑移单元的数量表征地震破裂复杂度,据此对大地震破裂进行分组,并研究破裂复杂度与主要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破裂复杂度的全球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矩震级很大(Mw≥8.5)的事件,地震... 基于有限断层反演得到的滑移数据,用独立滑移单元的数量表征地震破裂复杂度,据此对大地震破裂进行分组,并研究破裂复杂度与主要震源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破裂复杂度的全球及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矩震级很大(Mw≥8.5)的事件,地震破裂复杂度更大;破裂复杂度较高的地震分布在浅层地壳(≤30km)内的概率最大,随着震源深度增加,破裂复杂度对震源深度的敏感性逐渐消失;走滑断层机制占比较大的事件,破裂复杂度较高;破裂复杂度与地震能矩比没有明确的关系;破裂复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区域地质构造环境相关。破裂复杂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是板块之间简单碰撞产生的俯冲带,板块交界处的滑动速率和方向较为一致,这种情形下以比较简单的事件类型为主;第二类是多板块交界处,或者板块交界处的滑动速率和方向在整个区域内存在差异;第三类是大陆内部的强烈挤压地带。与第一类空间分布特征相比,第二类和第三类情形下破裂复杂度相对更高。地震破裂复杂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复杂度 震源参数 空间分布 断层 构造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地震(M_(S)6.4)震源区三维电性结构及发震机制讨论 被引量:44
3
作者 叶涛 陈小斌 +1 位作者 黄清华 崔腾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67-2277,共11页
通过滇西地区大地电磁数据的三维反演研究,获得了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三维电阻率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漾濞地震震源区存在显著的电性横向不均匀性,漾濞M_(S)6.4及其地震序列均发生在高-低阻电性过渡区附近的高阻一侧.这一现象在国内外... 通过滇西地区大地电磁数据的三维反演研究,获得了云南漾濞6.4级地震震源区三维电阻率结构模型.结果显示漾濞地震震源区存在显著的电性横向不均匀性,漾濞M_(S)6.4及其地震序列均发生在高-低阻电性过渡区附近的高阻一侧.这一现象在国内外强震区电性结构、速度结构探测中被普遍发现,本文将其归纳为强震孕育与发生的“刚柔性过渡区现象”.在漾濞地震区,高阻体向低阻体楔入,遭受发震断裂切割,发生强震.在这一结果的启发下,本文提出“刚柔性楔嵌体地震动力学模型”(简称为“刚柔性楔嵌体模型”).其要点在于,在区域应力的驱动下,断裂两侧岩体相互作用造成刚度大一侧的岩体楔入到另一侧柔性介质中形成凹凸体结构,集中于发震断层上的最大有效剪应力切割凹凸体结构中的刚性岩体,产生强震.因此,我们认为漾濞地震是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最大有效剪应力集中于维西—乔后断裂南段西南侧的隐伏断裂,切割楔入到柔性(低阻)区的刚性(高阻)体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三维电性结构 发震机制 刚柔性楔嵌体模型 大地电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地震面波相速度频散曲线提取 被引量:9
4
作者 温景充 石永祥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46-3256,共11页
为了充分利用高铁地震信号中的面波信息,本文将双台法和旋转法等面波相速度提取方法应用于高铁地震模拟记录,尝试提取基阶瑞利波与勒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分析以高铁高架桥的桥墩为源的高铁波场干涉特征,给出了适用于高铁地震波场的... 为了充分利用高铁地震信号中的面波信息,本文将双台法和旋转法等面波相速度提取方法应用于高铁地震模拟记录,尝试提取基阶瑞利波与勒夫波相速度频散曲线.通过分析以高铁高架桥的桥墩为源的高铁波场干涉特征,给出了适用于高铁地震波场的面波相速度校正方法;通过数值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组合源 高铁地震波场 面波 频散曲线 旋转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地震台阵双差测深法及应用
5
作者 鲍铁钊 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5-625,共11页
提出虚拟地震台阵双差测深法。通过多道互相关,测量密集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SsPmp波与Ss波到时差的差值,然后求解最小二乘意义下每个台站SsPmp波与Ss波的到时差。该方法利用台阵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到时差测量误差,有利于准确地估计地... 提出虚拟地震台阵双差测深法。通过多道互相关,测量密集观测台阵中相邻台站间SsPmp波与Ss波到时差的差值,然后求解最小二乘意义下每个台站SsPmp波与Ss波的到时差。该方法利用台阵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到时差测量误差,有利于准确地估计地壳厚度。将该方法应用在模拟数据和“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计划”台阵数据上,测量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地震测深法(VDSS) 台阵 多道互相关 双差 Ss到时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阵网格自动定位方法在鄂尔多斯地块南部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应用
6
作者 杨延昭 盖增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6-634,共9页
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台阵网格自动事件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13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和定位。通过与地震目录的对比发现,不仅在常规地震带上分布着大量的事件,而且在地震目录中极少发生地震... 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台阵网格自动事件定位方法,对鄂尔多斯地块及秦岭-大别造山带区域136个宽频带流动台站记录的连续波形进行扫描和定位。通过与地震目录的对比发现,不仅在常规地震带上分布着大量的事件,而且在地震目录中极少发生地震的区域出现大量地震事件集中分布的现象。这些事件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地块南部以及秦岭-大别造山带附近的断层带。经过对定位台站的抽样分析和对定位事件地震波形的仔细人工确认,验证了这些被扫描并定位的事件的真实性。通过慢度分析,获得所定位事件的面波传播视速度,绝大部分事件对应的视速度在2.5~5.2km/s之间,与地震面波群速度相符。所定位的地震事件可用于补充秦岭-大别造山带的地震目录,同时可以通过进一步的波形拟合来分析其震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识别和定位 面波 地震目录 事件分布 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台阵资料测量高铁信号视速度的方法
7
作者 殷常阳 温景充 +1 位作者 石永祥 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13-819,共7页
针对运行于高架桥上高铁引发的震源,基于对移动组合源形成的波场传播的理论分析,提出一种利用多台互相关测量高铁波场视速度的方法。然后,生成分层介质条件下的高铁波场合成数据,计算信号视速度,并通过与理论结果的对比,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关键词 高铁 移动组合源 干涉场 视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数据对高铁震源虚拟道集生成方法的验证
8
作者 殷常阳 石永祥 +1 位作者 伍晗 宁杰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0-828,共9页
根据稳相点分析的叠加方法原理,提出一种波形叠加方法,消除台站记录中高铁波场的串扰噪声,生成虚拟道集,并用合成的高铁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建立高铁桥梁振动方程,获得精细的高铁震源时间函数,然后使用有限元方法,在分层介质模型中进行... 根据稳相点分析的叠加方法原理,提出一种波形叠加方法,消除台站记录中高铁波场的串扰噪声,生成虚拟道集,并用合成的高铁数据进行验证。通过建立高铁桥梁振动方程,获得精细的高铁震源时间函数,然后使用有限元方法,在分层介质模型中进行高速铁路波场正演模拟计算,并对不同速度的高铁列车正演模拟记录进行时移叠加,获得虚拟道集,从而验证叠加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干涉场 震源时间函数 虚拟道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