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物性食品安全与HACCP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书国 李雪梅 +1 位作者 陈辉 陈学武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217-220,共4页
本文着重综述了国内外动物性食品安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冷却肉为例介绍了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管理体系在动物性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 动物性食品 食品安全 冷却肉 HACCP 质量管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源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吕双双 李书国 《粮油食品科技》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5,共6页
阐述了植物来源的天然食品抗氧化剂的性质、来源、化学结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及协同增效机理等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天然食品抗氧化剂在食品贮存、保鲜、抗衰老、美容等方面的应用,并提出关于天然抗氧化剂研究、开发及应用等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天然食品抗氧化剂 抗氧化 协同增效作用 食品保鲜贮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胚芽中植物甾醇提取条件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张云焕 冯亚净 +1 位作者 崔兆蕙 李书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8,共4页
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甾醇,并利用HPLC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对甾醇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有机溶剂... 采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小麦胚芽中的甾醇,并利用HPLC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研究了提取溶剂、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液固比对甾醇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提取甾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5.99℃、提取时间1.52 h、液固比16.05∶1(m L/g),在此条件下小麦胚芽的甾醇得率为8.99 mg/g。HPLC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胚芽中的甾醇主要为谷甾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胚芽 超声辅助萃取 植物甾醇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传感器在粮油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瑞鑫 张微 李书国 《粮油食品科技》 2015年第4期83-87,共5页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传感器法、试剂盒法、速测卡法等,其中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法具有快速、灵... 真菌毒素污染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常用的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主要有薄层层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免疫传感器法、试剂盒法、速测卡法等,其中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强等优势,在真菌毒素快速、准确、现场化或在线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综述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原理、分类、抗原/抗体固定方法,简述了黄曲霉毒素免疫传感器、赭曲霉毒素免疫传感器、伏马毒素免疫传感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免疫传感器和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传感器在粮油食真菌毒素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毒素 食品安全 免疫传感器 粮油食品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姚洪文 郭素格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0-45,共6页
介绍了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发明过程中的模型机研制和数学模型建立,从实验室使用模型机获得各种工业微生物细胞破碎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放大生产四种生产型机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并提出1700kg/cm2至3400 kg/cm2超高压力水... 介绍了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发明过程中的模型机研制和数学模型建立,从实验室使用模型机获得各种工业微生物细胞破碎基础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放大生产四种生产型机器,及其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并提出1700kg/cm2至3400 kg/cm2超高压力水分子流,水分子在压力环境中的冲力,破碎切割微生物细胞至纳米级的理论,在此环境中的超高压力、机械剪切力、超声波起了协助破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微生物细胞破碎机 数学模型 纳米级生物颗粒 水分子流 超声波 啤酒 酱油 抗生 DNA重组技术 胞内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桂 赵国群 姜娟娟 《农产品加工》 2010年第11期68-69,71,共3页
分子蒸馏是一种非平衡蒸馏,它能使待分离物质组分在远低于常压沸点的温度下挥发,并且各组分的受热过程很短,因此成为目前分离目的产物最温和的蒸馏方法,特别适合沸点高、黏度大、热敏性强的天然物料的分离。文章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原... 分子蒸馏是一种非平衡蒸馏,它能使待分离物质组分在远低于常压沸点的温度下挥发,并且各组分的受热过程很短,因此成为目前分离目的产物最温和的蒸馏方法,特别适合沸点高、黏度大、热敏性强的天然物料的分离。文章介绍了分子蒸馏技术的原理、过程、特点、分类,以及在工业方面的应用,旨在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分子蒸馏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技术 原理 过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X2与INI1/hSNF5蛋白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胞周期中的功能鉴定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秋悦 范彦会 +2 位作者 王雅丽 张少丹 韩春雨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11-718,共8页
BEX2(Brain expressed X-linked protein 2)分子量约为13 kDa,高表达于人的脑和睾丸中。据报道,该蛋白在胚胎发育中表达量变化巨大,提示该蛋白可能在胚胎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其功能知之甚少。文章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BEX2... BEX2(Brain expressed X-linked protein 2)分子量约为13 kDa,高表达于人的脑和睾丸中。据报道,该蛋白在胚胎发育中表达量变化巨大,提示该蛋白可能在胚胎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迄今为止,其功能知之甚少。文章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BEX2为"诱饵"蛋白,筛选发现INI1/hSNF5是BEX2的一个结合蛋白。INI1/hSNF5是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体的核心组分,是"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中的重要成员。文章通过体外GST Pull-down实验验证,BEX2与INI1/hSNF5之间的相互作是直接并且特异的。通过进一步的缺失突变分析,表明INI1/hSNF5的两个保守的反向重复序列是BEX2的结合区域。该区域是SNF5与多种蛋白相互作用的结构平台。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BEX2与INI1/hSNF5都主要集中分布于细胞核,这表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过程。文章进一步对此相互作用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发现BEX2通过与INI1/hSNF5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细胞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X2 INI1/hSNF5 酵母双杂系统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分析法同时快速测定植物油中TBHQ、BHA和BHT的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王佳蕊 郝雅茹 李书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6-132,共7页
研究抗氧化剂TBHQ、BHA和BHT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性质,三者的循环伏安图表明:3个峰形良好的氧化峰分别对应:TBHQ的氧化峰电位为590 mV,BHA的氧化峰电位为710 mV,BHT的氧化峰电位为1 050 mV,只有一个还原峰,电位为-90 mV。通过实验优化了... 研究抗氧化剂TBHQ、BHA和BHT在玻碳电极上的伏安性质,三者的循环伏安图表明:3个峰形良好的氧化峰分别对应:TBHQ的氧化峰电位为590 mV,BHA的氧化峰电位为710 mV,BHT的氧化峰电位为1 050 mV,只有一个还原峰,电位为-90 mV。通过实验优化了电分析法测定植物油样抗氧化剂的分析技术参数。借助最小偏二乘法(PLS),利用电化学分析法预测了人工模拟试样中的3种抗氧化剂的含量,预测结果及加标回收率结果较好。利用所开发的方法测定了实际油样中的抗氧化剂的含量,其回收率在94%~104.1%,结果表明该法同时测定植物油中2种及以上的抗氧化剂是可行的,而且无需提取、分离及清洗等预处理程序,应用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 抗氧化剂 伏安法 化学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 fion/MWCNTs/GC纳米电化学传感器法快速检测水产养殖中的孔雀石绿 被引量:6
9
作者 尚晶晶 郝雅茹 +1 位作者 李书国 张薇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6,共7页
本实验通过将5μL MWCNTs-COOH修饰液、Nafion修饰液及其二者的混合修饰液于干净的玻碳电极表面,在红外灯下烤干制得MWCNTs-COOH/GCE修饰电极、Nafion/GCE修饰电极及Nafion/MWCNTs-COOH/GCE修饰电极,采用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或修饰电极... 本实验通过将5μL MWCNTs-COOH修饰液、Nafion修饰液及其二者的混合修饰液于干净的玻碳电极表面,在红外灯下烤干制得MWCNTs-COOH/GCE修饰电极、Nafion/GCE修饰电极及Nafion/MWCNTs-COOH/GCE修饰电极,采用三电极系统(玻碳电极或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Ag/Ag Cl为参比电极、铂丝为辅助电极)和快速循环伏安法测定富集在0.2mol/L Li Cl中的孔雀石绿(Malachite Green,MG)浓度,建立快速灵敏检测养殖水中MG含量的方法。MG在Nafion/MWCNTs/GC的循环伏安图表明,在0.57V电位处有良好的氧化峰,未出现还原峰,说明其电化学反应是不可逆氧化还原过程。MG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3×10-7~9×10-6mol/L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Ip(μA)=0.207CMG(μmol/L)+3.158,R2=0.985)的优化条件是:修饰材料Nafion与MWC-NTs-COOH之比为1∶1、修饰液用量为5μL、电解质为0.2mol/L Li Cl溶液、表面活性剂CPB的浓度为7×10-5mol/L、MG富集10 min,在此条件下,检测限为6×10-8 mol/L(S/N=3),加标回收率在95.9%~98.7%。使用该方法测定养殖水中MG含量,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雀石绿 农产品安全 纳米传感器 水产养殖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制剂在全麦食品品质改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崔兆惠 赵文华 李书国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5,共4页
介绍了全麦粉的概念、营养保健价值,分析了全麦粉及其食品加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综述了酶制剂在全麦粉品质改良中的作用机理和对全麦食品品质的影响,提出了酶制剂在全麦食品品质改良应用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 酶制剂 全麦食品 品质改良 小麦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