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北地区羊泰勒虫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1
作者 陈丽凤 邹亚学 +3 位作者 王秋悦 吴晨雨 董亚如 张华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为了解我国河北省部分地区羊泰勒虫的种类、感染率、遗传进化及季节流行性,并分析饲养草场环境及羊携带的蜱虫对羊泰勒虫感染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采用套式PCR法对河北省7个地级市的羊群采集的626份血液样品感染虫种... 为了解我国河北省部分地区羊泰勒虫的种类、感染率、遗传进化及季节流行性,并分析饲养草场环境及羊携带的蜱虫对羊泰勒虫感染的影响,本研究基于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采用套式PCR法对河北省7个地级市的羊群采集的626份血液样品感染虫种进行种类鉴别;选取4份代表性泰勒虫阳性样品进行18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分析,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河北省羊群泰勒虫感染率为38.8%(243/626),其中张家口地区羊泰勒虫感染率最高,为56%(56/100),显著高于其他地区(P<0.05);感染羊泰勒虫的虫种主要为吕氏泰勒虫,未检测到尤氏泰勒虫和绵羊泰勒虫。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和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该虫株与GenBank中登录的羊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100%,且该吕氏泰勒虫可能来自北京和浙江,呈地区性聚集。对不同地区及不同月份羊泰勒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结果显示,8月羊泰勒虫感染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这可能与夏季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蜱虫活动和繁殖有关。上述结果表明,河北省存在羊泰勒虫感染,且张家口地区尤为严重,建议各地区应在夏季,特别是8月份加强对羊泰勒虫感染的重点防控,改善饲养草场环境,减少蜱虫滋生,以降低羊群感染风险。本研究揭示了河北地区羊泰勒虫感染现状及流行株的遗传变异特征,提示蜱虫作为传播媒介在羊泰勒虫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该羊泰勒虫病的区域防控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勒虫 吕氏泰勒虫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牛梨形虫流行病学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孙通宝 陈丽凤 +4 位作者 邹亚学 吴晨雨 果欣雨 张雪晴 王秋悦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为了解我国河北省牛梨形虫的种类、感染率、遗传进化及季节流行性情况,本研究共收集河北省7个地级市的牛血液样品564份,以提取的牛全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套式PCR对牛梨形虫18S r RNA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并鉴定虫种,选取10份不同地区... 为了解我国河北省牛梨形虫的种类、感染率、遗传进化及季节流行性情况,本研究共收集河北省7个地级市的牛血液样品564份,以提取的牛全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套式PCR对牛梨形虫18S r RNA基因进行扩增检测,并鉴定虫种,选取10份不同地区牛犁形虫阳性样品测序,并构建其18S r RNA基因系统进化树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河北省牛梨形虫总感染率为18.6%(105/564),其中张家口地区牛梨形虫感染率最高,为83.3%(20/24),极显著高于河北省其他地区(P<0.01),唐山、沧州、石家庄及承德的牛梨形虫感染率分别为27.4%(32/117)、22.1%(17/77)、25.0%(20/80)和19.0%(16/84),秦皇岛和衡水地区牛梨形虫感染率为0。感染梨形虫的虫种主要为双芽巴贝斯虫、牛巴贝斯虫和瑟氏泰勒虫,感染率最高的为双芽巴贝斯虫(12.2%,69/564)。18S r RNA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0份牛梨形虫18S r RNA基因均呈地区性聚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8月份河北省牛梨形虫感染率最高(29.7%),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5),4月~8月间牛梨形虫感染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8月份达到顶峰后感染率逐渐下降。本研究首次对河北省牛梨形虫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分析了其遗传进化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存在牛梨形虫的感染,尤其是张家口地区,该地区应在夏季应加强对牛梨形虫的重点防控。本研究为河北省牛梨形虫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梨形虫 巴贝斯虫 泰勒虫 感染调查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某野生动物园园养动物人五毛滴虫感染调查 被引量:1
3
作者 梅汝蕃 林小雨 +4 位作者 孙通宝 潘素敏 陈丽凤 张华英 王秋悦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3-126,共4页
为了解河北省某野生动物园园养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人五毛滴虫感染情况,本试验共采集动物园内新鲜动物粪便88份,用直接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观察毛滴虫的形态结构;PCR法对其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 为了解河北省某野生动物园园养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人五毛滴虫感染情况,本试验共采集动物园内新鲜动物粪便88份,用直接涂片法和碘液染色法观察毛滴虫的形态结构;PCR法对其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后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高倍镜下直接涂片镜检虫体呈半透明的卵圆形或梨形,碘液染色时可清晰的看到虫体的鞭毛结构;88份粪便样品中共检出人五毛滴虫阳性样本5份,总阳性率为5.7%(5/88)。其中草食动物粪便样本70份,感染率为4.3%(3/70);肉食动物粪便样品18份,感染率为11.1%(2/18),感染动物为梅花鹿、黇鹿、驴和长臂猿。分离菌株的18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人五毛滴虫处于同一分支且相似性高达99%。本调查结果表明该野生动物园园养动物体内有人五毛滴虫的感染,存在着人兽共患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防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动物 人五毛滴虫 感染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兽医微生物学教学探讨
4
作者 王秋悦 陈翠珍 +3 位作者 刘谢荣 倪静 任铁艳 马增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7295-7295,7302,共2页
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就如何有效进行兽医微生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能力进行了探讨,以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兽医微生物 教学质量 本科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貉子源毛滴虫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秋悦 杜义明 +3 位作者 李媛 陈丽凤 肖佳孟 张西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33-636,共4页
为进一步鉴定从河北秦皇岛地区腹泻貉子的盲肠中新分离得到的一株毛滴虫,本研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离与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及18S rRNA和ITS1-5.8S rRNA-ITS2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从貉子体内分离的毛滴虫具有4根前鞭... 为进一步鉴定从河北秦皇岛地区腹泻貉子的盲肠中新分离得到的一株毛滴虫,本研究分别对其进行了分离与体外培养、形态学观察及18S rRNA和ITS1-5.8S rRNA-ITS2基因序列相似性分析。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从貉子体内分离的毛滴虫具有4根前鞭毛和一根独立鞭毛,为人五毛滴虫形态结构。18S rRNA和ITS1-5.8SrRNA-ITS2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人五毛滴虫基因序列的相似性均为99%。基于18S rRNA和ITS1-5.8SrRNA-ITS2两种基因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本研究从貉体内分离的毛滴虫与人五毛滴虫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亲缘关系较近。综合以上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从秦皇岛地区貉子体内所分离的这株毛滴虫为人五毛滴虫。由此推断貉子毛滴虫病可能由人体内的毛滴虫感染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貉子 毛滴虫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蛋白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抗体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6
作者 李驰欢 郭福强 +7 位作者 李红 朱思萍 刘小琛 张晓禹 董玉来 史秋梅 高光平 张志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25年第6期601-605,共5页
为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经PCR扩增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gI基因,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g I蛋白(rgI),利用His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rgI并经western blot检测后以其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 为建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本研究经PCR扩增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的gI基因,并利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表达重组g I蛋白(rgI),利用His蛋白纯化试剂盒纯化rgI并经western blot检测后以其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各反应条件初步建立检测IBRV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显示,表达的IBRV rgI大小约49ku,与预期相符,且该蛋白可与IBRV阳性血清反应。间接ELISA优化后的最佳条件为rgI的包被浓度100 ng/mL,4℃包被12 h;封闭液为1%明胶,4℃封闭12 h;待检血清稀释度为1:50,室温孵育30 min;兔抗牛IgG-HRP稀释度为1:5000,37℃孵育45 min;TMB底物37℃反应10 min。利用该方法检测IBRV、牛口蹄疫病毒、牛布鲁氏菌、牛冠状病毒、牛副流感病毒3型等阳性血清,评估其特异性,结果显示,仅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阳性血清为阳性,其余相关病毒及细菌阳性血清均为阴性结果。利用该方法检测2倍倍比稀释(1:25~1:3200)的IBRV阳性血清,评估其敏感性,结果显示,1:400稀释的阳性血清检测仍为阳性结果。采用同一批次和不同批次包被的酶标板检测3份IBRV阳性和3份IBRV阴性血清,进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CV值均小于10%,重复性良好。利用该间接ELISA方法检测120份临床血清样品,结果显示,检测到阳性样品80份,阴性样品40份,与商品化IBRV g D抗体试剂盒和中和试验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0%和83%。本研究首次基于gI蛋白建立的检测IB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均较好,为IBRV的临床检测与筛查提供了可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gI蛋白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