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年~2021年河北省部分地区鸡源沙门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涵 赵允清 +7 位作者 谢相悦 庄洪霞 王璐 苏蒙蒙 韩平 成文武 刘永波 张艳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3,31,共9页
为调查河北地区鸡源沙门菌及其血清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的致病性,本研究于2018年~2021年在河北省7个地区34个养鸡场共收集631份发病鸡肛拭子和62份病料样品共计693份,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分离细菌并纯化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 为调查河北地区鸡源沙门菌及其血清型的流行及分布情况,并分析其的致病性,本研究于2018年~2021年在河北省7个地区34个养鸡场共收集631份发病鸡肛拭子和62份病料样品共计693份,分别接种普通琼脂培养基分离细菌并纯化后经革兰氏染色镜检;将分离菌分别接种不同的培养基培养,并对分离菌经生化及16S r RNA基因的PCR及测序鉴定,随机选择32条测序序列经NCBI的BLAST比对,并采用DNAStar软件分析该基因的同源性。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分离菌的血清群及血清型并统计各血清群与血清型在河北不同地区的分布。结果显示,从693份病料样品中共分离到238株沙门菌,除3株未定群外,其余分离菌分属于A、B、C、D、E、F 6个血清群,其中D群最多达69.7%(166/238);238株沙门菌分属于7个不同的血清型和未定型,依次为鸡白痢沙门菌(91/38.2%)、甲型副伤寒沙门菌(43/18.0%)、鸡伤寒沙门菌(40/16.8%)、肠炎沙门菌(39/16.4%)等。血清群与血清型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除张家口地区流行A群血清群外,其余地区流行的血清群均为D群;张家口地区流行鸡白痢沙门菌;秦皇岛地区有14种血清型,其中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其流行血清型;石家庄、承德、唐山流行的均为鸡白痢沙门菌,邢台及保定地区分别流行肠炎沙门菌与鸡伤寒沙门菌。通过K-B药敏纸片法检测238株分离菌对7类共22种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检测分离菌的相关耐药基因并采用SPSS26.0软件中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分离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之间的相关性。选取12株不同血清型的分离菌以0.2 m L/只(3×108cfu/mL)感染雏鸡,分析各分离菌对雏鸡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对苯唑西林、红霉素、青霉素、甲氧苄啶、氨苄西林、四环素耐药的菌株分别占97.5(232/238)、89.1%(212/238)、78.6%(187/238)、74.8%(178/238)、74.4%(177/238)、64.3%(153/238),对其它药物耐药的菌株均在32%以下,但均对头孢类药物敏感;且分离菌多呈多重耐药性(58.4%,139/238),耐6重药物的菌株(32.8%,78/238)与耐5重药物的菌株(11.8%,28/238)最多。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基因tem、erm(B)a、tetA、strA-B的检出率分别为100%(238/238)、75.2%(178/238)、71%(169/238)、65.6%(156/238)及31.9%(76/238)。未检测到喹诺酮类和醛胺醇类耐药基因。经分析,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表型与其耐药基因的符合率分别为94.7%、98.1%、99.4%、97.5%、79.9%,相关性均较强。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12株分离菌均能致感染鸡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及肝脏和肠道的剖检病变,且能对鸡造成不同程度的死亡,其中以致鸡死亡10只(100%)、7只(87%)为主,并从死亡鸡的肝脏再次分离到相应细菌。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河北不同地区分离的238株沙门菌血清群与血清型众多,大多数沙门菌的耐药性较强且多呈多重耐药性,其携带的5类药物的耐药基因与其相对应的耐药表型均呈较强的相关性,且分离菌对雏鸡呈不同的致病性。本研究为河北地区鸡源沙门菌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源沙门菌 血清型鉴定 药物敏感性试验 耐药基因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唐秦地区蛋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及毒力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殷鹤予 伊雪燕 +5 位作者 顾宇华 匡华丽 周润雨 李蕴玉 李佩国 贾青辉 《家禽科学》 2024年第9期14-25,I0006,共13页
为了解河北省唐秦地区蛋鸡大肠杆菌病流行情况,对来自河北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部分地区的92株蛋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92株大肠杆菌共分为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 为了解河北省唐秦地区蛋鸡大肠杆菌病流行情况,对来自河北省唐山市和秦皇岛市部分地区的92株蛋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型、毒力基因、耐药性及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分离的92株大肠杆菌共分为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78(62/69.57%)、O45(30/32.61%)、O2(20/21.74%);分离菌株毒力基因检测16种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未检测到iutB、Ler、eaeA2毒力基因。分离菌株耐药基因检测25种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KPC、CMY-2、Oxa-1、SHV、Tet(C)、Tet(G)、qnrA、qnrBqnrC、qnrD、ermA、mefA基因均未检出;对林可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严重,对环丙沙星、大观霉素敏感;92株大肠杆菌中,强形成膜能力的菌株有46株(50%),中形成膜能力的菌株有24株(26.09%),弱形成膜能力的菌株有12株(13.04%),不形成生物被膜的菌株有10株(10.87%)。本试验结果为河北秦皇岛地区和唐山地区蛋鸡大肠杆菌病防治提供了科学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大肠杆菌 血清型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犊牛腹泻大肠杆菌致病性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刘勃兴 赵安奇 +6 位作者 柳翠翠 刘畅 李浩 高桂生 吴同垒 史秋梅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3-138,共6页
为确定河北省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廊坊的部分肉牛场腹泻犊牛样品中分离到的5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 为确定河北省犊牛腹泻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从河北省石家庄、保定、承德、唐山、廊坊的部分肉牛场腹泻犊牛样品中分离到的50株大肠杆菌进行了致病性试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0株分离菌均对小鼠具有致病性,致病菌占比100%(50/50)。毒力基因fyuA、irp2、eaeA、ler检出率分别为68.0%、66.0%、34.0%、34.0%。50株分离菌均对15种抗生素中的2种及以上表现为耐药,对10种及以上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占比达34%(17/50);分离菌对土霉素、磺胺对甲氧嘧啶、磺胺间甲氧嘧啶、替米考星4种药物表现为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90%、90%、94%、100%。除四环素类tetD基因检出率为0外,其它耐药基因均有检出,其中四环素类tetC、氨基糖苷类aadA1、喹诺酮类gyrA、gyrB基因检测率高达100%。试验的50株大肠杆菌均具有较强的毒力和多重耐药性。本研究为河北省大肠杆菌所致犊牛腹泻病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腹泻 大肠杆菌 致病性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蛋种鸡ALV携带率及亚群检测 被引量:7
4
作者 葛成 焦贺静 +4 位作者 张海龙 陈玥 李佩国 李蕴玉 张香斋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6-68,共3页
为了解河北省蛋种鸡群ALV携带情况,采集7个种鸡场2024份样品,采用ELISA法检测ALVp27抗原,结果显示:种鸡场ALVp27检出率为85.71%,蛋种鸡群个体ALVp27携带率为8.99%,其中,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ALVp27携带率为8.39%~31.30%,大午京白939和海兰... 为了解河北省蛋种鸡群ALV携带情况,采集7个种鸡场2024份样品,采用ELISA法检测ALVp27抗原,结果显示:种鸡场ALVp27检出率为85.71%,蛋种鸡群个体ALVp27携带率为8.99%,其中,坝上长尾鸡和太行鸡ALVp27携带率为8.39%~31.30%,大午京白939和海兰褐ALVp27携带率为0.56%~1.43%。通过阳性样品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运用PCR方法对其进行分型,结果显示:蛋种鸡群J亚群ALV感染率为9.00%,A/B亚群ALV感染率为0.15%,其中坝上长尾鸡J亚群ALV感染率为12.6%,太行鸡J亚群ALV感染率为15.44%,海兰褐J亚群ALV和A/B亚群ALV感染率皆为3.34%,京白939J亚群ALV和A/B亚群ALV感染率同为0.56%,且182份阳性样品中J亚群ALV感染率达100%。由此表明,河北省不同鸡场不同品种蛋种鸡个体ALV携带差异较大,且流行亚群主要以J亚群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种鸡 禽白血病 P27抗原 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奶牛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及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邵明珠 赵允清 +2 位作者 李松励 侯绍华 张艳英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683-3691,共9页
【目的】分析河北省奶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于河北省收集30份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奶牛粪便样品,对样品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透射电镜观察、PCR扩增及致病性研究。采用传统煎煮法与醇... 【目的】分析河北省奶牛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及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于河北省收集30份具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奶牛粪便样品,对样品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生化鉴定、血清型鉴定、透射电镜观察、PCR扩增及致病性研究。采用传统煎煮法与醇提法提取9种中草药,通过96孔板-二倍稀释平板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强的中草药;将中草药进行两两联合,采用牛津杯法测定抑菌圈直径(inhibition zone diameter, IZD),并通过96孔板-二倍稀释平板法测定MIC和MBC,评价药物的抑菌效果。【结果】分离获得12株奶牛源大肠杆菌,检出率为40%,均具有致病性,其优势血清型为O55,检出率为58.3%。在中草药水提取液中,五倍子、五味子抑菌效果最强,MIC和MBC均为7.80 mg/mL,其次为乌梅、夏枯草、石榴皮,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MIC和MBC均为15.63 mg/mL;在中草药醇提取液中,五倍子抑菌效果最强,MIC和MBC均为3.97 mg/mL,其次为五味子抑菌效果较好,MIC和MBC均为7.80 mg/mL。在中草药两两联合中,五味子与乌梅联合用药表现出协同作用,抑菌效果最强,IZD为26.00 mm, MIC和MBC均为3.97 mg/mL,其次为五倍子与乌梅,IZD为23.66 mm, MIC和MBC均为7.80 mg/mL。【结论】本研究成功分离到具有致病性的大肠杆菌,优势血清型为O55型,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单味及复方中草药,为大肠杆菌引起的奶牛腹泻临床应用中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大肠杆菌 致病性 中草药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基因检测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贾青辉 张召兴 +3 位作者 李蕴玉 李佩国 张香斋 张艳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1-405,共5页
为分析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K-B纸片法,测定了2013年~2016年从河北省蛋鸡场分离的104株致病性E.coli的19种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显示,从104株致病性E... 为分析河北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及其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本研究采用PCR方法和K-B纸片法,测定了2013年~2016年从河北省蛋鸡场分离的104株致病性E.coli的19种毒力基因及其耐药性情况。结果显示,从104株致病性E.coli中检出16种不同的毒力基因,总检出率为84.2%(16/19),其中毒力基因irp2、fyuA、ompT、iucD^a、colv、tsh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毒力基因iroN、fimC、papC、hlyF、ECs370、ECs3737的检出率在62.5%~88.5%,iucA、astA、vat和iss毒力基因的检出率均低于60%,Ler、eaeA和sfa毒力基因未检出;E.coli分离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呈现出多重耐药性,其中耐11~14种抗生素最多,占总分离菌的50.96%(53/104),对四环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99.04%、96.15%、92.31%、91.35%;采用SPSS18.0软件统计学方法分析显示,分离的104株鸡致病性E.coli携带的毒力基因和耐药性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河北地区鸡致病性E.coli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杆菌 PCR 毒力基因 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年~2019年河北地区蛋鸡源大肠杆菌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召兴 李佩国 +4 位作者 陈玥 李蕴玉 张香斋 贾青辉 张建文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28-233,共6页
为了解河北地区蛋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等流行病学特点,本研究对2018年~2019年采集自河北地区病死鸡病料组织173份样品,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法分离鉴定得到120株大肠杆菌,采用O血清型玻板凝集试验、K-B药敏纸片法及PC... 为了解河北地区蛋鸡源大肠杆菌血清型、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等流行病学特点,本研究对2018年~2019年采集自河北地区病死鸡病料组织173份样品,通过细菌分离纯化、PCR法分离鉴定得到120株大肠杆菌,采用O血清型玻板凝集试验、K-B药敏纸片法及PCR法对其进行血清型、耐药性及耐药基因研究,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显示,分离的120株大肠杆菌分属于6种血清型,以O78型(74.2%)、O2型(11.7%)和O89型(9.2%)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分离的大肠杆菌对磺胺二甲氧嘧啶、头孢拉啶、林可霉素等14种药物耐药性较高,其耐药率45.8%~98.3%,对其它药物的耐药率15.0%~43.3%,分离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耐11(10.83%)、16(9.17%)、17(9.17%)种药物的菌株最多;分离的大肠杆菌检测出29种耐药基因,耐药基因ant-Ia、tetC、tetB、tetA4、aadA1、blaTEM、OXA-1、tetM4、gyrB、floR、gyrC、gyrE、blaCTX-C5、gyrA、dhps、aaC2、strA检出率42.0%~99.0%,其它耐药基因检出率38.3%~19.2%;分离菌株均携带多重耐药基因型,以同时携带16(18.33%)、17(15.0%)、18(15.83%)种耐药基因为主要流行基因型,经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型携带基本呈正相关。本研究为河北地区蛋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鸡 大肠杆菌 血清型 耐药型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北部地区PCV4流行株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芮萍 王妍瑾 +4 位作者 严世杰 宋涛 马增军 刘谢荣 张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19-1222,共4页
为了解河北省猪圆环病毒4型(PCV4)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和遗传进化规律,本研究对2016年以来收集自河北北部地区395份临床猪血清、肺脏、脾脏等样品,采用PCR技术进行PCV4检测,并对9株PCV4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利用Megalign等软... 为了解河北省猪圆环病毒4型(PCV4)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和遗传进化规律,本研究对2016年以来收集自河北北部地区395份临床猪血清、肺脏、脾脏等样品,采用PCR技术进行PCV4检测,并对9株PCV4的全基因组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利用Megalign等软件分析其与参考株全基因组的遗传进化关系。结果显示,395份样品中,86份检测为PCV4阳性,阳性率21.8%,9株分离株与当前流行的PCV4参考株序列同源性高达98.1%~99.8%,与PCV1/2/3参考株相应序列同源性为42.0%~52.2%,与狐圆环病毒(Fox CV)、蝙蝠圆环病毒(Bat CV)和水貂圆环病毒(Mink CV)全基因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52.6%~52.9%,39.3%~39.5%和67.9%~68.7%。从遗传进化关系上,9株PCV4株与Mink CV属于同一分支,亲缘关系最近。本研究首次对河北北部地区进行了PCV4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河北地区存在PCV4流行,丰富了河北乃至我国PCV4的流行病学数据,为PCV4感染的防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4型 流行病学调查 遗传变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链球菌河北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被引量:2
9
作者 芮萍 陈翠珍 +3 位作者 段玲欣 王秋悦 杨彩然 马增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5-77,共3页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8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4株猪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判定了猪链球菌对28种药物的耐药谱。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且91.18%的菌株呈... 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了28种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4株猪链球菌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的临界浓度做为判断标准,判定了猪链球菌对28种药物的耐药谱。结果表明,临床分离的菌株以耐药菌为主,且91.18%的菌株呈多重耐药,菌株耐药谱型达14种,对磺胺类药物(82.3%~100.0%)、氨基糖苷类药物(79.4%~94.1%)、四环素类药物(88.2%~97.1%)、林可胺类药物(79.4%~85.3%)、大环内酯类药物(50%~88.2%)耐药性最为严重,对β-内酰胺类(14.7%~35.3%)、喹诺酮类(38.2%~73.5%)、酰胺醇类(32.4%~41.2%)耐药性次之,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噻呋和头孢唑啉、头孢噻吩敏感率分别为85.3%和8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 微量稀释法 体外最小抑菌浓度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致病性检测及ITS-1基因序列分析
10
作者 张召兴 闫艳娟 +3 位作者 李佩国 李蕴玉 张香斋 贾青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48-50,共3页
为分析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河北株的致病性及其ITS-1基因序列遗传变异特点,对临床分离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通过人工感染雏鸡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并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_(50)),采用RT-PCR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的ITS-1... 为分析鸡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河北株的致病性及其ITS-1基因序列遗传变异特点,对临床分离的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通过人工感染雏鸡试验验证其致病性,并计算其半数致死量(LD_(50)),采用RT-PCR对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的IT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其基因序列变异情况。结果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对雏鸡有较强的致病性,其LD_(50)为3.16×10~4个/只;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的ITS-1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SH4PF3-17株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上海株的相似性在97.7%~99.0%之间,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与GenBank发表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SH4PF3-17株和柔嫩艾美耳球虫上海株聚为一支,亲缘性最近,与其它虫株亲缘性较远;与GenBank发表的柔嫩艾美耳球虫ETSH4PF3-17株序列相比,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的ITS-1基因序列中在第4、13、16、425位4个碱基发生缺失;第258、348位2个碱基发生变异,由C变为T,由G变为T。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遗传变异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 致病性 ITS-1基因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2020年河北地区鸡源沙门菌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杨瑞 党儒尧 +3 位作者 何云凤 李蕴玉 李佩国 张召兴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24-929,共6页
为了解河北地区鸡沙门菌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本实验从河北省16个鸡场采集肛拭子样品588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特异性基因invA的检测进行细菌鉴定,共分离到150株鸡源沙门菌,通过玻板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纸片法对分... 为了解河北地区鸡沙门菌病的流行情况及耐药现状,本实验从河北省16个鸡场采集肛拭子样品588份,通过细菌分离培养、染色镜检和特异性基因invA的检测进行细菌鉴定,共分离到150株鸡源沙门菌,通过玻板凝集试验确定其血清型,采用纸片法对分离菌进行21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利用PCR方法对23种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并分析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的关系。药敏试验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共检测出19种耐药基因,sul2、aadA1、bla_(TEM)的检出率为81.33%~97.33%;catA1、sul1、blaOXA、aac6-Ib、aacC4、aadA2、tetB的检出率为38.67%~50.00%;qnrB、sul3、aadB、qnrS的检出率为11.33%~20.00%;bla_(PSE)、qnrA、aacC2、floR的检出率较低,为0.67%~9.33%;bla_(SHV)、bla_(CMY)、tetG和cmlA未检测出。结果显示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的符合率为58.62%~99.31%,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研究为河北地区防控和净化鸡沙门菌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血清型 耐药率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部分猪场猪源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田瑞 刘玄福 +6 位作者 张东林 辛树阳 霍少飞 杨彩然 刘谢荣 芮萍 马增军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7-120,共4页
为了解河北省规模猪场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从河北省9个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肠拭子,通过分离鉴定获得24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美... 为了解河北省规模猪场大肠埃希菌耐药情况,从河北省9个地区规模化猪场采集肠拭子,通过分离鉴定获得240株大肠埃希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3种常用抗菌药物对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美国临床检验标准委员会(NCCLS)临界浓度作为判定标准,并统计耐药率。结果表明,多数菌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呋、丁胺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不敏感,耐药率分别为99.58%、98.75%、90.08%、78.75%及98.33%;全部菌株对大观霉素、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磺胺六甲氧嘧啶、恩诺沙星、乙酰甲喹、黏菌素耐药;对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为3.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分离鉴定 耐药性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云凤 赵鸿洁 +3 位作者 郭霄慧 贾青辉 李蕴玉 李佩国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1-666,共6页
为确定河北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遗传演化情况,本研究对来自河北主要养鸡地区鸡场的118份疑似IBV感染鸡的病料样品经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传至第3代的尿囊液经PCR扩增IBV S1基因并测序后,以GenBank中的IBV疫苗株... 为确定河北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遗传演化情况,本研究对来自河北主要养鸡地区鸡场的118份疑似IBV感染鸡的病料样品经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传至第3代的尿囊液经PCR扩增IBV S1基因并测序后,以GenBank中的IBV疫苗株、国内外部分流行株共53株作为参考病毒,利用DNAStar 7.1软件分析分离株S1基因的同源性。采用MEGA 7.0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S1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并分析S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采用RDP4、SimPlot软件分析分离病毒株的重组事件。结果显示,分离到11株IBV,且其S1基因全长1614 bp~1620 bp,编码约540个氨基酸。S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11株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2.8%~99.9%;11株分离株与国内外53株参考株之间的同源性为73.0%~96.7%,与国内常用疫苗株M41、H120、W93、Ma5和QX的同源性为74.7%~96.1%。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11株分离株与GI-19基因型(QX型)IBV属于同一分支。序列分析结果显示,11株分离株S1基因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主要突变位点在其与血清型特异性和病毒中和表位相关的高变区(aa38~aa67、aa91~aa141和aa274~aa387)内。基因重组结果显示,分离株HB.SJZ.21和HB.XT.1是两株重组病毒,HB.SJZ.21株可能是由HB.XT.9株和HB.SJZ.8株重组而成,HB.XT.1株可能是由HB.SJZ.8株和智利分离株重组而成。上述结果表明,河北地区IBV流行株为GI-19基因型,与疫苗株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且分离株之间存在重组现象。本研究为河北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S1基因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地区水貂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与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勃兴 赵安奇 +5 位作者 柳翠翠 付祥 刘畅 李浩 史秋梅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1-566,共6页
为分析河北地区水貂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河北地区送检病死水貂采集组织样品,经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24株水貂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 为分析河北地区水貂源大肠杆菌的致病性与耐药性,本研究对河北地区送检病死水貂采集组织样品,经分离鉴定、生化鉴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共分离得到24株水貂大肠杆菌。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试验、药敏试验、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株大肠杆菌感染小鼠后小鼠死亡率为20%~100%;24株分离菌中有22株检测到毒力基因,fimC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为70.83%(17/24);分离的24株株大肠杆菌耐药性较强,对替米考星、土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耐药的菌株占80%以上,对头孢曲松最敏感,敏感菌株占66.67%(16/24),且分离菌均具有多重耐药性,耐5种以上药物的菌株占比高达100%;24株大肠杆菌均检测到耐药基因,耐药基因检出率为4.17%~79.17%,其中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ddA1(79.17%)、喹诺酮类耐药基因gyrA(75%)、gyrB(70.83%)检出率较高,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ctx-M(20.83%)和SHV(4.17%)检出率较低;未检测到tetA、tetC、sul1、mefA耐药基因。上述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小鼠均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且毒力基因检出数越多的菌株对小鼠的致病力越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分离菌的其余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不符,提示分离的大肠杆菌可能存在其他耐药机制。本研究为河北地区水貂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为大肠杆菌的致病机制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貂 大肠杆菌 致病性 耐药性 耐药基因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秦皇岛及周边地区PCV2流行病学调查及其ORF2基因遗传演化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严世杰 郑宾宾 +4 位作者 芮萍 回卫荣 宋涛 马增军 李文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47-551,共5页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河北地区流行特点及遗传演化规律,本研究参照GenBank登录的部分PCV2全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后选取保守区域设计一对PCV2检测引物,利用PCR方法对2015年~2019年间在河北秦皇岛及周边地区收集的379份来源于不同... 为了解猪圆环病毒2型(PCV2)在河北地区流行特点及遗传演化规律,本研究参照GenBank登录的部分PCV2全基因序列,经序列比对后选取保守区域设计一对PCV2检测引物,利用PCR方法对2015年~2019年间在河北秦皇岛及周边地区收集的379份来源于不同病猪的肝、脾、肺、肾、肠、脑、淋巴结及血清等样品开展PCV2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共检出203份PCV2阳性样品,阳性率为53.6%。根据阳性病料的采集时间、地点等特征选择47份阳性病料样品扩增其ORF2基因并测序,分析该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参考株和已知的疫苗株相应基因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并构建ORF2基因的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2015年~2019年间河北秦皇岛及周边地区PCV2优势流行株为PCV 2b和PCV 2d亚型,但也有少量PCV 2e的流行,分离株ORF2基因与疫苗株的同源性较低,为87.3%~96.2%,可能影响疫苗保护效力,提示应密切监测PCV2的流行情况,并及时筛选更换疫苗株。本研究了解了不同基因型PCV2在河北秦皇岛及周边地区的流行及遗传演化情况,并发现少量PCV2e毒株在秦皇岛地区的流行可能具有时间和地域特异性,以上结果充实了河北地区PCV2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同时也为PCV2的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型 流行病学调查 ORF2基因 遗传演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SOSO7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闫艳娟 庞洪泽 +5 位作者 李蕴玉 张东林 李佩国 张香斋 张召兴 唐梦虎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2-25,共4页
为分析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河北株SO7基因序列遗传变异性,试验根据GenBank发表的SO7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SO7基因,将SO7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及表达蛋白结构的预... 为分析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河北株SO7基因序列遗传变异性,试验根据GenBank发表的SO7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技术克隆出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SO7基因,将SO7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及表达蛋白结构的预测。结果显示: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SO7基因编码215个氨基酸,具有一个开放阅读框,大小为645 bp;与GenBank中发表的美国分离株(LS18)、扬州分离株(YZ)、海南分离株(HN)、广东分离株(GD)、北京分离株(BJ)SO7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9.4%、99.5%、99.7%、99.5%、99.4%,所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98.6%、99.1%、99.1%、98.6%、98.1%。从进化关系来看,同种间SO7基因相比,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与HN株同属一个分支,遗传关系较近;与GD株、BJ株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蛋白结构预测显示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2.20 ku,理论等电点(PI)为5.08,不稳定系数为52.73,为不稳定蛋白;在1~20个氨基酸具有信号肽;有5个疏水位点;没有跨膜结构。综上所述,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SO7基因序列遗传变异性不明显,可以作为构建核酸疫苗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嫩艾美耳球虫河北株 SO7基因 序列分析 蛋白结构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stA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17
作者 张春晓 赵奇 +6 位作者 侯冠欣 王利丽 孙欣艺 李红 史秋梅 董玉来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1-238,共8页
为研究rst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C5033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炎沙门菌C50336(WT)rstA基因缺失株C50336ΔrstA(KO)、rstA基因回补株C50336ΔrstA/pBR322-rstA(RS),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测定培养9 h期间各... 为研究rstA基因对肠炎沙门菌C50336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肠炎沙门菌C50336(WT)rstA基因缺失株C50336ΔrstA(KO)、rstA基因回补株C50336ΔrstA/pBR322-rstA(RS),经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测定培养9 h期间各时间点各菌株OD_(600nm)值,分析各菌株的生长特性,并利用半固体培养基检测各菌株的运动能力,结果显示3株菌的生长特性和运动能力均无明显差异。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测定菌株生物被膜(BF)的形成能力,并利用刚果红培养基和荧光剂培养基分别检测BF中curli菌毛及纤维素的形成情况,结果显示,与WT、RS菌株相比,KO菌株BF的形成能力极显著降低(P<0.01),rstA基因对菌毛形成无显著影响,但与BF中纤维素的形成有关。采用细菌计数法检测WT、KO、RS菌株在7种应激条件下的生存率,结果显示,除热应激条件下三者生存率无差异外,KO菌株在酸、碱、高渗、低渗、铁饥饿和氧化应激环境中的生存率较WT和RS菌株均极显著降低(P<0.01)。通过细菌计数法检测WT、KO、RS菌株对Caco-2细胞的黏附性、侵袭能力以及在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胞内存活能力,结果显示,3株菌对Caco-2细胞的黏附率均无显著差异;与WT、RS菌株相比,KO菌株的侵袭率极显著降低(P<0.01),胞内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通过RT-qPCR检测肠炎沙门菌内18个毒力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结果显示,相比于WT、RS菌株,KO菌株的ssaV、tatA、xthA、sipA、mrr1、ompR、sipB、orf245、hflk、pipB、invH、flgG、csgD共13个毒力基因的相对转录水平均极显著下调(P<0.01)。本研究首次证实了rstA基因参与肠炎沙门菌C50336 BF形成、抗应激、细胞侵袭、胞内存活以及毒力基因相对转录水平等机制,为沙门菌rstA基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炎沙门菌 rstA基因缺失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提取物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召兴 王亚男 +4 位作者 韩平 李校栋 周英昊 毛森 郭建军 《饲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6,共5页
试验旨在探讨蒲公英提取物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5日龄的健康犊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犊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0.8%蒲公英提取物。预试期1 w,... 试验旨在探讨蒲公英提取物对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肠道健康的影响。选择5日龄的健康犊牛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犊牛。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0.4%、0.8%蒲公英提取物。预试期1 w,正式试验期8 w。结果显示:蒲公英提取物对犊牛的平均日采食量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0.4%蒲公英提取物可使犊牛的末重提高3.08%(P<0.05),平均日增重提高8.45%(P<0.05),0.2%、0.4%和0.8%蒲公英提取物组犊牛的腹泻率均显著降低(P<0.05),0.4%和0.8%蒲公英提取物组犊牛的粪便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0.4%和0.8%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犊牛肠道乳酸菌和芽孢杆菌数量(P<0.05),0.4%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显著增加犊牛肠道双歧杆菌数量(P<0.05),0.2%、0.4%和0.8%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犊牛肠道大肠杆菌数量(P<0.05)。蒲公英提取物对犊牛肠道总菌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数量无显著影响(P>0.05)。与对照组相比,0.4%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犊牛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胆固醇和尿素氮水平(P<0.05),显著增加总蛋白水平(P<0.05),0.4%和0.8%蒲公英提取物组犊牛血清中球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研究表明,在犊牛饲粮中添加0.4%的蒲公英提取物可以提高犊牛的生长性能,降低腹泻率和粪便评分,增加肠道中有益菌数量,降低有害菌数量,改善机体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提取物 犊牛 生长性能 腹泻率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皇岛毛皮动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调查及建议
19
作者 全昊 王燕 +3 位作者 吴超然 张艳英 杨晴 于娜 《北方牧业》 2025年第8期6-6,共1页
通过对河北省无害化处理试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毛皮动物养殖数量呈降低趋势、胴体保存难度较大、屠体监管成本高、无害化处理企业不盈利、胴体违规倒卖和粪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划片管理、建立台账和政府补贴... 通过对河北省无害化处理试点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发现毛皮动物养殖数量呈降低趋势、胴体保存难度较大、屠体监管成本高、无害化处理企业不盈利、胴体违规倒卖和粪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划片管理、建立台账和政府补贴等措施及毛皮动物粪污、屠体无害化处理技术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屠体监管 毛皮动物废弃物 无害化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部分地区犊牛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及毒力基因的检测与分析
20
作者 韩平 王小立 +9 位作者 赵允清 苏蒙蒙 李涵 候蔷 李彬 郑百芹 张洪军 吴同垒 张香斋 张艳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5年第6期568-576,共9页
为了解河北地区犊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ST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特性,本研究对河北4个地区(保定、衡水、承德和秦皇岛)采集的128份腹泻犊牛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采用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结果显示,在各培养基均生长出具有... 为了解河北地区犊牛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优势血清型、ST型、毒力基因及耐药特性,本研究对河北4个地区(保定、衡水、承德和秦皇岛)采集的128份腹泻犊牛粪便样品进行细菌分离,并采用特异性引物经PCR鉴定,结果显示,在各培养基均生长出具有大肠杆菌特征的菌落,进一步经16S rRNA基因的PCR鉴定后确定分离到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采用PCR检测分离菌的毒力基因,采用玻片凝集法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通过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的耐药性,采用PCR检测分离菌共8类41种耐药基因。根据药敏试验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分离菌分型。结果显示,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分离株优势血清型为O29;共检测出15种毒力基因,其中irp2、hlyF、iucD基因的检出率相对较高,分别为36.84%(28/76)、21.05%(16/76)、21.05%(16/76);大部分(80.26%,61/76)大肠杆菌携带1种~2种毒力基因;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均至少对4种药物耐药,对链霉素、大观霉素、青霉素等11种药物耐药率均在50%以上,对丁胺卡那、庆大霉素、氟苯尼考等12种药物的敏感率在50%以上;共检出31种耐药基因,其中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总检出率最高(gyrA:97.37%,74/76),其次为磺胺类耐药基因(dhpS:96.05%,73/76)和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2:84.21%,64/76),76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均至少携带5种耐药基因;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间无明显相关性;MLST分型结果显示河北保定等地区致病性大肠杆菌优势ST型为ST101。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保定、衡水、承德和秦皇岛4个地区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毒力基因、血清型和ST型分布均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尽管携带毒力基因数量较少,但耐药性严重。本研究为河北地区养牛业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控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毒力基因 耐药基因 耐药性 优势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