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树脂纯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国石磊 朱凤妹 +2 位作者 王娜 张永祥 李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36-1642,共7页
研究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纯化效果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P-2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花色苷的效果最好,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p H为2,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6 mg/m L,解吸液为体积分数是40%的乙醇(含0.5%乙... 研究了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的纯化效果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HP-20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花色苷的效果最好,最佳工艺参数为:上样液p H为2,上样液质量浓度为0.6 mg/m L,解吸液为体积分数是40%的乙醇(含0.5%乙酸),吸附和解吸流速均为1 m L/min,色价由处理前的14.3提高到121.5。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应保存在避光、低温、酸性条件下,避免接触氧化剂、还原剂和Cu2+、Al3+、Fe3+等金属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热黑曲霉3.316产外切葡聚糖苷酶培养基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海娟 李军 朱凤妹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93-100,共8页
以外切葡聚糖苷酶的酶活力为指标,对黑曲霉产外切葡聚糖苷酶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研究外切葡聚糖苷酶酶学性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黑曲霉3.316产外切葡聚糖苷酶培养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分为:小麦秸秆14.73 g/500 mL,硫... 以外切葡聚糖苷酶的酶活力为指标,对黑曲霉产外切葡聚糖苷酶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并研究外切葡聚糖苷酶酶学性质。单因素和响应面法对黑曲霉3.316产外切葡聚糖苷酶培养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组分为:小麦秸秆14.73 g/500 mL,硫酸铵2.22 g/500 mL,微晶纤维素+麦芽糖2.18 g/500 mL,在该条件下外切葡聚糖苷酶2.120 U/mL,酶活力较未优化前相比提高了91%。外切葡聚糖苷酶最适温度是50℃。外切葡聚糖苷酶在50℃较稳定,相对酶活保持在98%~99%范围内。外切葡聚糖苷酶在pH为3.0、7.0时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相对酶活在70%以上。外切葡聚糖苷酶能够在Fe2+和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促进酶活力,同时在高温及酸性环境中发挥作用,能够参与高效降解高温酸性环境中的纤维素,提高生产率,同时将分解成的葡萄糖供发酵使用,具有应用高温大曲发酵酒生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外切葡聚糖苷酶 发酵培养基 酶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紫外辐射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永祥 国石磊 +2 位作者 彭利沙 朱凤妹 李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88-1092,共5页
为了探讨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紫外辐射所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辐射组和辐射给药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花色苷添加量对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以选择最优添加浓度。采用化... 为了探讨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对紫外辐射所致人皮肤成纤维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将体外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分为对照组、辐射组和辐射给药组。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花色苷添加量对细胞增殖的保护作用,以选择最优添加浓度。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含量,ELISA法检测细胞MMP-1分泌水平。结果表明:UVA辐照剂量为10 J/cm2条件下,与辐射组相比,MTT法显示花色苷添加组浓度为125μg/m L对损伤细胞增殖保护作用有极显著的提高(P<0.01),同时,125μg/m L花色苷添加组能够显著降低辐射损伤后细胞ROS含量以及MMP-1分泌水平(P<0.01)。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能够降低细胞ROS含量及MMP-1分泌水平,从而对辐射损的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花色苷 皮肤成纤维细胞 辐射损伤 细胞内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