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2022年夏季滦河口-北戴河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年际变化研究
1
作者 韩丽君 魏君 +6 位作者 刘西汉 赵怡聪 郑灵巧 程林 高翔 李磊 王毅波 《生态毒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9-203,共15页
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具有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近年来面临较大赤潮灾害风险。浮游植物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类群,阐明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年际变化及环境驱动关系,对认识赤潮发生机制,防范生态风险具有重要... 滦河口—北戴河海域具有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保护价值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功能,近年来面临较大赤潮灾害风险。浮游植物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类群,阐明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年际变化及环境驱动关系,对认识赤潮发生机制,防范生态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围绕滦河口—北戴河海域于2021年和2022年夏季开展2个航次调查环境因子和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果表明,共鉴定得到浮游植物3门37属87种,以硅藻为主,甲藻和金藻较少。2021年浮游植物平均丰度(1671.16×10^(4)cells·m^(-3))较2022年(147.81×10^(4)cells·m^(-3))高一个数量级,但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35和0.55)均低于2022年(分别为2.73和0.64)。2021年优势种主要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等,2022年主要为距端假管藻(Pseudosolenia calcar-avis)、大洋角管藻(Cerataulina pelagica)等。聚类分析表明,2次调查浮游植物群落均大致以39.55°N~39.65°N为界分为北侧、南侧海域。Spearman相关性和冗余分析表明,氮磷比、悬浮颗粒物和扇贝滤食是影响2021年浮游植物群落空间变化的关键因子,2022年则为盐度、磷酸盐。浮游植物丰度基本为波动年际变化,降雨、入海水量、种间竞争等是其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浮游植物优势种基本为广温广盐物种,2013年后中肋骨条藻多次成为主要优势种,可能与降雨量和入海水量增加以及氮磷比降低有关,2022年距端假管藻、大洋角管藻等暖水种成为主要优势种,与当年夏季出现海洋热浪有关。滦河口—北戴河海域赤潮监测工作宜重点关注降水、营养盐浓度及比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口—北戴河 浮游植物 空间变化 年际变化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2年黄海站05号浮标温盐垂直剖面日均值数据集
2
作者 贾思洋 陈晓 +2 位作者 刘长华 王春晓 王旭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25年第2期256-266,共11页
温盐深作为重要的海洋水文观测要素,对于研究不同垂向空间位置中海洋现象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北黄海近海的实际观测结果,借助我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的黄海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大连长海县附近海域布放了一套垂直... 温盐深作为重要的海洋水文观测要素,对于研究不同垂向空间位置中海洋现象的分布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北黄海近海的实际观测结果,借助我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的黄海站,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大连长海县附近海域布放了一套垂直剖面锚定浮标系统,记为05号浮标。从2009年至今,在布放海域(38°57·N,122°45·E)已连续获取了14年的实时观测数据。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些宝贵的观测数据,本研究基于05号浮标2009年12月至2012年7月间温盐深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了规范的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体系,制作了14个垂直深度的水温和盐度的日均值数据集。本数据集可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下载服务,也可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灾害防御、海洋经济与渔业发展提供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垂直剖面浮标 浮标观测 温盐深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春季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空间分布 及其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力园 刘志亮 +3 位作者 宋伟 安颖 袁晓博 陈晓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40-1248,共9页
基于2020年春季秦皇岛海域水母幼体和海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春季海月水母(Aurelia sp.)幼体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海月水母幼体空间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母幼体样品利用标准的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31.6 ... 基于2020年春季秦皇岛海域水母幼体和海洋环境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域春季海月水母(Aurelia sp.)幼体丰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海月水母幼体空间分布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水母幼体样品利用标准的浅水Ⅱ型浮游生物网(网口内径31.6 cm,网衣孔径160μm)采用全水柱拖网方式进行采集。调查结果显示,4月秦皇岛海域水体温度范围在9.8—12.2℃之间,近岸水体温度高,离岸水体逐渐降低。盐度范围在31.49—32.03之间,受河流冲淡水的影响,汤河口和新开河口水体盐度较低。溶解氧质量浓度范围在7.70—9.56 mg·L^(−1)之间,在新开河口较低,高值区分布在石河口、莲花岛和金山嘴外侧海域。水体pH范围在8.01—8.32之间,在汤河口和新开河口水域较低。4月海月水母主要以碟状体形式存在,伞径范围在1—10 mm之间。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丰度分布中心位于金梦海湾内莲花岛水域。该水域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丰度最高(94 ind·m^(−3)),伞径较小,在1—1.5 mm之间。金梦海湾以外水域,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伞径逐渐增大,丰度较少。4月莲花岛水域温暖、富氧和低盐的水体环境为海月水母碟状幼体的大量聚集提供了有利条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丰度与海水盐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与温度和溶解氧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海月水母碟状幼体伞径与海水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综上,该海域海月水母为本地生长型,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该海域海月水母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驱动因子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月水母 碟状幼体 丰度 伞径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秦皇岛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水母灾害发生规律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袁晓博 刘志亮 +2 位作者 薛力园 陈晓 安颖 《河北渔业》 2021年第6期12-17,共6页
秦皇岛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海滨城市,近年来水母灾害频发,给沿岸浴场、滨海电厂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严重制约了当地海洋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提高秦皇岛海域水母灾害应对能力,本文从水母灾害的发生现状、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多发区域... 秦皇岛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海滨城市,近年来水母灾害频发,给沿岸浴场、滨海电厂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严重制约了当地海洋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为提高秦皇岛海域水母灾害应对能力,本文从水母灾害的发生现状、季节和年际变化规律、多发区域、致灾原因等方面,对秦皇岛海域水母灾害发生规律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母灾害 发生规律 研究进展 秦皇岛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周期规则波浪在透水鱼礁型潜堤群上的传播特性
5
作者 郑宇华 匡翠萍 +1 位作者 韩雪健 马悦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27-1237,共11页
为探究系列以周期性分布的单排透水鱼礁型潜堤群对波浪传播变形以及波生湍流场的响应特性,通过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对短周期规则波作用下不同间距布设的鱼礁型潜堤群波浪传播特性展开了研究。试验测定了短周期入射波况下无间距鱼礁型潜... 为探究系列以周期性分布的单排透水鱼礁型潜堤群对波浪传播变形以及波生湍流场的响应特性,通过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对短周期规则波作用下不同间距布设的鱼礁型潜堤群波浪传播特性展开了研究。试验测定了短周期入射波况下无间距鱼礁型潜堤群的波面高度及其变化过程,波浪在发生浅水变形后波能耗散波高显著减小,但由于堤顶淹没水深较大波浪仍保持准对称性的正弦波形态向前传播。基于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moothed particle hydrodynamic,SPH)方法建立了验证后的二维无反射数值波浪水槽,模拟了间距比为0.5~3.0的鱼礁型潜堤群的波浪传播过程。数值结果表明:鱼礁型潜堤群的间距对波浪反射影响非常大,各工况下鱼礁型潜堤群的反射系数均大于0.75;透射系数总体上随着间距比的增大而减小。特别地,当间距比为2.5时,堤顶波高骤升,反射系数达到最大,透射系数几乎最小,这是由于波浪与鱼礁型潜堤群发生了同频共振的布拉格反射效应,此时迎浪堤上方的上涌流范围和流速也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礁型潜堤 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 布拉格反射 波生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2019年北黄海海域长序列海量温盐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陈晓 刘长华 +3 位作者 刘志亮 王旭 王春晓 贾思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9-61,共13页
保障长期连续的数据完整性和质量可靠性是进行浮标数据应用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近海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位于北黄海长海县附近海域的五套浮标于2010~2019年连续10 a采集到的海洋表层温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研究。... 保障长期连续的数据完整性和质量可靠性是进行浮标数据应用的首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科学院近海观测研究网络黄海站位于北黄海长海县附近海域的五套浮标于2010~2019年连续10 a采集到的海洋表层温盐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的研究。为了辨识原始温盐数据中的异常值,综合运用极值法、拉依达准则和箱型图法给出适合温盐的异常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并基于2σ原则和箱型图法修正了温盐界限。为了解决温盐数据的缺失问题,提出SoftImpute与IterativeImpute相结合的插补方法,有效降低了温盐数据的标准差。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的方法可有效消除异常和插补缺失,修正数据中的异常点,得到连续、平滑、具有显著年际变化特征与趋势的温盐数据分析曲线,也可增加对该海域海洋温盐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等的深入理解,为海上现场观测数据处理提供借鉴,并为后续应用研究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 水温 盐度 异常数据 缺失数据 插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对反射深度的秦皇岛海域叶绿素浓度反演 被引量:4
7
作者 安颖 丁静 +1 位作者 蔺超 刘志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83-1091,共9页
海水中的叶绿素浓度是描述海洋初级生产力、获知浮游植物丰度及变化规律、评估环境质量、预报生态灾害的主要参数。国内外卫星遥感叶绿素产品的通用反演模型是利用不同波段上遥感反射光谱的强度比值来构建的OCx(x=2~6)算法,应用在一类... 海水中的叶绿素浓度是描述海洋初级生产力、获知浮游植物丰度及变化规律、评估环境质量、预报生态灾害的主要参数。国内外卫星遥感叶绿素产品的通用反演模型是利用不同波段上遥感反射光谱的强度比值来构建的OCx(x=2~6)算法,应用在一类水体中,全球尺度上的平均相对误差在35%左右。但对于固有光学特性复杂且具有较大区域差异性的二类水体,OCx算法误差较大甚至失效。现有研究成果表明,光谱的相对高度有利于特征波段信息提取及水色信号信噪比的提高。但基于相对高度构建反演模型,目前尚存在波段单一、应用面窄等问题。在我国近岸水体中,相对高度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应用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在对秦皇岛近岸海域的叶绿素浓度和表观光学参量进行原位测量的基础上,对高光谱数据进行了规范化处理,选取了特征波段并利用特征波段的相对反射深度构建了反演模型。模型反演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88358,平均相对误差为28.33%;将模型与OCx等算法进行比较,平均相对误差均降低了27%~50%;模型验证估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1.17%。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海洋卫星HY-1C水色水温扫描仪的多光谱数据及实测叶绿素浓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并基于443及520 nm处的相对反射深度建立了反演模型,模型估算值的平均相对误差比同期L2B产品降低了53.44%。结果表明,基于相对反射深度构建反演模型,可充分利用叶绿素特征波段信息、降低数据敏感性、提高水色要素的信噪比,进而大幅提高模型的反演精度及稳健性。对于水色要素的高光谱及多光谱反演模型构建、水体光学参量测量、卫星产品普及应用、初级生产力估算、生态环境监测、水动力过程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及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反射深度 高光谱 叶绿素浓度反演 卫星遥感 秦皇岛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中脊富钛铁氧化物辉长岩成因的一个新思路:以西南印度洋脊ODP 735B岩心为例
8
作者 靳野 方念乔 +1 位作者 袁晓博 胡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34-352,共19页
西南印度洋脊的ODP 735B岩心中拥有大量富含钛铁氧化物的含氧化物辉长岩,此现象在岩性单元Ⅳ中表现尤为显著。同时,岩性单元Ⅳ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亦具有独特的成分变化趋势。以前研究将造成岩性单元Ⅳ中氧化物辉长岩成因和主要造岩矿物成... 西南印度洋脊的ODP 735B岩心中拥有大量富含钛铁氧化物的含氧化物辉长岩,此现象在岩性单元Ⅳ中表现尤为显著。同时,岩性单元Ⅳ中主要硅酸盐矿物亦具有独特的成分变化趋势。以前研究将造成岩性单元Ⅳ中氧化物辉长岩成因和主要造岩矿物成分变化趋势归因于具浮力的、高度分异的富钛铁熔体的作用,这些熔体应形成于735B钻孔之下或其附近,沿剪切带运移至剖面中,并与原岩矿物发生反应。通过对岩性单元Ⅳ氧化物辉长岩进行岩相学特征分析和结构可控的电子探针矿物成分测试,发现当某些因外来物质加入改造而成分进化的硅酸盐矿物形成之时,液相体系中钛铁氧化物并未处于饱和状态。此外,在单斜辉石结晶过程中,单斜辉石内部成分具有从普通辉石—易变辉石—普通辉石的变化,而且,在与某些后期生成的矿物(如钛铁氧化物或斜方辉石等)接触处,单斜辉石则表现出明显进化组成特征。根据岩相学特征和矿物电子探针数据,并结合对前人提出的富钛铁熔体的物理性质的讨论,本文认为在岩性单元Ⅳ形成过程中,更有可能是源自地幔的外来含水流体/含水流体与熔浆的混合体,而非仅仅是极度分异的玄武质残余熔体,参与了岩性单元Ⅳ中氧化物辉长岩的形成。从理论上讲,这些外来含水流体可能与玄武质熔体并非来自同一源区,这意味着其运移方式可能不仅有垂向运移,而且有可能为远距离侧向运移。岩性单元Ⅳ中的氧化物辉长岩可能具有相当独特的同位素特征,这可能会成为判别岩性单元Ⅳ乃至是整个735B岩心中氧化物辉长岩成因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含水流体 氧化物辉长岩 岩性单元Ⅳ ODP 735B钻孔 西南印度洋中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海域海月水母碟状体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多粒度分析
9
作者 陈晓 刘志亮 +2 位作者 王旭 薛力园 袁晓博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94-708,共15页
针对秦皇岛海域水母灾害频发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定量分析水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潜在关系,对水母灾害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0年4月秦皇岛海域海月水母碟状体和海洋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溶解氧和pH)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针对秦皇岛海域水母灾害频发问题,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定量分析水母分布与环境因子之间的潜在关系,对水母灾害监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020年4月秦皇岛海域海月水母碟状体和海洋环境因子(温度、盐度、溶解氧和pH)数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ID 3决策树作为分析模型,对海洋表层、底层环境因子分别进行多种粒度的数据离散化处理下,通过构建决策树挖掘海月水母碟状体密度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并采用K-折交叉验证、查准率、召回率与F1分数指标,以及相关性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海月水母碟状体的密度分布,预测效果最佳的是基于平均值和标准差离散化的海洋表层环境因子构建的决策树;相关性由高到低依次为:盐度、溶解氧、pH和温度。当SSS∈[31.49,31.79)、SSDO∈[9.18 mg/L,9.50 mg/L)、SSpH∈[8.12,8.21)和SST∈[11.29℃,11.71℃)时,海月水母碟状体密度预测结果为高。本文研究成果可加深对该海域海月水母生存环境的了解,为进一步研究该海域大型水母灾害的监测预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皇岛海域 海月水母碟状体 环境因子 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